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之最炫民族风 第33节(2/2)
作品:《修真之最炫民族风》
?简直就是在降低身价!
肖明是一边端着价格一边忧愁销路,每天的眉头就没放下过。应非池看着就好笑,这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像总不愿向他求助。应非池看在眼里,也不好明说,却暗中通知了李兰。
于是这天安勇等三人正在劝肖明去找应非池帮忙,再找不到销路,果子就要在树上烂了,这可不划算,他们还等着挣钱扬眉吐气呢。忽然外头传来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你好,有人在家吗?”
肖明站起来去开院门,只见外头站着一个穿着黑色套装的女人,后边跟着五个西装男人。她笑道:“你好,我是灌江集团产品部的副理莫小葵。听说你家有不少热带水果,我们想看看,可以吗?”
听到灌江集团三个字,肖明的脸色就不大好了。他不想找应非池帮忙的,他想用自己的力量做事。
莫小葵跟在李兰身边好几年了,精明得就像只白骨精。她一看肖明的脸色就知道肖明心里想的是什么,莫小葵微笑道:“你不要误会,有热带水果这个消息确实是应总告诉市场部的,但灌江集团不是为应总一个人服务的,没有价值的东西,就算是周总跟应总同时发话,我们产品部也不会要的。”
肖明的脸色这才好了点,客客气气地将人请了进去。
莫小葵稍作歇息就去了果园,她带了好几个对水果跟甜品非常有研究的员工来,目的就是检验一下这批水果怎么样。几个员工非常认真地去检查了,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味道非常好,比同样市场上的水果高出高几倍。如果能用来做甜品,那应该能独开一家甜品店,不需要与药膳店合并。
莫小葵等人仔细研究了之后将这个建议写成了报告,交给了李兰。经过公司管理层的商议,最后一致同意了。甜品店的名字一如既往地走土俗路线,就叫灌江甜品店,选址在步行街的十字路口,人流非常大的地段。李兰找来了好几个甜品师父,又将肖明果园的水果取了来。
一个月后,甜品店开业,第一天开业大酬宾,所有的甜品都半价。灌江集团的招牌在省内都是有名的,不少人都慕名而来、尽兴离去。
“按照这个业绩。”周满看着手上的报告,屈指点了点桌面。
应非池接口道:“沙洲坝果园第一年的产量勉强能应付,第二年应该还能支撑开一家分店,但就算第三年稳产了,沙洲坝果园也支撑不了四家甜品店。更何况现在甜品还不是很受欢迎,市民也没有太多功夫在逛街消费上。等到以后,恐怕真的只能支撑四家店而已。”
就是这个问题。肖明已经成功把果园弄好了,村民们会怎么想呢?灌江村是不能再扩宽果园的数量的。周满想了想,说:“我们开个全村视频会议吧。”
开会让村民有些摸不着头脑,但都集中在纪录符之前了。
晚上八点,都吃过饭了,周满准时打开通明鉴:“大家晚上好,都吃过饭了吧?”
“吃过了,都吃过了。”吴东问,“阿满,你叫大家开会,出了什么事?”
周满笑着说:“也没有别的事,就是为了村子的发展而已。”
“大伙都知道了,我们村子不适合开山种东西,唯一能开辟的荒地只有沙洲坝那一块。去年竞争的时候,沙洲坝的承包权已经给了肖明。肖明签的合同是十五年,所以呢,现在村子里绝对禁止其他的开荒方式,任何想通过破坏生态而致富的方式都是不允许的。一旦我们破坏了生态,使灵气受到污染或者流散,我们村子的命脉,也就是药材,就会被破坏,我们这么多年来的好日子就再也没办法继续了,只能回到90年之前的状况。那种没吃没喝的日子,大伙不想再经历吧?”
这话说得太重,就算还有人对肖明他们挣了一大笔钱表示嫉妒,为了保住现在衣食无忧的日子,也绝对不敢对山林做什么事的。
周满听着一片寂静,又慢慢地说:“但是呢,我们也不能只靠着药材跟土产过日子,对吧。我们这里有句老话,叫做想好又想好,猪肉放油炒。我们不应该满足,要想办法增加收入。”
应非池在一旁记录着,不由得翘起了嘴角。周满的一贯作风,胡萝卜加大棒,先前讲的那些话是大棒,吓住想妄动的村民。现在这番话是胡萝卜,安抚村民担惊受怕的心。
果然,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了下来,吴东代表村民问道:“阿满,你又想到什么了?”
周满笑着说:“我们这里大概快建饮用水库了,到时候河水会上涨,我们可以直接用船从水路到l县甚至l市。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发展旅游,做农家乐或者度假村。”
“要建饮用水库?”村民吓了一跳,“不会要我们搬走吗?听说外头都是让人搬迁的。”
“确实会要求搬迁。”周满说,“所以,现在大伙有两个选择。一是不接受搬迁,少拿赔偿金,留在村子里,继续修炼,每年收药材土产。或许度假村还能挣一些钱,但不会有大富大贵,唯一的好处就是轻松,安稳。二是搬出去,听官方的安排。有高额的赔偿金,官方会安排户口问题,会安排住房、工作。估算一下,赔偿金应该足够卖一套房子加两到三个位置不错的铺面。有了铺面,每个月只管收房租就能过日子,不用劳作。”
村民中立刻有人说:“搬出去之后,还要修炼吗?”
“要”修炼?周满跟应非池对望一眼,都笑了。周满温和地回答说:“搬出去的人,需要在身上画一个消除符,将修为和关于修炼方法的记忆散去,要跟一般的凡人一样。”
这话说出来,好些人都变了脸色。
搬出去,可以安逸一辈子,但是这一辈子就从此与修炼无缘了。从此以后照明需要电力,搬东西需要力气,行走需要交通工具。但是想要长寿和法术,就要在村子里每日劳动,每天勤奋地修炼,还有可能一辈子都发不了财,不能成为富翁。
选什么?勤奋还是安逸?短暂还是长寿?凡人还是修士?一连串的问题划过每个村民的心头,每个人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周满笑了笑,继续说:“不着急,大家慢慢想,反正现在还没有确定什么时候修建水库。最快三个月,慢的话,可能十几年也没有搬迁。好了,今天其实就说这么多,大家散会吧。”
第105章
仿佛只是随口提一提而已,从那天晚上开完会之后,周满就再也没有说过任何关于搬迁的事,官方也没有关于要建水库的消息。但村民们却不敢忘,他们都清楚,周满不是随便说说的人,何况这件事这么大,是不能开玩笑的。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时间匆匆流逝,很快,98年过去了,99年来到。灌江集团保持自己的土产店、药膳店在全省的分布,没有再扩展版图,但l市、g市、n市各开了一家甜品店,采用的水果就是灌江村沙洲坝果园出产的果子。
经过八年的积累,灌江集团的名声早已省内遐迩,这一次甜品店的开张完全不用广告这东西,早早的就有顾客注意到步行街那里的集团标志了。等甜品店一开张,又是半价酬宾,许多人再一次肯定地认识到:即便是水果,灌江村出产的也比市面上的大多数同类水果要好吃。
“真是奇怪啊,灌江村还真是个宝地吧?不然的话,为什么药材比别的地方好,坚果比别的地方好,连水果都比别的地方好吃?”
“真的是个宝地啊。”
这些赞叹再一次在市民中间传,也再一次地勾起人们对那个深山中的小山村的好奇心:是什么样的山水,才养得出这样好的特产?山里头,除了好山好水,真的没有别的窍门了?要知道,同样质量的好山好水别的地方不是没有,l市的j县与h市的b县就是著名的长寿之乡。但就算是这两个地方,产出的东西也不见得能有那么明显的优势。
灌江集团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小袁报告说:“周总,今天的采访已经全部拒绝了,现在是《xx经济报》打电话来要求采访。”
《xx经济报》算得上是小半个国家都知道的媒体了,周满听了直接皱眉,说道:“拒绝他们。”
“好的。”小袁没问为什么。自从上次停水事件后,她就铁了心,对周满跟应非池佩服得五体投地,恨不得指天盟誓表达自己的忠心。
“这样会不会不大好?”晚上回家跟应非池说了这件事,应非池有些担心地说:“越是遮掩,恐怕就会引来越多的人关注。”
周满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找个机会找来省台的记者。你还记得吗?省台有个专门报道经济发展之类的栏目,我在等着他们来找我。”
“原来是这样。”应非池笑了,“我就知道你不会什么准备都没有。既然这样,我也让村子里做些准备,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辛苦啦。”周满伸手捏了捏他的肩膀,“怎么瘦了?”
“哪有?哎哟,你捏哪里……喂!”
※※※
就像周满预料的那样,没几天省台的经济节目就找了上来。周满先让小袁假模假样地婉拒了一回,让小袁做出没有办法只能接到总经理的面前。
栏目组的负责人是个胖乎乎的秃头男人,长得十分欢乐,名叫老赵。老赵笑呵呵地说:“周总啊,你看,灌江村怎么有榜样性,就让我们进去采访怎么样?”
“唉……”周满叹了口气,“老赵,不瞒你说,我们村子确实是有些跟别的村子不一样的秘方的,只是这秘方对人体没有害,所以一直瞒着。要是让你们进去采访,秘方一公布,我们灌江集团也就完了。”
“这个你放心。”老赵拍胸脯保证,“进了村子,你们让我们拍什么,我们就拍什么。拍完之后,没剪辑之前先给你们看一遍,剪完之后还给你们看一遍,确认没问题了我们再播出来。我们嘛,主要还是想要拍拍里面的山水跟植物,让大家了解了解里头的情景。再说了,你们总是藏着,反倒叫人好奇。把什么都摊开了,直接说没有秘方,就是山水的作用,别人也就不会再多想了。”
“嗯!”周满想了想点头说,“老赵你说的对。那,我跟村子里头商量一下,确认一下,看看什么时间合适在通知你们?”
“那当然好。”老赵笑呵呵地说,不忘补上一句:“周总,既然对我们松了口,就不要给别人了啊。你知道的,这种事人多口杂,难保不会泄露什么,不是每个媒体单位都像我们一样严谨的。”
其实是怕少了独家吧?周满心中好笑,也不说破:“这个自然,老赵你放心,这点我还是晓得的。”
老赵爽朗地大笑,在小袁客气的指引下离去了。晚上周满回家,一边做扣肉一边说起这事,将炸好的芋头片从油锅里捞出来,问道:“村子里的安排怎么样了?”
“好了。”应非池伸手偷吃,哎,修炼之后就有这点最好了,不怕烫,吃什么都不用等,比如这刚出锅的炸芋头片,趁烫的时候吃表皮酥脆,里头软糯香甜,最好吃了。周满明显知道他家小道士会偷吃,芋头片多炸了很多。应非池坐在簸箕前吃得开心,语音含糊地说:“我都交代过了,村民不会带他们到有符咒的地方去的,一定会小心地维护符咒。破坏符咒就是断了以后千秋万代的财路,他们才不会这么傻呢。”
“嗯。”周满一边听一边将肉块炸好,问道:“那到时候接待的是谁?”
“我们俩,吴东叔,肖明。”应非池被炸肉块的香味吸引,趁手扯了一小条塞到嘴里,然后咂咂嘴皱了眉:“不好吃,太淡了。”
“还没加酱料,当然淡了。”周满将肉块切成片,问道:“纪录符检查过了?”
“都检查过了,每一个,是交给妹萝那小妹崽去做的。”应非池一双眼睛都没有离开过周满的刀子跟砧板……上的肉。“她正好放五一假,干脆就让她去做。时间过得真快,她也快大学毕业了。一个小姑娘,学的居然是农学,还一心想回到山里,很难得的。”
“要毕业了?”周满皱眉,心里忽然划过一个念头,开始担心起一件事来,顺手就将切好的肉片蘸好了酱料递到应非池嘴里:“怎么样?”
应非池吃得一本满足,舔了一下嘴角说:“不咸不淡,刚刚好。快做快做,晚上就能吃了,明天中午我自己蒸一碗。”
周满心里的担忧都被他的话逗得散了。
灌江村一切准备就绪,周满自然也去回复电视台的人了。三天之后,周满开车在前引路,后边跟着一辆越野车,两辆车也弄出了浩浩荡荡的气势。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里前进,不多时就到了昌岭。因为全村都建了新房的缘故,村公所已经搬到了昌岭,这个进入灌江村的第一站。
老赵他们一进村子就看到了村公所那三层八间开阔的全木质吊脚楼,登时就直了眼。等电视台的五个人下车,吴东带着村里的年轻男女立刻迎了上去。
“啊,还有民族服饰!”老赵兴奋地说,“这是……过山瑶?”
周满笑着说:“老赵好眼力,果然是见多识广的人,我们整个村子都是过山瑶的。平时我们都穿民族服饰的,只是我和非池不时要出去市里,所以没有穿。”
“说那么多话干什么?吴东叔他们都等好久了。”应非池笑眯眯地拉过老赵,“来来来,我们这里的规矩之一,进门先吃茶,吃完茶上桌,吃饭,喝酒!”
“好好好!”老赵赶紧上前。周满介绍说:“这是我们村子的党支书吴东,吴东叔,这是电视台栏目的负责人,叫老赵。”
“你好你好!”吴东跟老赵握了手,一行人将来客迎进村公所的大厅里。大厅中间两溜原木椅子,大家分主次坐下,村里的姑娘给大家端上了茶。周满跟吴东等人陪着聊天,茶不是灌江村的特产,也就是润润口而已。不多时,吴东嫂来说,饭好了。
老赵等人一听到饭好了三个字,登时眼睛都亮了。
饭厅就在大厅的北边,屋内就有门进出。一走进饭厅,空气里就弥漫着一股香味。老赵跟记者们都是行走各地多年,也算是老饕了,还是被这香味引得咽口水。但是按照习惯,他们还不能马上就吃,要先拍一组饭菜,才可以上桌。
修真之最炫民族风 第33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