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节(1/2)
作品:《[综]轮回之修魂2》
的喂鸡和打扫之类的家务。总之相比下地种田要轻松许多。
一家人最惬意的时光,就是一边吃着晚饭,一边听着收音机的时候。
相比于刘山苏玉小夫妻喜欢听听新闻之类的节目,刘爹和刘妈更是沉迷于收音机,因为每天晚上,收音机里都会有连载的评书节目,不是岳飞抗金的故事,就是杨家将打仗的故事等等。刘家的爹妈简直要听入迷了,一天不听都不行。
第150章
苏玉的嫁妆导致村里出现了一阵子的“知青热”, 村民们忽然发现,这些知青们虽然少有能精通干农活的,但是一个个的家里还真有钱。如果和知青结亲, 那能得到的聘礼或者嫁妆还真不少,即使知青们不算能干,好像自家也并不吃亏。
不过这热度没有多久就过去了。
归根到底还是那个原因, 知青和当地的文盲村民有观念和文化上的壁垒, 知青们即使过得不太好,也不大可能瞧得上刘家村这些既穷又没有文化的村民的。
刘家村像是大队长家, 还有刘山家这种经济宽裕的家庭并不多,更多的人家都是拖家带口的一大家子人,哪怕有能干的年轻人, 家庭的负累也不少。
虽然知青们也不是个个都努力上进, 也有像苏玉这种好逸恶劳的,但他们想要在当地结婚,至少也要选择县城里的人, 能帮他们在县城安家,甚至调到县城去工作的, 才是上上之选。
像是苏玉想在本地找人结婚的时候, 她在县城里没有什么关系,也找不到县城里的工人结婚。至于刘家村的年轻人,她统共也就找出了刘建军和刘山两个家庭经济条件合适的年轻人。
现在刘山结了婚,那么村里也就剩了一个刘建军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可是刘建军长得矮墩墩的,虽说是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人, 其实也就是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在知青们面前实在不值一提。
而且刘建军因为他爹是大队长,平时颇有些高傲, 一心想娶个城里的姑娘,还想去县城里当工人。他平时并不爱下地干农活,别说养活自己和媳妇,他现在都靠爹妈养活呢。
现在又不是封建世袭的社会,刘建军他爹是能拿工资补贴的生产大队的大队长,但是刘建军自己将来不大可能也能当上大队长。就凭他那高傲瞧不起人的性子,以及很少下地干活的作为,在刘家村就不能服众。
所以综合来说,刘建军个人的条件也说不上很好。若不是他爹手里攥着推荐参加教师考试的名额,刘建军上一世是绝对娶不到宋芳芳的。
至于村里其他的年轻人,在婚姻之事上,的确是没有什么优势。和村里的人结婚,知青也不能不干活,也不能比现在过得更好,甚至可能因为在乡下结婚而永远没有回城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知青们宁愿在内部解决婚恋问题。
刘山和苏玉结婚之后,双方都很满意这段婚姻。
苏玉摆脱了劳累的重活,只需要喂喂猪,做做饭。作为一个城里长大的,没有做过重活的姑娘,如果没有坚强的心性,钢铁般的意志,确实很难适应乡下种田的生活。生长的环境不一样,村里的姑娘习以为常的劳作,对苏玉这样的姑娘来说就是一种磨难。
刘山一家三口省去了做家务的时间,每天还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平时干得农活也没有增多,还是拿过去那些工分。因为刘家的日子过得尚算宽裕,不担心饿肚子,自然也不会对这个儿媳妇有什么意见,反而一家人相处颇佳,越来越亲近了。
刘山下工的时候,去接了苏玉一起回家,小夫妻俩沿着田埂一边散步,一边交换一天的见闻。
“宋芳芳和鲁圆闹翻了,你知道不?”,苏玉小声问刘山,颇有些幸灾乐祸,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
宋芳芳刚重生的时候,大概是心魔颇重,一心想着摆脱原本的丈夫刘建军,选择刘山这个对妻子更支持更宽容的丈夫。
后来大概是脑子清醒了,也不再试图插入刘山和苏玉之间,而是冷静了下来,日常里除了挣工分,就是自己读书学习。似乎不再考虑恋爱和结婚之类的终身大事了。
这也在刘山的意料之中。宋芳芳是个有脑子的人,不会一直糊涂下去。
自从宋芳芳远离了刘山,他就很少再关注她,以及其他的知青们。每天的农活那么多,还有自己的家庭要照料,刘山哪有心思去为不相干的人操闲心呢。
不过刘山也知道,宋芳芳在知青中人缘很好,过去还经常能看到她和那个叫鲁圆的女知青同进同
第215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