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1/2)
作品:《民国之文娱大亨+番外》
……
楼主发现这层回复楼中楼激增,看过后补充:“是我准备不充分,备考时间太少了,只能记个大概,如果像往年一样只考一个小点,我还能答一答,谢颜这种贯穿了整个近现代文学史的,写五十分的全面贡献论述,我哪里写的出来?”
网友D看上去不想理话不投机者,只回复了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E老哥太强了,我虽然认真复习了,也就写了五六百字,还以为自己已经写全了呢。”
网友E:“嘿嘿,可能因为我一直很崇拜谢颜先生吧,我觉得近现代文学史论述大题考谢先生没有一点问题,谢先生难道不值得一道大题吗?!另外层主,我不是老哥,我叫你姐妹你在意吗?”
……
由于带着谢颜和326近现代文学史两个热门话题,这个帖子很快被顶上了热门,楼里各种观点频频出现,大部分跨考生认为题目出得太宽泛,一些本专业学生却觉得抱怨的人太过夸张,还有很多崇拜“现者先生”的学生唱反调夸赞出题。
没考好的人心里本来就不舒服,到后面直接变成了争吵。
文学相关专业是历年考研跨考的重灾区,对于没有接触过相关领域系统学术教学的人来说,对谢颜的认知非常统一——
知道吗?知道;了解吗?应该吧;
说点关于他的事?——额……民国大佬?作家?同性恋?
具体正经一些的事迹?——不好意思,真不清楚。
……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像谢颜这样离当下时代还不算太远,遗留下来的东西仍与当今生活息息相关的名人,比起真实的历史形象,大家更喜欢听有关他的种种八卦和逸闻。
比如现在,在这个华夏最大的公开论坛的学生区,飘在首页的有关谢颜的帖子就不止这一个。
“《华法大学考研二战结束,拜谢颜,建校大佬保佑成功上岸。》”
“《李涛,法律史中关于司法现代化的那二十分占比,是不是只学谢颜相关就能拿十七八分?》”
“《出二手书回血,民声出版社《谢颜回忆录》五十周年精装纪念版,保证正版,里面附赠谢如琢老先生的亲笔追忆信,五百包邮可以砍价。》”
……
红梅轻斜,月挂中天,烛灯点点映雪明。京城谢园,偌大的院子内里早就换上了钢化玻璃、电器和自来水,外表仍保留了百年前的模样,仿佛改换名字后的第一任主人昨日还在梅下举杯饮酒,笑看细雪纷纷。
冬夜很长,临近除夕,住在谢园里学戏的徒弟们大多回家了,房檐下的红灯笼孤零零亮起了很久,窗外不时能听到细碎的落雪之音。
半躺在榻上的人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眼睛没从手机屏幕上移开。
窗外的雪光和手机屏幕的亮光勉强照亮他的身形,青年看上去只有二十出头,细眉凤眼,挺鼻朱唇,眼角自带一抹天然的红晕,左耳上的单边耳坠顺着脖颈埋入衣领,几乎称得上男生女相。
这样的长相无疑极具冲击力和攻击性,但青年此时懒懒半卧在坐塌上,漫不经心地玩着手机,倒是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容貌带来的感官,与周围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砰砰砰——”
敲门声自阶前响起。
“进来吧,门还没锁。”
年纪略大一些的青年推门而入,很快反手关好门,防止落雪和寒气闯入屋子。
“小师兄大晚上来找我,有事?”
“也不算有事,睡不着出来走走。”京剧大师谢如琢最喜爱的关门弟子,如今谢园诸事的掌事人陶往雪叹了口气,“到前院发现你屋里有灯光,过来看看。”
“大过年的,怎么唉声叹气的。”青年把手机放在一边,坐了起来。
陶往雪笑道,“你不也是?大过年的,有家不回,来谢园蹭吃蹭住。”
他犹豫了一会儿,开口道,“采竹,我有件事想拜托你。”
青年——京圈赫赫有名的燕大少燕采竹眯起眼睛,食指敲了敲大腿,“小师兄先说。”
“唉,你虽然只是师父的记名弟子,但也是从小拜师,经常来谢园小住的,我就直说了吧,师父最近心里不太痛快。”
“因为什么?因为谢颜老祖爷?”燕采竹想到一些风声。
“你也听说了?师父对谢颜和温珩两位老前辈的敬仰和濡慕之情,我们做徒弟的朝夕相处间都看在眼里,虽然当下讲究什么创作自由
第233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