第12节(1/2)

作品:《战死的道侣回来了

而尽,豪放地伸手一抹被酒渍浸润得嫣红的唇,她“呀”了一声,“被你吓到了,赔钱!”

    镜知默不作声地排出了两枚铜板。

    离开了昆仑的她抛弃了过往,除了一柄剑外身无长物。

    至于在醉生梦死楼,她是为了修行,而不是赚金。

    丹蘅定定地望了镜知好一会儿,忽然笑得前仰后伏,好似要跌倒在地。

    半晌后她才止住了笑:“两枚铜板怎么请我喝酒?难不成是要赊账?”

    镜知起身,她走近了堂中抱着琵琶的少女,柔声笑道:“借琵琶一用。”

    少女欣然颔首。

    镜知抱着琵琶坐在椅子上,雪色的素纱仿佛一卷云雾。

    明明在喧闹的酒馆中,可她一身清雪像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神姿仙貌,令人神魂颠倒。

    十指拨动,像是撩拨着众人的心弦,那惆怅的歌声不轻不重地响了起来,宛如夜风拂过人们的耳朵。

    这里不再是破旧的酒馆,而是铜山金穴,璀璨天光落满堂。

    丹蘅懒洋洋地觑着镜知。

    有这样一个人愿意用一曲琵琶换一壶酒与自己对饮,就不算辜负这好春光。

    第10章

    琵琶声脆,如珠玉落盘,一曲毕,赢得了满堂的喝彩声。

    清州重儒,多风流雅士,因而路旁的茶馆酒肆也学了三分文人气,若是有才艺者,可免了那一顿饭钱。

    酒馆中的酒徒吆喝着再来一曲,镜知仿若未闻,将琵琶还给了少女,朝着她微微一笑道:“谢谢。”

    少女呆呆愣愣地望着她。

    笑容短暂得好似昙花一现,可是那样的美。虽然瞧不见素纱下那双眼眸,从那绰约婀娜的身姿上可以想见是何等的倾国色。

    “如此琵琶语,令人神魂颠倒,何以落入溷秽之中?”傲慢的语调自酒馆外传来。

    丹蘅的眸色微凛,手中的酒盏微微晃动,她朝着声音来处觑了一眼,只见一个玉冠白衫、手持洒金折扇的公子哥儿在三五成群的婢女簇拥下,与酒馆隔了一线。他丝毫不掩饰语调中对路旁酒馆的嫌恶和厌弃。

    “姑娘何不来我清州府中坐。”摇扇的公子哥宛如孔雀展尾,眉眼间掠过了一抹饥色。

    丹蘅笑了笑,将酒盏递给了坐回来的镜知,见她慢吞吞地将杯中酒饮尽,支着头道:“不知哪来的骚包。”半垂下的眼睫如鸦羽,落下了一小团阴翳。眼尾飞红,艳绝一时。

    跟随着公子哥的侍从含怒道:“大胆!我们公子之邀,竟敢不回?!”

    “你们公子?”丹蘅转头,眸光流转,她笑吟吟的,好似在说“那又是什么东西”。她的姿态随意而平常,可就是这样,才更显对那摇扇公子的轻蔑,才更容易勾动内心的邪火。

    “他可是清州伯府上的公子。”大秦帝朝十二洲,各有一位方伯。天高皇帝远,方伯就是皇帝。酒客小心翼翼地回答道。若是旁人骂酒馆是溷秽之地,他们早就破口大骂甚至是挽起袖子大干一场了。可遇到了“地头蛇”,再混账的人也知道缩头。

    先前发话的侍从哼了一声,傲慢尽显。

    丹蘅一挑眉,笑眯眯道:“听说清州伯府上的公子名唤应骞,与他那没有根骨的老子不同,他入了道。少年人志得意满,想要挑战仙盟的弟子,结果上了擂台还未站稳,便被尚且年少的阆风剑主一摆袖扫下台子,名在天榜之末尾。”看着公子哥勃然变色,丹蘅继续说完了未尽的话,“那有什么好骄傲、好招摇的?”

    就算是罢了,应骞也是清州伯之子,在清州,大部分修道者都会卖他一个面子,谁也不会提起他年少轻狂时的糗事。可现在丹蘅大大咧咧地说了出来,将他的脸面扔在了地上踩!应骞眯了眯眼,冷着脸狡辩道:“那是意外!再者我还活着,那名重一时的阆风剑主却下了黄泉!”

    丹蘅故意道:“你想说你是老王八,一生志气跟人比命长?”她极其厌恶应骞这类人,仗着出身为非作歹,猖狂得意。那双满是饥色的眼睛,就该挖出来才是!

    话音落下,满堂寂静。

    应骞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被人指着脸骂,将扇子一收,冷冰冰地开口:“拿下她!”清州公子的号令有谁不从?天底下多得是讨活的人,愿意为那金玉堆里成长的公子哥儿鞍前马后。一道道原本隐匿在暗处的身影从应骞的身后斜飞了出来。

    刀剑枪戟棍扇伞……十八般武器朝着丹蘅的脸上招呼。

    应骞冷着脸站在了


    第12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