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2/2)

作品:《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

司南选好了地点,交了摊位费,开启了事业的第一步。

    州桥,你南哥来啦!

    司南一出现,立马成了整条街上最靓的仔。别人要么挑着担子,要么赶着牛车,偏偏他骑着个怪模怪样的“长条车”。

    咦?居然有三个轮子!

    还有个小小的坐椅?

    为什么两条腿要来回捣腾?

    这车子是司南画了图,请木匠做的。造型和现代的三轮车很像,前面是车把,后面两个轮子支撑着一个长方形的车斗,只是没有脚踏板和链条,而是靠着两只脚拨动着往前走。

    灵感来源于两三岁的小朋友骑的那种滑步车。

    为了省鞋,司南做了一双像高跷似的木底鞋,踩在地上往后一蹬,车子就向前跑。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他一个小穷娃,在这个时代根本做不成一辆真正的自行车。

    不说别的,单是链条就不好做,木头打的不结实,铁制的买不起,想了三天才想出这么一个杂耍似的玩意儿。

    虽然搞笑,却好用,至少比牛车驴车快多了。

    所到之处,引得万人瞩目。

    他在前面骑,后面跟着一圈人。叔伯婶子大哥大姐们看耍猴似的瞧着他。

    司南不仅不害臊,还挥着手跟大伙打招呼,权当免费打广告了。

    到了州桥,司南淡定地把车子固定好,车斗上的挡板掀开,露出一排五个小灶台。

    是真的小,每个直径还不到一尺,上面放着厚实的小砂锅。

    右手边有个原木档板,上面摆着两排小竹箩,一排放的是鱼肉、羊肉、鸡胸、鸭胸、猪耳朵,一排放的是豆腐、豆干、木耳、萝卜和几样新鲜时蔬,都是洗好、切好的。

    最让人惊奇的是,从食材到物件处处干净,一丝泥点油渍都没有,瞧着就放心。

    不光百姓,就连旁边的摊贩都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着。

    司南很有耐心,笑呵呵地作答。

    “这个小抽屉装的啥?”

    “调料格子,油盐酱醋放在里面,随用随取。”

    “这个大竹筒呢?”

    “烟囱,咱们这小火锅是现选现做,烧的木柴,断不了冒烟。”

    “为何烟囱还戴个帽子?”

    “有了这个‘帽子’,烟就会向四周缓缓散去,不会熏着大伙。”

    “……”

    司南手也没闲着,三两下就把锅底煮上了。

    五个锅,五种口味,各自独立的小灶,往哪个底下丢柴禾就能煮哪个,若客人要得多,还能同时煮。

    至于锅里煮的啥,识字的都能看见,砂锅上刻着呢——麻辣袪湿锅、羊肉滋补锅、酸汤锅、鲜鱼锅、红枣养生锅。

    锅底是


    第7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