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 第6节(2/5)
作品:《梦回大唐》
?”
以后如何打算?这个问题他也想过,太子之位已经卸下,朝中的事情其实他不想再参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游览大唐的大好河山,可是他却不能,因为在皇宫中他已经有了羁绊,这不仅仅是李恪,还有李世民、李象、李忠等等,为了这些人他也不能离开,所以如今此生他所求的不过是陪在他们的身边,至于其他已经不再重要。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李治洒脱一笑,“刚刚回来,我还想享受几天清闲的日子呢”
他的回答并不在自己的意料之外,李恪也不反对,刚刚由战争中回来时李治太过憔悴,休息一段时间也好,不过李治要想远离朝政那是不可能的,已经深陷其中又如何能抽身?“这样也好,九弟,我已经和父皇说好过段时间让你出任礼部尚书之职,你可要做好准备”
对于李恪与李世民近期做什么决定都要绕过自己李治已经很习惯,心中多少有些不愿,可是他也知道他们给自己选的职位是最合适的了,礼部说起来应该是最清闲的地方,而且还没有其他几个部那样的利益牵扯,礼部尚书也是礼部最高的官职他也不用处处受制,李恪与李世民倒也算得上用心良苦。
“九弟可是有什么不满?如果你不愿我可以……”见李治迟迟没有出声,李恪问。
李治摇摇头“没有,这样已经很好啦,我只是在想自己能不能胜任礼部尚书这个职位,三哥你也知道,我不并擅长这样的事情”
“这无妨”李恪笑语,“礼部那几个人可不是吃闲饭的,有什么事情你并不需要事事躬亲,只需安排他们做就行了”
“那我不是就是个挂名的礼部尚书了吗?”李治轻笑,李恪还真的为他做了万全的准备,真是让他不感动都难啊。
“难道这不是九弟想要的吗?”李恪环住面前之人,在他耳边轻呢,
“正是,知我者非三哥莫属”
“那可有什么奖励吗?”如此近的距离看着李治的笑容让他有些情不自已。
“我的人和心都已经是三哥你的了,这些奖励还不够吗?”李治转头满是笑意的望着李恪。
心是他的了,可是人却还不是,李恪心中暗暗的想,他是不是应该加快步伐了?“九弟此话差矣,你的人可还不是我的,九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暗许我可以……”
“你……”李治面上微红,在这样的事上他的脸皮向来是非常的薄,瞪了李恪一眼“别误解我的意思了”
“我说的可是事实”李恪继续逗他,看着李治这幅眉目含情微嗔的样子除了心情大好外,李恪更想做的就是将人就地正法,只可惜现在的时间不对,只好压下心中的悸动,“九弟还要我等到什么时候?”
“让你等到海枯石烂如何?”
“太久了我等不了”李恪失笑,他可是每天都在煎熬之中。
“等不了也要等”李治推开欲对自己动手动脚之人,看到对方无奈的神情突然间感觉有些愧疚,心不由的软了,先不说分开的那一年时间,就是在之前李恪也一直为了他过着禁欲一般的生活,这对于一个男人尤其还是像李恪这样的男人而言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如果不是对自己用情至深有何用如此?也许他真的不该让李恪在等下去了。
☆、第四十二章:安西驿道万古扬
第四十二章:安西驿道万古扬
贞观二十年,五月,李世民立李恪为太子,本是震惊朝野的事情官员们却都很平静的接受了,并没有引起什么轩然大波,因为之前李世民的种种行为已经给出了预示,所以立李恪为太子虽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三番两次的废立太子并没有为大唐带来什么不利,相反最后由李恪继任太子之位还受到很多人的赞同,为此李世民感到很欣慰。
自高丽回来后,李世民虽然没有向历史上所说的大病了一场,但是身体却还是大不如前,预示便将大部分朝政交与李恪处理,而李恪也是一如既往的没有让他失望。
“朕想修一条由我大唐通向西域的道路,你们看如何?”从唐玄奘取经回来之后李世民变升起了这样的想法,如今大唐的盛荣更是坚定了这样的想法。
“皇上,臣以为此路还是不要修不妥”房玄龄道“当年夷男趁我们与颉利刚刚战罢,突然大举向东来犯,我军能把他们挡住考的就是关山之险,之后十几年我们在西北只用了十万大军,可是也打败了吐谷浑、高昌诸部的进犯和叛乱,靠的也是关山之险,而今薛延陀之部虽已经示弱,但是西域的肆叶护仍然虎踞天山一隅,要是真的开辟出一条坦途来,将来西域万一生变,他的铁骑不是可以很快的杀入长安来了吗?”
“是啊,皇上,臣以为房大人所言甚是”李道宗叶附和。“此路一修就是将西北门户大开,我们等于是自毁十万大军,所以修路实在不可行啊”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看向李恪“李恪,你的看法呢?”
“儿臣的看法正好相反,如果将此路修通非但不会自毁十万大军,反而是会是我大唐再西域增加了十万大军”
“说说你的理由”
李恪向前一步走到地图边“这二十多年来,我大唐国力蒸蒸日上,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泱泱大邦,这根本一条就是我大唐已经具备泱泱大邦海纳百川的心胸,现如今长安城里居住着四方各国的人士,朝堂之上也站着语言肤色不同的大臣,此路一修东西物流畅通,一定会使西域各族的百姓生活富足起来,正所谓仓廪食而知礼节”李恪看向李世民笑道,“父皇,他们一定会心向长安,感激天子的恩泽,到那个时候还有谁会跟着那些不臣的人起事呢?”
李世民笑着环顾房玄龄几人,“李恪说的不错,大邦就要有大邦的胸怀”拍了拍李恪,李世民继续道“其实从贞观四年其朕就像开辟一条安西驿道,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也是在担心西北屏障尽失,结果呢,安西都护府都设立四年了,还是时有动乱,现在看来这乱根就是因为西域太闭塞了,百姓的生活十分的困苦,给了肆叶护这些人可乘之机,因此真认为这条路一定要修,而且还要快修”
“皇上就不拍肆叶护顺着这条路东进吗?”李道宗忧心道。
“此言差矣”李恪勾起无比自信的笑容“纵观历史,秦始皇征集百万劳役修筑长城抵御匈奴,长城是修成了可视匈奴抵御住了吗?这个国家还不是二世而亡?如果大唐能够开辟这条万里驿道,敞开大门,让外人都来看看这个大国无畏的心胸和强大的国力,一个还有理智的人是绝对不会再生出敌意了,这就是刚刚我所说修一条路可抵十万兵的道理”
李道宗还想再说些什么,就又看到李恪开口,无比的自信与锋利,比之当年的李世民也不遑多让,“如果还有谁看不清这些想要挥师东进,那么我会亲自带兵让他们看看我大唐是永远不可侵犯的”
“太子殿下说的极是”一直未开口的李治道,他虽然是礼部的但无论何事李世民与李恪都喜欢让他在一旁听听,偶尔他也会发表一些意见,这也让那些认为李治从此失宠一蹶不振的人看清了事实。
看一眼李恪,李治笑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别的不说,自贞观十六年我朝设置安西都护府以来到今天,朝中每年都要向在西域的驻军运巨额粮饷,所以就有了让百姓负担沉重的西征路捐,如果真的可以把这条路修好了,那不仅可以方便西域百姓朝见天子,也能够大大节省西征路捐消除民怨,这就不仅仅是一举两得了”
“好,朕决定了,开通这条路”李世民最后定音。当然这个重任自然的也就落到了李恪这个太子的头上。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流传民间的话是很具有道理的,尤其是李治作为一个现代人则是更加赞同这句话,一旦这条路修好不仅能够促进西域与大唐的民族交流,更加能够加强大唐与西域的经济融合,这就可以让大唐更进一步的控制住西域。
李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佩服李世民的,现在又加上了一个李恪,唐朝能够如此开放的政治经济气息,与它的统治者是脱不开关系的,翻开历史课本,恐怕还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像大唐这样兼容并蓄,不排斥外来事物,并且他们还懂得‘以夷制夷’,也难怪唐朝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能够生活在大唐,作为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的兄弟以及爱人,他真的是与有荣焉。
修通这条安西驿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这是由李恪负责的,李治还是在此之中出了不少的力,可以说是为此忙的焦头烂额,连李恪也没有他上心,还因此差一点累病了,为此李恪把他禁足了几天。
“怎么没有吃药”李恪端起药,已经凉了便吩咐人重新熬,然后成功看到李治皱起了眉头,不觉的扬起了唇角,李治对于喝药一直不喜,每次看到李治在喝药时那副挣扎的摸样都很想笑,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有一些孩子气。
“我已经好了”李治叹了口气,只不过一点点小病根本没有必要吃药,以前他都是靠自己的抵抗力过来的,可是这个李恪偏偏让他吃药,若是像现代那样的药丸也就算了,对于比黄连还苦的中药他真的敬谢不敏,再说了是药三分毒,喝三天中药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好了?”李恪笑了笑,虽然相信李治的话却还是忍不住想要逗一逗他,“那把太医叫来给你看看,若是太医说没事你再停药如何?”
李治望着李恪有种抚额长叹的冲动,如果不是李恪的表情无异,他真的以为李恪是在故意难为自己,叫太医来就是没病也要被说有病,药还是照样喝,“算了,不用麻烦了,把药拿来,我喝”
看着李治把药一口饮尽,李恪的笑容不觉放大,也打算给李治一些甜头“九弟,今天想不想出去走走?”
苦涩的味道在口中不断的扩散,听了李恪的话李治很想喊一声:把这人拖出去枪毙五分钟,他这几天不能出门还不是全部拜他所赐,他现在明白了李恪绝对是行动派,很多时候他都是不说直接行动,你若不反对也就算了,若是有异议他肯定对搬出一套一套的说辞让你哑口无言。不过既然李恪肯让自己出去他当然不会反对。“去哪?”
“出去随便走走”李恪也知道李治这几天憋坏了,所以主动提出让他出去,做什么都要有个限度张弛有度,他可不想把李治惹毛。
“安西驿道修的怎么样了?”这几天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李恪也闭口不谈此事,他虽然有心但还是怕再次惹怒李恪也就没有问,现在李恪肯让自己出门也就说明他的气消了。
不过李治显然低估李恪对他的在意程度。
“九弟”残存的笑意顷刻掩去,声音也沉了下去,李恪凝视着李治“我说过我不会阻挠你做事”因为李治曾经说过想要做一个与自己并肩而立的人,他了解李治,所以才会在李治的太子之位被废后让他继续在朝中停留,不然他更愿意让李治做一个逍遥闲王。他也知道李治很有才能,如果不让李治的那些才华施展出来就是自己也会觉得可惜,他不想淹没李治的光芒。
“可是,这都是建立在你安康的基础之上,九弟,在我眼中什么都比不上你,如果你还想继续做事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然如果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不敢保证你还有继续做下去的机会”
他就知道会是这样,李治叹息却也感动,李恪的确是事事依照自己为重,这样他无法为自己辩解,易地而处他又何尝不是呢?握住李恪的手“我知道,三哥放心,以后不会了”
李治的性格他很了解,说是如此,但是要是再次碰到这样的事情他同样还是会和以前一样,所以对于李治的保证他需要有折扣的听取,看来以后他还是要时时刻刻的把人看牢了才是最好的方法,不再这个话题上多说,李恪道“去换衣服吧,我们也该出发了”
☆、第四十三章:命理难说心迷离
第四十三章:命理难说心迷离
唐朝的繁盛无时无刻不在表现出来,至少李治每次走在长安的街道上都是这种感觉。
随意的逛了一会,两人便去了一间酒楼,不想却碰到了熟人,李元嘉与岑长倩,另外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岑长倩也是这次安西驿道修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的性格与李治很合得来,两人交情也不错,而且他是岑文本的儿子与李恪的关系也自然就不必说了。
“小三小九,你们今天怎么有空出来?”李元嘉笑问,起身邀两人同坐,在座的其他几人除岑张倩外,虽然没有见过李治与李恪,但是对于李元嘉的身份都是知道,听见李元嘉对两人的称呼,对于两人的身份多少有些猜测,也都起身随着岑长倩向两人行礼。
“十一叔,我和九弟也是忙里偷闲,出来随便走走”李恪回答,望向其他几人“这几位是?”
“他们是由新罗等地来我朝交流学习的留学生,今日恰巧遇到所以在一起说说话”岑长倩回答,语气很随意并没有如其他人一样的恭谨,这也是李治对他有好感的原因之一。
“哦?”李治颇为新奇的看向几人,他一直都知道唐朝对其他的国家影响很深,也知道他国由派留学生来唐朝学习,但这却是他第一次见到,若没有人说他还以为这几人是大唐人呢?毕竟他们的长相与服装并无异处。“你们来这次多久了?”
“分别两年到几个月不等”回答的是蓝一男子,在几人中他的年龄似乎是最长,口音也有些不同,“不过我们却都为大唐的盛世所折服”
“你是来自高丽吧”听到与宝藏王略微相同的口音,李治感觉很亲近,自高丽一别他与宝藏王也有很久没有见了,还真有些想念了,在看到对方点头后李治又问“你们的宝藏王可还好?”
“浩真惭愧,并没有见过王上”朴浩真面上带了一些尴尬,他只是由高丽选出来小小的留学生,并没有机会见到宝藏王,可是这并不妨碍他对宝藏王的敬仰,自高丽归属于大唐后宝藏王在高丽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大大的改变了高丽状况,人们也由开始的抵抗变的接受,宝藏王也越来越得人心。
而他面前这个人听说在唐军攻打高丽的时候出了不少的力,据说这个人与宝藏王的关系很好,高丽能有今天也多少是因为这个人。不过朴浩真却没有想到他竟然会见到传说中的人,真实中的李治与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差别,至少他没有想到李治回那么的平易近人。
“是吗?”李治也想到原因,不好意思的笑笑,“听说现在高丽模样大变,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机会再去看看”
“现在高丽却是改变了很多,不过与大唐相比还是望尘莫及”
“呵呵”李恪轻笑“你放心,高丽既然是我大唐的一部分了,那么我大唐自然会让高丽共享这盛世繁荣”
“小三说的对,相信高丽很快会如这里一样,现在不是正在修安西驿道吗?依我看还可以在修一条通向高丽的大道”李元嘉道。
“这个倒也可行”李恪想了想开口,道路的重要性李治已经对他解释的清清楚楚,不仅是安西高丽,他还要修一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九弟以为呢?”
“三哥不是已经决定了吗?还问我做什么?”李治抬眼笑语,又转向其他人“你是来自哪里?”
“我来自扶桑”安倍敬明回答。
扶桑,李治挂在唇边的笑容僵硬了片
梦回大唐 第6节(2/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