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皇牌农女皇牌农女_第174章

皇牌农女_第174章(2/2)

作品:《皇牌农女

 凤羿被她这一番话点醒了,是啊,立藩的圣旨已经下了,萝卜军就在城外,他若不放凤康,把事情闹大了,只会让文武百官觉得他不守信用。

    不如痛快放他们走,让天下人瞧一瞧,他这个皇帝是如何被他们逼迫算计,还能大度容人的。

    心中有了计较,便从私库里取了四百五十万两银票,叫人悄悄存入叶知秋名下。拿了存根和密押,跟叶知秋换回喻儿的卖身契。

    随后在朝堂上宣布国库账目已经查明无误,因先前冤枉了雪亲王,是以要用清阳府五十年的自主航海权作为补偿。有意在文武百官面前表现得很无奈,委婉地透露出这补偿并非是他自愿的,而是被凤康逼迫着答应的。

    到了凤康离开的时辰。又刻意高调地摆出兄长的姿态,亲自送了他出城。

    待凤康和叶知秋夫妻二人快马加鞭,离开京城三十里后,罗博便依照约定,将萝卜军的兵符、伪造的兵士名册连同辞呈一并呈给凤羿。

    凤羿自是乐得将萝卜军的兵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虚留几句,便接受了辞呈。可也没傻到把这样一位一呼百应的大将放走。于是另外封了罗博一个虚爵。赐了将军府,将人软禁在京城。

    就在他以为一切尽在掌控的时候,派去追杀凤康和叶知秋的人无功而返。处在重重监视之下的罗博。也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派人追查数日未果,只好放弃了。

    他深知对萝卜军这样不在编制之中的军队来说,兵符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领兵之将跑了,实在不安全。思来想去。终究不敢将萝卜军直接收为己用,便将两万将士籍号打乱。分别编入禁卫军、京畿营等处。

    原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却不知那两万将士正在制造各种契机,以各种方法逃出兵营。

    等各个兵营的将领发现“死亡”或者逃走将士,几乎都是从萝卜军编进来的。觉出事情不同寻常,紧急禀报给凤羿的时候,一切都为时已晚。

    于此同时。清阳府出现了一支训练有素、足有十万人马的大军。以纪念凤帝为名,堂而皇之地沿用了“萝卜军”的番号。最可气的是。这支萝卜军的统帅名字也叫罗博。

    凤羿意识到自己从头到尾被他们给耍了,气得鼻子冒烟,当即以包庇朝堂通缉要犯的罪名,给清阳府下了降罪诏书,命令凤康交出罗博。

    凤康一句“同名同姓”,就把传旨的人给打发回来了。

    凤羿勃然大怒,指着自己的两名亲信近臣大骂“无用”,“废物”。

    两名近臣很是无辜,“皇上,并非臣等无用,如今的罗将军跟逃走的罗将军确实不是同一个人。”

    “怎么可能不是?”凤羿不信。

    两名近臣就知道他不信,忙将事先准备好的画像呈上来,“请皇上过目。”

    凤羿接过画像仔细端详,见这个罗博生了一张雌雄难辨的清秀面庞,与那个威风霸气的大胡子罗博大相径庭,不由得目瞪口呆。

    “这真的是萝卜军的统领?”他不可置信地问道。

    两名近臣也曾有过同样的怀疑,是以派人暗中调查了罗博许久,此时笃定地点头,“确实是萝卜军的统领没错,所有的将士都称呼他为罗将军,言语态度间对他都极为敬重。”

    凤羿又将那画像反复地看了几遍,一面疑心自己真的冤枉凤康了,一面又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偏偏说不上来。

    于是将这件事暂时按下,转而问起清阳府的情况,“你们瞧着清阳府如何?”

    两名近臣初进清阳府城,就被眼前的繁华景象震住了。

    那里的街道比京城还要宽阔,路两旁竖着清一色的金属柱子,一样粗细,等高等距,每一根柱子上面都悬挂着一个圆形的琉璃盏。到了夜里,便齐刷刷地亮起来,将街上映得跟白昼一样。

    他们后来才知道,那琉璃盏叫作沼气灯。

    城外四处都在大兴土木,盖房修路,挖渠引水,据说要将清阳府城和秋叶村外面的闹市连成一片。

    最让他们大开眼界的,就是普通百姓的富足程度。衣着普普通通的一个人,随手就能掏出大锭的银子,甚至是金子来。就连几岁的小孩子,都能拿了一两二两的碎银子买零嘴吃。

    有一句话,他们死也不敢对凤羿说出来,那就是如今的清阳府比京城更像京城!

    ――l

    ☆、第544章 秋叶新村

    虽然那两名近臣极力贬低清阳府,说这也不怎么样,那也不怎么样,凤羿还是从他们的眼神里读到了向往和艳慕。

    他高居朝堂,并不代表他闭目塞听,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其实他一直都在关注着清阳府,每隔几日,便能接到那边传来的消息。虽然他没有亲眼得见,可仍旧能从密信上的字里行间感觉出清阳府在这大半年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凤康回到清阳府没多久,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将清阳府的税款调低了一成,改了数十项律条,鼓励百姓经商,将传统的耕种方式改为农场、牧场等方式。

    更将科考制度改成了阶梯教育制度,在整个清阳府建造学堂,还取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什么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农业学堂,商贸学堂,老年学堂……

    有些堪称大胆,有些简直莫名其妙。

    原以为由着他们胡闹下去,清阳府定会大乱,到时候他就可以代表朝廷出面,撤回立藩的圣旨,将清阳府和旬阳府、詹宁府一并收回来。

    谁知清阳府非但没乱,反而破除重重障碍,逐步走上了正轨,百姓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红火了。

    如今的清阳府,有十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军坐镇,他再想插手已经不太可能了。

    据说凤康能在清阳府如此顺风顺水,其中有一大半是叶知秋的功劳。想起她嘴角噙着冷笑,用近乎决绝的语气告诉他,她对他没兴趣,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他就愤恨又失意。

    想到不能将她那样有头脑有远见的女人收归己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作为别人的女人,帮着丈夫施展宏图大业,跟他作对,他的后宫里却塞满了只会争风吃醋。苍蝇一样围着他打转的庸脂俗粉。他就深感老天不公。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从那帮子庸脂俗粉里挑出一个来,照着她的模样培养。可一想起自己要跟凤康一样,一辈只对着一个女人。唯命是从,毫无羞耻地一口一个地喊着“我家知秋”,他就先腻歪了。

    罢了,他做不来凤康。只想像凤帝一样,做一个英明睿智。偶尔任性妄为,仍旧深得百官爱戴的皇帝!

    凤羿决定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时候,凤康正坐在树荫地里悠闲地哄着孩子。

    唯儿就快满周岁,扶着东西已经能跌跌撞撞地走路了。嘴里时不时地冒出“爹”,“娘”,“哥哥”。“舅舅”,“水”。“饭饭”之类或清晰或含糊的字眼儿。

    小模样也生得极为讨人喜欢,眼睛长得像叶知秋,黑白分明,滴溜乱转,带出一股子聪慧劲儿。薄薄的嘴唇像凤康,却是个随和爱笑的脾性,跟谁都能咿咿呀呀地聊上半天。

    成老爹因为他一直喊不出“曾外公”三个字,便拿了新摘的果子逗他,“唯儿,喊声曾外公来听听。你喊了,我就把果子给你吃,咋样?”

    唯儿舞动着短胖的手臂,嘴里“呀呀”大叫着,去抢成老爹手里的果子。

    成老爹见他不依不饶的,生怕摔了他,赶忙妥协,将果子塞进他手里。

    他拿到果子,飞快地爬回来,举到凤康嘴边,“爹,吃,吃……”

    凤康听着他稚嫩的声音,整颗心都化了,将他一把抱起来,在他粉嫩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真是我的好儿子!”

    把杨老汉等人逗得拍巴掌直笑,“哎哟,不得了了,还不到一岁的孩子,就能分出亲疏远近来了。”

    “可不是吗?”成老爹与有荣焉地接起话茬,“这孩子随我们秋丫头,聪明着呢。”

    提到叶知秋,就有点儿瞧不上游手好闲的凤康,斜眼看不来,“王爷就没啥活儿干吗?”

    他的宝贝孙女菜棚和工地两头忙活,孙女婿却天天跟他们这帮没事可做的老汉混在一处,喝茶逗孩子,怎么想都觉得不像话。

    在旁边伺候茶水的小厮听出他有责备之意,忙维护自家主子,“老太爷,我们王爷是藩王,只要发号施令就可以了,不用亲力亲为地干活儿。”

    这小厮名叫濯砚,今年十二岁,是凤康新近提拔到身边的书童。

    来到清阳府之后,凤康就听从叶知秋的建议,把工作生活的地方分开来。将城中的王府改成了朝堂,全家人搬到秋叶村居住。

    洗墨和全德被任命为朝堂的正副总管,负责打理王府。

    叶知秋不习惯呼奴唤婢,只带了珠米和桂粮两个在身边。鸣儿身边留下了福顺和安顺,凤康身边就只有这个濯砚,还有另一个叫浣笔的小厮。

    从京城带来的人都去了奴籍,年纪大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被分派到农场、牧场、作坊、商铺等处做工,年纪小的多半被送去学堂念书,不爱念书的就被送到玻璃工坊之类的地方当学徒。

    总之,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跟随凤康过来的官员及家眷,起初都在城里置了宅子。到农场参观过几次之后,纷纷表示想搬到秋叶村来。

    这些人虽然都是凤康的拥护者,可骨子里还是养尊处优的贵族,跟村子里人的生活观念格格不入。叶知秋担心他们混居在一起会对彼此产生不好的影响,天长日久地积累下来,进一步演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跟凤康、沈长浩等人商议过后,决定在农场深处新建一座村落,专门用来安置官员以及家眷。目前正在施工,没有正式定名,大家都称之为“秋叶新村”。

    成老爹所说的工地,指的便是秋叶新村的建筑工地。

    村子的规划图纸都是叶知秋亲自设计的,房子是清一色的二层小楼。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沼气池,可以取暖照明。有完整的供水排水系统,可以淋浴、安装抽水马桶。

    因为工程比较浩大,预计两年之后才能完工。

    凤康会成为成老爹眼中的闲人,也是拜她所赐。

    在她的灌输之下,凤康相信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由父母亲自来带,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爱,长大之后才会人格健全,变成一个积极向上、阳光正面的人物。

    她整日忙这忙那,哪有时间带孩子?娘不带,那就只有他这个爹来带了。

    反正清阳府文有沈长浩,武有罗博。有事推给他们做就是,他连折子都不用批,只要定期盖章就行了。

    对他来说,哄孩子才是第一要务。

    ――l

    ☆、第545章 抓周(一)

    成老爹因叶知秋成亲的时候没能看着她上花轿,唯儿出生和满月的时候也没能在场,心里一直觉得遗憾。是以早早就下定决定,在唯儿周岁的时候,定要大大地操办一番。

    说来也巧,唯儿的生辰恰好跟秋叶村的老寿星豆爷同一天。在成老爹的极力主张下,将周岁宴和寿宴合在一起操办,摆起了三天三夜的流水饭。

    小的尊贵无比,老的福寿绵长,不仅村里的人,就连城里的商贾富户也都纷纷驾车前来吃一碗长寿面,讨个吉利。

    到了唯儿生辰正日,待前来观礼的人到齐了,虎头便带着村里十几个身强体壮的少年,将一个长条大案安置在院子中央。这大案足有三米见方,是为抓周特别订制的。

    眼见到了午时,成老爹亲自挑选出来的全福之人便将事先准备好的印章、书籍、笔墨纸砚、算盘、金银锭子、帐册、刀剑等物一一摆在案上。

    小蝶瞅着桌上的东西都是给男孩儿用的,趁人不注意,从头上摘了一朵珠花放在里面。

    添香在旁边瞧见了,拿了手指戳她的脑门,“你也是快当娘的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样?”

    回到清阳府三个月后,小蝶就跟云珩成了亲。

    叶知秋在村外的闹市上选了位置极好的铺面给她当陪嫁,她如愿以偿地开了一家针织铺子,自己当起掌柜。

    云珩被罗博揍了一顿,一直很不服气,隔三差五去找罗博单挑。打着打着就打出感情来了,两人拜了把子,时常在一起切磋武功。喝酒聊天。

    凤康原想将云珩安排到萝卜军中任职,然而云珩对行军布阵没兴趣,在府城开了一家武馆,带着十几位拳脚师傅开馆授徒,为清阳府培养武才,同时也为凤康招揽并调~教前来投靠的江湖人士。

    夫妻两个虽然还跟成亲之前一样吵吵闹闹,日子却也过得有声有色。

    小蝶在半月之前诊出了喜脉。因日子还浅。她到现在都没有实感。

    听了添香的指责,便笑嘻嘻地挽住她的胳膊,“你还说我。你不也快了?”

    “快什么快?”添香脸上一红,眼睛瞟向立在人群后面的张弛,“八字还没一撇呢。”

    “怎么没一撇?张大哥不是已经跟小姐提亲了,说等自己做出点儿成绩来。就娶你过门吗?”小蝶瞄着她脸色,“莫非你着急了?”

    添香羞恼地推开小蝶。“你胡吣什么,谁着急了?”

    说实话,她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张弛


    皇牌农女_第174章(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