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窃国第97节

第97节(1/2)

作品:《窃国

无道淹留城中半日,只是为了完成徒弟所托,故而他早在话还未说完之前就已跃上墙头,待沈孟虞反应过来时,终归迟了一步。

    盗圣的最后一句话飘散在风雪里,人已无处寻踪。

    沈孟虞攥着带钩站起身,谢过章伯等人围上来的关心,独自推门进了书房。

    灯下,一枚修补得完好无缺的白玉带钩静静躺在他手心。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五年后。

    第70章 窃国者侯

    泰安十八年正月初一,平帝萧赞退位,传位于太子萧悦。

    同日,新帝改年号嘉业,赏忠罚 Ji_an ,恩泽天下,自此权力更迭,史书又撰新篇。

    嘉业元年冬,太上皇崩于宫中平澜殿,一个月后,藏于平澜殿的佛堂的玲珑舍利锁失窃,然而新帝得知此事后只将平澜殿封闭,按而不表,未使世人知。

    嘉业四年春,新帝除丧服,立吴兴沈氏族中嫡女、中书舍人兼太子太傅沈孟虞之妹、黄门侍郎沈仲禹之妹沈姝为后。次年四月,沈皇后诞下皇长子,举国皆贺。

    五月,沈皇后宫中婢女在小皇子满月宴后回到偏殿,忽在小皇子身下的锦被里发现一枚长命锁,锁上莲华如生,佛光灿然。锁旁另有一信,详述此锁来龙去脉。

    次日,沈孟虞入宫面圣。

    醴泉殿中。

    “少……太傅。”

    萧悦即位已有五载,然而已经加冠亲政的皇帝在面对他最为倚重的师父时,还是习惯 Xi_ng 地想要唤一声少傅。

    好在他及时反应过来,涩然改口,从袖中 M-o 出一封信笺,递给堂下之人:“我猜太傅今日便会入宫,便提前叫人把信从阿姝那里拿来了。这是他……方祈留下的信。”

    五年前,不知方祈身份的他曾因沈孟虞的态度小小地嫉妒过方祈,也因此记下了这个书童的名字。泰安末年的那场宫变他身在其间,亲眼看着那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少年受伤、被缚、破局、放弃,最后飘然出宫,经此一变,他心底最后的那点芥蒂早已烟消云散。

    方祈选择的,是和他截然不同的人生。

    堂下之人接过信笺拆开,短短三行墨字,他却足足看了一炷香的功夫。

    终于,就在年轻的皇帝有些按不住气,想要出言宽 We_i 几句时,堂下之人忽将信纸重新折好,双手回呈,声音平静,不现波澜:“陛下打算如何?”

    “啊?”皇帝愣了一下,慌忙摆手推却,“此信太傅收着便是,不必还我。至于佛骨一事,我与阿姝商议过了,此物本就出于佛祖,佛心所系,乃天下苍生,我等自应将此物归还其来处,使之受世人香火,悉心奉养才是。”

    和帝夺天下之宝,不仅未能保亲子福缘,已身亦因之折损。有此前车之鉴,日后历代皇帝就是再崇尚佛法,怕是都不敢再迎佛骨入宫,倒是遂了玄镜禅师的心愿。

    从来处来,往去处去,不违背天意,就是最好的心意。

    依言将信小心收入怀中,堂下之人拱手道:“若陛下恩准,送佛骨回清凉寺一事便交给臣来办吧。”

    “太傅愿接下此事,自是再好不过。”皇帝得此承诺,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踌躇了一下,见堂下之人上没有离开的意思,忍不住试探着问道,“先前听阿姝说,这些年来,太傅与方祈再未谋面,昨日夜间他将佛骨送回宫中,眼下定还未离开金陵。若太傅有意,我可令城中所有羽林郎、金吾卫四下寻人,太傅只需……”

    只是他的好意还未说完,却被人拦住。

    “谢陛下美意,但此事只是微臣私事,无需如此劳师动众。”堂下之人再拜辞谢,紧接着,他却突然双膝一弯,竟是郑重其事地向皇帝行了一个稽首大礼。

    “但臣尚有一事,恳请陛下。”

    .

    嘉业五年,六月初一,在新帝的首肯下,清凉寺住持玄镜自宫中迎佛祖影骨回寺,此时距上一次佛骨出寺入宫,已过二十二年。

    消息于半个月前放出,江湖朝野震动。一时间不仅金陵城中数万信徒蜂拥而至,就连金陵周边扬州、庐州、湖州等地的百姓得到消息,俱都匆匆赶来,想要一瞻佛骨真容。早在一日前,除了派驻金吾卫辟清的山道上留有一线空隙外,整座石首山,乃至于山下的普通农户家里都挤满了人,百十为群,香花做引,散钱铺路,闹闹哄哄直到辰时都未停。

    第二日,巳时,提前赶来的百姓们大都抢占好了自己观


    第97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