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姝_第95章(1/2)
作品:《国姝》
袁琦跟在车旁,忽然呜呜咽咽地吹起了笛子,他练剑是一把好手,吹笛子却不专业,听得周围侍卫们脸上越发严肃,眼眶发红,泪都快滚落下来。
有几个年纪小的军士,也不知怎么的,泪珠子滚滚而落,一擦擦了一脸泥水。
太孙和太孙妃居然都没有露面。
迎接的大臣个个傻眼,只能眼睁睁看着马车进了皇宫,无奈返回,指望着年夜宴上,再和太孙把酒共饮。
现在人家两口子明显要亲近亲近,他们哪里能自找没趣!
皇宫里的宫人们一个个都忙忙碌碌,玉荷亲自领着宫人忙活半天,只是许薇姝早安排好的太医,居然也没进了大殿。
孙太医连连摇头:“真是,怎么也该请个平安脉再闹。”
不过,不叫太医,也许是好事,说明太孙的身体平安,大家都安心许多。
只是,这些太医们也不敢走,他们都为皇家干了这么多年的活儿,很清楚每个成员的身体状况。
就太孙那样的身子骨,去战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现在回来了,不看上一眼,谁能放心?l
ps:纪念一下。
☆、第三百零一章 这是什么鬼?
年节到了,满树雪花,京城早早挂起五彩斑斓的灯笼来,今年的火树银花不夜天,到是这么多年来,最能让老百姓们共享的一次。
市井街头,行人面上堆满喜色,不像往年,总是年节难过,非节,到是劫了。
宫里到显得有些沉默。
女官和宫人们照例去准备年节该准备的东西,换上新衣服,拿了赏钱,好些宫女都用上鲜艳的头花。
也只有过年这段时日,她们涂脂抹粉戴头花,不必担心让主子们训斥。
可东宫却一片安静。
太孙妃娘娘自从太孙回宫,便再也没有离开过东宫,太孙也没露面。大家都体谅他们夫妻久别重逢,奈何再体谅,也不能大年夜的不露面。
他们终究不是寻常夫妻,而是一对眼下最尊贵,让天下人瞩目的夫妻。
“玉荷姐姐,您就进去问问什么时候开年夜宴,娘娘不让咱们进去伺候,只靠两个姐姐这怎么能行?”
玉荷和宝琴两个如今成了宫里的红人,平日里大家找她们,她们也客气得很,这次却半晌没说话,木木愣愣的。
终于,在太孙和太孙妃第三天都没露面,也没出来之后,忠心耿耿的女官冒死也要求见。
宝琴叹了口气,推开大门放她们进来。
满室缟素,寒气阵阵。
宫门外。
好些老百姓扶老携幼,出来到宫门口磕头,想要沾一沾贵气。
一个花甲之年的老汉,领着孙子的手,念念有词:“宝儿。给娘娘磕了头,来年保佑你越长越高。”
小孙子很听话,跪下来毕恭毕敬地磕头:“娘娘,宝儿最乖了,你要保佑宝儿长得高高的,那我就能给爷爷当拐杖。”
旁边卖糖葫芦的小贩都被逗得乐起来,塞给他一串糖葫芦。
还有一个卖猪肉的屠户。也过来磕头。和他结伴的是个茶叶商人,经常跑外地,能回京的时候不多。两个人以前是邻居,虽然屠户后来没茶商发达,关系还是特别好。
屠户磕了两个头,忽然道:“其实我见过娘娘和太孙。那年他们两个都穿着粗布衣裳,到我这儿来买猪肉。我见娘娘长得慈眉善目,一看就不是一般人,还给他们多切了半斤。”
茶商登时就笑:“竟说胡话,娘娘会吃猪肉?还穿粗布?”
“猪肉怎地?猪肉才香。要说这猪肉,还就是咱们娘娘会吃,好些大菜。不都是娘娘传出来的,以前猪杂哪有人吃。全扔了,如今连猪大肠都是好东西!你没听说过什么叫微服私访,咱们娘娘和太孙肯定是微服私访来着!”
林阁老正好馋得慌,想吃个零嘴,宫门外都是,他就溜达出来,结果听了这么一耳朵,老毛病就犯了:“还微服私访?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白龙鱼服多危险,我得上个折子!”
转念一想,那时候娘娘和太孙,没准儿还不是娘娘和太孙来着,不过,太孙回了宫,半天没露面,还是得上个折子说说这事儿。
话虽如此,林阁老也有那么一点儿犹豫。
他是挺轴的,却非不通人情世故,太孙和娘娘毕竟年轻,多在一块儿腻乎腻乎,早点儿给咱大殷朝添个继承人,也是好事儿,要真能如此,呃,这次就不上折子唠叨他们了。
天上烟花盛开。
一片太平景象。
忽然有钟声响起。
很飘渺,悠远绵长。
林阁老怔了怔,有点儿反应不过来,手里拿着糖葫芦,还一下一下地舔舐。
这钟声……好像是……
难道是太子没了?
可太子不是没在宫里,说是在什么疗养院戒毒?
随即,林阁老反应过来,浑身发抖,脸色煞白,旁边几个官员脑子也嗡一声,还有几个翻了个白眼,倒在地上。
老百姓们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
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太孙,太孙去了!”
良久良久。
宫门口一点儿声响也无。
“他半个月前身子就不行了,担心古良再趁机犯边,就不肯声张,嘱咐我他要是走了,也秘不发丧,直到一切结束回京,交给你来处理。”
“嗯。”
许薇姝应了声,忽然笑了笑,拉着袁琦让他坐下,“看你这胡子拉碴的样儿,赶紧去洗漱,顺便泡个热水澡,现在你是解脱了,以后想留在京城,可以做个将军,想去四下里走走,那边去吧。”
“你家主子老得意了,说是把你忽悠到手,特别划算,一说起来眉飞色舞的。”
袁琦也笑。
两个人居然都没有特别的悲伤。
许薇姝没有。
人生无常,活百岁的少有,虽然方容英年早逝,可活到如今,他想做的事儿,也完成了大半,还没做成的,自己会继续帮他做下去。
哎!
她当年可是想要懒懒散散活一世,让自己痛痛快快,没成想,也让方容给忽悠到手,接下来的一生,必然要日日操劳了,真是他活着为他忙,他死了还是为他忙。
似乎自己来到这个世上,从不吃亏,只在他那儿占不到一点儿便宜。
那个人,永远都是胜利者!
太孙去了,朝野惶恐,本以为会出什么大乱子,可没想到,居然一点儿麻烦都没出。
万宝泉在灵前宣读了太孙留下的旨意,他是代陛下下旨,要禅位太孙妃,直言大殷朝不必存在!
这是个从来没有过的旨意,也是本来应该绝不会让任何人同意的旨意。
本应天下震怒。
那些皇家的宗老们,本该齐齐出动。
却什么都没有。
前面无数次的乱局,宗老们活着的也半截身子入了土,有要反对的,夜行人处理妥当,把他们条条罪状一出,多不敢言声。
还有一部分忠心耿耿,容忍不了外姓人,还是个女人,窃据正统,不管不顾,却也让人捆了暂时幽禁。
消息一传出来,本绝望的恨不得一头撞死的好些老百姓,总算松了口气,虽然还是不见笑容,还是有些忐忑,可娘娘要登基做皇帝,似乎没什么不好。
他们不管龙椅上坐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只管自己得到的财物,自己马上就要来的好日子,别起什么变故!
哪个皇帝能像娘娘这般仁慈!
许薇姝都没反应过来,她就灵前登基了,似乎就没有一个人想到提前和她商量。
那些亲信幕僚,似乎都喜欢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把戏,自以为很了解娘娘的心思。
“呵呵!”
这下可真是被方容坑了进去!
如今龙椅是烫手山芋,也就京城这边安稳些,天下都四分五裂,异军突起,此乃乱世啊!
她坐了皇帝不算完,平定四海也不算完,看方容那意思,她得留下点儿特别的东西,才算是合了她的心意。
也幸亏她还拥有靖州这个根据地,否则,她非也下去找方容拼命不可。l
☆、第三百零二章
方容留下遗言,要许薇姝立即登基,不用等到明年,他这人活着的时候很少强势,死了却强势了一把。
或许是因为,他活着用不着强势,一张嘴,嘴炮能力无敌,天下无人能够抵抗。
于是,这边皇帝进入陵墓,天下举哀,那边新皇登基,欢声一片。
要是演技不好的,这么折腾,脸上的肌肉估计都要扭曲,以后再也不会摆出正确表情了。
“礼部那边即位大典仪式还没清楚。”
玉荷替自家主子拿了新私章过来,让她盖折子用。
以前的私章现在不太适合了,她不是太孙妃,而是直接升格为女皇。
用私章也要讲究些。
作为大殷朝第一个女皇帝,继位大典还真是有点儿麻烦。
礼部那些官员们到有一套完整的典礼流程,问题是,女皇帝和男性皇帝要是什么都一样,他们自己不太乐意。
许薇姝到无所谓,反正别管这些大臣们是真正心甘情愿地奉她为主,还是心里头藏着别的小想法小心思,她只看结果,结果好就行。
大臣们要是敷衍了事,她还乐得简单些,自己少受些罪。
问题在于,许薇姝如今不是一个人了,她手底下阿生,毛孩儿,还有其他从靖州跟过来的,宫里出来的,方容的亲信们,都憋着一股子劲儿,想要尽善尽美。
太孙没了,自家娘娘也不能被人欺负!
女皇帝又如何,古来没有,自家娘娘千古难得,就要有一个盛大的。庄严的,肃穆的仪式。
许薇姝由着他们闹,只提了一点儿要求――废除跪礼!
好吧,连女人都能当皇帝了,眼下皇帝有这么个小要求,谁会不同意?
大殷朝本来对跪礼的事儿,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
不过。连皇帝继位这么大的事情。都没跪礼了,其他人又有什么本事,让别人屈膝。
以后老百姓也是见官不跪。
到了正日子。许薇姝从那些绣娘绣出来的龙袍里面,选了最简单的,玄色,绣纹简单而精美。窄袖,不像龙袍。到像军装。
登基大典上,她登上大殿,不坐龙椅,直身而立。就笑着说了第一句话:“中书令别忘了宣读朝廷五年工作计划,宣读完了,直接等上邸报。刊行天下。”
第二件事――废除太监制度。
第三件事――冷宫就撤了。
第四件事,第五件事……
最后一件事。早朝延后推迟,也不用来大殿里站着,直接去御书房,大家坐而论道吧。
听得一帮大臣,大部分哑口无言,回过神连皇帝的身影都看不到。
还是一直跟着许薇姝那些官员们淡定自若,俊美无涛的卢玉衡,略显粗犷的徐峰……一路溜溜达达地出了殿门,去干活去。
虽说京城平静,但离开外面到处都有乱子,不光是乱民,义军,世家大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受灾的老百姓。
如果不能保证老百姓们活下去,天下永远不会太平。
许薇姝回了御书房,就找见卢玉衡一行人。
谁也不知道,这位新登基的女皇帝,和她的那些拥护者说了些什么,只知道,那是第一次御前会议,从晌午一直开到三更半夜,御膳房的饭食凉了又热,热了又凉。
如果地方上后来没跟上形式,没淘汰掉的那一部分世族,提前知道御前会议的内容,也许会和某些商家,世家一样,焕发生机,宛如朝阳。
…………
开元五年,夏。
这一整年,难得都是好年景,不涝也不旱,各地老百姓庄稼收得越来越多,堆积如山。
近年来战乱渐渐停止,到让整日只想着积存粮食,积存的越多越好的老百姓们,不大乐意大批量的自家存放了。
最多留一些应应急,其它的,吃时再去买就是。
反正如今大部分土地都不交税,除了有一半必须以市场价卖给朝廷的粮库之外,剩下的多可以自己存放。
林阁老拎着篮子,打算出去看看南方那边过来的新水果有没有降价,上个月就想买,可贵的要命,他实在舍得不吃。
出了门,却看到粮库那边出售低价陈粮,价格极为便宜,还是雪白雪白的大米,就算是陈的,吃起来一样香甜,脚步一转,也就过去买点儿吃吃。
他家也有几亩地,他偶尔还亲自下地去种一种。
朝廷前年出的新规定,控制土地兼并,大地主渐渐都没有了,到是工厂主,大商人逐渐多起来,林阁老当初一穷二白的,却反而多了几亩地。
今年收成好,他把八成粮食也卖给了粮库,剩下的存起来,等来年再卖。
平日里吃的粮食,都是提着篮子到市场上,或者是粮库那儿去买,随吃随买,不占地方,一直是新的,没什么不好。
就是有一点儿,因为天气热,街上的女人们一个个的都穿得很清凉,虽然哪儿都没露着吧,可衣服贴身,颜色也清淡,打扮的个个花枝招展。
说话走路都风风火火的,真……让人看不惯!
看不惯的林阁老用眼角的余光,在一个十六七岁,穿着一身宽袍广袖的校服,和她的同伴们言笑晏晏的小姑娘身上划过,多看了两眼,老脸一红,咳嗽了声,连忙低头。
不是他老不休,他年纪虽然大了,可也不得不承认,那小姑娘长得真俊啊!
看两眼没犯王法!
他又没像旁边那个,因为蹲着看女孩子,腿脚发麻,站都站不起来了。
“林阁老?”
正走着,前面忽然传来一声呼喊,他一回头,就看见如今正赤手可热,皇帝眼前大红人之一,卢玉衡,卢侍郎立在不远处向他招手。
周围女孩子一大堆,抛媚眼的,扔香囊的,数不胜数,卢玉衡显然习惯得很,目不斜视。
林阁老连忙走过去,这位是礼部侍郎,虽然不是户部的,但两个人平日里也常见面,而且,他这会儿正有事儿想打听打听。
干脆就邀请小年轻一块儿进了一家茶楼,坐下点了两杯茶水,要了几样点心。
林阁老拿的俸禄不低,如今吃吃喝喝,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节省了。
“镇南王和西北王那边要怎么处置?陛下可有什么打算!”
林阁老年轻的时候就不知道什么叫套话,刚一坐下,便迫不及待地问。
眼看着短短五年时间,那位陛下指挥着朝廷军队,平定四方,大部分乱贼或剿,或抚,都消停下来。
如今,也只有镇南王,西北王,还在四处蹦q。l
☆、第三百零三章
卢玉衡耸耸肩,很是无辜:“镇南王功勋卓着,自然是要
国姝_第95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