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1/2)

作品:《猎证法医4悬案密码

    同,祈铭却没点头,“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犯罪嫌疑人的年龄还很小,虽然具备了男性的功能,但发育尚未成熟,我以前在美国帮助FBI破案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起案子,十一岁的男孩,强/奸十岁的表妹,检样中只有极微量的不成熟遗传物。”

    “我看过这案子。”

    办公室角落里传来的声音让林冬和祈铭同时惊愕回头,就看秧客麟从电脑屏幕后面歪过头,表情平淡的看着他们。

    “我以为你吃饭去了。”林冬吁出口气。

    “我不饿林队,对了祈老师,有空你给我讲讲那个FBI的案子吧,我只在网上看了个大概。”

    秧客麟全然没有把人俩吓一激灵的歉意,反正这种事时常发生,他习惯了,组里人也习惯了。虽然平时不太爱说话更不爱交际,但遇到新奇刺激的案子,他还是很有兴趣学习一下。不然也不会考公考警察了,以他的技术,随便去哪个大厂都得百万年薪起步。

    插句题外话,当初看到秧客麟的公务员笔试成绩,唐喆学曾怀疑过这小子是不是黑进系统里改过分——全省第一。

    “有时间你来法医办公室,我给你讲。”

    和林冬无奈对视,祈铭深吸一口气。头回遇见这种事,着实吓了一跳,缓过劲儿来再看饭盒里的菜,一点食欲都没了。早听说悬案组有个存在感极弱的电脑高手,之前来的时候没见着人,现在想想可能不是人没在,而是他压根就没注意到那把角的位置还窝着个大活人。

    “谢谢。”道完谢,办公室的角落里又陷入寂静,三块电脑屏幕把秧客麟结结实实的挡住。

    无奈的耸了下肩,林冬继续和祈铭讨论有关嫌疑人DNA检材的问题。案发时的DNA检测技术尚不完善,且检验人员缺乏经验,很多情况遇都没遇到过,难免有所疏漏。所以他看卷宗时感觉调查方向有问题的直觉没错,如果祈铭的假设成立,那么当时肯定无法锁定嫌疑人——没人怀疑这件事是未成年干的,尤其是那么小的孩子。

    祈铭认为,如果其中一个只有十一二岁,那么有可能其他两个也不大,孩子的社交圈和年龄息息相关,差一岁都会有很大区别。而青少年犯罪不是林冬的长项,这得等唐喆学回来讨论。近年来青少年恶性犯罪事件多发,所以当初唐喆学进修研究生课程的时候,林冬提议让他去钻研犯罪心理学中的青少年犯罪方向。

    想换白衬衫,那就得有别人没有的本事。目前国内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人不少,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却不多,而根据现在的网络信息量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情况来看,这个领域未来一定会是警务工作的重头戏。

    过早的接触网络让儿童的思维受到了影响,使得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年龄越来越低——前有十一岁女童扔十八个月大的幼童下楼,后有十三岁男童弑母。以前《刑法》规定年满十四周岁才承担刑事责任,新修正案里,针对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两项罪名的刑事责任承担年龄已降至十二岁。虽仍需经最高检核准追诉,却说明这已经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社会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体格有些甚至已经超越了成年人,但思想尚未成熟,人格尚未定型,是非观不明,且冲动易怒,自控力差,其犯罪手段时常令人发指。

    但不管怎么说,事前的预防永远好过事后的惩治,能将罪恶扼杀在摇篮里才是根本。唐喆学一个月有两场青少年预防犯罪的普法讲座,今天下午就有一场,这会正在学校里和指导老师共同备稿。

    以前派去给学生做讲座的都是些警院的老教授,或者退休的老警员,底下的学生经常是听的哈欠连天,权当补觉的休闲时光了。讲座往往是走一个形式,真听进去的没几个。可唐喆学长得帅啊,笔挺英气的制服一穿,阳光灿烂的笑容一挂,站在演讲台上,底下听讲座的小姑娘小小子那眼睛都直放光。

    林冬去观摩过一次“唐教授”的演讲,当时给他的感觉是,来听讲座的得有一半将来想当警察了。如果不是陆续有未成年的女孩子给唐喆学寄情书,他觉着这事儿其实挺好。

    吃醋?不存在的。林大组长的字典里就没这俩字儿。

    —

    顺着企业注册和持股人记录摸,秧客麟查出顾黎和常金轩多年间一直有业务往来,金额从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林冬看完账目往来记录,怀疑这俩人用拍品洗钱,于是找了趟经侦的,对方看过后表示,确有洗钱的嫌疑。

    案子越查越大,面铺的越来越广。暂时没精力搞其他的悬案了,林冬决定,除了已经进


    第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