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节(1/2)
作品:《中病毒的贾先生[红楼]》
二十个鸡蛋的好汉。
这回他挑兵丁一个条件就是爱吃鸡蛋,最好顿顿都能吃下鸡蛋的。鸡蛋数量太大,路上能多吃进肚子就多吃点。
对此兵丁们十分不屑,鸡蛋谁不爱吃?要是能天天把鸡蛋当饭吃还不美死个人,踊跃报名。
然而,在吃了一个月的鸡蛋后,即便是最爱吃鸡蛋的人也吃腻了。上顿鸡蛋下顿鸡蛋,不是煮鸡蛋就是茶叶蛋,哦,最近还多了咸鸭蛋
早上一人四个煮鸡蛋,中午一人五个茶叶蛋,晚上好些,鸡蛋饼就咸鸭蛋。
但鸭蛋也是蛋啊!而且鸡蛋饼也是蛋多面少,金灿灿地,看着就没有胃口。
偏偏兵丁们还说不出什么来,你说伙食不好?
全大庆的兵没有比他们伙食更好的了,顿顿鸡蛋,说出去大部分大庆人都要羡慕地流口水。可是他们真的不想吃鸡蛋了,鸭蛋也不想,放的屁都有一股臭鸡蛋味。
他们无比羡慕贾赦的小灶,有咸菜。
总体来说,牧鸡牧鸭还是十分成功的,不光阻止了可能发生的蝗灾还能时不时带着队伍去突厥境内打着敦亲睦邻的由头过去晃上一圈。
除了戚六子,也有些不上不下的商人看中牧鸡牧鸭的好处,也学着戚六子联系一些小部落划地牧鸡。反正人工孵蛋技术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不过投入一点子人手罢了,大庆多得是人找不到工作哩。
草原牧鸡成本低廉,光是头两年产出的蛋就能回本,三年后再将鸡鸭一卖,挣得也不少。北郡的商人很是喜欢这个职业。
突厥还是奴隶制,人身自由牢牢控制在部落首领手里,和大庆人接触多了心也有点飞。他们也会牧鸡牧鸭,凭啥人家就能吃饱穿暖,他们有点想换主人了。胆子大则偷偷坠在商队后面偷跑,反正只要跑到北郡,他们的首领也奈何不了他们。
在众人没察觉时,草原上开始了一场人口流动。
纨绔们只牧了一年的鸡鸭就看够了大草原,回来就从抚孤院里找人接手,自己则又跑到贾代儒捧着牧鸡时绘制的地图向贾代儒献宝去了。
他们可不是单纯出去玩的,有绘制舆图呢。
转头,这副舆图就出现了熙和帝的龙案上。
另一面,戚六子成功的将他的罐头卖到了草原上,特别是水果罐头,各个部落的贵族都是极为喜爱的。
三皇子见状,有些眼红,偏偏他没有灌装技术。最后干脆委托贾氏女学灌装,也跟风往草原上售卖蔬菜罐头。
效果自然比起水果罐头差远了,也就甜玉米罐头还凑合,毕竟是甜的,草原上甜食有限对甜味还是比较稀罕的。
三皇子又气成了河豚,四王爷不禁摇头,他三哥已经彻底被生意带偏了,偏他本人还不是做生意的料。
人贵自知。
若非那是他三哥,他真想送四个字。
其实看他三哥瞎折腾也挺有意思的,明明对龙椅虎视眈眈,却投了八分心思在做生意上。如此本末倒置的人如何能成为他的对手呢?
时间白驹过隙,一晃而过,转眼贾代儒已经在北郡呆了10年之久,那群四门馆的学生们也被自家父母叫回京结婚。
有了自己的小家后,他们也沉稳了不少,多数人最终还是留在了京城。
他们得为自己的儿女考虑,京城和北郡毕竟不一样,只有少数几个依旧跟在他身边。其中就有穆渲,他还是和父亲东平郡王处不到一块,本身又是郡王世子,比起别人他看似风光却也升无可升,干脆跟着贾代儒干起了先生的活计。
在贾代儒的努力下,北郡基本脱盲成功,教育全面普及,可以说现在的北郡是秀才遍地走,童生多如狗。
秀才每年是固定人数的,可是童生就没有限定,北郡家家有一两个童生不奇怪。
巡抚大人不得不一年年增加考试难度,甚至在童生考试里也加入了算数,像鸡兔同笼的题在北郡是不可能出现在科考试卷里的,太过简单。
庞大的考生基数也造成北郡每次乡试规模浩大,万人考试已经不是稀罕事。乡试三年一次,每次全大庆也只录取550人,分到北郡只有50来个名额。竞争之激烈超乎想像,不少人已经放弃了更近一步转头做起了别的营生。
他们精通算数,做个掌柜也是不错的。
此外,因为北郡庞大的识字人口也造成了对话本需求旺盛,一些有着奇思妙想的读书人干脆写起了话本子。
然多数还是不尽人意的,学习数十载
第181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