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妃饶命_第129章(2/3)
作品:《爱妃饶命》
的桌案上,茶水喝完就被太皇太后烧给了菩萨,然后再吩咐她继续抄写。
现在偶尔想想那时候在后宫中的日子,胡歆儿都觉得颇为解气。看吧,魏氏女你也有被皇帝置之不理不闻不问的时候,你也有被太皇太后当作蝼蚁一般看待的时候。那时候的穆太后对她也颇为冷淡,哪怕是入宫的第二日来拜见太后呢,得的不过是一支不过一两重的金簪,连个宫女都不如。
魏氏女的心性在如今的胡歆儿看来,依然觉得有些惊秫。实在是,太冷淡,不,是太冷静了。哪怕你将她踩在泥土里,她也不会给你一个求饶的眼神,更加别说趋炎附势卑躬屈膝了。
偶尔,被后宫两大高山欺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胡歆儿几次三番都以为魏氏女会奋起反抗,结果,低头看去,却永远只能看到她端着一张不吭不卑的脸,徐徐的俯首,像一个没有魂魄的木偶,冷眼看着宝座上的众人唱了一出又一出啼笑皆非的丑戏。
直到多年后,皇帝突如其来的移栽了一棵梅树,然后随着梅树的拔根而起,胡歆儿作为皇后的一生也戛然而止。
胡歆儿才猛然醒悟,后知后觉的感到浑身发冷。
今生无数次的午夜梦回,胡歆儿都恍惚的见到了冷宫中,爬出斑驳宫墙的那一支红梅,如人血般浇灌过似摄人。
魏氏女作为皇后入主中宫三个月,其实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其中最为醒目的一件则是后宫宫人的大幅消减,由原来的两千多人直接减掉了差不多五百人,全部都是宫里年纪超过了二十五岁的宫女们。
如今后宫归皇后管制,宫女们也不再是单纯的外放出宫,任由其自生自灭了。
“屯田戎边的政令与国有利,可是对于在边疆驻守的将士们来说,日子才刚刚开始。任何一个州郡城县,乃至于村庄,都脱离不了人,有了男人开辟荒地守卫疆土还不够,还得有女人替他们繁衍子嗣,有了家人才会安定。家国天下,家安定了,国自然无虑。”魏溪某一日拿到德妃送来的宫人册子后,听皇帝这么说了一句。
“很多将士们不是有家眷吗?他们既然在边关落户了,将他们的妻儿送去团聚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难倒不难。只是,杯水车薪。”
魏溪琢磨了一会儿这个词,倏地一笑:“那陛下准备怎么办?”
皇帝咳嗽了一声:“我这不是在征询梓童的意见吗?你可有什么好想法?”
魏溪敲了敲手中的册子:“边关那种苦寒之地很少有人愿意去啊,特别是女子,大多体弱,去了之后水土不服又闹腾着要回来才折腾。”
皇帝道:“都成亲结果了,还闹什么闹?”
魏溪叹口气:“陛下直说吧,你是盯上了什么人了?”
皇帝指了指她手中的宫人名册:“这里不是有人吗?”
魏溪道:“虽然有宫女要外放,可是也得征询她们自己的意愿吧?你不能用一道圣旨就把她们运到边关,然后被将士们挑奴隶似选了去,余下就只能任命,她们也是大楚的子民。”
皇帝道:“那你说怎么办?”
魏溪琢磨了一会儿道:“让她们自己选。哪怕是宫女,入宫之前也有家人,有的可能早已给她们选定了亲事,只等出宫完婚了。有的物是人非,她们若是自愿去边关的话最好,不过,朝廷只是送她们过去暂住,若是一年半载后她们愿意留下那就留下,不愿意的发放银子让她们回老家也成。最重要的一点,去了边疆也必须保证她们的性命安全,可以统一安置在城内。一个只有男人的边城,女人也可以找到很多活计,或者朝廷直接开个织造局过去,把她们安置进去,日后边关将士们每一年的军衣都由她们现做,还可以省了大笔运送的费用。”
皇帝最后问:“那第一批人有多少?”
魏溪最后给了个数字,皇帝还是唠叨:“杯水车薪。”
魏溪最后无法:“每年不是各地都有难民嘛,让官府全部统一安置,若是要等灾后回老家重建的就回去,不愿意回去的可以送去边关,朝廷划地送牛,还免除三年赋税,如何?”
皇帝这才点头:“不错!”
于是,帝后一阵讨价还价就把年长的宫女给裁了部分,有人要回老家,有人无处可去也愿意去边关,再加上初夏的的水灾流浪过来的灾民,初步就有几千人被朝廷一起送去了边关,与屯田戎边的将士们一起城建边城。
等到胡歆儿好不容易买通了新的宫女,收到帝后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了。
一件
爱妃饶命_第129章(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