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我不想当影帝 第16节(1/3)
作品:《报告!我不想当影帝》
剧组里有一两个演员有这种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也没有说发这么大的火,今天怎么就爆发了。
“还不是因为--”副导的话戛然而止,摸了下滚圆的肚子,小眼睛滴溜溜的乱转,也不接着说,点了根烟就端坐在椅子上吞云吐雾了起来。
王斌有眼力见儿的上前了两步,塞了一包烟过去,笑眯眯的讨好着说,“哥,给点口风呗。”
副导拍着王斌锃亮的脑门,挑了挑眉说,“好小子,会来事!得,那就说两句,回头可千万别把我卖了。”
“一定一定。”王斌点头哈腰的说。
副导四下里瞧了一眼,看着没人才压低了声音说,“制片人准备撤资了。”
一句话跟晴天霹雳似的,惊得王斌有些怀疑的往后瞥了眼顾问之,两人对视了一眼,顾问之也摊了摊手,示意他没有听到风声。
“之前不是说现在这制片人是陈导的兄弟么?”
虽说不是亲兄弟,但是一起当兵退伍的情谊,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退伍之后,一个下海经商,多少小有资产。一个回校进修,成了著名导演,又时常有合作,怎么会说撤资就撤资。
王斌顺手又塞了两包烟过去,副导就接着多说了几句。
“兄弟能怎么样,这年头,为了利益,别说拜把子的兄弟了,亲兄弟都能背地里捅上一刀,要不我说你还没历练到位呢,好好学着点吧。咱们这部剧,之前是做过预算的,但是一来之前有事耽误了一段时间,二来陈导又太精益求精,还没拍完预算就超支了,制片公司也就是个小公司,压根不可能再出钱,不过啊,其实这都不是重点。”
副导抽了口烟,又缄默了,看着他这幅模样,王斌就恨得牙痒痒,只是话都听了一半,半途而废更是心里不爽,干脆直接递了个红包过去。
副导把红包掀了条缝,看了一眼才满意的干笑了起来,笑过之后痛快的说了剩下的话。
“钱都不是事,重点是压根卖不出去,别说各大卫视,就连地方台都不肯要,说是今年流行仙侠剧,都等着买那些剧的二轮三轮播放权呢。”
“版权都砸手里了,不可能改网播吧,这种文艺片,就算是网播,估计都收不回本,所以那边才想着撤资的,现在撤资还能少赔点,再等等啊,裤衩子都得赔进去。”
话里话外,还是赚不了钱的缘故。
而且看副导这态度,估摸着也对《逍遥》没什么信心,这倒也是正常,电视剧和电影不一样,电影可以文艺,可以小众,挣不了太多钱也可以拿奖,可电视剧就不一样了,国内电视剧都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仙侠剧热播的时候,接二连三拍摄的都是仙侠剧,古装剧火了,就都跟风拍摄古装剧,偏偏这种蹭热度的剧,还都能小有盈余。
《逍遥》这种,用电影的手法拍摄电视剧,本身就很吃亏,剧中又多是三四线艺人,除了顾问之能带动点话题之外,基本上连个水花都砸不响,宣传团队也不给力,现在连制片公司都准备撤资,陈中平这么大火气,也就说得通了。
现在的档期也比较尴尬,因为已经五月,再往后一两个月,差不多中高考结束,学生们也该放暑假了,暑期档的争夺一向惨烈,拼人脉拼能力拼资源,就想着在暑期档分一杯羹,一线卫视不缺剧,只看怎么选择了,二线卫视又巴望着能拿下二轮首播,在暑假的末尾赚一点收视,三线卫视买不起大制作的电视剧版权,只能播一些往年播过无数次的“神剧”,这之中,就没有小制作电视剧的生存之道。
尤其是《逍遥》这种剧。
说的好听点儿是历史电视剧,说的难听了就是个宣扬道家文化的文艺片,没有噱头没有爆点,自然是很难卖出去。
顾问之找陈中平聊了之后才知道,情况远比想象中更艰难。
因为剧组管理太严苛,戏份又吃重,这些人可能也从侧面打听到了一点半点儿的消息,弄得几个配角演员都撂挑子不干了,宁愿付违约金也要退组,当然这些不出名儿的艺人,薪酬就不算高,违约金也不会亏太多,但是因此弄得剧组里人心惶惶。
原本陈中平看好的编剧被别的剧组挖了过去,只留下了个没有修改完的剧本,拍过的部分还好,没拍的部分尚且粗糙,很多东西都需要再仔细修改,这一点陈中平也很无奈,优秀的编剧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可他也确实也没有理由让人家放弃高薪酬来帮他实现理想主义。
编剧撤离,工作人员也迟迟没有发上个月的工资,整个剧组几乎都面临瘫痪的状态。
“怎么会这样?”
顾问之有些不解,就算预算超支,也不至于拖欠工作人员的薪水吧,几百个剧组人员,工资加起来能有多少?
陈中平苦笑着说,“从一开始进组,演员们的薪酬就发了的,这都是算在预算里的,包括你的酬劳,六百万都已经打到你的账户了,你这还是给的友情价,其他的光三线的几个艺人,就已经报到了四百万的价格,这才二十六集,你想想,这些费用算下来,整个制作经费就去了一大半,现在有几个交了违约金的,但是费用是直接还给制作公司的,我一毛钱也没有,你说工资怎么发。”
顾问之听了也有几分咋舌,他只是个演员,也没有了解过幕后的制作情况,还真不太清楚这些,可照着陈导的话说,他们这种小制作的费用都大多用在了演员薪酬上面,那就不难想象为什么现如今电视剧的投资比重越来越大,制作却反而更加粗制滥造了。
物价飞涨,演员的身价也在成倍的增长。
储泽给他看过一份盛世的价目表,几年前国内一线电视剧大咖的报价大约在三千万左右,但是现在基本上已经翻了一番,高的能报到八*九千万左右,就连二线也能报价上千万,制片方也无可奈何,不请人气演员就没有收视,没有收视就收不回本,恶性循环,演员薪酬的占制作经费的比重越发的大,制作费用自然被一再压缩,电视剧的质量也越来越低。
这一点国内国外的区别相当大,国外电视剧不认人,管你长得多帅,剧情不好演技不好就是白搭,但是国内米分丝效应太强,观众盲目崇拜,只要是偶像出演的电视剧,一律买单,多雷人的剧情都能昧着良心到处安利。
“这也是没办法。”
顾问之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只是看着陈中平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地上烟头堆了一地,就觉得有些悲哀。
其实之前这部剧有接到过赞助商的邀约,提的要求就是,要在剧里植入他们的产品,还要求有广告词,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早几年某个鸡尾酒品牌赞助了好几部电视剧,于是在电视剧里就会发现,酒吧里的酒全是这个牌子的鸡尾酒,商店里也把酒摆在最起眼的地方,甚至就连亿万富豪的别墅里都放着这种酒,最可笑的是,明明没有度数,喝了还会醉。
这种植入性广告算是比较多的了,就连好莱坞大片里,在外太空还喝着国内某品牌的牛奶,所以也不足为奇。
问题是,找上陈中平的是个卫生巾品牌......
他们这部剧的背景虽然是在现代,但是现代的剧情基本上只是串成了一条主线,百分之九十五的剧情都是发生在战国,还原当时的盛况,妈蛋让古代人用卫生巾?用完再夸一声好?
想一想,在战国的烽火硝烟中,女人们上完茅厕,然后端举着某牌子的卫生巾,竖起大拇指说:“三百六十度防侧漏,晚上睡觉再也不怕翻身了。”
脑海中闪过这种情况,就觉得毛骨悚然好么!!!
陈中平自然是不可能同意,别说卫生巾了,就算是什么可能合情合理出现的东西,他也不可能同意。
“没有人不爱钱,但是既然决定了要完成一部好的作品,我就一点也不会妥协。”陈中平说。
顾问之听完也有几分敬意,其实以陈中平的身份,如果肯去拍那些大ip改编的电视剧,投资商一准争先恐后的扑上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说是商人重利也不为过,只考虑着利润,却不会为了祖国的文化传承而投资。
直到顾问之上场拍戏,他还在回味着陈中平说的话,这个朴实的汉子让他多少有几分感动,其实说到底,这部剧不可能大火,但是正如同他愿意自降薪酬出演的理由一样,这是部好剧。
抛去主观因素,例如收视或是网络播放量,《逍遥》从剧情的完整度到新颖的切入角度,包括立意,都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剧本,陈中平和顾问之都是见猎心喜,只可惜,现实更残酷。
心底里有什么东西在蠢蠢欲动,弄得顾问之有些心痒,不过眼下还是要先做好本职工作,他回了回神,和对戏的演员对了遍戏,才重新进入了状态。
因为之前没有退组的演员大多已经完成了个人的戏份,现在剩下的大多数都是顾问之的戏,因此他的任务很重,连着拍摄了十几场才能忙里偷闲的休息会。
长时间的站立弄得顾问之有些腰疼,导演喊完“咔”他就直接蹲在了地上,脸色有些发白,不停地冒着虚汗,缓了好一阵之后,才让王斌扶着到了一边,躺椅太硬,王斌就在两棵树之间给他挂了个吊床。
吊床上还铺了两层薄毯,能禁得起一百公斤左右的重量,相当结实,躺上去有些软绵绵的感觉。
“就是晃得我有点晕。”顾问之揉了揉眉心,接过纸擦了下汗水,给储泽打了个电话。
电话拨出去之后响了一声,就听到储泽带着笑意的声音,“拍戏结束了?”
“没呢。”顾问之嘟哝着说,“等会又是我的戏。”
“累么?”
“还好。”
储泽表示不相信,“不累才怪呢,怎么这个时候打电话了,饿了?”
“不是。”顾问之平躺着看着天空,树阴繁茂,仅有的一点儿阳光透过交叉的枝桠间洒了下来,有些暖洋洋的,也不觉得阳光刺眼,他思考了一会,不确定的说,“我们剧组制片方撤资了。”
“毕竟是小公司,因为版权吧。”
储泽都没有什么意外,虽然他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但是这种事想也知道,肯定是卖不出去了,当初这个制作公司能同意投资是因为和导演的私交,但是公司毕竟不是一言堂,如果注定会亏本,没有人会由着公司领导胡来,那些有利益相关的高层第一个就会反对了。
不过听顾问之的口气,似乎不是为了说这个。
“你想投资?”
顾问之惊得被自己口水呛了一口,剧烈的咳嗽了几声,晃动间又带动了身体,后腰上跟针刺一样锥心的疼。
“嘶!”
倒吸了一口冷气,顾问之示意王斌赶紧过来帮他按一按,才对着电话说,“储泽,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吧。”他可是一句话都没说,结果什么都让储泽给猜中了,思维也太敏锐了些。
储泽坏笑着说,“那不是挺好么,我也挺想进入你的身体的。”
顾问之“切”了一声,反应过来之后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顿时耳尖都泛了红,“呸!”了一口,说,“小小年纪不学好!”
“哈哈!”
储泽畅快的笑了几声,仿佛把这些天的郁气都一扫而空,而后才认真的说,“你想接手那就去做,王斌的本科读的是经济学,这些算账的问题你都交给他就行,花了多少钱,我给你。”
☆、第83章 开元盛世
“既然你喜欢,那就放手去做,一切有我。”
即便没了盛世公司太子爷的称号,没了总裁的职位,储泽依旧是他最坚定地后盾,支持他的所有行动。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不过,这些钱我还是有的。”
顾问之自信的说,虽然他没怎么查过自己的收入,但是这些年,光写小说挣得钱,订阅出版加影视版权的收入就已经过了三千万,而且已经有公司和他洽谈想要预约目前正在连载的这本《卫道者》的影视版权了,再加上他现在拍戏的身价差不多在千万左右,就算这部剧的投资打了水漂,也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也行,反正以后我的钱就是你的钱,随便花。”
顾问之浅笑了下,“反正别让我管账。”
想到储泽有上百亿的资产,以后开了公司之后每天的收益和进项就是一大笔钱,阿拉伯数字都在眼前带着个小翅膀飞来飞去的,他就觉得更晕的慌了。
不对!!!
他又没和储泽在一起呢,想这么多干什么!
挂了电话之后,顾问之就去找了陈中平商量,对于他变身投资者这件事,陈中平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顾问之在演戏上很有经验,不至于瞎指挥,并且表示以后拍戏剪辑的工作不会干涉,陈导也很欣慰,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等收到制作公司正式的撤资通知之后,超出的预算就由顾问之来负担,至于工作人员的薪酬,则由陈中平自己负责。
毕竟他是导演,不能让顾问之一个人冒风险。
预算到位之后,就差人了。
陈中平亲自去戏剧学院挑了些在校的表演系学生,补上了退组的演员空缺,现在因为很多剧组都会预留角色给投资商推荐的人选,新人其实不太好出头,很多的机会都只是跑个龙套,因此对于陈中平的邀约,新人们也表现的很兴奋。
能有戏份就能多些历练,即便这部剧将来收视扑街,在履历表上也能多一点可以写的经验,这才是他们趋之若鹜的原因。
对于这部剧,基本上没人会认为能有什么水花儿,甚至有人都不指望能播出了。
不过即便这样想,他们也还是表现的很敬业,尽管演技上生涩了点,但是态度十分诚恳,指出毛病就会立刻改正,年纪轻领悟力也比较好,有几个好的苗子几乎是一点就通,新人比老演员好的一点就是,更能吃苦,长时间的拍摄也不会闹脾气,而且很用功的背诵台词,这点让顾问之也比较满意。
别看有的明星身价高,演技却是烂的一塌糊涂,顾问之以前和不少一线明星合作过,大多是后期配音,个别明星就连台词都不背,过戏的时候直接念数字,就等着后期配音,让对戏的演员都很难进入状态。
试想一下,你说一句台词,对方说一串数字,是个什么感觉。
所以顾问之对于肯努力的演员都比较欣赏,在片场也时常给这些新人们讲些拍戏的经验,如何走位,如何进入情境等等。
几乎半新的演员阵容,互相磨合了一周之后,状态就差不多了,顾问之和煦,陈中平严谨,现场的气氛也比较和谐。
储泽也抽空找了下关系,请客吃饭联络了感情之后,替《逍遥》谈下了某卫视的档期,虽然只是个三线卫视,也不是黄金档,但是好歹算是能播出了,对于剧组也是个安慰。
不然辛苦拍摄了这么久的剧,连播出都看不到,说起来也是一件辛酸事。
重启之后拍摄了将近一个月,总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逍遥》正式杀青。
对于一部只有二十六集的国产剧来说,这个时间算是比较长的了,就这还是压缩了预算之后的结果,如果预算充足,估计陈中平能拍个一年半载的。
现如今的国产剧大多是一个多月就杀青,甚至之前有
报告!我不想当影帝 第16节(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