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句,据说这句的前后半句都是同一人所作,虽然这个传闻的可信度不高。】①

    【它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树梨花压海棠。】4

    看完注解的苏轼:…………

    苏轼的心声震耳欲聋——这两句话是能随便乱搭配的吗?说书人你不要脸老夫还要啊!

    还有,后半句真不是他写的!

    他现在没写过这首诗!以后也坚决不会去写!

    所以后人为什么要说这首诗是他写的?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什么意思?”

    不识字的人看不懂天幕上的注解,着急地询问周围人。

    有人指着一个喇叭图案:

    “你看到这边有个图案了吗?点这个就能出声了。”

    “哪个哪个?”

    “就是这个……啊,它开始发光了!”

    原来是222发现大家好像都没搞懂喇叭的用法,紧急加了一个演示程序。不仅教了点击喇叭自动念出声这个功能,还有很多人没学会的调节音量这个功能。

    大家跟着发光的地方点了点,果真听到了朗诵版: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5

    并配有大白话的解释版本。

    周围的百姓们:“哇!”

    这这这,这不就是老牛吃嫩草、老夫娶少妻吗?

    和前头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正好对上了,前面的自称也是老夫,后头的也是个老夫。

    百姓们兴奋得讨论起来,那位叫苏轼的大诗人怎么八十了还娶新媳妇,干得动吗?

    识字少年赶紧解释:

    “不是不是,娶年轻姑娘的不是那个苏先生,是苏先生的朋友!”

    天幕里解释了,苏先生是写了一首诗调侃他朋友一把年纪还纳妾的,但并不

    是这一首。后世出现了这首诗流传度更广,被人牵强附会成了苏先生的作品。

    现在两首拼在一起,就显得好像苏先生才是那个为老不羞纳妾的家伙,属实是飞来横祸。

    百姓们一听原来不是大文人自己纳妾,失望地叹息一声。

    不过文人的朋友应该也是大文人吧?所以一把年纪纳妾的还是文人老爷。

    想到这里,大家又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

    苏轼现在就是后悔,早知道他不写诗调侃友人了。谁能想到后世之人这么促狭,还玩诗词串烧这一套?

    年迈的苏轼还算好的,宋仁宗时期的年轻版苏轼就傻眼了。

    这这这……

    他弟弟苏辙差点笑死,他哥还没科举就靠这个出名了,以后走出门谁都知道他是“老夫聊发少年狂”那个。




    第35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