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节(1/2)

作品:《[综]轮回之修魂2

民和宋芳芳也早就结婚生子了。宋芳芳可能是考虑到将来读大学以及工作之后,再生育孩子会有耽误很多事,不如趁着在乡下的时候把结婚生子这两件人生大事都办妥了,以后回城之后就能省不少事了。所以宋芳芳结婚和生孩子都非常利索,和赵安民谈了半年的恋爱,就结了婚,又陆续生了两个孩子。大的孩子四岁,小的也二周岁了。

    在乡下,孩子懂事早,也比较好带。平时宋芳芳都带着两个孩子去学校,她上课的时候就把他们留在教师办公室,有其他的老师帮忙看一下。四岁大的孩子也被父母教育的很好,会老实的在办公室里玩,弟弟闹腾的时候还知道哄弟弟。赵安民在非农忙的时候,也会主动照顾孩子,给宋芳芳省了不少事。

    虽然不像前世的时候,在她工作的时候孩子们都有婆家人帮忙照顾那么省心,但现在这种夫妻俩互相扶持的日子,宋芳芳更加的喜欢。

    前世的时候,是她拖着刘建军往前走,她想让刘建军多学点知识,想让他上进或者考个文凭出来,偏偏刘建军是烂泥扶不上墙。就连照顾家里的孩子,也多是前世的婆婆费心费力,刘建军这个人做丈夫做父亲都不太合格,也不爱为孩子操心。好像是一辈子就满足于自己那个村领导儿子的身份了。

    现在宋芳芳和赵安民结了婚,虽然少了长辈在身边的帮衬,但是夫妻俩都是上进的人,有劲也往一起使,哪怕过得辛苦些,心里都是甜的。前世宋芳芳的婚姻只能算是凑合,这一世她才明白了好的婚姻对她对孩子们有多么好的影响。

    这一年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非常多,有570多万人,最后录取了30万人。也只有最优秀的那一批人,才能在这一年考上大学。

    而在本生产大队,这一次也只有宋芳芳和赵安民一起考上了大学。毕竟在所有知青里,只有他们俩志同道合,勤学不辍,还在追求知识,努力学习。

    其他的知青因为下乡的时间久了,高中的知识也遗忘了许多,就算曾经是个好学生,在丢下了这么多年的情况下,捡起过去那些知识也是要花不少时间的。今年恢复高考的通知特别的突然,而且没过几个月就在这年的冬天举行了考试,很多人都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复习和准备,因此村里的其他的知青这一次都落榜了。

    好在有消息传来,接下来一年还有机会参加高考,知青们忙着找各种教材和补习资料,倒没时间为了落榜难过纠结了。

    宋芳芳和赵安民则是因为数理化成绩的出色,双双考去了首都的理工大学。把高考复习资料留给了其他知青之后,就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北上首都了。

    苏瑜也是落榜的一员。不过她和其他那些刻苦学习,几乎要头悬梁锥刺股的知青们不一样,苏瑜就像是给自己找了个可以偷懒不下地的借口。她平时还好,做家务,洗衣服做饭带孩子都没问题,就是极其不愿意下地。

    刘山和他的爹妈也都看出来了这一点,也不勉强苏瑜。刘家的劳动力足够了,也不需要苏瑜干活的那点仨瓜俩枣。

    相比于下地干农活,在家里做家务确实是比较轻松的。即便苏瑜还在城里的时候,家里的家务也基本是她干的,那时候她父母要上班,更别指望她哥干活,所以家里洗衣做饭的事也是苏瑜干惯了的。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干家务罢了。

    何况从前在娘家干家务活的时候,因为父母的重男轻女,她哥哥在家里就跟个甩手掌柜似的,什么活都不干。让她做家务也做得内心十分的不平衡,抱怨父母太过偏心。

    在婆家却又不一样。在婆家是因为丈夫和公婆都疼爱她,才让她不用下地,可以只在家里做做家务。所以同样是做家务活,苏瑜在婆家可做得心甘情愿多了。

    苏瑜不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但是她有些小心眼,谁对她好,她才愿意对别人好。谁要对她不好,哪怕那是她父母哥哥,她也不会对那人好的。

    所以因为在婆家过得舒心,她基本把城里的父母和哥哥都抛诸脑后了。除非还能从父母那里弄到好处,否则平时她都想不起娘家人来。

    接下来几年,村里的知青又有几个考上了大学,大专,或者中专的。哪怕是中专,也让村里人羡慕不已,毕竟此时在县里中专也是了不得的文凭,毕业了也能分配工作的。

    连刘建军也被他爹妈逼着学习,希望他能考上个中专,那他将来一辈子就不必爹妈操心了。可惜刘建军的文化水平糊弄下村里的人还行,实则连苏瑜这个混了个高中毕业文凭的人都不如。苏瑜哪怕学习成绩不好,至少有张城里正规


    第21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