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楼]黛玉每天看小说[红楼]黛玉每天看小说_第110章

[红楼]黛玉每天看小说_第110章(1/3)

作品:《[红楼]黛玉每天看小说

    意召人来这一番长谈,莫不是要放过……?”

    柳无华也在琢磨,闻言思索着道:“我看不像。后半夜虽然见了成烨,前半夜却是突然急召了九门提督张崂诗――皇上这步棋走得高深莫测,我等可就看不透了。”他又问道:“这成烨被皇上召见之后,你说是会放下屠刀,还是狗急跳墙?”

    这话一问出来,两人反倒都明白了。

    放下屠刀,那得看皇帝是否准他成佛。若是皇上不准他成佛,那便只有狗急跳墙一条路走。

    方敖性子刚直,想到此处也就罢了。

    柳无华秉性幽微,想得更深些,若皇上要治罪、人证物证俱在,径直动手便是,只是对方尚未动手,治罪之时也难以斩草除根,恐怕物议沸腾;这番动静,若是要放过,不该召九门提督,既然召了九门提督,那多半还是要治罪。难道是皇上自知命不久矣,以自身为饵――新君登基治罪,一则名正,一则威聚。

    想到此处,柳无华只觉方才御赐的那盏参汤在腹中冻成了冰疙瘩。

    成烨是个聪明人,然而又不够聪明。他到底是狗急跳墙了。

    景渊帝永湛伏在榻上,腹痛如绞,视线时而模糊时而清晰,耳听得那上茶侍女被拖下去时的叫声时近时远,一忽儿似在耳边,一忽儿又似在梦里。

    柳无华发急件召永嗔回京。

    自京都至姑苏何止千里?密诏寄出的第九日,景渊帝永湛忽然神思清明,对身边苏淡墨道:“永嗔来时,告诉他莫要太为难子侄辈的。”又对柳无华道:“朕知道永嗔。你日后虽性命无虞,却也留不得朝中了――往南边走得远远的,寄情山水,岂不快哉?”又召原内务府简总管来,“要好好侍奉上阳宫与皇后宫,不可怠慢。”

    诸人知道这是回光返照之症,莫不俯首饮泣。

    景渊帝永湛挨个叮嘱完,躺在床上将身边人一个个看去,最终遥遥望着案桌红灯笼上,轻叹声如雪花落地,“不得见了。”言毕,目光黯淡下去,缓缓闭上眼睛,呼吸由舒缓渐渐轻微,姿态清俊,面容安详。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姑苏无名园中,正是永嗔莫名心慌焦躁之时。

    后院来报,说是黛玉发动了。

    永嗔心中稍定,只道是预感到第二个孩子将至。他静坐下来,心神看似被黛玉生产一事占据,然而内心深处,那莫名的恐惧与慌乱、挥之不去,如同附骨之疽。

    入夜时分,黛玉诞下一女,落地即名林无忧。

    永嗔大喜。

    这大喜之时,禁宫本殿龙床上,景渊帝永湛却是吐出了此生最后一口气――而他身边只有内侍与曾经的伴读、奶兄守着而已。

    即便尊贵如人间帝王,也有诸多求不得。

    比如临死前见弟弟最后一面。

    本殿内乱作一团,方敖与柳无华强自镇定,把控局面,封锁消息,直忙到深夜才得清静一哭。而那封写着“速归”的密诏,至此才姗姗来到永嗔手中。永嗔捏着这封密诏,慌乱了大半日的一颗心,却诡异地安稳下来。

    想来许多事情,人尚不觉,心已明了。

    大约是那颗心知道,不得见了。

    正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第100章 太子篇(下)

    番外太子(下)

    秋夜白, 毓庆宫中人初静。

    本殿内传来清幽琴声,如玉击泉鸣。月光倾泻入室, 却见少年独坐窗前抚琴,着雪白中衣,披微湿乌发,恍惚似谪仙。

    一曲奏罢, 少年轻抚琴弦,止住颤音,款款起身。月光从他的发滑落面容, 睫毛是细细的一痕黛色, 清冷疏淡不染烟火气;只侧影里秀挺的鼻梁透出一分贵气,才让人想起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身份来。

    抚琴者何人?少年太子永湛。

    太子永湛踱步至书桌前。

    案上一列排着的是薛涛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残云共十色。月光素洁, 越发衬得纸色斑斓。纸色斑斓,又更显少年肌肤透白、面容清雅。

    薛涛笺两侧各摆了一幅画作。左侧为兰花,右侧为荷花,各题了一句诗,一为“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一为“根是泥中玉, 心承露下珠”, 均未有署名盖印。

    太子永湛微笑怅然, 将旧友所赠的薛涛笺一一收入琉璃盒中,月光下观画,一时发痴。

    殿外传来轻轻脚步声。

    


    [红楼]黛玉每天看小说_第110章(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