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2)

作品:《[七五]大宋风月

    寒冬腊月, 人总想要与温暖的事物亲近一番。人们出于这种本能,早在千余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发明了双层陶杯。如果觉得陶器不够奢华上档次,那么青铜器当仁不让地登上了王侯宫廷的餐桌。

    月枕石看着纸上的那两幅画, 其上为双层套杯, 其下为青铜器皿, 它已经有了专属的名字——鉴缶。

    何必画的结构图很清晰, 此物外部为鉴,内部为缶。食物放在缶之中, 而在鉴与缶的空隙中, 夏天加冰、冬天加炭火, 然后盖上盖子就能顺利起到保温效果。这种器物应该有在后世博物馆里展出过,但当年参观的时候多是走马观花,哪有功夫研究它到底如何使用。

    如此一来, 月枕石听了啪啪啪的打脸声, 几巴掌很有节奏地落在她的脸上。刚才她说什么前无古人, 真是小看了古人的智慧,不怪何必要让她加三尺的功课。

    青铜不易制,陶器不抗打。也许正因如此, 有太多古老的技术已经失传。何必拿出这叠史料并不是想让她重造鉴缶, 而是有了先人的创造在前能避免走很多弯路。

    月枕石弄明白了此中因由, 窥一斑而知全豹,她也十分认同展昭说的诸子百家着实可敬。在那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涌现出了太多后来认为不可能的事物, 她该更加沉下心来跟着何必好好学习。

    不过, 这只展猫居然没有提前告诉她何必的看笑话之心, 他到底是太尊重师父,还是也存了围观的想法?

    “果然猫都是有心机的。”月枕石嘀咕着瞪了展昭一眼,只见他表情无辜地眨着眼睛。

    “你说什么?”展昭似乎没听清楚月枕石说了什么,伸手揉了揉月枕石的头发安慰到,“小月快别郁闷了,三尺功课对你来说也不多。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何师父联系了一位烧瓷的旧友,说是等你完成了功课就许你北去涪城游历一番。”

    月枕石后退不及已经被揉乱了头发,“你当是在摸狗头啊!我现在是不是还要谢谢师父终于给我放风了!”

    展昭好脾气地将月枕石乱了的头发理顺了,态度坦然的仿佛他刚才根本没有捣乱。“别瞎说,谁家狗像你这样的脾气。”

    显然,这话还不如不说。

    展昭眼看月枕石真要炸毛了,马上把话头转回正事,“此去涪城少说要半个月,虽然路途稍稍有些远,但据说那位烧瓷蒋大师手艺了得,说不定还能一并解决了烧窑等问题,也算是一劳永逸能在腊月之前将我们想要的保暖器皿造出来。说好的,你带我攒银子,这可不敢耽误了。”

    谁要带你攒银子!

    月枕石已经把之前说好的事情抛在一边了,她一点都不缺想要投资的入伙人,难道还非要带上一只捉弄她的大猫,又是谁给猫的特权?

    展昭见月枕石仍是忿忿地转身离去,等看不到她的身影才放声笑了出来。不怪何必喜欢打击月枕石,看着一贯沉着的人炸毛确实非常有趣。既然如此有趣,他又怎么能不与月枕石同去涪城。

    **

    两日后,何必表示月枕石已经入门学习有大半年,她的轻功有成逃跑已经不成问题,能放出去往涪城独自走一趟了。做师父的未免徒弟一人孤寂,特地向胡舟借展昭一用,让两人一起上路好作伴。

    何必在两人临行前以骨哨召唤来了一只漆黑的乌鸦,就将另一只骨哨交于了月枕石,怎么看这只乌鸦与曾在煦霞观出现的入梦送人头乌鸦一模一样。

    “如果有紧急的情况,就让小黑送信。”

    月枕石才接过骨哨,何必已经潇洒地转身挥手就走了,他完全无视了徒弟在身后求解释说明的炽热眼神。

    名为小黑的乌鸦睁着小黑豆般的眼睛与月枕石对视了一眼,它在确认过眼神之后就迤迤然地飞走了,像是再说有事吹哨子它就来。

    “物似主人形,这都什么人啊!”

    月枕石翻身上了白毛,揪了一把乖驴的驴头毛,看着身边高出一截的展昭,这人很不配合的骑了马,让她只能仰视抬头。

    展昭并不觉得骑马有什么不对,马比驴跑得快,要不是白毛本领非常,他还是会建议月枕石骑马去涪城,而这大半年里早已让两人熟练跑马了。

    “走吧,早点到涪城,我们还要为青观主去云台山上送贺礼。”

    蜀中多道观,涪城之侧的梓州曾有诸葛亮摆出七星阵的传说,那里怎么会少了道观,仙云观便是其中香火最甚,在民间颇有盛名的一家。

    虽然青羊宫与之联络不够频繁,但想着


    第52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