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瓯缺金瓯缺_第35章

金瓯缺_第35章(2/3)

作品:《金瓯缺

臣渐渐被架空,这些年已基本告老还乡。朝中以青壮为主力,年轻人势头大干劲足,有明事理经验丰富的老臣提点,又有周崇慕自己刻意栽培,进步地很快。

    年轻人需要的是机会。

    周崇慕每每想到此时,都万分感激林鹭。远瓷夺位前,天下大势以秦楚相争为主,秦国与楚国已势同水火,两国剑拔弩张。远瓷登基后,念在林鹭的面子上,也念在楚国出兵“帮助”麟国消灭秦国余孽,两国结盟,约定不起战事。

    有了这个约定,楚国才得以真正的放下心来休养生息。齐国不足为惧,周崇慕放下心来,让年轻人接触核心的朝政,所有人在刚刚入职的时候都是纸上谈兵的,唯有真切地接手政务国事,才能逐渐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重臣。

    如果周崇慕勤政且勤奋,五十年盟约,足够他将他所有想做的布置都一一完成,这是林鹭给他的缓冲的机会。

    这一仗便打到了宁和五年。

    齐国兵弱,倭国让齐国作为先锋部队在前方带路,黑压压的倭寇则堂而皇之地沿着白砻江进入广袤陆地。

    几位主将商议过后,将精锐部队一分为二,少数量的一部分隔断齐国和倭国的部队,将齐国军队消灭在腹腔之中,将更多一部分的兵力放在了同倭国的对抗上。

    齐国逆流而上,本就不占优势,战事又选在了入冬时节,楚国军队从背后断了齐国给养粮草后,齐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和楚国硬碰硬地耗了两个月,最终生擒了赵盈摇

    生擒赵盈业氖浅军年轻的副将郭可奇,这一战使他扬名天下,成为接替林鹭父亲林昭年的又一楚国大将。

    郭可奇今年刚刚二十岁,正是英姿勃发的年纪,据说他押解赵盈一鼐┑穆飞希白砻江沿岸的适龄少女纷纷为他送行,一路掷果盈车,香风扑面。

    这样的趣事林鹭当然也听说了,他的父亲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当初他也曾一战成名,也曾立下赫赫军威,江山永固,朝臣总是风水轮流转的。

    就像周崇慕曾经对他的离开感到无限惶恐,他为周崇慕做了太多,以至于让周崇慕产生一种错觉,仿佛唯有他们二人携手,才能将这个国家打理地井井有条。如今他远走,可周崇慕的朝堂依然有序运转,他遇上了更多年轻有为的将领,思绪敏捷的臣子,他们会帮他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林鹭的怅然只有一瞬,他还要分出心思来安抚学堂中哭闹不止的孩子们。国君被生擒,这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已是一个清晰明了的事实:这个国家完了。

    齐国来读书的孩子们不少,来的时候他们抱着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愿望,万卷书还未曾读完,国却已经破了。

    林鹭是楚国人,自知自己的安抚起不到半点作用,便挥挥手招来齐国学生中威望最高的樊迎远,希望樊迎远能够想办法劝一劝孩子们。

    樊迎远自从和林鹭争辩过一次以后,孩子们就对他颇为仰望,再加上他原本年龄就要大一些,孩子们大都愿意听他的话。尽管如此,林鹭还是觉得难以开口。

    他要如何告诉这些尚且稚嫩天真的孩子们呢?要告诉他们这天下原本就少不了战火纷飞,要告诉他们强者得天下,弱者只能颠沛流离吗?

    樊迎远却能理解林鹭将他叫来的意思,见林鹭始终为难,便道:“先生,我懂您的意思,我会同学生们好好说。只是……”

    林鹭惊讶于他的懂事,心宽了一些,道:“只是什么,你直说便是。”

    樊迎远聪慧敏感,他知道那个来找过先生的男子非富即贵,手中必然掌握着不得了的权势,孩子们担心的事情,他猜那个男子一定能办成。樊迎远说:“同学们孤身一人出门求学,如今国家蒙难,战火纷飞,哭闹不止是为了国家,也会担忧自己的家人,先生如若能做到,还请万万确保同学们家人平安。”

    林鹭定睛看了看樊迎远,末了点头:“我答应你,我会尽力。”

    樊迎远松了口气,随即行礼告退。林鹭左思右想,既已应下樊迎远的要求,没道理食言,只好动笔写信给周崇慕。

    前线战事不出周崇慕所料,齐国不足为患,真正让周崇慕头痛的是倭国。为了对付齐国引进来的大麻烦,他甚至连林鹭的书信都没顾得上回,只下了道旨,表明楚国愿意接受齐国旧臣及百姓的投奔,绝不会滥杀无辜,此刻形势严峻,还请同心协力将倭寇逐出故土。

    齐国愿意投降的旧臣,经由丞相李序安排,暂时安置在京城驿馆,反倒是商人更好安置,他们原本就有许多人有产


    金瓯缺_第35章(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