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1/2)

作品:《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

    “也可以人工培植,只要给出恰当的条件,优选菌种,会比野外自然生长得更好。”

    其实宋代已经有人种植木耳了,只是大多集中在西南山区,地处偏僻,山民们以此为生,不愿外传,这才一直没普及。

    司南大二那年,因为玩游戏没抢上本专业的选修课,被随机分配到了农学专业,跟着那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下了三个月大棚。

    老教授当时就说:“我教给你们的东西,不是看两页书、背几道题就能学会的,这是能拿来吃饭的手艺,万一哪天穿越了呢?”

    老教授还特意瞅了他一眼,“比如这个小伙子,五官端正,双目有神,我看着就挺有穿越的潜质。”

    此时此刻,司南恨不得给老教授打了电话——您跟穿越大神是亲戚吧?不然怎么一说一个准儿?

    唐玄在看方子,表情略显凝重。

    司南趁机夸道:“种木耳的好处在于不用良田平地,找个荒山就行,方法得当,一年能收好几茬,比种粮食、种果树划算得多。”

    这个时代,野生木耳难得,行情一直不错,他原本想自己种来着。

    司旭在崔家寨买了几百亩荒山,因为价贱,当初家里出事时便没往外卖,到现在一直荒着。

    司南想着锯些椴木搬到山上,埋上菌种,请人看顾着,一年收上几茬,若卖得好,几年就能挣出一间铺子。

    唐玄想的是另一件事。

    无忧洞被剿,除了作恶多端的贼人外还查出数万名无家可归的流民,老的老,小的小,不能服役,也不能入伍,这些人如何安置,实在让官家头疼。

    若能找个地方种上几百亩木耳,只需每日浇水、采摘、晾晒,老人和孩童都能做。

    唐玄第一反应是把这个方子献给官家。然而,看到上面软叭叭的字迹,又舍不得了。

    这是少年亲手写的,是给他的贺礼,理应自己留着。

    于是,爱惜地折起来,收到了怀里。

    司南仰着脸,笑眯眯,“王爷大人,能不能打个商量?”

    唐玄挑眉,每次这样乱叫,就是有事相求。

    “说吧。”

    “等你种出来木耳,能不能优先卖给我?”

    唐玄说:“那得看你表现。”

    “我一定好好表现!我现在就好好表现!”司南笑嘻嘻地扑过去,捏肩,捶背,可殷勤了。

    唐玄恍了下神儿,刚才那张小脸突然凑近,他以为又要……亲上了。

    后厨,亲从官们苦哈哈地洗着碗。

    “疆子,你咋反应那么快?要不是你,我还真不知道老大是要让咱们洗碗。”

    钟疆笑笑,“见多了,就反应快了。方才老大那模样,跟我哥一模一样。”

    “咱哥也这么厉害?”

    “不能跟老大比。就是那段时间我嫂子有了身孕,他心疼,就对我们严厉些。”

    钟疆感叹:“你们是没见过,那口气,和老大护着南哥儿时一模一样。”

    所有人:……

    ***

    和若水书院约定的日子到了!

    要开始送餐了!

    若水书院整整三百名学子,不仅有四五岁的孩童,也有二十余岁的青年,倘若一份份分好送过去,不仅不好打包,还没办法确定饭量。

    司南想了个主意,像郡王府那样,把菜和饭用木桶装着,直接运过去,到了那边再分。

    书院里有现成的碗筷,学子们吃完后有专门的杂役收拾清洗,这样大大减少了司南的工作量。

    他一早就给崔家寨送了信,崔木头加班加点地做出来十余个大木桶,并整整十辆“外卖车”。

    司南设计的外卖车和现代的自行车差不多,依旧没有链条,只在前轮安了一对脚蹬子,由前轮带着后轮走,虽然费劲些,怎么也比跑着方便。

    更何况,村里的年轻小伙有的是力气,拉风的脚踏车一骑,一个个美得简直要飞到天上去。

    一路上,十来个年轻力壮的少年一阵风似的往前蹿,崔实骑着老旧的三轮车吭哧吭哧地跟在后面,嘴上气恼,心下却暗自欣慰。

    从前司家寨是汴京以南最穷的村子,再加上祖上是山匪出身,名声一直不大好,稍微标致些的小娘子都不愿意往他们村嫁。

    这些天,司家寨又是三轮车,又是脚踏车,当真出了好大的风头。

    如今,又有这么多年轻人到汴京城“送外卖


    第57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