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节(1/2)

作品:《假戏[娱乐圈]

    收回视线,简临转头看着窗外:差点忘了,剧本还在邮箱里,刚好休假有时间,可以打出来看看了。

    等简临把剧本一页页打出来,已经是三天后。

    方骆北不在,去影视城给正在拍戏的傅泉舟探班,简临一个人在书房,打印机一页页出纸。

    简临靠在旁边等,等了一会儿,闲着无聊,抽出压在最下面的剧本前几页。

    翻过封面、扉页,剧本第一页,首行:

    医院,医生办公室,罗誉拿着自己的诊断报告,报告书段落的其中一行:肌萎缩侧索硬化。

    罗誉抬头,平静,问:“渐冻症?”

    简临看着那三个字,定在了桌边。

    第69章

    “五月初拍完的, 拍完这里就关了,好久没人来了。”

    “这边这个影视城马上也要开发出来了,就是不知道要开发几年。”

    “这个棚据说是要留着, 以后观光或者拍戏用。”

    “没什么灰吧?我每天都要巡逻,里面转个至少十几圈, 有人气就不会太快积灰。”

    《春光》结束拍摄后, 人都走了,厂棚只余几个保安24小时轮流值班。

    保安还是原来的人, 认识简临, 简临过来, 说想进去看看,保安刷卡放行,给了简临一把电动车钥匙。

    简临说想自己转转, 保安就没跟着,还替他拉开了厂棚的电闸、电灯。

    棚里空旷静谧,才过去几个月, 没到生疏的程度,但在人去棚空的那一刻, 这里已经成为了“过去”。

    没有人, 没有设备,一处又一处搭建的景如同沉默的雕塑。

    简临一路往里, 安静地看着,有种闯入旧时空的感觉:只有他在动,其他的一切都是凝固的。

    这个厂棚仿佛永远地停留在了属于《春光》的那三个月。

    而那三个月里,有一个或者几个很重要的、但他却完全不知道的场景。

    在那些场景里, 只有罗誉,没有林曦, 只有演员方骆北,没有演员简临。

    很快,简临找到了那些场景——

    浅色地砖,白墙白灯,长长的静谧的走廊。

    停着医疗床的单间,浅蓝色的拉帘半开,旁边停着置物的推车,推车上零散地摆着一些医疗器械。

    摆着电脑、办公设施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玻璃告示栏,栏里贴着蓝底黑字的医院规章。

    简临站在办公室门口,看到其中一张办公桌旁摆着一把椅子。

    他盯着那把椅子,不可抑制的,脑海里全是剧本页的首行——

    罗誉抬头,平静,问:“渐冻症?”

    这一刻,简临差点要被拉回剧情里:想起罗誉偶尔看他时幽静的表情,罗誉偶然间的发呆,罗誉在最后分手时的沉默……

    王导的那句:不光你不知道,其实林曦到最后,也一样不知道。

    以及杀青前夕,他自己觉得奇怪的地方:林曦和罗誉最后提分手,罗誉竟然就那么同意了?林曦经历了“破碎”“动荡期”,挣扎之后,才有了这个决定,罗誉怎么会那么容易就配合了这个分手的决定?

    简临脑海里翻江倒海,因为出戏,再难沉入林曦的情绪中。

    他心底有点空,并不觉得难过、压抑,他想原来是这样,原来罗誉的剧情还有这样一个重要的线索。

    原来他拍摄的视角、他从林曦的角度看待的《春光》,和整部电影相差如此之大。

    他不知道,他才知道。

    而《春光》的剧本,简临最终没有看。

    剧本首段首行便解答了他之前的疑惑,他已经不想看了。

    他从厂棚回16栋后,把打印出来的剧本用夹子夹好,随手丢在桌子某层的抽屉里。

    离开书房,下楼,简来刚好回来,看到他,说:“和你商量个事。”

    简来准备租个房子搬走。

    或许是最近才开始的,简来又抽烟了,抽得很凶,站在院子里,吞吞吐吐,连着两根。

    简临看看他,问:“不是戒了吗?”

    简来神色浅淡:“烦。”

    简临问:“在你妹学校旁边租一套?”

    简来指尖夹着烟,弹了弹:“也只能在学校旁边租。”

    简临:“不去寒哥那儿住?”

    简来看着简临,不隐瞒,也不多解释:“我跟他是一时半会儿扯不清的,


    第133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