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风其凉北风其凉 第29节

北风其凉 第29节(1/3)

作品:《北风其凉

    手中力气始终不够大,苏锦措手不及,还没个支撑,没有片刻,两人一起栽倒在雪地里。巴蜀鲜有积雪,如今数十年不遇,盖住了硬邦邦冻结的泥土。积雪松软,苏锦压在唐青崖身上,忽然有点不想起来。

    那人鬓如鸦羽,眼似点漆,当中一汪落入湖水的夕照,能醉人一般的流光溢彩。

    他们如今有一方世界,仇恨不再,牵挂不再。天地一片清净的白茫茫中,偶然传来枯枝不堪重负落下的声音。

    唐青崖抬手,拂过他的鬓角,那一头青丝散乱,自然而然垂下来搭在自己胸口。

    他诚恳地拈着苏锦一缕头发,道:“……你重了。”

    苏锦奈何他不得,只能一吻缄口,在唐青崖似是而非的挣扎里,终于找回了一点主动。好似只要怀中还有他,旁的就能什么都不顾。

    天光是黑夜前最后的绚烂,雪上空留马行处。

    是夜,雪停之后月光清冷,只余下一盏灯火。

    唐青崖抬手抚摸苏锦散落的长发,凑到鼻尖轻嗅,上头一缕清香,隐含冰雪气。他没来由地想起坐了一盏茶功夫的青城派静室,也是这个味道。

    当时觉得牛鼻子穷酸得很,味道古怪,不似熏香也不似冰霜。如今大起大落后仔细分辨,竟然是此心归处后最舒服的气息。

    “现在炼血蛊拔除了,你打算怎么样?”

    苏锦舒服地搂住他,屋内暖炉烧得旺,整个空间都温润如春:“要不咱们回会稽去过年吧。当初一言不合就走,事情全都丢给他……师兄一定恨死我了。”

    唐青崖哑然失笑,凑到他鼻尖一点:“都听你的,我最宠着你。”

    苏锦没意识到他在下套,诚实道:“嗯,世上没有人比你对我更好了。”

    唐青崖一翻身将苏锦压在身下,伸手去脱他里衣:“旁人给你的恩惠你都记在心里,难不成非要一一报答?嗳,我对你这么好,是不是应该以身相许啊小苏锦?这么久了,你就给我上一次……”

    一只温暖的手包裹住唐青崖,那人语气无辜至极,带着点小委屈,目光自动切换成恰到好处的、带点撒娇的深情,声音含糊道:“你说什么呢?”

    然后身体力行地回答了他关乎“以身相许”的建议,仍是干脆利落的:“不行。”

    唐青崖当场撂挑子不干了。

    长夜漫漫,屋内细碎的说话与轻哼一直持续到月上中天。火炉烧干净了,余下隐晦的红星安然跳动,偶尔“毕剥”一声,很快也融入了夜色。

    一块玉佩挂在床头,随着偶尔的风声轻轻晃动。成色极好,如水澄澈,正面笔力深沉篆刻“青崖”,背后却是个轻描淡写的“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何为故乡?

    ——不过此心安处。

    他终于再次回到了会稽山。

    最初来到这里,苏锦太过年幼,眼泪模糊中见到白衣的程九歌,被他牵着手,领着路过那块石碑。一路云遮雾绕,林木茂盛,直到踏过千百步石阶,豁然开朗之后,那山泉飞溅之处,隐约透出了飞檐的一角。

    后来这座山成了他撒欢的地方。

    苏锦童年过得克制却无忧无虑,程九歌偶尔带着他在清净峰上下祸害松鼠野兔,然后一人被谢凌各打五十大板地教育。其余几座山头离得虽近,但苏锦鲜少涉足,只有晨钟暮鼓之时偶然听到剑的嗡鸣。

    他活到二十岁,被突如其来的灾难驱赶着成长。

    会稽山在他记忆中定格成一个凄凉的样子,荒芜又萧条,仿佛进入了永无止境的深秋。草木凋零,阳明峰上大殿已毁,藏被付之一炬,勉强残留着原来形状的静心苑,也惨淡得不像话,余下寂寥风雨——不忍看,不忍闻。

    在人世间兜兜转转好几年,苏锦远远地望见会稽山时,情不自禁地脚步迟钝了。

    “怎么了阿锦,不是很想回来?”

    唐青崖的话在耳畔响起,苏锦手间轻轻地攒成拳头,须臾后才长出一口气:“近乡情怯,算来也有好久没回来过了。”

    他生于金陵城中,却再没有地方比会稽山更像他的家乡了。

    等到隐约可见山门,唐青崖忽然道:“当年我也是这样,领着你,一路头疼脑热地想,‘什么时候才到阳明洞天卸货,这小子吵死了’。”

    “你嫌我吵?”

    唐青崖莞尔道:“可不是嘛。但我那时如果知道你是因中了炼血蛊而哭闹,并非发烧不适,一定好好地带你千里跋涉回蜀中,交给圣手诊断,尽早根除。”

    苏锦被他的话吸引,连踏上故土的第一步都不甚在意了。

    “……嗯,也许我会求爹爹把你留在唐门,就放在攻玉堂。反正公孙师父喜欢到处捡孤儿回来养着教习,你大概还能当我同门师弟。”唐青崖露出个狡黠的笑容,“以我少时顽劣,大约会变本加厉地折磨你,把你弄哭。等你大了,我见你好看,于是顿生歹意……指不定哪个月黑风高之夜,就把你拖到后山竹林中办了,你只得跟着我,再没有旁的去处。”

    苏锦面上一热:“胡扯。”

    唐青崖意犹未尽,捏了一把苏锦的脸:“你小时候胖胖的,哭起来眼角有个泪涡——害什么羞啊小苏锦,现在是谁占尽了便宜?”

    他分明也只大六岁,不过乘人之危地解围,言辞间竟然毫不以为意地将自己当做看他长大的长辈。苏锦正要反驳,突然被唐青崖打断:

    “诶,你师兄在等你。”

    他闻声抬起头,石碑近在咫尺,旁边有一人翩翩白衣,手执折扇,按住腰间长剑,含笑而立。对上他的目光,那人一挑长眉:“小师弟,好久不见。”

    陈怀悯亲手书写的“立心立命”四字石碑当年没能躲过浩劫,如今被秦无端用旁的方法恢复成了原状。此人除却是个剑术高手,吃喝玩乐无一不通,实在算得上妙手丹青。

    只是入世一遭,再看到这石碑,难以言喻地觉得眼眶发热。

    苏锦把酸楚憋了回去,绽开一个笑:“掌门师兄。”

    秦无端被他这称呼闹了个大红脸,强装出的镇定自若立刻崩盘。他把折扇一收,长吁短叹地拉过苏锦:“乱叫什么!你就像以前一样,不用这么客气。”

    二人在前头走,唐青崖又瞥了一眼那石碑,字迹鲜红历久弥新。他轻轻拂过“心”字一点,笑了笑,自言自语道:“可谢谢你们了。”

    否则以苏锦内里敏感又压抑的性子,怎么会现在活得这样洒脱?

    一阵北风轻柔卷过周遭树木,常青松柏沙沙作响,似是在回应他那句没头没尾的感激。

    “青崖,你怎么这么慢啊?”苏锦的声音自上方传来,唐青崖抬头,眼见前方从未涉足的石阶,足下一点,极为迅捷地掠去。

    再到高一些的地方,竟有两名身量不足的少年前来引路,称他们为“掌门”和“师叔”。苏锦沧桑了片刻,面无表情道:“我有这么老了?”

    秦无端道:“你辈分高……咳咳,是这样,两年前师叔说得想办法把消息散播出去,阳明洞天收弟子了。彼时声望见长,昆仑派的雁南度来过一次,后来门庭若市……现下观朴峰已有人为主了。”

    苏锦奇道:“那不是杨师叔的地盘吗?”

    秦无端:“他的观朴剑入土为安了。但两年前来了个和你差不多大的少侠,叫李子徽,自称我素未谋面的大师伯的孙儿,非要拜入阳明,还拿出了大师伯的信物……师叔做主把他收了。他很有天赋,与杨师叔个性相似,遂自行去了那边。我么,也收了几个弟子,只有你的清净峰,鸟都没一只。”

    苏锦被他最后一句调侃得猝不及防,皱眉道:“我又不常住于此……”

    秦无端作势要打他:“你让我一个人忙了这么久,现在回来了,难不成吃个年夜饭还要走?我真要揍——”

    手伸到一半被拦住,唐青崖似笑非笑:“别欺负我的人啊,无端。”

    秦无端:“……”

    他突然觉得苏锦不住在这儿也好,免得后面跟个蹭吃蹭喝的,忒烦。

    ☆、第六十六章

    阳明峰大殿与他记忆中别无二致,当中有讲经蒲团,供奉祖师牌位。绕到背后,从小见到大的祠堂中却多了几个名字。

    庄白英的灵位在当中,旁边的谢凌、杨垚,还有诸多牺牲于几年前一场劫难中的同门。点了长明灯,日日有人打扫,桌台一尘不染。

    苏锦在当中跪下,老老实实地磕了三个头,再抬起时,觉得恍如隔世。

    唐青崖站在祠堂门口,一点也没有进去的意思。他等着苏锦同那些已经不在了的前辈们说了些话,大概汇报这些年来自己所得,不觉带上了一点笑意。

    直到苏锦恋恋不舍起身,他才出声:“秦无端喊你去呢。”

    苏锦应了,刚要出去时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拉住唐青崖,不由分说拽到了谢凌的灵位前,道:“师父,弟子不肖,已决意与他共度一生。您曾教导,人活一世,经历的有千千万,相守不易,一生不悔就行了——弟子在您灵前起誓,此生定不负他。”

    唐青崖哑口无言,见他又跪下去端端正正地拜倒,饶是素来对此道淡漠,也耐不住恭敬给谢凌上了三炷香,思来想去,最终喊道:“师父。”

    那牌位安然伫立,似是无声地见证这一切。

    秦无端喊他去看的是藏,当年被烧毁,花了好大力气才找回了图纸。苏锦见了那古朴的飞檐亭角,情难自已地转向秦无端道:“烧毁了的也能重建吗?”

    秦无端得意洋洋,正欲好好炫耀一番,里头走出个人来,他到嘴边的话即刻收了,目光一亮:“师叔,你闭关出来了?”

    “听说今天不是阿锦要回么。”程九歌看到秦无端旁边的人,朝苏锦一颔首道,“来得这么快,看样子之前你信中说的不假,炼血蛊已经没事了?”

    程九歌看着却比分开时气色好了许多,他此前过于静默,盘算自己的事,还有点反复无常。现下仿佛岁月流逝,他安之若素,黑发束在脑后,比之年少时的跳脱、颠沛流离时的狼狈又多了一丝平和。

    苏锦见了他,只觉许多话齐齐地涌到舌尖。他不敢怠慢,挑了要紧的,把顾霜迟那事徐徐道来。程九歌果然露出个促狭的表情:“你也好意思让旁人和你换命?”

    苏锦:“……是我自私了。”

    程九歌还想说什么,最终叹了口气道:“罢了,等正月初一,我往南岭走一遭。这两年钻研《人间世》,和无端想了许多个法子治那炼血蛊,顾霜迟既然有意,那他定不会冒巨大的风险……对了,你回来呆多久?”

    苏锦:“看青崖吧。他何时玩腻了,我们就回蜀地去。”

    程九歌在他脑门儿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正经地评价道:“果真有了家,心就不在师门……作孽。”

    苏锦捂着被他拍了的额头,但笑不语。

    阳明的弟子仍旧不多,大约二十人,全是由秦无端一人教习,李子徽偶尔来帮忙,他口舌笨拙,只能演练招式。程九歌这个花拳绣腿的,连样子都懒得装,权当了门中吉祥物,每次老神在在地往旁边一坐,开始烧水。

    等程九歌煮了一壶茶,秦无端也满头大汗地收工了。二人一起喝茶,他再听秦无端训斥不用功的弟子,扬言要打断其中谁谁谁的腿。

    有点世事轮回的味道。

    听说了这日复一日的山中岁月,唐青崖忽然凑到苏锦耳边,小声嘀咕了什么,把苏锦说得满脸通红,眼神飘忽,不敢再看自家新任掌门。

    他又隐隐觉得,这样的日子虽然枯燥,但某人却乐在其中。

    正当一派和睦,旁边的秦无端忽然扇子一收抵在掌心:“对了,阿锦,还有个东西给你看,随我来。”

    他不明所以地跟着秦无端,一直绕过藏,沿着一条草木丛生的山间小道停在某个洞穴之前。这是最初陈怀悯悟道的地方,亦是当年许多先辈们闭关之处。

    它仿佛从未被祸乱波及,也许因为位置太偏。苏锦见到这分毫未变的旧忆,难以言喻地涌上一丝亲切。他甚至伸手摸了摸那入口处凸出的石头,一阵冰凉。圆润之处昭示着百年来各位先圣悟道的始末,竟让人唏嘘不已。

    秦无端点亮了入口的一支蜡烛,明灭昏黄的光摇摇晃晃地照亮一室萧肃。

    这洞穴中只有一石桌,其余地方光滑平整,反射着幽微的烛光。苏锦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颤,这地方冷得可怕,而冬天尤其,仿佛丝丝阴气浸入了骨髓。

    秦无端看出他的不自然,解释道:“凌霄诀是纯阳的功夫,若外界不加以镇压,只怕会出岔子……我始终觉得,谢师伯走火入魔,同这洞穴也脱不开干系。不过今日找你来,其实是……阿锦,你看那边的石壁上。”

    洞穴四方开凿得十分宽敞,周遭石壁成了极好的印刻版。先辈们偶尔留下只言片语,经过多年湿寒的侵蚀,已经变的模糊不清,只剩一个影影绰绰的轮廓。惟独洞穴朝向西南的那一方石壁上,几行字清晰可辨。

    苏锦一蹙眉,他再熟悉不过了,这字是谢凌留下的。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得见除了《凌霄剑谱》以外谢凌的手书,可待到他看清了那几行字的内容,心情又不可避免的复杂了。

    “余存于世间六十二载,自诩一生鲜少棋逢敌手,亦得吾宗英秀教习之,纵使心下大惑不解,只是人生在世,又如何处处得意?而回顾此生,仍有悔不当初之时。其一,背弃旧友,欺瞒苏锦真相,害他无路可选;其二最是伤心,不曾想一朝别离,数十载相负,余生再不复与阿迟相见,告知他一句,‘是为师的错’。恨极!”

    那“恨极”二字以极深的内力往下划出凹痕,到了末端倏忽脱力一般,可见到了油尽灯枯,确实是最后的话了。

    苏锦埋头不语,他早就隐约猜到了,没想到还能证实。谢凌扣留他,教习他,本就是走投无路的选择,与当年顾及着害不害人的大相径庭,他并非谢凌最中意的弟子。

    可他喊了这么些年的师父……竟也恨不起来。

    唐青崖看出他失落,不由得伸手揽过苏锦的肩膀:“罢了罢了,谢前辈是觉得你天纵奇才,生怕你虚度光阴,莫要想太多。”

    况且人都死了,纠结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苏锦再次抬头望向恩师遗笔,他敬重谢凌也得过谢凌的恩惠,如今算来,被他苦心孤诣地骗了十年,最终也是恩怨相抵。

    从此两清,他不再欠谁了。

    年夜饭自是一起吃的,在阳明峰的演武场中摆了一张大圆桌。由新来的几个小弟子掌勺,张罗得有声有色。

    苏锦不声不响地往唐青崖旁边一坐,堂而皇之地在桌下握住他的手。好在没有谁找他搭话,小弟子们各自有话说,偶尔和他搭讪,苏锦好脾气地答疑解惑,惹得那些师侄们肃然起敬,年夜饭和乐融融。

    阳明有了起色,苏锦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他一直觉得自己在此事上像极了谢凌的淡漠,可秦无端从不曾怪他。

    大约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沾染太多的烟火气,而有的人只好接过重担。

    他们师兄弟并非一


    北风其凉 第29节(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