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1/2)
作品:《飞错枝头变凤凰+番外》
老狐狸说话总是滴水不漏,他只不过是想探探口风,为面圣做好准备,免得一时不查惹得陛下不高兴而已。
想到这里,吴焕微微皱眉,道:“陛下这两日心情不怎么好,不知是否为此事。”
薛高远叹了一口气:“身为臣子自当为陛下分忧,小心谨慎一点吧。”
虽然雪已经停了,但天空阴霾,乌云似乎压下了许多,感觉离地面并不远。寒风凛冽,呵气成烟,宫中侍卫个个挺立,纹丝不动,也不知他们是否已经冻僵了。
御书房外,侍卫密集,三步一岗,萧杀之势连成一片,让人倍感压抑。就算两人经常来此地,依然还是被这种气势所压,或许陛下所在的地方,自有天威吧。
“两位大人请稍后,容洒家进去禀报。”内侍公公停下脚步,微笑着说道。
“有劳公公了。”
“公公请。”
虽然内侍不得干政,官职也低的可怜,但二人对这些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太监也不愿得罪,均和颜悦色的回答。
内侍公公进去不久,就听见里面传出觐见的声音,二人连忙整理衣襟,绷着脸,表情严肃的走了进去。
一进的屋,二人对着正位上倒头就拜:“臣吴焕(薛高远)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御座上的青年面如满月,眸似点漆,金冠龙袍,威严中透出一股儒雅意味,人主的威仪透体而发,让人不敢直视。
“赐坐,上茶。”放下手里的奏折,孔凌群看向两位臣子。
吴焕勇勐善战,指挥有度,是一员难得的大将,薛高远睿智谨慎,才华横溢,为文臣之首。两人一文一武,都是他的嫡系,忠诚不二。
“只可惜……”孔凌群暗叹,可惜薛高远今年已经五十七岁了,年事已高,怕是辅佐不了多少年了,看来得多多留意内阁之人,找到能替代薛高远相位之人啊……
内侍太监为两位大人献完茶,在元青的带领下退出了御书房。陛下议事,他们可不敢听见,就算是入了耳里,也必须烂在肚子里,胆敢泄露分毫,就是乱棍打死的下场。
谢恩后,吴焕、薛高远正襟危坐,耳中听得上位者言道:“朕让两位爱卿过来是有一事相商。”
“臣惶恐,敬请陛下吩咐。”
相商?君权时代,这两个字确实能让做臣子的惶恐,虽然当今陛下圣明,是为一代明主,但两人心中不安,连忙行礼以示对上位者的尊敬,不敢有丝毫逾越。
孔凌群摆摆手,温和的说道:“不必多礼,坐下且听朕说。”
见二人再度坐好,孔凌群继续说道:“两位爱卿说说看,对楚明国有什么看法。”
楚明国?两人互视一眼,摸不清陛下此话的意图,一时间都不敢轻易开口。薛高远沉默一会儿,说道:“楚明国地处南方,物产丰富,在楚明皇的治理下堪称盛世。”
这样的回答中规中矩,薛高远在不明圣意的情况下本着不出错的原则。
孔凌群点点头,端起茶杯浅抿一口,平静的面容让人无法揣摩他的心事。视线落在吴焕的身上:“吴爱卿,你说是本朝的兵马强盛还是楚明国的兵马强盛?”
薛高远、吴焕都倒吸一口凉气,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吴焕思考后,郑重的回答:“楚明国长治久安,少有战事,除了楚明清王的本部征战了几次,别的军队士兵少有上过战场,而不曾上过战场的士兵与上过战场的士兵相比天差地别。只是清王统领全军,治军很有一手,军规森严,军纪严谨。楚明国富强,军队比我军多出一部……”
偷偷瞟了一眼陛下,见得他仍然没有什么表情,心里不由打鼓,谨慎的说道:“而陛下的军队前些年都是在征战中度过,纵然卸甲归田了一些,但仍有许多老兵在军中。所以两相比较,各有所长。”
总的来说,楚明国士兵多些,补给充足。皖嵫国精兵多些,不过息战养生没几年,总体上不及楚明国。
孔凌群再次点点头,他也知道,皖嵫内乱已久,大战不过几年,经济上确实与繁荣的楚明国有着一定差距。
想到终日忧伤的谷梦羽,想到那双红得让人心惊的双唇,孔凌群心中一痛,借着饮茶遮掩波动的情绪,清冷的说道:“朕这里有个确切的消息要告诉两位爱卿。”
二人望了过来,只听陛下淡淡的说道:“清王秦暮森已经攥权,楚明皇与太子已陨。”
两人眼里均波动着不敢置信,传言清王与楚明皇兄弟情深,一人治国,一
第212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