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节(1/2)

作品:《民国之文娱大亨+番外

到……”

    李富的声音逐渐迟疑起来,没有了下文,他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可能性——万一……白落秋真的私底下专门打听过……

    “咳、咳。”李富挠头,“反正那位老伯是蒙古人,打仗的时候亲眼见过雒五少帅,应当不会有错的。”

    “不过……虽然明面上的仗已经打完了,但蒙古王公们仍有死灰复燃的余地,蒙古地广人稀不好防范,所以这几年甘肃的兵一直没有全撤回来。如果那谁不在兰州,很有可能还在蒙古,咱们也就省事了。”

    “嗯。”白落秋点了点头,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

    “阿秋你——”

    “我累了,你先去休息吧。”

    “……哎,好。”

    白落秋打断了李富的进一步试探,心中仍不安稳的李富只好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李富走后,白落秋关好门,将灯移至窗边,与高空中的明月遥遥相对。

    许久之后,暖黄的灯光旁传出一声幽幽的叹息。

    按理说,知道雒纬竹正走在崇高且正确的道路上,平安康健,熠熠发光,已是他设想过的结局中最难得的情景了,他该安心,也该放下了。只是终究人心不足,谁都不能免俗,走到这一步,他的心中又开始奢求更多。

    白落秋啊白落秋,时间万般苦孽皆由贪心而生,无想无求便无恼无过。这十多年前早已悟出的道理,你为何开始动摇?

    明月窗前,清冷美人闭上双眸,烛火的光影在他的眉间跳跃,如同解不开的千愁万绪。

    白落秋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不已的人。

    他的内心有一片火热的抗争精神与忧患意识,却也有万物随心,不为所动的平静与寡淡。

    他渴望国家,渴望民族,渴望这片大地的“新”,却又往往守着一些珍贵的“旧”,不轻易迈出半步。

    所以一方面他锐意进取,从最初主动传诗表明救国之志加入向颜林麾下,到受方庆明邀请欣然前往汉口对抗跑马场,再到接下大麻烦帮雒龙生传递消息……

    另一方面,他又过分保守,对京剧,对生活,对感情,皆是如是。

    “新”与“旧”,是探讨白落秋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与谢颜不同,白落秋总是过于纠结,过于小心,这并不是说他会缺少勇气和决心,恰恰相反,如果信仰与现实发生冲突,白落秋可以毫不犹豫地第一个站出来成为黎明前的殉道者,但这份信念,却无法辐射到日常生活之中。

    他曾摔得太痛太狠,以至于十几年间还孤身站在当初的悬崖之上,耳边永远充斥着烈烈风声。除了以命相搏,他还未学会任何逃脱险境的方法;除了不顾一切,他还未找出一个在此立足的心境。你可以递给他刀剑,递给他盔甲,惊叹他的不凡,怜惜他的不屈,他会一一点头致意。

    但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也不愿承认,他真正渴望的,是有人攀上这处世界之外的悬崖,从背后捂住他的眼睛,告诉他“下来吧,一步一步走下来,我会接住你。”

    ……

    夜已经很深了,白落秋缓缓睁开双眼,有些懊恼,他居然这些在窗前睡着了,短暂的梦境中,他又一次回到了那片绝云之间的悬崖孤峰,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他的身边传来了模糊的温暖与呼吸,仿佛那片自我封禁的领地中,有了另一个存在……

    白落秋抬起双手放在眼前,方才那份朦胧又真实的温暖便是从此处传来。身后响起一阵倒水的声音,白落秋心中一紧,旋即一点点放松下来。

    一杯温热的茶水从身后递至眼前。

    “喝杯水吧,你太累了。”

    白落秋接过茶水抿了一口,没有回头。设想中的重逢总是伴随着种种或隐晦或剧烈的爱恨情仇,真的到了这一刻,却只是这样静静共赏一轮明月,便心满意足。

    “什么时候回来的?——听说你在蒙古。”

    “你打听过了?”身后的人笑了,接着说道,“在你决定来兰州之前,就回来了。”

    “雒巡阅专程请现者剧院,是你的意思?”

    “嗯。”对方承认地很痛快。

    白落秋的心跳漏了一拍,越是如此,他的语气越找不出一丝不同,“为什么?”

    “你说,还能是为什么?”

    白落秋把茶杯放在窗台上,缓缓转头,去看身后的青年。

    时隔五年,青年虽然长相未变,在白落秋眼中却已是处处不同。身体壮实了一些,皮肤


    第231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