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楼之贾赦归来红楼之贾赦归来 第12节

红楼之贾赦归来 第12节(1/5)

作品:《红楼之贾赦归来

    林如海已然进京,这事儿贾母还真不太清楚。甚至连贾赦回来了,她也是听说隔壁侯府有了动静,叫人盯着才知道的。这孽种自打得了今上宠信之后,便对她老太君越来越不放在眼里,行踪动向从不会跟她知会的。

    更叫贾母心里不痛快的,便是林如海了。这女婿原先多好个人啊,怎么跟贾赦打了交道之后,变得如此不知礼数规矩?既然已经进京了,怎么也该跟她这个岳母知会一声,定个时间过来拜见才是。可如今这不声不响的,是个什么意思?

    “喔?林妹夫既然进京了,那扬州那边的新任御史已然到任了?”问这话的是贾政,他对林黛玉那外甥女并不关心,倒是对林如海的差事很感兴趣。巡盐御史可不是个好做的差事,但政二老爷却很有兴趣尝试一下。也不知,这新任的御史,能不能像他妹夫一样,连任多年呢。

    赦大老爷瞥过去一眼,懒洋洋地道:“这不是废话,没有继任的谁敢走啊。老太太,若只是这事儿的话,那我可就先回去了,明儿一早还得上朝。唉,我可真是羡慕你啊,老二,用不着每天起早贪黑、顶风冒雪地上早朝,得少受多少罪啊。”

    只这一个羡慕,说得政二老爷脸都黑了。别以为他听不出来,贾赦这绝对是再鄙视自己,讽刺他只是个五品小官儿,连上早朝的资格也没有。二老爷在心里也暗骂自己,明知道贾赦是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还偏要跟他搭话儿,可不就是自找的。

    “你等等,”贾母原还在揣测林如海的心思,这会儿见贾赦真要走,忙叫住他道:“林家那宅子我自然知道,只是那里怕是都有近二十年没人住了,仓促间哪还能住得舒坦。黛玉那孩子自小养在我身边,别提养得多精细了,女婿的身子又还弱,又怎么能住得惯。你……”

    大老爷站在上房门口,也没再坐回去,道:“放心吧,那处府邸,妹夫早几个月就命人修整了,再说这些年一直有人看房子,有什么不能住的。便是真的住着不舒坦,林家也不是没家产的,再买一处宅子便是了。老太太还是早早安歇,别整日想那没影儿的事才好。”

    贾母听得他话中有话,脸色便又沉了一分。这孽种提起林家家产的事,莫非是周瑞他们叫林家看出了什么端倪?还有什么没影儿的事,贾母第一反应就是两个玉儿的婚事。当初她与林如海有所约定,难道这事如今起了变化不成?

    是不是也正因这些,女婿林如海才进了京城也不知会荣国府一声?

    一时间,贾母有些心慌意乱。她对林家和女婿林如海还是十分看重的,若是林如海没了,林家的家产便能贴补荣国府一二;若是林如海安好,便能对宝玉父子有所提携。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林、贾两家姻亲关系亲密,更甚至下一代也亲上加亲之上。

    可从宝玉和几个下人的反应来看,林如海似乎并不满意宝玉,在扬州时便对宝玉平平,甚至还不如贾琮那小子亲近。如今看来,林家更是对贾家都疏远了。

    赦大老爷可不管她多心烦,见没人吭声了,便自顾自地往外走。临到快出门了,又听见王夫人隐含关切的声音,“请问大老爷,您在宫里,可曾见过元、太妃娘娘,她,她可还好?”

    这问话让大老爷的脚步一顿,回过神来扫一眼王氏,心中哂笑。如今倒是知道关心闺女了,早干嘛去了?老爷他可还记得,当年要送贾元春进宫当差的时候,最坚定、最积极的,可就是王氏这个当娘.的了。这时候再惺惺作态,晚了!

    “倒是在太上皇宫里见了一面,还听大侄女弹奏了一曲。哦,倒是有个事忘了跟你们说,过几日便该有旨意下来,圣上准许椒房眷属每逢二六之期,便可进宫请见。你们若真是担心那孩子,到时候递牌子求见便是了。老二啊,你想不想你闺女啊?”

    政二老爷神色郑重,眼神轻蔑地看向贾赦,对着皇宫的方向拱拱手道:“大哥且慎言。娘娘既然已被封为太妃,与我等便是君臣有别,万不能再将以前的称呼挂在口上。不然,便是对老圣人,对皇家的大不敬。若是被旁人听到了,怕是要遭弹劾的,大哥可要谨记啊。”

    哎呦!这倒是教训起老爷来了。

    赦大老爷就看不得政老二这副古板端正的模样,当即便坏笑一声,道:“得,本来还有桩更大的喜事要跟你说说,不过看你这样子大概是不想听的。罢了,我走了。”

    贾母一听说有大喜事,忙又唤住贾赦,不计前嫌地笑着问道:“好了,政儿不过是这样的性子,话倒也没说错了,还不是为了你好。有什么大喜事还不快说来,让我们也跟着欢喜欢喜。”

    方才贾赦说那事便很好,她们若是能有机会时时入宫,便能更了解宫中的形势。等日后探春再大一些,也能带着她进宫几回,说不得便能得着些造化呢。只是不知,贾赦口中更大的喜事,又是什么。

    “圣上许了妃嫔们家中重宇别院的,能请旨归省。太上皇当时听了,便说元春也入宫多年了,也叫算上她一个。”赦大老爷也不吊他们胃口,说罢了便问道:“老二,你这当爹的也能见见闺女了,这是不是件大喜事呢?”

    第七十八回 贾母发话皆大欢喜 如意算盘打得很响

    在荣庆堂撂下个大惊雷之后,赦大老爷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那母子、婆媳、夫妻三个震惊之余,坐在那儿面面相觑。

    “老太太,这事您看……”是不是真的啊?王夫人最先回过神来,眼神有些殷切加忐忑地望着贾母,希望她能给自己个肯定的答复。

    后.宫妃嫔能够大张旗鼓地归家省亲,这是历朝历代都少有的事情,至少王夫人是没听说过的。若是贾赦的话是真的,她的元春又能赶上这桩盛事的话,也不枉她对女儿这么多年的期望。

    “这事事关皇家,他既然敢说出来,那便不会是没影儿的事。想来,朝中不几日便该有旨意下来了。所以,太妃娘娘能归家省亲的事,应该是确有其事的。”虽然很不情愿,但贾母不得不承认,如今的贾赦确实是整个贾家耳目最通明的那个。

    知道了省亲这件事,贾母心中的想法也有了变化。

    起先,她只觉得元春跟了太上皇,日后怕是没了希望。可如今想来,却也并非一定啊。太上皇前几年虽然差点没了,可如今瞧着身体尚好,近几年都不会有事。他老人家虽然已经禅位,可朝堂上的势力却还尚在,多少老臣都在那儿站着呢。有时候,便是今上说话都没他老人家管用。

    如今,太上皇能在今上提起省亲之事时想起来元春,那想必是对她那孙女儿十分宠爱的。老夫少妻的关系里,少妻总是会沾些光的。这样说来的话,元春说不定也不是步废棋呢。有了她得宠的几年工夫,政儿许是能换到更好的位置上,宝玉的举业亦是可期啊。

    再加上,她已经将探春养在了身边,这丫头倒是个难得有上进心的,人又出落得玫瑰花儿一样动人。等日后送进宫去,有着元春的帮衬,说不得便能在宫里熬出头来。那到时候政儿和宝玉的前程,便算是统统有着落了。

    心中想着荣国府的美好前景,贾母的脸上便带出些笑意来。但她也算是个稳得住的,很快便将注意力转到元春归省这件事上。家中做妃子的女儿能够回来省亲,这是阖府上下的荣耀,可是轻忽不得。更兼之,元春乃是唯一的太妃,怕是更会吸引各方的关注和羡慕呢。

    “政儿啊,此时宫里虽然还没明旨出来,但这事怕是八.九不离十了。咱们既然提前得到了消息,怎么着也得先准备起来,不然到时候动手的人家多了,抛费会高得多不说,就怕到时有什么准备得不周,让娘娘受了委屈,丢了老圣人和娘娘的颜面,你说呢?”

    贾母一时间踌躇满志,将林家的事也暂且抛到了脑后,笑呵呵地跟贾政商量道:“方才说到有重宇别院之家,咱们家如今虽然没有,但紧着操办起来,也不过是几个月的工夫便得了。太妃娘娘入宫多年,到如今才能回来一次,咱们这些做亲人的,可不能让她丢面子。”

    贾政与王夫人闻言,皆是欣然点头。贾母一连两回提到娘娘面子、颜面,这也是他们心中所想。那省亲别院不但关乎着娘娘的颜面,更是他们荣国府的颜面,是万万不能简陋的。

    只是,政二老爷递了个眼色给王夫人,王夫人便面带难色地道:“老太太,娘娘是我们二房的人,给娘娘建省亲园子,自该是我们这房出钱出力的。只是……您也知道咱们府上的情况,我们与大伯他们并未分家,手中的积蓄便有些……”

    贾母一听便明白老二两口子的意思了,当即打包票道:“胡说什么呢,娘娘归省的荣耀,那是咱们整个荣国府,甚至是整个贾家的,便是隔壁宁府也得凑份子。这建园子的事,自然该一家人齐心合力着来。建园的银子,就从公中出,若是不够的话……”

    她扫一眼目光殷切的王氏,又看看旁边面带羞窘的儿子,笑道:“我这里算一份,你们两房各算一份,再加上宁府算一份,咱们四份平摊。这是为了整个贾家的荣耀,想来他们也不会拒绝。若真有那油盐不进的,放心吧,还有我老婆子呢。”

    贾母的算盘打得很好,这次修建省亲别院,必须让那孽种出大头儿。不说旁的,单就他两口子银子多,就该他们多出些。就像她说的,太妃省亲那是整个贾家的荣耀,没得只有他们在这儿发愁,倒叫那两口子白捡个便宜的事情。

    而且,贾母也有自信,能将贾赦说动了。元春当了太妃,又是能在太上皇跟前说得上话儿的,不定什么时候便会成为老贾家的靠山。只要跟那孽种说明白了,他绝没胆子一毛不拔。当然,若是他真敢豁出去了,贾母也觉得自己有法子。

    听贾母这样一说,贾政和王夫人皆放下心来,脸上不由笑得更开了。他们就担心花费的事,接驾,哪怕是接太妃的驾,那可不是件小事情,当中花费不知道要多少,他们绝承担不起。当然,即便是能承担得起,他们也没打算自己受着。凭什么大家荣耀,却要他们掏腰包呢?

    可如今好了,有了老太太一句话,他们不光不用愁花费多少,说不定还能从中再捞些私房银子呢。而原本最担心的贾赦,也有老太太出面去对付,到时只凭一个‘孝’字,就能压得他翻不起风浪来。好,好得很啊!

    三个人商量之后皆大欢喜,各自回房去歇息了,只等着天明之后,便开始筹办修建省亲别院的事宜。便是素来标榜自己不通庶务的政二老爷,也宿在王夫人房里,同她唠了半宿的嗑,说的全是他自己往日不通的事。

    其实,这也是政二老爷没办法,他手上实在没有能用的人,不亲自出马不行了啊。

    原先还有个贾琏,跟个二管事似的替他跑前跑后,可如今那贾琏竟自甘堕落,混进军伍里去了,让他再也使唤不动。另外还有个贾珍也是,好端端地不知道怎么得罪了他爹,一场家法下来竟连腿都打坏了,这得是父子俩闹了多大矛盾啊,让敬大哥哥下这么狠的手。

    荣国府倒是还有两个能干的管家——赖大和周瑞,可修建省亲别院这么大的事,全交给两个下人哪能让人放心,必得有个主人把着大局才行。这么一来,政二老爷便是再想端着个清高自诩的架子也是不能了,现实情况不允许啊。

    唉,想到这里政二老爷就不由叹气,他的两个儿子啊!珠儿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只是身子太弱,早早就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宝玉却是个不争气的,人很聪慧却偏不爱读书,又是个甩手掌柜的性子,到了这时候竟是一点忙也帮不上,唉——

    好吧,在政二老爷如此感叹的时候,他已经全然将三儿子贾环给忘记了。

    赦大老爷回了侯府便睡了,根本不知道那三个已经打上了他的主意。祜祜说得明白,只要省亲别院建不起来,什么太妃归省都是梦幻泡影。老爷他反正是不会掏腰包,便是荣国府公中的银子,那也是不许动用的,倒要看看贾史氏他们能不能把那什么“大观园”建起来。

    是以,第二日贾母派人来叫大老爷,共商建园大事的时候,便扑了个空。赦大老爷下了早朝,根本就没回荣侯府,而是直接去了小汤山的庄子,打算一直住到年前再回京呢。

    也就是在今日的早朝上,宇文祜也借着太上皇的名义,公布了后.宫妃嫔可以归省的旨意,引起了不小的波浪。凡家里有姑娘在后.宫的人家,尽皆行动起来。

    荣庆堂里,贾母派人去叫贾赦,从早上一直等到傍晚,却连个人影儿都没瞧见,脸色别提多难看了。而且不光是贾赦,便是宁府的贾敬也怪得很,这样大的喜事知会了他,也不过是派人道了个贺,本人却连个面儿也没露。

    “罢了,他们既然不知道轻重,那咱们也不必顾忌着了。政儿,你明日便去请人来探看地方,规划建园图纸,列出个所需的单子来。”这事交给贾政,贾母还是比较放心的,毕竟老儿子在工部多年,这建园的事该找谁应是心里有数的。

    只是,贾母并不知道,她那老儿子在工部纯属磨洋工,还真不知道该找谁去。最多,去寻那几个养着的清客,让他们给想办法去。

    “政儿媳妇,你去点一点账上还有多少银子,另外清点一下公中的存银,现在就可以叫人去定各式材料等物了。具体的事情,可以交给赖大和周瑞去办,但你们一定得把好了关,绝不能有以次充好的事情。”

    贾母对着两人细细交代着,最后叹了口气道:“原还当旨意得几日才会下来,却没想着这么快,咱们家也没能领先一步。不过,不能领先更不能落后,咱们也必须赶紧行动起来。都回去歇着吧,明儿还有的忙呢。”

    荣国府账上有多少银子,王夫人都不用算,因为根本就没多少银子。用在建园子上,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她的目光,其实一直都盯在公库的存银上。当初嫁进来的时候便曾听说过,荣国府的公库里存着一笔银子,数目很是不小,从开府至今都没动过。

    第七十九回 建别院老爷发闷财 温泉庄贾政气吐血

    贾母也正是因为公库里的这笔存银,才会在建园这件事上这么有底气的。王夫人还只是隐约听说过那笔银子,她心里却是十分清楚的。

    那还是在庆朝刚开国的时候,她公公刚刚获封了荣国公,家里有了这座敕造的荣国府。搬到这座府邸不过几日的时候,有一天老国公夫妇俩便将她和相公叫了过去,说的就是这笔存银的事。

    用老国公的话来说,这笔银子就是贾家的底牌和后路,不但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能动用,每年还得往里面添一笔。日后若是家族遇上什么大难,或者子孙们不争气家道中落了,靠着这笔银子即便不能翻身,总还能过得下去。

    起初存下的银子数目并不太大,只有五万两而已。当时出身侯门的贾母,根本就没将之放在眼里,可后来就不这样了。

    老国公夫妇两个在世的时候,每年都要存进去两三万两,即便老国公去世了,她那婆婆也没断了往里存。即便是她男人贾代善,不管是多啊少的,每年也都会存上一些。直到贾代善也去世了,这才断了这个传统。这样几十年下来,那可不是个小数目。

    贾母的盘算得很清楚,若是贾赦那孽种真的不肯掏银子,她便动用了那笔存银,总不会丢了荣国府的脸面。左右,当初那老太婆是留了话的,这笔银子只能交给国公府的继承人。即便是省下了,便宜也落不到她的儿孙手里,还不如都祸祸了给


    红楼之贾赦归来 第12节(1/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