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昭华未央昭华未央_第146章

昭华未央_第146章(1/2)

作品:《昭华未央

    副使看着他就是。是以景晟道:“娘即要叫五哥任主事,那就是他罢。我这就下旨。”阿这才回嗔作喜,转怒为笑:“这还罢了。”景晟与景琰姐弟两个看着阿脸色转和,各自悄悄长出一口气。

    又说景宁接着使他复查当年沈如兰杀民冒功、忌刻残暴、贪婪侵蚀等罪的旨意,旨意下时,连着那崔征也一并交在了景宁手上。景宁虽是叫乾元帝与阿当闲散亲王教养的,可宫中的孩子,哪一个是真单纯的,景宁又是知道景晟本不欲查此案,实在是叫太后逼得无可奈何只得勉强从之,自家若是逆了他的意思,虽不至有罪,只怕也要叫景晟记上一笔,而在他心上实是不愿阿失望,是以也有些左右为难。

    顾鹊看着景宁接着旨意后就将自己关在书房,一夜不曾出来,心上也自担忧,使厨房哩熬了银耳粥,蒸得几样细点,亲自送到书房。

    虽他二人因乾元帝丧期未过自婚后次日便一直分房而居,到底一个温柔腼腆,一个善解人意,相处倒还和平。景宁听着内侍道是王妃亲自送了早膳来,便亲自将顾鹊迎了进来,顾鹊道:“妾听着您一夜未睡哩,熬些银耳粥来,虽是粗劣了些,倒比燕窝清火。”一面将食盒中的银耳粥与细点一样样端了出来,搁在桌上。

    景宁便是满心烦扰,看着顾鹊这样殷勤,也现了个笑模样与顾鹊道:“这等事自有厨下人费心,哪用你辛苦。”倒是坐下用了几口粥。顾鹊只坐在一边看景宁用膳,待景宁用了一小碗粥,顾鹊便劝他又用了两个银丝卷,方道:“妾的不懂事的人,不知殿下为甚烦恼,也无从劝解。可凭殿下做甚决定,妾与殿下总是一体的。”

    说来顾鹊也是可怜,将将合卺还未庙见礼呢乾元帝便驾崩了,景宁即非嗣皇帝,自要守孝二十七个月,夫妇两个竟是一直分房而居,两人虽同在赵王府,倒比陌生人也强不到哪去,还是辛氏看出女儿有埋怨来,又细细劝了她几回,只道身为王妃,虽有泼天的富贵,却也险。莫说是她如今还未行庙见礼,未曾上玉碟,还算不得真正的赵王妃,若有行差踏错,废黜她也容易;便是上了玉碟的王妃,皇家要摆弄也不是难事,是以不若趁着如今在丧期,耐心将赵王哄住,赵王又是个念旧情的,自有她的顺心日子过。顾鹊从来服从辛氏,果然依着辛氏吩咐行事,这时看着景宁烦恼,便以温柔姿态相劝。

    景宁本心就是偏向阿的,听着顾鹊这几句,便将主意拿准了,总是秉公而断,若那严勖果然有罪,自也不好回护他;若那严勖果然是叫人陷害了,也要还他个清白,当年的严大将军也是战功赫赫哩。

    不想景晟也是知道景宁脾性,虽是两边儿都不想辜负的软弱的性子,可一定要他择一个的话,十之八玖是母后,是以虽以景宁为主,却又使三法司为副,三法司都是朝臣,哪肯为着太后一念慈悲就将自家数十年的辛苦付诸流水呢。景晟这里以为自家计算周密,却不想他母后早计算了等着他,不怕他查,只怕他不肯查。

    说来严勖当年在湘南剿匪,要说他全无错杀也实是哄人;可要说他故意为之,却也不尽然。其中细节一查便知,一乡民竟敢告一品大员,无人指使,鬼也不能信。而忌刻残暴、贪婪侵蚀等罪都不同大逆罪,僭越罪等杀头的罪名,实在把那两条罪名便是条条坐实在了,依着严勖的功劳官位身在八议之列,也绝落不到抄家身死的地步,只消将那条纵兵为祸、杀民冒功的罪名抹了去,便是不能恢复严氏荣光,却也好召还当年叫延平帝发配了的严家后人们。

    而到底严勖案已过去四十余年,当时主审此案的官员们过世的过世,便是还有活着的,也已老得不知世事,又怎么记得严勖此人此案。而延平、永兴两帝早已崩逝,更不能说甚,是以阿早安排下人脉,要先打去杀民冒功这条罪名。

    当时张三昂首告严勖时说的是,严勖将他所居之处的乡民都杀了个干净,他因着进山打猎,这才逃过一劫。而湘南的户口黄册上虽有张三昂此人,可也只说了他年龄三十一虽,五短身材,面黑眼大等,并无图形对应,差不多的相貌便能混过去,这便是说无人能证明张三昂是张三昂,也无人好说张三昂不是张三昂。

    而张三昂告下严勖之后,得着一笔银子,便离了京,之后便鸿飞渺渺,还是严勖旧部不肯放他过去,顺着他留下的线索仔细查去,扑了多少空,到底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竟真叫他们摸着了线索,那张三昂拿着了银子便往江南去了,在湖州买地置产,娶妻纳妾,竟是做起富家翁来。

    崔振胡泉等人赶到湖州,想要拿住张三昂好逼他说出实话来,不想竟是到晚了一步,张三昂一家子竟是叫“匪人”尽数杀死,连着张三昂不足周岁的女儿也身首异处,家财也叫人掠了个干净。若不是崔征等人自知不曾动手,几乎要以为这是有人为严大将军复仇哩。

    严氏旧部一面儿觉着张三昂死有余辜,一面以为张三昂死后便是死无对证,严将军冤仇难解。直至阿进宫后,一日与陈奉提起严勖故事,陈奉将此事告诉了阿知道后,才有转机。

    要说阿才知严勖有冤时,还不能肯定是哪个主谋,待听着陈奉将这段往事说来,还有甚不明白的,必是主使张三昂陷害严勖之人不想留这么个活口在,是以等到事淡这才杀人灭口。只是此人虽计算周全,可也留了三个大纰漏下来:鱼米之乡的湖州出了这样穷凶极恶的匪人,偏又只做了这么一桩大案是一大疑点;平人一家叫匪人灭了满门,何等大案,湖州知府竟不曾下死力去查是为疑点二;湖州知府任上出了这等未破大案,不过是个调任,其疑点三。综合考量了,能做下这等大事的,普天之下超不过两个人――延平帝与最后得利的永兴帝。说来陈奉等人虽也早有认识,可拿着延平永兴两帝到底无可奈何。

    不想阿却是个肯伏线千里的,宁可这枚棋子期年不动,也要在启用时无有痕迹破绽。是以那时便与陈奉笑道:“那张三昂命大,虽亲故们都死尽了,倒是逃出他一个活命来,如今张三昂一家也遇着匪难不幸身死,许有个儿子如他父亲一般能逃出生天呢。”陈奉听说不禁眉头一动,又问阿道:“便是有个儿子逃出生天又能如何?”阿当时回道:“一个遗孤,他说他父亲是何等样人,人与他相处经年,都知道他安分老实,还能不信他吗?”

    这话的意思便是,张三昂欺着乡民死尽了,是以胡说他是张三昂也无人指证他不是,那么张三昂阖家死绝,有人说他是张三昂儿子谁又能说他不是呢?再要编造些张三昂的言语来也非难事,一般无人能说他是胡编乱造。陈奉也是机敏过人的,当时就明白了阿言中未竟之意。

    只是阿当时将将在宫中立稳脚跟,不过是个婕妤,还未显出她的能为来,陈奉虽觉她的主意有些儿道理,先是不能肯定朝中何年何月能复查严勖一案,这一步棋如今放下,还不知哪年哪月用得上哩,或许,一世用不上也是有的。

    可到底阿也是严勖嫡亲的外孙女儿,说这话也是为着日后辩冤做准备,所以陈奉还是将阿的主意与严勖的旧部们说了。

    严勖旧部本以为张三昂死后,严勖要翻案自是千难万难,不想还有这样一线生机,几人反复商量了回,倒是觉着不妨一试。当年诸人从军中退出后也有人成婚生子,其中就有人舍了个自家已成年的儿子出来,令他迁居到湘南,对外伪称姓个立早章,唤做大郎。父母弟妹们因故亡故,家乡不能呆了,这才辗转流落在外。仅有一子一女,因他为人十分勤俭,连着儿子偶尔也要下地干活,便瞧上了章小郎老实又肯做活,也不嫌弃他年纪略大了些,竟把女儿许他为妻,招他做了女婿,是以章大郎竟然真就站住了脚。

    如今即要复查严勖一案,便是三法司再模糊行事,也不好不使人往湘南去寻一寻张三昂其人的,即去寻张三昂,便是章小郎出头的机会,谁又能想着这个十余年前就到了此地,又娶妻生子的章小郎是个西贝货呢?

    皇太后钮钴禄氏对这尼楚合本就不大喜欢,什么闻名上三旗的珍珠,一个闺中女儿,艳名远播,很好听吗?手上又不知沾了多少人的血,这还算女孩子吗?可一见了面,更不喜些,只是不喜的缘由换了:这脸庞儿楚楚可怜的,这身段儿袅袅娜娜的,活脱脱便是年氏这样装腔作势的妖精,哪里有半分满族姑奶奶的气概。钮钴禄氏浑然忘了前一刻自己还在嫌弃尼楚合手上沾染了人命,只是见尼楚合,本就是儿子乾隆皇帝打了招呼的,钮钴禄氏不得不假意以关心老臣的口味问了几句龚额身子如何,赏了尼楚合一对金镯子就打发她出去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在回府的轿子中,尼楚合的心越来越冷,纳穆,你们怎么样了?虽然尼楚合知道,乾隆既有了解散血滴子的念头,那这次任务成了,还有下次,皇帝要刁难臣子奴才,总跑不了。

    ☆、第405章 自告

    章大郎看着憨厚老实又肯卖力干活,倒是慢慢地站稳了脚。而当地有个洪小乡绅,家中也有百亩良田,膝下仅有一子一女,因他为人十分勤俭,连着儿子偶尔也要下地干活,便瞧上了章小郎老实又肯做活,也不嫌弃他年纪略大了些,竟把女儿许他为妻,招他做了女婿,是以章大郎竟然真就站住了脚。

    章大郎一听着钦差到此查问当年严勖案,就失了些常性,镇日里长吁短叹,脸上也有愁云,端起碗来吃饭时连着筷子也拿倒了,叫孩子们看着吃吃而笑,都道是:“爹爹傻了。”章大郎瞧一眼儿女们,脸上忧色更甚。

    还是章大郎之妻洪氏素来温良贤惠,瞧着丈夫这样,私下把温言软语劝他,道是:“我瞧着你有心思哩,你到底有什么烦恼,不妨仔细说来,我能替你分担的,我还能推脱吗?”章大郎瞧了妻子一眼,心中更有愧疚,洪氏这样温柔小意的一个人,却是连自家到底嫁了谁人也不知道,也是可怜哩。

    洪氏见章大郎不出声,将手上针线箩往一边放了,又往他身边坐了坐,探手去抓章大郎的手,轻声道:“可是我大哥言语里得罪你了?我替他跟你陪个不是,你也休往心里去。如今爹爹还在,等爹爹百年后,你若是不愿再在这里,我随你家去就是了。”洪氏这一番话直叫章大郎眼泪也落了下来,却不敢以真情告之,却道是:“娘子,你可知道城里来了钦差哩。”洪氏看得丈夫这样,倒也慌了,颇有些儿手足无措,待要问丈夫:“你哭个甚?”可这四个字重如千钧,悬在她舌尖吐不出来,手足无措地站起身来,道是:“我去给你绞个面巾来。”

    章大郎抬头将洪氏看了眼,看她发髻上只别了支银簪,身上衣衫不新不旧,举动带些惊惶,心上愧疚更甚,一把将洪氏拉着了,道是:“娘子,这些年,我哄了你哩。”洪氏听着这话,如同惊雷一般,只拿背对了章大郎,连着嘴唇也有些儿抖:“你哄了我甚?”章大郎看着洪氏这样,也自怜悯,起身走到洪氏身后道:“我哄你的多了。我不姓立早章,却是弓长张。“

    洪氏哪想得到枕边人的姓也是假的,一时不知该说句甚,倒是站着不动了。张大郎又道:“张家人因故死绝了,这句不是哄你,实在是张家的事说不得哩,若是岳父知道,再不肯叫你嫁了我的。”洪氏听着这句,身上也发起抖来:“莫不是你在家中还有前妻?”张大郎看着洪氏浑身颤抖,忙道:“我在家中不曾娶亲。我不能启齿的是旁的事。”

    洪氏听着这话,这才长出一口气,到底她不是蠢人,想着张大郎是自钦差到了城里后才失了常态的,倒是回过神来:莫不是钦差来查的案子与他有关?忙转过身来要追问,张大郎却将脸扭在一边,轻声道:“你明儿就知道了。这一世总是我对不住你们母子。”叫你连嫁的丈夫是谁也不知道不说,儿女们更是连自家姓氏也不知道哩。

    说来,张大郎早就后悔当时不该听了自家父亲的话到这里来充做旁人的儿子,事到如今,若是出了头,那张三昂做下这等丧尽天良的事,他成了他的“儿子”,叫乡民们如何看他们夫妇子女;若是缩了头,这十来年的辛苦都付诸了流水,又有何面目去见父亲与地下。

    洪氏叫张大郎这句话说得连哭也不敢哭,又怕张大郎做出甚事来,只和衣而卧,连着眼也不敢闭。只她到底是个柔弱妇人,到得天蒙蒙亮时迷迷蒙蒙地阖了眼。洪氏以为自家不过是打了个盹儿,那知这一睡直睡到天光大亮去,还是小丫头春草将她叫醒。

    洪氏醒来时尚有些儿迷迷瞪瞪,只听那春花急叫道:“姑娘啊,姑娘啊,不好了,姑爷往衙门里去了哩,”洪氏听着这句陡然惊醒,将手伸来扯了春花道:“你胡说哩!你姑爷那样老实一个人,去衙门作甚!”

    话出了口,洪氏才将昨夜张大郎的话想起,顿时哭将起来。也亏得她是和衣而卧,衣裳衣裳还算整齐,只头发有些儿毛乱,便开了镜匣压迫取抿子抿头发,不想看着镜匣里头端端正正搁了一封信。洪氏虽是小乡绅之女,小时倒也念过几天书,并不是个睁眼瞎子,是以将信封拿起来,抽出信瓤一看,脸上顿时煞白。

    却是张大郎待得洪氏睡着,悄悄起身,留了一封合离文书在桌上,直承自家冒称姓章,实是骗婚,如今甘愿与洪氏合离,家中财产尽数留与洪氏母子们等等。洪氏与张大郎素来举案齐眉,也好算一对恩爱夫妇,是以骤然看着合离文书哪有不慌的,忙提了裙子往出跑,想要回娘家父亲兄长讨个主意。将将走到门前又站下了脚,倒是想起张大郎昨夜的话来,一转头便往县衙方向跑去。

    又说洪氏到底是个妇人,蓬头乱发地在街上奔跑,自是惹得许多人注目,因看她脸上几无人色,虽有人指指点点,倒也有人可怜她。因洪家在当地也略有些儿名声,也有识得洪氏之人,看她这番模样,说不得替她往洪家去与洪乡绅父子报个信。

    洪氏哪里知道这些,急匆匆来在县衙前,叫衙役拦在了门前,道是:“你这妇人作甚?钦差大人问案哩。快闪在一边。不然惊了钦差大家,你吃罪不起。”洪氏双目流泪道:“官差老爷,里头那个是我丈夫哩,您就叫我进去罢。”说了抓了水火棍儿往内探头,果然看着张大郎端端正正地跪在堂中,瞧模样儿不曾吃着苦头,这才放心。这一放心,不禁哭了出来道是:“狠心短命的,你这是作甚!”

    洪氏来得已略晚些,这时的张大郎已将假冒的身世与钦差都招认了个明白。来的钦差是大理寺的少卿,姓个邓,单名一个竺字,年可四十五六岁,正是壮年,见识也明白,原是罗士信所荐。景宁考较过邓竺为人后,也点了头。只在邓竺出京时细细吩咐提点了一回,要他秉公而断。

    邓竺的为人明白,正是明利害,懂进退上,叫景宁一番敲打,顿时心惊:原来严勖案原是今上叫太后搅得无可奈何这才答应复核的。是以自家这一趟差,且要小心哩,便是查着甚真凭实据,也不好自作主张。一边是太后,一边是皇帝,哪个都是他得罪不起的。若是自家遂了太后的妇人之仁,圣上绝不能喜欢;而若是逆了太后的意思,圣上为着哄太后喜欢,多半儿还是会将他惩治一回好哄太后喜欢。

    是以将将出京就拿稳了主意,只肯走个过场,将还活着的人都问一回,实情记录在案,旁的事一概不问不查,到了京中,只说是年深日久,证人们凋零得七零八落,也不是搪塞不过去、免得惹祸上身。

    是以邓竺连问了三天,果然如他所料,当时参与此案的人,大多已不在世了,唯一一个还活着的,已远迁到了江西,并不在此地,而那首告的张三昂自进京之后便再没回来


    昭华未央_第146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