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1/2)

作品:《穿越古代养夫郎

大夫气鼓鼓的表示要将铺子盘出去,带姜莘去村里生活,姜莘早就知道姜大夫的打算,闻言当然是没有丝毫意见。村里有璃哥儿有小鱼,他还可以种点菜,养养鸡鸭,这样的生活比县城里舒心。

    姜大夫说做就做,第二天就动身去找了牙侩。百味药铺的位置不偏不倚正大街,且铺子宽敞还带后院,就算姜大夫的开价高,牙侩还是信心十足的表示最多半个月就能有好消息。

    牙侩刚刚放出消息,伍都头就听说了,他火急火燎的赶到药铺,进门就问姜莘,“莘哥儿,我听说姜大夫要把铺子盘出去,你们要回乡?”

    猛地看见他的身影,姜莘的心不受控制地跳了几下,他抿了抿唇,回道:“嗯!伍都头想买吗?”

    姜大夫笑眯眯地,“伍都头若是要买,我可以便宜些。”

    伍都头满头大汗,嚷道,“不是,不是,这……你们走了我上哪儿提亲去?”

    听见这话,姜莘僵住了,耳边嗡嗡的好像什么都听不见了。

    姜大夫闻言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现在急了,早干嘛去了?!他面上却只做不解,“提亲,提什么亲?”

    伍都头道,“我,我好不容易凑了些银子,隔几天就请媒么来上门提亲,姜大夫,我想娶莘哥儿!”

    姜莘连忙掩面逃走,跑回后院,按住自己狂跳的心,一时脑中纷乱理不出头绪。

    伍都头和姜莘的亲事最终还是顺利的定了。

    另一边,知道姜大夫要卖铺子以后,原野直接用两百两买了下来,并让他们住到姜莘成亲以后。姜大夫也不跟原野客气,乐呵呵的答应了。

    上上个月苏记的二掌柜送布匹来的时候,送了一封用火漆封口的信来。原野大概猜到是苏安泰买燕窝方子的钱到了,但他想不到苏安泰整整给了他一万两,想来燕窝生意应该是很好了。

    今年的夏天特别热,中午的时候根本没人敢出门。曲水河、伏王河水位一直下降,地里的庄稼,就算辛勤的农夫一直浇水,也晒死了一大半。原野看情况不对,让甘伯和鄂伦鄂古抢购回了一千多斤大米和两千斤小麦。粮店早就趁势涨价了,原野买的价格,比原来市场卖价贵了一半多。

    但出了九月之后,突然下了几场暴雨,气温陡然降了下来。雨后,担惊受怕的人们都松了口气。粮店里粮食的价格虽然还是偏高,也比之前好了许多。原野倒不介意损失一点银子,不干旱就好,要是爆发了旱灾,澜州府乃至全国很快就会发生动乱。

    但人们还是放心早了,这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传出的流言。戎人大军攻破了定西府,并在城内烧杀抢掠了一番,血流成河。皇上震怒,降下圣旨全国征兵。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走亲访友,红白喜事都少了很多。

    原野也问过伍都头,伍都头摇了摇头,“最近大家都很紧张,户籍已经封了,征兵文书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下来。”

    果然,五天后,朝廷的征兵文书就到了县衙。

    这次征兵,以户籍为单位。年纪十三以下,六十以上的汉子可免于征兵。若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没人可出,只需交二两的征兵税;若是家里只有一个壮劳力,需要五两征兵税;若是家里壮劳力多,除了一个可留下以外,其他人或是被征兵,或是收取三十两一个人头的免征税。

    原家村这边,没几天就有衙役带着县衙的征兵文书进了村,村长将全村人都召集到一起。衙役当众宣布了征兵的消息,又把按户籍征兵的要求讲了一遍。正式征兵是在十天以后,送走衙役,慌乱的村里人围着村长问个不停。村长解释了又解释,才算把大家打发回家商量。

    赵老爹还没有六十,也算作壮劳力,赵家需要交三十两免征税。而原野家有三个壮劳力,需要交六十两。原野有钱倒是没什么关系,但村里其他人家只觉得天都快塌了。这么多银子,除了卖地,谁家都出不起。但每家每户的地都只够糊口的,卖了地,明年家里就能饿死人。而出人,留下谁也是一个问题,家里汉子多的人家都快打起来了。上了战场,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九死一生,谁都不愿意去。

    原荣原贵早分了家,他们的大儿子都超过十三了,两家都要面临征兵。原荣原贵一合计,就带着全家堵上了原家大门。原野不理,他们就在门外哭嚷闹事。

    原野冷笑,带着鄂伦就打开了大门。原荣原贵看着他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怕,只是事到如今,也容不得他们多想了。

    原荣咬咬牙道。“原野,你发达了就不念亲情了吗?你


    第91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