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帝王之友帝王之友_第517章

帝王之友_第517章(2/3)

作品:《帝王之友

听那杨知县拍腿感慨,说天上之光流向民间,他们今日这些没几个子儿的人也敢酣睡客栈,租车远行,江边醉酒,上书朝廷――

    五十年前这就是个荒诞笑话。当年洛阳城内的星光点点,可不在街坊之间,全在五姓当年的家门内。

    你心里不装事儿,不懂他的忧愁感慨,只是过了几日,你与他同行去了一处酒楼,在后院的一处隔间内,见到了杨知县口中的高官。是一位身量修长,白皙优雅,四十上下的女人,她穿着青绿襦裙,肩披灰边白褂袍,跪坐在屋内饮酒。

    杨知县先躬身行礼,你连忙也弯腰,就听见他开口道:“竹尚书,多年不见。”

    那女人虽然看起来和你阿娘差不多的年纪,穿衣也算是朴素,周身气派却温柔又胜券在握,使你不敢直视。她笑了笑:“杨知县快快请起,你这一路终究是过来了。”

    杨知县跪直在软垫上,道:“臣是言天下之事,平我浙地骚动,为小民声张。”

    这句话你听得懂,对你这个也读过几年乡学的脑袋瓜子来说,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心里一阵感动,想来一路上和杨知县谈天,忍不住感慨:杨知县真是个正直又有学识的人啊。

    竹承语却蹙眉叹气道:“心是好的,可你的目的,不能成为主要的事情。最多是个附带。你这个附带如果能够达成,就是万幸了。”

    杨知县抬头来,眼里既有不可置信又有迷茫。

    竹承语叹:“此案可不只是贪墨。为的是一个字,钱。”

    你心里想,果然洛阳也都是大贪官,整治贪墨也是为了钱啊!

    然而杨知县却明白这个钱,另指一人之姓,塌下肩去:“他是什么地位,我又……”

    竹承语饮茶道:“本来倒钱,用裴最好。可如今裴已被扼,来见您的人是我,圣人什么意思您该明白。”

    杨知县哪里想得到一个小小七品知县,一封看着大逆不道却也不过直指贪墨之事的折子,怎么就上达圣听了。杨知县并不是傻子,他眼神复杂:“投鼠忌器?”

    竹承语摇头:“既投鼠忌器就派钦差去浙地解决了,闹成什么样也不伤洛阳。圣人是清一条仁路。”

    仁?

    你完全没明白这两人在说些什么。那位优雅的女尚书看了你一眼,似乎也觉得你听不懂,并不太在意。而你也从小报上知道的,这位应该是大邺女官之中,地位第二仅次于裴的竹尚书。

    她年轻时候脍炙人口的传奇,你阿娘都曾经做着汤时与你和你阿姊讲过。

    杨知县却懂了。

    太子字昱仁,从幼时听政就是朝堂上的和事佬,宽厚仁心,悲悯天下,虽有不少大吏诟病太子软弱,可他是季将军带大,圣人亲自教出来的孩子。软弱这两个字,谁信谁是傻子。

    果然竹承语开口道:“季将军治灾归来已有个七八日,今日虽是深夜,拜访唐突,但相信季将军也不会怪罪。”

    你傻眼了。见谁?

    季将军?!

    偶像?!

    第400章 【番外】【十年】(二)

    马车一路行,一路到了季府。

    杨知县听闻季将军并不常住宫内, 圣人也时常居于宫外, 这座宅子里, 圣人这些年有最少十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这儿, 却依然窄门小院, 半旧灯笼。

    旁边崔府还是大宅, 只是如今, 崔式与崔南邦这对堂兄弟就跟约好了似的纷纷退位,朝中重臣只留崔元望一人。崔五娘本做了三五年的官商, 后也不知是牵扯到江南织造一事,她把殷家当自个儿家, 看不下去, 差点拽出地方腌h里的一堆肠子肚子,听闻是圣人按了事, 她也自辞,不再做宫里的买卖。依然是大邺最声名赫赫的富商,却也深居简出了。

    崔家那位棋圣, 到了这个年纪,仍然是大邺的棋圣,其夫乃是天下棋院的领事, 掌大小赛宜、进路与开支,七娘本人则每三五年隐居山中一阵,外头听的是名声多,见得棋谱多, 人却不怎么露面了。

    在往下数一辈儿,崔元望之子去地方为官,避开了朝中,崔家五娘与七娘的子女都在个成婚上下的年纪,有些小锋芒,却还不足势。

    而季将军算是后戚也罢,主帅也罢,季这一个字儿,就跟季府和崔府得那道墙似的隔开了。

    崔府别说比三十年前,就是十年前的风光也没了。崔家人倒是觉得理所应当,甚至是长舒一口气来。心里最感叹的是那些读书人,他们不知也不管当年五姓高门是门前怎


    帝王之友_第517章(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