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寝生扑倒攻略 第3节(2/4)
作品:《同寝生扑倒攻略》
场,没有绿荫的足球场。这块空地的最大用途是做广播体操和大大小小的集会。全校动员大会算是所有集会中级别最高端、声势最好大的。
当苏现拿着教室里的板凳,和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学楼的时候,楼上初二、初三两个年级的学生们早已经走下楼梯,来到了操场上。只见操场上人山人海,露天的主席台上,拉着一条大红色的横幅,颇具热闹。初一四班的同学们熙熙攘攘地走下几个台阶,来到了操场上。
“走快点,初一四班的,到那个位置上排好板凳,给我安静地坐好。”
朝他们凶狠吼叫的是初二年级的体育老师,也是初二年级的年段长。因为体育课一周只有两节课,初二年级六个班一周总共十二节体育课,所以只需要一个体育老师。虽说是年段长,但在初一年级师生的眼里,体育老师并不是初一年级的管理层中最有权威的人。这个最有权威的人是一位姓林的物理老师,他是校工会的主席。
在东屯二中短短的三年历史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一个年级除了年段长外,学校的领导班子还要委派一个领导负责监督这一届的学生,从初一入学开始,直到初三毕业。虽然初一年级还没有物理课,林老师并不是初一年级的科任教师,但林老师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被指派监管这一届的学生,便成为了初一年级最有权威的人物。此时此刻,他就站在主席台上,监视着初一年级学生的一举一动。
初二四班的同学们加快步伐,在指定的位置摆放好板凳,安静地坐了下来。苏现并没有和叶莉莉坐在一个板凳上。事实上,整个四班,甚至整个初一年级的同学,都不是按照教室里的男女搭配来同坐一个板凳。大家不约而同地完成了新的组合,男生和男生,女生和女生,好像同桌的意义只是限定于同一张桌子,而并不要求同一把凳子。
苏现是和程帆坐在同一个板凳上,和叶莉莉一起坐的吴萍则是程帆的同桌。这样的搭配,他们在教室里就已经说好了。一方面,这可能是青春期即将到来的征兆,男女有别而产生的羞涩和距离。另一方面,也是在表达对异性同桌这种搭配方式的抗议。
“哇,好像挺热闹的!”程帆情不自禁地说道。
“你看主席台上,都是咱们学校有头有脸的领导啊!”苏现好像知道的挺多,才刚开学就都认识学校的领导了。
“吴萍,你手腕上的这串手链还蛮不错的,我看看。”叶莉莉说着,接过吴萍伸过来的手。
“这是我哥送给我的,当然好看了!”吴萍自豪地说道。
或许,男女搭配只是便于班级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已。此时,男女分开而坐,于眼,各种小动作不断,于耳,各处悄悄话不绝。四班班主任班主任站在班级的后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是想管一管,但却有心无力。不像在教室里,哪怕喊得一脸怒火,她也要控制好局面。可这里是大操场,全校的师生都在这里,左右两旁更是同年级的竞争对手,都等着看别人的笑话呢。
但令人担忧的是,校领导班子都在主席台上监视着,不谈积极表现,至少不能给逮个正着,留下个恶劣印象不是,这班级的纪律可就是班级的魂儿。
班主任走到班级的前头,想用犀利的眼神示意大家安静地坐好。只是,他们还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哪里能够会意到班主任的眼神。班主任恨不得用眼神封住大家的嘴巴,如果真有那个本事的话。无奈之下,班主任只好走到班长余雯的跟前,让她提醒班委以身作则,共同维持一下现场纪律。
伴随着大喇叭响起刺耳尖锐的干扰声,开学动员大会开始了。主持发言的是政治处副主任范老师:
“今年是我们东屯二中招生办学的第四年,在送走了首届毕业生之后,我们迎来了第四届的新同学。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首届毕业生打响了开门红,中考获得的成绩比东屯一中任何一年取得的成绩都好,省重点高中上线率在乡镇中学里排名第一。我们的喜报早已经贴了出来,想必大家也都早有耳闻。具体的情况,我们掌声有请郑校长发表讲话。”
“喂,喂,听得到吧。”郑校长开始讲话:
“刚才范副主任说了,我们取得的成绩在乡镇学校中是排名第一的,我要补充的是,我们的成绩就算放在城区中学里,那也是排在前三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乡镇中学在各方面资源都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实现了逆袭。同时,我们打破了成就名校的铁一般的定律,并非师资好、资源广就一定能培养出优质的考生,我们的秘诀就是严格的管理,学校提供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教师全心全意教学育人,学生全心全意学习考试,是我们的管理造就了这样的成绩。我要讲的就是这些,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预祝大家再接再厉,打破首届的纪录。”
郑校长的讲话完毕之后,主持发言的范老师接过话筒:
“全体同学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郑校长的精彩讲话。”一阵掌声响过之后,范老师继续说道:
“现在请我们的兰主任为大家总结过去,继往开来,讲讲新学年的计划,掌声欢迎。”
说完,话筒被递到了一个脸色威严、眼神犀利的男老师面前,他就是政治处的兰主任,也是语文课的科任教师。
“现在是九月份,我们农村的双抢,也就是抢收庄稼抢种庄稼,刚好结束了。但你们看,烈日顶在我们的头顶,仍然似火般燃烧着大地。我们南方炎热而漫长的夏天还没有过去,晚稻收割的季节就远远地不会到来。
"前两天是全市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我们东屯镇现在有两所中学,东屯一中和东屯二中。我们东屯二中位于荒凉的半山腰上,三年前开始办学。东屯一中位于热闹的东溪河畔,办学已经超过了四十年。开学那天,我特意到东屯一中探察对比了一下,我发现,我们二中的热闹气氛和那气温一样,都显然要比一中高涨一些。想起三年前截然相反的一个情况,此时的我感到很欣慰。
"那年,东屯二中学校新建,百业待兴,由于一些家长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新办学校持半信半疑态度,许多学生家长纷纷找门路为孩子转学。学校第一年招生就遭遇了少招一个班的尴尬。如何尽快树起学校的声誉,赢得家长信任呢?经过一番探索,学校决定从实处入手,确定了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这三学作为德育工作主线,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达到让学生在校受教三年却终身受益的目的。
“在我们东屯二中的教师中有这样一句口号,关爱学生每一天。老师们充满爱心,带着感情对学生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把育人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班主任和生活指导员利用课余时间进宿舍、下食堂,与学生交往、谈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排解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我们抓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和‘规范化寄宿生管理模式’的创立,而连接学生和德育工作最重要的途径还是活动。对此,学校以报告会、演讲会、主题班会三项活动为主,寓德育工作于活动中。”
对于这场动员大会,留给苏现的最大印象,是一次庆功大会,名不经传的东屯二中从此开始扬眉吐气。
对于苏现而言,美好回忆就是那个古旧的东屯镇,他的中学生涯开始的地方,也是青春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危险的讯号
吃过晚饭后,苏现来到教室,按作息时间准备晚自习。教室里,同学们都熙熙攘攘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他的同桌叶莉莉也按时走进了教室,坐在了他的身旁。慢慢磨的程帆姗姗来迟,但总算是赶上了晚自习的铃声。
班主任走进教室,说道:
“今晚自习课主要的安排是让大家认识一下给大家上课的几位科任老师。首先,我将是你们数学课的教师。想必你们也看到新发的课本了,初中的数学课分为代数和几何,这两门课都由我来教。前两天,入学注册的时候,你们就见过我的,学费的发票上也都签有我的姓名。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我的大名了,应该没有人还不知道吧。”
班主任说着,见个别同学竟然眯着双眼在那摇头,于是呵呵一笑,继续说道:
“罢了,那我就正式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程,大名小芳。”
班主任一笔一划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
“记住了,以后不要再傻乎乎地摇头了。”
这时,一个男老师出现在了教室门口,与班主任点头示意。班主任介绍道:
“这位就是你们语文课的叶老师,现在由叶老师陪大家聊一聊,大家掌声欢迎。”掌声于是响彻了整个教室。
“同学们好,你们的语文课由我来教,我姓叶,大名文兴,没有字,也没有号,很好记,至少比文言文里的那些古人好记哈。”
叶老师同样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苏现对叶老师的印象是,脸庞圆乎,声音低沉,发型飘逸,有幽默感。
“另外呢,我是你们的兄弟班级初一三班的班主任。可能你们还不知道兄弟班级的意思,其实就是说,三班和四班是共用一套的科任教师。”
之后,英语老师也来了,同样是个男老师,身材高挑,皮肤白嫩,长得会比语文老师英俊一点。
“我是你们的英语老师,我姓黄,大名建辉。我想大部分同学的英语课都是初学,希望大家跟着我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学好英语。另外,我还是你们班男生宿舍的生活指导员,等会自习课后,我会到你们的宿舍,指导你们如何开始中学寄宿生活。”
大概在第二节自习课的时候,政治课的老师也来了,是一位女老师,她这样说道:
“我呢,是初一一班的班主任,也是初一年级六个班的政治老师。我一个人教大家六个班的政治课。因为第一节自习课我才走完前面三个班,所以来晚了。”
原来,每个老师都是身兼数职的,除了教书上课外,还兼差着其他的职务,要么是班主任,要么是生活指导员,就连管理层的领导们也要带班上课。
东屯二中的宿舍总共有三栋楼,都在校门的一侧,由外及里,分别是教师宿舍楼,混合宿舍楼,以及学生宿舍楼,都是五层楼。混合宿舍楼被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右分别都有楼梯,一半的宿舍住着教师,另一半的宿舍住着高年级的学生。
像苏现和叶莉莉这样的初一新生都被安排在最后面的学生宿舍楼里。五层的宿舍楼,只有中间一个大楼梯,每层楼有一个大的公共洗漱间,在楼梯口旁边,女生住在上面的两层楼,男生住在下面的三层楼。
回到宿舍后,苏现和其他室友们开始洗漱,准备就寝。十点半一到,宿管老师就会按时拉闸熄灯。宿舍楼里没有提供热水,只能提前拿开水壶到蒸饭的地方购买开水。一般大小的开水保温壶,五分钱就可以买满满的一壶。没有零钱没有关系,学校提供有五分钱的开水票,还有一毛二毛五毛一块的菜票。
晚自习回到宿舍后,难免肚子会饿,有些同学就用开水壶的开水冲泡方便面吃,不是桶装的泡面,而是袋装的,如果没有准备碗筷,就只能用牙杯牙刷代劳了。幸好苏现没有吃夜宵的习惯,他直接拿着牙杯和脸盆洗漱去了。
每个宿舍的占地一样,都是紧凑的长条形,靠走道的这头有一扇门、一扇窗,另一头还有一扇窗。初一四班的男生宿舍在二楼的一端,门牌号为202、203的两个宿舍,201宿舍是兄弟班级初一三班的。宿舍里的布局简单,上下铺的木床架左右两边各三,共有十二个床位。
苏现在202宿舍,睡在五号床铺,是靠里窗的那个上铺。宿舍里还有一个桌子,用来放置牙刷牙膏牙杯。铁皮柜靠在门一侧的墙上,纵四横三共十二个格子柜,有门,可上锁。门后装有ic电话,可以免费接听,但拨打电话需要自备电话卡。下铺的床架边有一个横杠,用于挂毛巾。脸盆、水桶和鞋子都放置在下铺的床底下,上下铺各放一边。
苏现洗漱完回到宿舍,便听见英语老师的声音传来。他这才想起,黄老师是他们的生活指导员,之前晚自习的时候就说过会到宿舍来。
“宿舍的管理方式效仿的是军事化管理,特别在日常用品的使用摆放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你们起床后,被子必须叠成豆腐块,毛巾的四个角要挂得整整齐齐,十二个人的牙杯、牙刷和牙膏要摆在一条直线上,却一个人都不行。舍长每天安排两名值日生,除了负责搞好卫生外,还要协助舍友们把物品摆放好。
"这里的一切生活事项都必须严格按照作息时间来规律地进行。起床铃声一响,必须起床、整理内务。中午吃过午饭,必须回到宿舍进行午休。晚上熄灯之后,必须睡觉。午休和睡觉的时间,绝对不允许说话,吃东西,甚至连眼睛都不能睁开。
"总之就是,该起床的时候不能睡觉,该睡觉的时候只能睡觉,不能做任何其他事情。宿舍管理部每天都有监察队早晚检查两次,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就会扣班级的分数,每周的分数都会公布在宿舍楼外的大黑板上,如果我查到是咱们班的男生宿舍被扣了分,我会来找你们算账,到时候不是五十个仰卧起坐,就是三十个立卧撑,你们自己看着办哦!”
东屯二中的德育工作确实是如此严格。也是在这样的严格管理之下,才会惹得外校的人惊叹不已,于是有了《这里的“花儿”为什么会这样红》的美文:如果你丢了钱,哪怕是成百上千元,必能“完璧归赵”;走进学生宿舍,被子、牙杯、毛巾、水桶、箱子、鞋子六个“一条线”,规范整洁,仿佛走进了军营;校园里一棵硕大的油桃树,挂果时总是硕果累累,然而每天在此过往的千名师生,却无一人私采。
寄宿生活对于第一次离家外出求学的少年们来说无疑是新鲜的。
没有家人在身边,一天到晚只有同学。起床时,看到的是同学。上课时,看到的是同学。吃饭时,看到的也是同学。上了一天的课,到了晚上自习结束,他们在睡觉前看到的还是同学。
或许他们以为,终于可以摆脱家人那温柔的束缚,没有人会催促他们起床、吃饭,没有人要求他们立刻上床睡觉,也没有人管他们要不要去午休。结果,东屯二中的寄宿生管理重重地给了他们闷头一棒。
一切按照作息时间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天一个循环,就像凸轮轴上的那个凸点,不会有一次停滞,就像行驶在轨道上的列车,不会有一次偏离。在这的高强度的管理中,是新鲜感推动他们走上了无法停滞的轨道。
可是,这样的新鲜感总有一天会减弱消失,他们有的人会开始想念家的温暖,有的人会开始违背作息时间,有的人甚至故意触犯校规而被勒令退学。宿舍楼外传来阵阵响亮的哨声,一分钟后,整栋宿舍楼从明亮变成了漆黑。
这是十四岁的程帆在东屯二中睡下的第二个夜晚。他望向窗外,那是一片荒山,还有星辰点点的夜空。他觉得,自己在这里的生活从明天开始就要步入正轨了。
在这间宿舍里,睡在程帆11号床铺,正好在苏现的斜对面。此时此刻,宿舍里其他十一个舍友似乎和他一样,都激动得无法入眠。
同寝生扑倒攻略 第3节(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