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节(2/2)

作品:《鲸波+番外

战火毁去了这座大港,再不见风帆齐聚的场景。

    赵由晟去了趟南溪,站在倒塌的陈家老宅前,杂草齐膝,早已无法辨认当年的样子,唯独陈家书屋那棵银杏树还在,繁盛依旧,高大蔽日。他厌烦了生命,已不记时节,见得银杏树叶黄,才知晓又一年的秋日到了。

    询问居住在附近的老者,当年屋主哪去了,还活着吗?

    老者说:你问的是陈景盛吧?兵乱那会,他全家去了明州,再没回来,这么多年过去,应该是亡故了吧。

    赵由晟也只是随口一问,他实则不在乎。他甚至没去陈家的墓地,去看望陈郁,他的坟墓建在山麓,背枕一片松林。陈郁在他心中是特别的,但这份特别在漫长时光下也淡薄了许多。

    唯独鲛邑,无论人世如何变迁,鲛邑安然依旧,那里是赵由晟常去的地方。

    赵由晟在鲛邑见过几次慕远夷,他还是年轻貌美的样子,听闻鲛人有寿七百龄,慕远夷还不到三百岁,日后还能再见到他。

    他们都认识陈郁,由此,慕远夷后来也成为了赵由晟的友人。他常劝赵由晟说:你就在鲛邑住下吧,人世终究不是你的去处。

    后来,慕远夷知道赵由晟在寻找心镜,他又说:那不过是一个古老传闻,心镜是怎样的物件,谁也没见过。

    他说:当年陈郁为了寻找复活你的办法,海外诸国都走遍了,倥偬一生,我不想看到你再像他那样。

    赵由晟没有听进心,寻找心镜,早已成为他活着的唯一目的,他总得给自己太过漫长的人生找一个寄托,否则他怕是要狂癫,怕是要生出无尽的恨意。

    在陈郁死后的一百余年左右,赵由晟搭乘中国派往海外的庞大船队,他充当船队的通事(翻译),为船队的统领者效劳。

    那是位头戴三山冠,身着蟒袍的钦差总兵——郑提督,郑提督年龄不过三十,平和又庄严,有双洞察一切的眼睛。

    船经占城(越南一带)、爪哇(印尼爪哇岛),在旧港国(苏门答腊岛)停泊数日,当地不少广东漳泉逃徒,聚众为海盗,危害往来商船。

    郑提督下令擒拿,抓得海盗头目,大胜而归。

    夜晚,官兵在海滩饮酒欢庆,赵由晟远离众人,背手望着漆黑的大海。

    “平定海寇,官民欢喜,赵通事怎么还是愁眉不展?”

    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声虽不威严,但令人油然生敬意。赵由晟回头,对郑提督恭敬行礼,道:“让大人见笑,我见夜色浓郁,忽然忆起往事。”

    天空乌云密布,没有丁点星光,海域黑压压,压在心口,耳边觥筹交错声,如同当年官船厂酒宴杀戮时的情景。

    郑提督向来平易近人,与赵由晟又相识多时,他做出请的手势,言语温和:“赵通事可愿意跟我述说往事


    第137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