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花开_第48章(1/2)
作品:《枇杷花开》
,反中了他们的计了。”王淳按住枇杷安慰道,又说:“这些话不要传到伯母耳中,她听了也不免生气,对身子不好。”
枇杷点头同意,可是她就是明白这不过是谣言,但依旧不能不气,推开王淳的手,在地上大步走来走去,又道:“就算左贤王真给我爹送了招降信,可也是他的事,我爹岂能管得了!”
“这是自然的,我们都不怀疑,”王淳却反问:“枇杷,你想,假如左贤王真给伯父送了招降信,伯父会说出来吗?京城的人怎么知道的?”
“正是啊!”枇杷这时终于冷静下来,倒了一杯茶坐在王淳的对面,一口气喝了下去,语气也平缓多了,“我爹说他在突厥时,左贤王对他就很敬重,他亦觉得左贤王是个英雄人物。现在左贤王给我爹送招降信倒不奇怪,我爹至多告诉老大人,别人肯定不能说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就不对了。”
然后枇杷与王淳两个人一起道:“离间计?”
“那么田令攸会不会借此机会对我们动手呢?”
先前大家总觉得玉真观为皇家道观,大家在这里受到庇护总归是永平公主的授意,只要不去京城就很安全。可现在田令攸大权独揽,左贤王使了离间计,看来玉真观亦未必能保住大家了。
“我们必须去反驳谣言,将祖父和玉伯父在北边拼死御敌之事传播出去!”枇杷道:“我们把老大人和我爹写给我们的信拿出来给大家看!”
“他既然用离间计,我们不如就用反离间计,向大家说明先前的谣言是左贤王特别传播的。”王淳想了想又道:“我这就回京城,去国子监与先生及同窗们说明情况,他们若是能理解,京城的舆论很快就会转了回来。”
枇杷出身武将之家,心思总归还是直白了些,现在听到王淳的计划,自然不住地点头。在京城,正是世家文人之流掌握着风评的方向,王淳名气不小,若能说动他们,那么先前的谣言自然不攻而破了。
王淳既有了打算,便在当日就禀明老夫人和王夫人下山去了,枇杷送他,“你在京城里要小心啊!”
“我知道,”王淳道:“我想等我回来后,我们就想办法离开京城吧。”
“好!我也正这样想!”京城早已经没有可留恋之处了,而枇杷从来都不是坐以待毙的性子,她如果能走,为什么要等着田令攸来对付自己呢?更何况她一直盼着能去德州杀敌,“你去京城,我在这里做好切走的准备!”
趁王淳回京的时候,枇杷便将近来京中的一些情况和他们的决定向长辈们慢慢透露了,最后又说想了想离开京城的打算。
当初老大人和玉将军北上时,之所以留下王淳和枇杷,一则是因为北上危险重重,因他们年纪尚幼不忍心带去险地,二则就是留下他们负担起两家男子离开后所有的事务。
现在两人和睦友好,有商有量,将各种事项都安排得有条不紊,老夫人和杨夫人看在眼里,背地里只笑着点头。现在两个孩子决定的事情,又焉有不同意的!
枇杷又暗地里招集了所有人员,吩咐下去,做了随时要走的准备。
过了几天王淳便从京城回来,却道:“这些日子我们走不了,玉华山下的大路上满是军士和劳役,道路上又设了卡,我也是费了番功夫才回了山。”
原来,皇上突然驾崩,他的陵寝并未及时修好,朝廷已经增派的几万劳役和上万将士紧急修建,以期能按时完成安放梓宫,并封锁了附近的道路。而陵寝就正在玉华山一个支脉之下。有这这几万人将玉华山下团团围住,他们悄悄离开的计划根本无从实行。
王淳又道:“枇杷,你带着阿鲁那先走吧,有多少人围在外面,你们俩人潜出去都不难,这里我会照顾好伯母和小弟弟,有机会再带他们出去。”
看来京城的局势还是很严峻的,否则王淳不会这样说,但是枇杷马上怒了,眉毛上扬,瞪起了眼睛,一拍胸口,“我是那么不讲义气的人吗!”
王淳被她吓了一跳,赶紧温言解释,“现在田令攸一人当权,他最恨的是你,你走了他自然也就算了,我们反倒没事。”
“要说最恨的,也许不是我而是你呢。”枇杷看王淳笑道:“毕竟是你将青河及时送回城中,没让田令攸在城外抓个正着。”
看枇杷在这样的时候还能笑得出来,王淳心里更是说不出的痛,枇杷被田令攸恨上,还不是因为当年自己与青河郡主之事牵连到她,只是她从来没说过一句埋怨的话,反劝自己不要恨青河。就是现在让她先逃出去也不肯,不由得叹道:“说起当时的事情,我现在很后悔。”
“后悔我替你去了?”枇杷笑问,又道:“我早说那是最好的办法了,你看,青河现在无事了,你的名声也无损,我在玉真观里也好好的!”
“我当时若是能多想一想,不带青河入城,或者能下狠手将青河灭了口,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有了。”
王淳当时能将青河准备私奔之物全部毁掉,至今仍没被人发现,那么他其实也能将青河毁掉,然后装作毫不知情回到京城,一点麻烦也不会有了,当然后来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但枇杷从没这样想过,一听此言激灵灵地打了个冷战,“那怎么行!”
王淳沉着一张俊脸,抿着嘴一言不发。
“怪不得你说什么也不肯答应我不恨青河了呢,”尽管知道王淳既然在当时没有对青河不利,就说明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而罔顾人命,但是枇杷还是劝道:“青河早后悔极了,而且她也为此吃尽了苦头,明知道魏国公是利用她,可她还是决定嫁给他,她以后一定不会快活的。”
可王淳却说:“就是没有先前的事,青河郡主也是要这样嫁了的,她不可能想嫁谁就嫁谁的。”
“不是,先前永平公主对青河特别的好,什么都如她的意,只是因为青河累得她差一点被囚禁才……”
“枇杷,先前永平公主不管束青河可能是觉得她还小,但青河不可能永远那样自由自在的。”王淳提醒枇杷,“你想想先前的太平公主,则天皇后有多宠她爱她,可还不是一样杀了她的薛驸马,让她嫁到了武家?”
太平公主第一次嫁人嫁的是公主之子薛绍,郎才女貌,两情相悦,生养了四个孩子。可是则天皇后为了称帝打压异已,于是薛绍因哥哥犯错受牵连就被关在牢中活活饿死了。后来太平公主再不情愿,也只得二嫁到武家。
枇杷又想到了和亲的乐安公主,还有更多她不认识的公主,沉默了下来。可过了一会儿她还是道:“其实你早不恨青河了吧,只是一时生气才那样说。就算你知道青河会带给你麻烦,你也不会杀人灭口的。”
王淳亦知自己不过一时之忿,但见枇杷对自己这样信任,竟也将愁事放开,“祖父时常教导我以仁心待人,是以我当日只想保全大家的名声,将事情掩过,便急着带青河回城,只没想到后来竟然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若不是青河太不谨慎,你们也不至于刚一出城就能被人盯上。”枇杷劝安慰王淳道:“你做得已经够好了,只是谁又想到田令攸如此狡诈呢?”
“说起青河私奔之事,我一直觉得背后的人不一定是田令攸,”王淳道:“你想以田令攸与永平公主的矛盾,永平公主岂能不防着他,他怎么能那样快得到信息?听你回来说,田令攸竟然在事发之前就禀报皇上,又派出左右千牛卫搜城,这些都是需要提前数个时辰才能做到的。而青河不过在午夜时分才真正与我出城,我一得知青河的意图就将她带回京城竟然都没来得及!”
“还有先前伯父军械库被盗和我祖父遇刺的事,里面都透着些古怪,那时我们还没有与田家有仇呢,你想是不是这样?”
枇杷将王淳所说的事情一件件连到了一起,果然觉得这些事表面没有任何联系,但细想件件都有些不合情理之处,关键哪一件最终也都没有确定的结果,亦不知事情的原由,也疑惑起来,“你有什么发现了吗?”
“也没有确定的……”王淳说了半句却闭口不言了,转而道:“你既然不肯先走,那就留下来亦可,毕竟京城里先前的谣言已经息了下来。”
“你的名气还真大,只这么几天就将舆论转了过来,好厉害!”
“其实并不全是我的力量,”王淳笑道:“这些天京城又出了新谣言,说皇上之死另有内情。”
“是你放出的新谣言?”
“不是,但我倒有几分相信这个说法。”
其实皇上到底是怎么死的枇杷并不在意,但是她还是免不了要奇怪,“那这个谣言又是谁放出来的呢?”
“不知道,总之一定是朝堂上的权力之争。”王淳疲惫地道:“我看皇上的丧仪期间大家的注意力肯定不会在德州的形势上了。”
枇杷点头,又道:“你这一趟累坏了吧,赶紧去歇一歇吧。”
皇上的丧仪要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完成,那时山下的大队人马才能离开。大家只能继续留在玉真观里。可能是宫中的事情确实足够田令攸和朝臣们忙的了,他们竟一直没有受到任何打扰,平静异常。
就在这种诡异的平静中,枇杷在一天夜里突然被一阵厮杀声惊醒,心反倒一下子落到了地上。她急忙起身穿衣,扎束得当,拿出横刀出了屋子。原来这段时间她实在不胜担心,故已经禀告过知观回到自家院中居住了。
抬眼就见王淳也正手握长剑从另一侧的厢房走了出来,两人相视一眼,一同跳上院墙向外看去。
两家借住的小院正在玉真观最外围,处于山门的东南角,从这里向山麓看去,隐约可见驻在玉真观不远处的驻兵处忽明忽灭的火光。
“是谁这么胆大,竟然敢向驻守在玉真观的军营动手?”不管怎么样,玉真观是玄宗皇帝时就建的皇家道观,历代皇帝又多次前来做法事,现在观里又有数量极多的先帝妃嫔及宗室贵女,就连刚过世皇帝的一干妃嫔也会很快送到此处。枇杷不能相信,“难道田令攸敢如此丧心病狂?”
王淳也摇头,“我也不信是田令攸。”田令攸再手握重权,但他终究是内侍,总是要依靠皇权的,是以先前枇杷一到玉真观,他便放手了。
就是最近大家担心田令攸的报复,也没有想到他会派兵明刀明枪地来玉华山,那样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正在他们惊疑之时,阿鲁那带着几十个兵士们到了,枇杷赶紧让人开了院门将他们放了进来,原来他们也是听到外面的声音赶过来的。
这一会儿的工夫,就见山下形势已经明朗,获胜一方已经手持火把向山上奔来,星光之下,约有数百人,亦无秩序,散漫地向半山的玉真观奔来。
☆、第142章 殿内纷争
枇杷便知是守玉真观的驻军败了,只是天色晦暗,根本看不清来者的衣饰服色,亦不知他们为何来到玉真观。
就在此时,通往观内的小门被敲得震天响,枇杷向阿鲁那道:“你去看看是谁?不要轻易开门。”
阿鲁那转眼跑回来,“知观来了。”
“快请进来!”枇杷从院墙上跳下,这时老夫人、杨夫人等女眷们早已经惊醒,穿好衣服在院中无声地等待,见知观带了几个人跑进来便问:“出了什么事?”
知观散着头发,胡乱披着一件薄薄的道袍,也不知是怕还是冷的,打着战说:“我,我也不知道,从没有过这样的事!”
见了枇杷便急切地上前握住她的手问:“枇杷,你说该怎么办?”跟在她身后的道姑们也个个看着枇杷。
一年多的相处,她们早知道枇杷是武将家的女儿,功夫很好,大家又曾眼见着她杀过毒蛇,又耳闻她曾猎过狼虎,平日里谁有点难事她都肯帮忙的,是以听到厮杀声便下意识跑到枇杷这里。
枇杷见观内的道姑还在不断地向自家小院里涌入,而知观和几位大道姑显然从没见过这样的情形,早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便不推让,跳上院中的一张石桌大声道:“大家不要怕,都听我的!”
既然玉真观庇护了自己这么久,那么现在玉真观有难,自己自然不会只带着家人跑出去。说着传下令去,“将观内所有人都叫起来,穿上衣服到正殿去!”
王淳亦道:“大家都不要急,来人还要一会儿功夫才能到观里,我们都听从玉小姐的指挥,定然没事的!”说着将老夫人背在身上,跟着枇杷向正殿走去。
玉真观的正殿建在一处高地,系青砖筑成,宏伟壮阔,据说是仿大明宫内一处殿宇所建。殿堂背靠玉华山,两侧殿基陡立于地面数丈高,正面为一片开阔的平台,台阶正中是雕着各色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的大石,两旁又有半人高的白玉石为栏。石栏之内以大石为界两边对称,各有三层台阶,每层一十三级,共三十九级。
这里供着太上玄元皇帝,平日并不开放,只有在重大节日方才打开殿门举行法事。但此处之地势得天独厚,眼下拿来做一个临时防御之所倒正合适。
枇杷最先到了大殿,挥手将自家与王家的兵士部曲分布在殿内四周的窗前,“听我放鸣箭后再放箭,”又嘱咐大家,“我们箭只不多,务必箭不虚发,将敌人阻在阶下!”又从道观中挑选些健壮胆大之人协助防守、递送箭只,又特别安排阿鲁那几个武功高强的守在殿门前,自己与王淳亦将大殿分成两半,各自负责巡视一部分。
过了一刻多钟,整个观中的道姑、妃嫔、借住的贵女、侍候的小丫头等几百人陆续奔到了玉真观正殿,枇杷便让人将门关了,先向上面的三清老祖神像行个礼道了声“打扰了。”又将殿前的供桌拉到门口,堵住门口防止来人撞开。
安排妥当后,这才松了一口气,赶紧去瞧了瞧老夫人和母亲,见老夫人正与杨夫人紧紧挨着坐在殿中一床被褥上,王夫人坐在老夫人一旁,周姐姐带着周夫人与梅氏亦紧挨着怀里抱着守礼的杨夫人,而守礼竟然没醒,睡得正香,这些人周围又是刘嬷嬷、费嬷嬷等人将她们护住。
因已经到了初夏时分,夜间纵然凉些,但亦不至于不能忍耐。枇杷放了心,再看整个殿内,乌鸦鸦的站满了人,被神像前的灯烛一照,人影幢幢,有如鬼魅。而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免不了你碰了我,我踩了你,竟吵闹起来。
又因玉真观从没经历这些,大家出来皆不似王玉两家人装束得当,只穿着内衣的,赤着脚的,头发散乱的,情形狼狈。又因殿内并无案几木榻,便有几个高等的妃嫔使人抢殿内不多的几个蒲团,下人们唧唧呶呶地争了起来,正拿先皇最宠哪一个的往事比着说。
知观正与几个大道姑在一起,亦不能禁止,枇杷便上前大喝一声,“别吵了!外面的人已经进到观里了,你们谁最受宠又能怎么样,匪人们还管这些?现在大家赶紧将殿周围之地都空出,给军士们留出放箭厮杀的地方,自己赶紧伏在地下,以免被流矢所伤!”
大家听了,果然惜命地赶紧伏下,一时间殿内静得连一丝声音也没有。
枇杷并非虚言,她一面忙着,一面聆听外面的声音。早知道外面的来人已经跳过院墙,打开观门进入观中,他们找到大殿不会用太多的时间。
突然有人喊了起来,“原来观里的人都在这里!”
观里数百人,总有没能及时赶到正殿
枇杷花开_第48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