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_第81章(1/3)
作品:《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
卖的,因为最便宜。而现在大家发现颜记伞坊的花伞比素色伞贵不了多少钱, 便纷纷转而买花伞。
而其他伞坊的花伞比颜记伞坊的花伞贵了一些,图样还没有那么好看,自然又被嫌弃了。
本来颜青竹是想按阿媛说的,去镇上暂时租个铺面,挂上自己的招牌,开店售卖。但没想到,石印花伞拿了一些在家中糕点铺试卖,因为定价便宜,比当初的“楚腰”,绸伞还要火热。
仅售卖一月,就回了本钱。其间又有巴瓦蓬定花伞去南境,还有其他各路客商纷纷定伞。家里的糕点铺子太过拥挤,让不少买糕的客人和买伞的客人都相互有了抱怨。
颜青竹摸摸鼓胀的腰包,一下决心,将镇北那处带铺面的宅子盘了下来,正好那家人正准备搬离。镇北新居,颜记伞坊的牌子挂上,正式开铺售卖。
而阿媛忙着家里的糕点生意,兼之要帮忙伞坊的琐事,一时不能得闲搬过去。
于是颜青竹开始了每天家中,铺面,伞坊三处往返的生活。
伞坊前所未有的忙碌,颜青竹只得多雇了一些新手,让他们做些伐竹,清洗,刨青等不需要精湛手艺的普通活路。
其他伞坊的工人也有转投而来的,颜青竹却一概不收。因着石印花伞大卖,恐怕已让镇上的不少伞坊急红了眼,如今若再撬走人家的工人,只怕把众位老板急得提刀相向。
当然,不敢收别家的工人,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怕有人用投靠为名,行偷师之实。
石印花伞从开始热卖,便引来行内人各种猜测。刚开始,大家并不知道伞面是印刷的。还以为颜记伞坊的老板疯了,绘制的花伞这么便宜,恐怕除去成本,一把伞还赚不了五文钱。
可慢慢地,有人观察出了门道。从百工村颜记伞坊运出的花伞,都是成批一模一样的花色。这是绘制无法达到的,有人便想到了印刷。
可雕版印刷印这样的图案有多贵,人们是知道的。所以这里面一定有秘密!
于是,颜记伞坊的秘密成了镇上各大伞坊都想知道的秘密。
好在颜青竹从一开始就有所防备。石印这个在镇上还是绝密的方法,颜青竹从来不在人前展示。
每次印刷都是在镇南的家里,叫上几个值得信任的领头工人在家中印刷,而印刷的原理,药墨的来源却丝毫不透露,浆糊、颜料、牛皮胶的配置,也是颜青竹晚间在家中让阿媛和焦喜梅一同帮忙调制。
虽则石印技术迟早会传到枕水镇的,但现在能保密一天就多一天独赚的机会。等业内人揭开这个秘密时,他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再没什么可要紧的。
先机,一切都是先机二字!
到得夏末,颜青竹往来奔波,累得瘦了好几斤,从前的裤子竟都显得腰围宽了。阿媛十分心疼,计划着该歇一歇了。这日终于得闲,便与焦喜梅一起收拾镇南家中的物事,搬往镇北新家。
镇北这处新家,底层本来是单个大铺面的,颜青竹却请百工村的工匠在大铺面里隔出了一个小铺面。这几日,他正是守在那里监工。
阿媛与焦喜梅坐船到得镇北瑜枫码头,一路艳阳高照,额头微微有汗,不远处已有几个小伙子在那处等她们。
他们都是伞坊的工人,其中一个迎上来笑道:“老板娘,老板还忙着店里的事情,让我们来接你们。”
阿媛应了声好,知道颜青竹多番忙碌,如今还想到让人来接她们,已是不易。
小伙子们搬起她们船上诸多的行李,往新家新铺面行去。一路浩浩荡荡,引人侧目。
大约是为了迎接女主人,走到新家所在的巷子里,小伙子们还在身后燃起了鞭炮。
焦喜梅听着噼噼啪啪热烈的响声,像只小兔子般兴奋起来,掩着耳朵紧跟在阿媛身边。
阿媛却不想这般高调,因为她已经看到很多未来的邻居都正倚着柜台或打开二楼窗户,或大胆或好奇地打量着她。
年少的男子,就是这般爱热闹,阿媛倒不愿立时出言制止,拂了他们的好意,只是加快了脚步。
匆匆行着,好难得听不见后面的剧烈响声了,这才发现已到了新家铺面门口。之前她也来过几次的,还不至于在匆忙中认错。
颜青竹正在指挥几个伙计往一旁新隔出的小铺面前挂一块新亮的招牌――阿媛糕点铺。
小铺面里,陈列柜和台面都擦得亮堂堂的,就等着她来开张了。阿媛弯起唇角,露出笑意。
也
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_第81章(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