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出乎意料。”

    郭嘉和戏志才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难以言喻。

    说他们家主公淡定吧,他显得很是慌张,说他们家主公不淡定吧,说出的话又让人紧张不起来,所以他到底是紧张还是不紧张?

    这人怎么就那么……那么……

    该怎么形容是好?

    郭奉孝难得觉得自己的学识非常匮乏,甩甩脑袋看向他们家主公,索性现在没有外人,说起话来也没那么多讲究,“主公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规矩在那儿摆着,怎能说接受就接受。”原焕瞥了他一眼,握着杯子暖手,“自然是不接受。”

    不接受,听着像是拒绝,可再加上前面的规矩二字,这个不接受就有些高深莫测了。

    帝王禅位并非说禅就禅,天子禅位大臣就封都要经过“三让”之礼,不管是主动禅位还是被迫禅位,都要经过三推三让的环节。

    毕竟禅让之事古来已有,被选定之人接受的太快会显得急功近利,三推三让才能彰显出禅位者和被禅位者都是品德高尚的天命之子。

    其实仔细数下来,环节也不算太繁琐,无外乎是天子主动提出禅位,第一次拒绝,群臣联名劝进,第二次拒绝,被禅位之人主动上表,态度坚决表示不愿继位,第三次拒绝。

    再下第四道诏书,到时才是“不得已”接受皇位。

    其中的一二三四都是虚指,真正的次数可能比这个多,总之不可能再第一次的时候就答应,那样会显得他很不要脸。

    具体安排下去之后,推让肯定不只三次,像他这样为国为民的好官,怎么能那么容易就答应受禅?

    丢什么也不能丢脸,他不是郭奉孝,干不出那么丢脸的事情,不管怎么样,必须把表面功夫做足了。

    戏志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趁现在文若不在,主公先给我们透个底,三让之后又该当如何。”

    “为何要趁彧不在,志才难道觉得彧会成为主公前行路上的绊脚石?”戏志才话音刚落,荀彧的声音就再次传来,面无表情的温润君子缓步走来,面上是罕见的不假辞色。

    不光戏志才,连原焕看到他这般反应都下意识绷紧了身子。

    这可是能干出以死殉国的荀彧荀文若,就算他们这些年交心知底,荀文若对他的心思也了解的不能再了解,真正面对这场面的时候还是很紧张。

    如果荀彧还是强烈反对,他也放不下这些年处出来的感情,大概也只能像史上曹老板一样,等他们全都去见了老祖宗,再由下一辈来完成改朝换代的壮举。

    反正刘姓宗室不可能继续当皇帝,他这些年干了那么多事情,很多都和宗亲世家对着干,如果他百年后刘姓皇室重新掌权,那完了,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十成十的会全部白费。

    荀彧察觉到气氛的变化,


    第371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