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蜜娘小蜜娘_第17章

小蜜娘_第17章(1/3)

作品:《小蜜娘

    ,可是她也不知道她阿婆在哪里,时间久了,也就少提起了,只是偶尔间,她拿着她的小娟花,这是她阿婆给她做的,“阿婆,做。”

    江氏摸摸她的头,含着眼泪说:“阿婆做的。”

    “阿婆?阿婆?”她晃着脑袋四处找,似是想把她喊出来。

    也许时间久了,她就会忘记生命中出现过这么一个人,在如今她幼小的心中,她的阿婆已经在慢慢地远去了……

    守孝期间,沈三没了活动,倒是在家沉淀了下来,可以安安心心地看看书,练练字,虽一直被范先生抨击着,但越挫越勇,时间久了,反倒是比年轻时长进不少,于字画上的造诣也深刻不少。

    然有他的儿子珠玉在前,范先生仍对沈三不是很满意。

    沈三在家读书写字,其余的时间就用在了经营家业,书局这些日子收入颇丰,沈三除了书局以外还有其他的投资,江氏手下也有一些,是老夫人留给她的。老夫人懂生钱之道,也知如何做个坦气人(坦气人:就是一种活的比较舒坦的人),这年代最保值的就是买地,但是地的收益太慢,老夫人爱买商铺,每个月收租金,如今最好的一个商铺已是买入时的两倍价。

    这世道便是如此,只守成只会越来越穷,而钱能生钱,富人会越富。

    待一家人出孝期,小蜜娘已经四岁多了,实岁三周岁,会跑会跳,淘气可爱得狠,偏偏有许多歪门大道理,讲得江氏哑口无言,且别说江氏,就是范先生有时候也拿她没个办法。

    “阿公,为什么蜜蜜要做鸿鹄?不能做小燕子?”小丫头听着范先生讲鸿鹄之志,小丫头歪着脑袋,“小燕子多可爱。”

    范先生道:“鸿鹄可以飞得更高,看得更远。蜜蜜瞧那小燕子,只能呆在屋檐下。”

    小蜜娘想了想:“可是蜜蜜怕高高呀!不能飞高高,小燕子待在屋子里那是因为外面有雨,阿公笨笨。”

    范先生:……

    小孩子的脑洞就是这般的新奇,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般有趣而可爱的想法会渐渐的消失,被世俗的无趣、传统的思想所压制,就如同十万个为什么会减少。

    沈三和江氏应付不来她新奇多多的脑洞,而沈兴淮却可以跟着她一起胡扯,这对小孩子来说,也就像是一个知己,小蜜娘最喜欢和她阿兄说悄悄话,因为只有她阿兄可以懂她。

    去了孝,邀请亲戚们吃个酒,撤下了门前的白布。

    老太太娘家是开米仓发家的,现在开着镇上最大的米仓,如今的当家人是老太太的大侄儿,沈三和杨家老兄弟的交情也颇好,家中的米都是杨家供应的,理应的,杨家的书、笔墨纸砚也都是沈三供应的,虽说思娘是出嫁女,沈家同杨家关系又远了一步,但江老夫人娘家人厚道,老夫人一直同娘家关系不错,两个侄儿都是江老秀才教的,亦师亦长。

    江氏出嫁,依然保持着亲近的联系。老太太去世时,抬棺的,还有娘家的两个侄儿。

    现如今沈三发展得也很不错,杨家自然也没有疏远的意思,逢年过节,依旧把沈家当做以前的江家一般相互送礼。

    加上小孩子,凑了三桌,男人这一桌,本应沈老头坐在上首,沈老头主动让及范先生,本着对读书人的尊敬,沈家人对范先生颇为礼遇,在沈三的转述中,范先生就是高人,是老夫人的恩情才让他留下来教淮哥的,更是上升到不一般的高度。

    范先生倒是吃不消他们的这般尊敬,沈老头是个老实的庄稼汉,沈大耿直厚道,沈二像极了他爹,心理嘀咕这一家子的心眼估计都长那三儿身上了,啧啧。

    杨家大兄喝了点酒,言语间就渐渐地嗦了起来:“……这几年时辰还算好,就是这税收,着实太多太多,哎,这朝廷虽现在不压制商了,眼瞧渐渐繁荣了,这商税也跟着上去,当真是愁人……”

    沈三同他碰了碰酒盏:“又能如何,若逃税被发现了,牵连一家老小,得不偿失。”

    沈老头这般年纪了,也最怕这些事儿,忙说:“可不是,钱是小事,当然是人重要,钱没了再赚便是,这够用也就来赛了,奈港啊是,少贪心,个人啊最怕的就是贪心两个字。”

    杨家大兄笑着点头:“是,沈叔港的是,奈放心,这祸害家人的事儿,否会做的。”

    杨家二弟便道:“有个功名可就好多了……”

    这话也权当一听,这功名可没那么好考,尤其是江南一带,书香门第众多,而平常百姓人家,一是供不起,二是富饶之地大家生活也还算可


    小蜜娘_第17章(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