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2)
作品:《No Light,No Light+Who Can You Trust》
苏联人不自在地清了清嗓子:“冒牌历史学家的授课到此为止。irina,你先上车吧。”
“再见,亲爱的女士。lo非常绅士地吻了女孩的手。
“我以后会学英语的。”她有些害羞地说。
“很好,lo捏了捏她的脸,“希望你以后能爱上一个真正的英国人。”
irina开心地向他挥挥手,走进了车厢。
于是,终于来到这一刻。来来往往的旅客中,u.n.c.l.e.的两位搭档相对而立,脸上都带着安详的神情。
lo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递给illya一个纸袋:“给你的礼物。”
对方有些吃惊地接过,从里面拿出一本书。那是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的《水陆两栖人》。
“比《复活》更适合你。”美国人笑了。
“谢谢。”
汽笛的轰鸣响彻站台,蒸汽四散,让他们如堕云雾之中。
“sergeevich*,lo打破了沉默,“至少给我一个你们的贴面礼*吧”。
illya抬起头。他lo带离天桥之下*,拉着他来到蒸汽机车与墙壁间的- yin -影里。还没等黑发特工将“轻点我可是伤员”说出口,高大的苏联人便将他压在机车上,用一个近乎疯狂的吻堵住了他的抱怨。illya吻他,臀部顶着他,双手几乎把他抬离地面*----然后放开了他,蓝色的双眸中跳动着长明灯般的火花。
“我们香港见。”
illya转身离去,在火车停留的最后一刻跳上车厢。
lo缓缓走到月台中心,往后靠在9288纪念碑上,目送火车缓缓离站----这里是远东铁路的起点,它将穿越荒凉的西伯利亚,跨过乌拉尔山脉,穿过辽阔的松树林,飞奔9288公里,把他心爱的人送回莫斯科。
我们香港见,那人说。就像一句誓言,一个咒语lo终于迈开步伐,任由灿烂的阳光洒满全身。
毕竟除了对方,他们还能相信谁呢?
fin.
*喀秋莎应该是一首属于露中的歌(还记得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里的三军仪仗队吗),但给美苏用我觉得也不错。
*irina的小名。
*我其实是在说锤锤在《社交网络》里演klevoss双胞胎。另外“好笑”和“有趣”都是“funny”。
*now my balls are at the end of a very short leash held by a very tall man. 电影原台词真好用啊之二,而且怎么改都很污,我喜。
*这个雨夜属于北岛老师,也属于在青旅听着窗外雨声入睡的我,但最终属于他们彼此。
*据说火车站旁的列宁像是苏联解体后海参崴留下的唯一一座。因为举起右手这个特别的动作,它被人们戏称为“打车的列宁”。经常被海鸟光顾。列宁像旁传说很美味的餐厅是听另一个到过海参崴的朋友介绍的,我连名字都不知道,自己也并没有尝试过。这是他拍的列宁。
*这段话是真的,就挂在蒸汽机车旁。而且是英俄双语的,看完之后我简直旋转跳跃闭着眼。美苏大法好!
*特别亲近的男- g -之间可以只叫父称,亦有尊敬的意思。比如称列宁同志为伊里奇。
*相互亲吻脸颊三下。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式拥抱帖面礼在六七十年代流行于“苏联集团”内部。升级版参见柏林墙涂鸦“兄弟之吻”。
*以前看到的毛国迷信:告别不能站在桥下,否则将意味着永远的分离。
*本句完全抄袭call by your 。
*最后再放一些帮助产生画面感的照片。
蒸汽机车,那个站在车头上的小萝莉总是对着我们笑,超可爱。后面的就是文中那座桥。
9288纪念碑。虽然我不认为苏联时期会允许双头鹰标志存在……
freetalk
原以为想说的很多,真到了这里却不知该如何下笔。
记得在一次支部会议上,有位同志说,学习某个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一篇有关它的文章。我想,写完这篇美苏,我也像重新认识了海参崴一样。我会永远记得那个即将离开海参崴的下午,我的鼻炎又犯了,在机场一边听着don’t th twice, it’s
第23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