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锦_第142章(2/3)
作品:《谋锦》
。完全没有平时见到朝中大臣们的谨慎,直接道:“五星凌犯,瑞星,妖星精变。虽有战,可是这事后,定然帝兴辰宫。
天子星云五色如山镇,猛将气内白而赤气绕外。赤云如旌旗,公主,皇上此时定然在大战,不出半年定是伴随着大胜。”
其实易天生也没有这么笃定,不过占星的话,最烦人家说的口吻不定,公主这么问,定然她已经有了结论,
而皇上登基那日他就看到天空金黄伴随着赤色,这是明君和暴君齐齐现世的表现。
不过那都不关他什么事,他只要在钦天监待着,就能被父亲允许继续参透易经。
不然的话,就要被父亲逼迫参加科举了。
听到易天生的话,孟言茉就知道那妖星是指护国公府和秦郡王。
难道等这次明耀几个月后回来,就会一举拔掉?
那皇后是不是也要废掉了?
孟言茉觉得自己这么想有点太不仁义了。
接着又想这瑞星是谁?
不会是指自己吧?
“你解的不错。
我送你两句口诀,等你参透了再来见我”。
“是”。
易天生眼中闪过大喜,连忙又低了头,非常恭敬的道。
心里已经把孟言茉认作师父。
易学里含有天地机运,不是家族血脉和师徒,怎会亲传!
易天生激动的心潮澎湃。
“斗中三奇遇六仪,六仪更见五合时”。
易天生嘴里念念有词的重复着孟言茉念给他的口诀,也忘了道别,就这么念着走了。
孟言茉看到他那痴呆样,“噗嗤”一声笑了。
“阿九在笑什么,还有你和那呆书生再说什么,我怎么都听不懂”。
明照奇怪的道。
不过他为什么会有点嫉妒阿九对着那呆书生笑?
“没什么,走啦,我们去凉快的地方”。
孟言茉念给易天生的口诀是普通的易经里关于阵法的注解,但是她又运用了她的传承,改了其中四个字。
这两句话就去形成了个小阵法,往回循环在易天生的脑子里。
他要是不琢磨还好,要是越琢磨,越会看不透,会被这两句话给困住精神。
不过孟言茉也不是平白无故的戏弄他。
只要易天生参透了,破阵而出,他以后肯定会在易学上更上一个境界。
“怎么样?阿九,是不是特别好吃?”。
明照一边吃着手里的藕粉桂花糖糕。
一边眨着眼睛期待的看着孟言茉。
这糖糕在这盛夏的时候吃,是有点太过甜腻和炎热的。
只不过这一间小小的茅寮正是搭建在通风的山涧里,四处视野里都是阳光下刮着呼呼的苍翠大树。
一个戴着苇草帽的老翁正在炉火边炸着糖糕,也不言语吭声。
这糖藕甜而不腻,营胃生津,还有这解暑去火的杏仁茶熬的也很好。
孟言茉喝了口放在面前,竹青色粗瓷碗里白色的杏仁茶,甘苦清香,伴随着糖糕吃正好。
这小小的草亭看着也很干净,那老翁面前的食材看着也都是刚做出的,还有周围凉爽呼啸的风,不远处的山里的冒着红尖儿的翠绿野山桃,和金黄的杏子,都冒出成熟的香气掺杂在这凉爽的风里,让身上很舒爽,视觉很惬意。
“很好吃,这里看起来很清净,这老翁的手艺也很好,他怎么会在这没什么人烟的地方开了个小食肆?”
孟言茉吃着糖糕有点奇怪,这里比望香山还要远点,都出了京郊了,再往前走二十几里路是河北府的陇田村。
☆、第337章:疫发
“这平常人都是不知道,只有我知道”。
明照万分自豪的样子。
看的让孟言茉直无语。
不就是来的次数多了,然后跟人家熟了,那看着有些孤寡的老翁跟他说了点家里事嘛,有什么好夸耀的。
“我小的时候父王一骂我,我就跑到这来吃糖糕,吃完心情也甜滋滋的了。
一开始那老张头还不理我,不过小爷我长得这么冰雪可爱,惹人喜欢,老张头怎么还能对我无视呢”。
。……
于是接着明照把他这从七八岁一直到十*岁这十年间做过的大大小小的事都罗里吧嗦的说了个遍。
孟言茉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了。
花样闯祸二货的日常。
“我今年冬天还帮他挖了老藕,这老张头对这藕特别执着,小爷我只好跑到寒山湖里去捞”。
原本在听着明照絮叨,看着远处山景的孟言茉听到他要介绍食材了,又回了神。
“你也挺执着的”。
不知道明照怎么想的,好好的世子不当,大冬天的跑到蜀川府的寒山湖里去给一个食肆的老翁去捞藕。
不是执着,是
有病。
明照像听到夸奖一样,更是神采奕奕的接着道:“你知道这糖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先要把藕都捣成汁,把藕粉给澄清,然后晒干,把藕切成片,一片片洁白的像仙鹤的羽毛一样,然后用冷水调匀,在冲进滚水里面。立马藕片就凝结的像是透明的酪胶一样。
颜色像红色的莹玉一样可爱,可以用糖桂花包着蜜饯裹住藕片吃,也可以沾白糖霜吃,或者像我们现在这样吃的是和面粉一起炸成了糕”。
看来这明照也是个吃货。
说的一套一套的,让孟言茉这个吃货自叹不如的是,
她只愿意吃别人弄好的美食,让她自己动手。她是很懒的。
明照这简直是从原材料到盛盘。全套流程掌握无压力啊。
“你都能卖糖糕了”。
孟言茉只是嘲笑他一个世子还做这些。
哪知道明照听到这话就微微有点脸红的样子道:
“老张头在这地方做了几十年的糖糕,就是因为他妻子生前的时候很爱吃这个,并且他们计划着要开一家专门卖他妻子最爱吃的桂花糖藕糖糕。
做成各式各样的藕糕,可惜他妻子因病去世了,
留下他一个人,就这样日日的坚持着。
他说他觉得他妻子在阴间也能闻一闻这糖糕的香气。他就值了。
我听完后觉得很感人,所以我决定以后也要给我的王妃做这糖糕吃。
这才认真的学习的。
一开始老张头还不愿意。
不过在小爷我的魅力下,他同意也只是早晚,看,现在小爷的手艺都快要比他还好了”。
最后两句话。明照觉得自己的脸越来越红,赶紧打岔道。
孟言茉听了他的话,沉默了一会儿。
想着也不知道以后谁这么有幸能被这货看中。
虽然这傻孩纸有点不靠谱。可是心性简单,如果认准了人家好。就能坚持十几年来关照人家。
偏偏自己口头上说的好像是他为了学人家的手艺才来的。
孟言茉一看明照那说起挖藕什么的脸色,就知道,明照是觉得这老翁在这山涧里做生意,没人光顾,他想帮忙,又怕人家不同意,
这才十几年一有空就打着偷师的主意来关照这老翁。
不然孟言茉可不认为,这间小小的草亭,能坚持到今天,用这么好的食材,这么干净的食碗茶炉等物。
“这说不定就是我今年冬天打回来的藕”。
明照看到孟言茉看着他,让他脸都不自在起来,用他惯常的音调大声道。
“对不对?!老张头!”
回头对那老翁喊了句。
那叫老张头的老翁转头对着明照这边笑,再看到孟言茉时,脸上又变成了条装的孤寡脸,没什么表情。
孟言茉:“……”
就这对待食客的态度,就是在闹市里恐怕也没生意。
还不安全。
因为谁去吃个东西还要看他的死人脸啊。
燕京城里最不缺恶霸。
这老头不被人揍才怪。
“这里有家茶寮啊!”
几个从外乡赶路的人惊奇惊喜的进到这草亭里来。
显然是赶路急渴了。
不过这草亭里只有一张桌子,一张板凳,还是孟言茉来,明照从马车里又拿出了张马扎,自己坐在马扎上。
可想这里平时大概只有明照能摸到这来。
“没有地方了”。
孟言茉看到那老翁摆个死人脸对着那几个外乡人道。
“不碍事,不碍事。
我们蹲这亭子外面吃就好”。
赶路人看到明照和孟言茉的穿着,和亭子外守着的那些侍卫,连忙急急的赔笑道。
以为是有贵人把这山涧里唯一的茶寮给包下来了。
还有点担心,会把自己几人撵走。
他们是到京里来做营生的普通百姓,不敢惹贵人。
可是实在太渴了,这才上前来。
老翁听到他们的话,就没什么表情的去端了几碗杏仁茶给他们。
只是全都是装在自制的竹筒里的,
孟言茉看了看自己面前的虽然拙朴,但是很漂亮的碗。
看来是沾了明照的光,享受“贵宾”待遇。
孟言茉和明照吃好了,站了起来。
孟言茉看了看远处的那几株山桃,对明照道:“我们到那边去摘山桃吧”。
明照自然是很乐意。
侍卫们都在远远的跟着,四处扩散,形成保护包围圈。
孟言茉用帕子包着,摘了颗还带着青涩的毛桃,仰头看了看挂着金黄杏子的树冠。
“明照,你会爬树吗?”
转会头时,看到明照正看着她也不知道在发什么呆。
然后看到明照就像是被人揪到他正在做什么坏事一样的,神色迅速变得很红,很有点慌张的样子。
“当然,这种小事怎么能难道小爷”!
明照故意的很大声还有点气急败坏的道。
对于明照的间歇性抽风,孟言茉都是淡然视之。
“那你爬到上面给我摘几颗杏子”。
“好”。明照把身上的薄袍子给塞到腰带里,然后士气十足的走向那棵老杏树。
“噗通”。
“噗通”。
“噗通”。
。……
看着明照一次比一次摔下来的早,然后一次比一次要气势汹汹的征服老杏树。
孟言茉最后忍不住笑的弯了腰。
明照那笨拙的样子就像是肥猪要上树。
“好了,好了,我不要杏子了,我们回去吧”。
孟言茉觉得这次消食挺开心的。
肚子都要笑痛了。
“不行!
小爷我还不信这邪了。
我今天非得爬上去,”
明照看着老杏树,像看着杀父仇人似的。
孟言茉:“……”
“噗嗤”一下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正在这时,草亭那边忽然传来几个乡人的叫喊声:“赵哥,赵哥,你怎么了?”!
明照也不跟老杏树叫板儿了,跟着孟言茉走过山坡,来到这边看出了什么事。
孟言茉看着那躺在地上全身冒着虚汗,脸上又是发白又是发青,脸上还有斑点一颗颗的慢慢出现,脸色大惊,对着身后的黑衣卫道:“赶紧把他抬走,注意千万不要碰到他”。
“是”。
孟言茉相信黑衣卫的手段。
那乡人被抬走后,孟言茉让黑衣卫把余下的几人都控制了起来,还有这个草亭,虽然可惜,也要立即烧毁。
对着明照脸色郑重道:“等会儿,你先跟我回宫喝碗药再回王府。
回去后,跟你们王府的人说,最近都不要出门或者出京城”。
☆、第338章:变故
炎热的酷暑被一场秋雨浇熄。
重华宫里,郑贯忠领着御膳房的小太监,拎着食盒,走到守在门外的山重面前道:“这都两个月过去了,公主每天就吃那么点,这可怎么行呦!
山重姑娘你也劝劝,我天天这看着也急的吃不下去饭,你瞅瞅,多大的燎泡,到现在都没消下去”。
郑贯忠指着自己嘴上的大火炮,忧心不已的道。
他能不忧心吗,等皇上回来看到公主瘦的一阵秋风都能刮跑了,他这个重华宫的大总管想想能有什么好下场。
“我劝过,小姐不听,我也没有办法。
公公服侍这段时间也该明白,咱们小姐看着和软,可实际上是最有主意的。
这如今皇上不在,谁说的话,她也是不听的”。
山重也叹气道。
“我让御膳房做了黑玉芝麻糕,你进去问问,看公主吃不吃”。
“那公公等等吧”。
山重进了雁遥轩的后院,被孟言茉开垦成一片小小的药田。
此时孟言茉穿着件秋草纹襦裙正蹲在药田里看着一株紫兰色的药草。
“小姐,郑公公带御膳房的人送来了您爱吃的芝麻糕,您想吃点吗?”
“没胃口,把点心分了吧”。
孟言茉头也没回,把那紫兰色刚长的没多大点的药草摘下一片放在嘴里尝了尝。
山重看着那在秋风中越来越削薄的身子,叹了叹气,朝外走。
“引泉回来了吗?”
孟言茉叫住她。
“孟管事说这两天应该会到京”。
“哦”。
孟言茉继续拿着一把铲子在种药草。
到了晌午的时候,引泉急急的进宫来了。
“去了山东肇宁,按照小姐说的地方。奴才去问了,说是没有叫方奇草的郎中。
小姐您想想,是不是记错了”。
引泉这两个多月来跑了十几个府去找一个叫方奇草的。
也不知道小姐为什么这么着急。
孟言茉托着腮,再仔细的想,不应该啊。
前世的时候,方奇草因为除瘟疫献方有功,所以声名远扬。她听人说的方奇草的家乡就在发生瘟疫的那几个府县周围。
“赣县几府。如今瘟疫的扩散怎么样?控制的住吗?”
比前世还要提前些,时疫已经爆发大半个月了。
自从两个多月前,孟言茉在茶亭里发现那从外乡进京的第一个时疫感染者。
就召集了太医院的太医们一块制方子。
可是两个月下来。所开出的方子对瘟疫一点效果都没有,只能放慢了瘟疫扩散恶化的程度。
听到孟言茉的话,引泉想起看到的那些感染瘟疫的贫苦乡民,脸上有同情的道:“因为有小姐献上的石碑预言。朝廷里对这次瘟疫有防治,不管
谋锦_第142章(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