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1/2)

作品:《穿回古代做糕点+番外

上便呈现出浅琥珀色。

    加之桃花娇艳、梅花粉嫩、杏花洁白、枸杞鲜红,在透明的糯米粉中悬浮,从色彩上则更显丰富美观。

    然后再用时下的世家豪族们都喜欢的贵重物品“琉璃”加以命名,这种格调想不高都不行。

    另一样糖缠糕,则是现代随处可见的萨其玛。

    萨其玛又称沙琪玛,本是源于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在《清文鉴》中译为“糖缠”。这名字无甚新意,但胜在直白,令人一听,就能想象到它馥郁的甜味。

    制作讲究一些的萨其玛是要加奶油的,但在没有奶油又准备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用猪油代替。

    将面揉成细条状,放入猪油中油炸,待冷却后再用刀切成细碎条块,用蜂蜜沾裹,再撒上果仁,就制作完成了。

    这样一道外层酥脆,内里粘糯的点心,再加之脆口果仁和蜂蜜调味,使得一入口,口感多变不说,味道也能有几重变化。

    叶昕最近几日所制作的价格偏贵的点心,是他经过仔细思考后决定的,用目前陆诚家那几样简陋的灶具就能制作出来。

    除了开花馒头和葱油花卷之外,其他的都属于中国传统糕点里的京派点心。其特点在于重油、轻糖,酥松绵软,口味纯粹。毕竟能令当时清庭的贵人们爱不释手的甜品,也极有可能为这里的精食之家所喜爱。

    陆诚一边走,一边听叶昕给自己讲为什么他会选择先做这几样糕点,心里头别提有多高兴、多感动了。他这师父,不但人长得美,对他的教导更是毫无保留,甚至连其中掺杂的生意经都说得一清二楚。

    陆诚想,等到回家后,他一定要多揽些力气活,尽量让师父省些力气。

    但令陆诚料想不到的是,还没揽几天力气活儿,便有麻烦找上门了,害得他们的生意忽然跌了一大截。



第17章 17.觊觎(一)

    上巳节后,隔日又落了雨。

    张远斜靠在马车内,意兴阑珊。下雨天还要出门,实在麻烦。

    挑起车上的竹帘,张远懒洋洋地望着街景。

    忽的,一个蒸饼摊前,熟悉的少女身影映入眼帘。

    “梅香。”马车停了下来,车厢内一位青年郎君的声音慵懒地响起。

    梅香刚接过陆诚包好递过来的点心,听见有人叫自己,回头望过去:“小郎主?”

    “这落雨日,你不好好呆在府里伺候我阿妹,跑这摊子上来做什么?”

    梅香将点心仔细收入竹篮里,甜笑着走到马车旁,欠了欠身,仰头望向那细长眼的青年:“来给娘子买点心。”

    “蒸饼摊子能有什么好点心?”青年郎君嗤得一笑,道:“府中的厨子不好使吗?”上扬的语尾显出几分傲气与矜贵。

    梅香不作答,只笑着将那竹篮上的油布掀开,往上举了举,好让车中之人看得清楚些。

    青年漫不经心地垂眸扫去,当即一愣。

    这点心瞧着极为精致,他还真就从未见过。更别提在哪位士族子弟的家中尝过了。

    青年好奇是哪位厨子如此匠心巧手,竟然能想得出、也做得出这样稀罕的点心,于是好奇地抬眸朝摊边望去。

    这一望,青年只觉浑身一震,心腔似乎被人用手给狠狠揉了一把。眼中、心中都被那笑盈盈的美貌男子在这一瞬间给占满了。如此倾城绝色,在街边风吹日晒的,怎能不叫人心疼惦记?

    “那人,叫什么?”青年的一对细长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摊子上那位美人。

    梅香愣了片刻,不敢不回:“婢子只知道那师傅姓叶。”

    青年凝神看了摊子半晌,之后放下竹帘,未再搭理梅香,只对车夫吩咐道:“走吧。”声音凉凉淡淡的,像是遗失了什么东西。

    梅香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微微皱起眉头。小郎主的隐秘癖好,怕是又犯了。

    不过那叶师傅一介平民,若能被小郎主看上,从此有人撑腰,未必不是件好事。

    毕竟长得那般惊艳,还有一手独家绝活儿,被人盯上吞了是迟早的事。

    须臾,梅香的心思已转了几转,拎着竹篮冒着细雨,小步向太守府走去。

    *

    春雨绵绵不绝,从屋椽上如露如珠地成串滴落下来,让陆宜没来由的犯困。盯了没一会儿,便耐不住睡意,放下手边针线,伏在桌上打起了瞌睡。

    不似小妹那般了无心事,陆诚已是连着两日没睡踏实了。

  


    第22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