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浮生小记浮生小记_第83章

浮生小记_第83章(2/2)

作品:《浮生小记

孟白气愤地说:“现在崔家姑爷命不久了,可怜我女儿还不到二十。前些天崔氏差不多疯了,天天与我吵,我也是心里窝火才染了风寒。”

    大约是说出来后心情放松一些,孟白开了个头就没停下,“我病成那样,崔氏不但不肯前来照顾,只是每天遣个仆妇人来问侯了一句,做做样子而已。可自从那天看到了世子,觉得我还是有利用价值,态度才缓和下来。不但来见我,还送了点心过来,看我好点就不停地催着我来王府探问。”

    真看不出一向沉默寡言、温柔和顺的崔六娘能这么狠,不过卢八娘也理解,女人被逼急了是会比男人还要狠的。

    孟白倒还是很讲道理,并没有把责任全推到崔六娘身上,“唉!也不能完全怪崔氏,她生的二女儿亲事也没结好,所以心里才恨我。”

    很多人说女子出嫁是第二次投胎,确实是非常形象的比喻,嫁好了自然或富或贵,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嫁不好的则有各种凄惨,甚至也能听到刚成亲的小媳妇没多久就丢了性命。在青年男女自己不做主亲事的时候,作为决定者的父母确实是有责任的。卢八娘只得叹道:“你也不想女儿的亲事不好。”

    “是啊,崔家姑爷有病的事,崔六娘从小长在崔府都不知道,我怎么又能知道呢?”孟白向卢八娘诉苦,“你那个堂姐还是个恶婆婆,女儿肚子里刚有喜信,她就急着在姑爷房里放了人,结果嫡长女和庶子庶女差不多一起生出来的,然后更是放开了,几年间庶子就有七八个。现在姑爷要不行了,我女儿还只有两个亲生的女儿。卢七娘实在是太可恨了!”

    卢七娘绝对是一个有头脑会谋算的人,她为了给自己唯一的儿子娶个好娘子毫不犹豫地骗了孟白不说,可是就连小姑子崔六娘也骗了,实在是腹黑加心狠。不过卢八娘看来,人为自己的利益做些坏事实在太常见了,所以除了同情孟白还能怎样?就是骂卢七娘又有什么用?

    “对于崔氏所出的二女儿,我心里最愧疚。”孟白告诉卢八娘,“当时崔氏看中了一个士家子弟,我因为知道那人房里有不少美姬就没有同意,而在庶族为女儿选了一个优秀的寒门子弟,心想女儿一定能过上夫妻恩爱的幸福日子。”

    “结果是寒门子弟飞黄腾达后却更不堪吧。”卢八娘淡然地说,对于世情,她的洞察能力一向超强。

    “是啊,我助他有了名声,当了官,可是他却把我的女儿冷落在一旁,还振振有辞地说孟府里也是一样的,真是气死我了!”

    “总之,现在孟府里就没有一件让人心里高兴的事,”孟白突然间又想起前两天发生的情况,“其实孩子们去迎接你那天,你就已经都猜到了吧,十七郎是不是背后又说我了?还没进京城呢就给他看了笑话。”

    孟白病了,以淮北王府与孟府的关系,孟府派人迎接淮北王入京是应该的,但是一家人偏偏分成了两批,孟鹤没安时下的规矩到长亭外迎接淮北王驾,而孟松只能在嫡姐的带领下出面,嫡庶之间的隔阂直接就暴露在世人面前,在当前的时代中确实是个大笑话。

    “我病了,一时没精力管,结果两伙子人就各怀心思,弄出这样的事。”孟白摇着头说:“我为什么后来整日在剧院这边住,也是真讨厌她们每天打来打去,吵得我没有片刻安静,所以才放纵自己。”

    卢八娘想说做事做人都不能找借口,错了就是错了,但是她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言语锋利,时不时地批评孟白的卢八娘了,又看到孟白的惨状,也不忍让他更难过,便轻声问:“如果卢七娘的儿子果真不行了,那么你可以让女儿再嫁,还有嫁到庶族的女儿,也可以和离的。十七郎的嫡长姐湖阳郡主就是三嫁,现在过得很不错。”

    “道理我自然明白,可是慧娘还没嫁,女儿和离再嫁肯定会影响慧娘的亲事,”孟白道:“再者湖阳郡主毕竟是宗室女,我们怎么比得了?寻常的女子和离再嫁都没有那样容易,崔氏就第一个不同意。”

    这当然也是事实,世间的律法规矩,甚至道德都对权贵要放松一些,湖阳郡主又是那样一个长袖善舞的人,别人真不一定能学得来。

    孟白诉了半天的苦,最后认真地对卢八娘说:“所以我真希望慧娘能与你的儿子结亲,毕竟你总不会像这个时代的婆婆一样,为难儿媳,给儿子房里塞美人。”

    “可是我也不会像这个时代的婆婆一样不问儿子就擅自决定儿子的亲事。”卢八娘道:“旭儿的亲事总还是要他自己做主,你也懂得,我希望他能够找到携手一生的伴侣。”

    “你能如此严格的管好儿子可真不容易。”孟白真心地赞道:“我原本也想让孩子们不要学我,洁身自好,但是几个儿子却在成亲早就通晓了儿女私情。唉,有些事很难管得住。”

    卢八娘对于孟府的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那天捷儿教导顺儿不让他多与孟鹤来往她之所以没有反对,就是听说孟鹤虽然颇有文采,但京城的花楼他差不多逛遍了,又处处留下诗句,已经不只是风流了,这样的人并不适合与儿子们来往。

    “也不只是我一人之力,十七郎对儿子们要求也极严格。”卢八娘没有说出的是,言传身教有时要比高压政策还要重要,淮北王府里从来没有鸢歌燕舞、花红柳绿的氛围,所以儿子们也都没有别的心思。

    “我懂得环境很重要,也许我当年就不应该办剧院,孩子们从小跟着我一起看戏,耳闻目睹就学成了这样,怪不得当年孟母要三迁呢。”孟白并不是不知道,而且他还自我嘲笑道:“所幸现在的时代对男人这方面还是宽容的,我的几个儿子娶亲还都顺利。当然女儿们出嫁更是没有问题,京城中有很多人家都愿意与孟府结亲呢。”

    卢八娘并不想反驳他,只是一笑置之,可是孟白还是在她的笑容中心虚起来,“我知道我自相矛盾了,既想女儿嫁到内宅清静的人家,又想儿子享齐人之福。”

    “这也是人之常情。”卢八娘了然笑道:“我明白你想慧娘嫁过来不是为了淮北王府的权势,而是看好旭儿会敬爱嫡妻,不纳妾室。”

    但再多一句她就不会说了。

    卢

    八娘可以为孟白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但是却不能拿旭儿的终身幸福来送人情,旭儿是不是要娶孟慧娘都由要他自己做主。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杏芸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18 09:02:55

    感谢wendy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18 11:01:55

    感谢tianshi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5-18 17:35:22

    第238章 识人不明孟白嗟叹 爱女心切

    孟白虽然最初是打着来探问的旗号,但其实他想将女儿嫁到淮北王府的急迫心情不亚崔六娘。

    谁的孩子谁能不爱,能不盼着她好呢?

    但是他感觉到卢八娘未尽之言后,只得无奈道:“我是想,趁着士族谱还没有重排,孟家的位置还在前面的时候赶紧把女儿们都嫁出去。你知道我还有一个与慧娘同一时辰出生的女儿,再有几个稍小一些的,都到了打算亲事的时候,就算是孟氏子女风评还好,但也未免有些着急。”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也是一样的。”

    “一样是一样,但你只有三个孩子,我差一点就是你的十倍,操的心哪里能相同呢”孟白苦笑着说:“后来我只得弄出了避子汤药,时间倒是与你的火药差不多。”

    避孕药其实也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发明,但是卢八娘总不能这样安慰孟白,她也不欲再谈旭儿了孟慧娘的事,便转而问:“慧娘行几?为什么一直叫慧娘,有什么原故?”这时候对于没成亲的娘子们,通常的称呼就是排行,而孟家其余的女儿也都是一样的。

    “说起来也是巧,慧娘出生时杨柳也同时生了个女儿,这个孩子倒底是谁先生的就弄不清了,两边为了出生的时辰一直争个不休,后来大家就都习惯叫两个孩子慧娘和美娘。”

    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决断,卢八娘再次同情孟白。不过呢,也正是孟白一直参与内院的事情,才使得孟府的内院更加混乱。若是他能把内院完全放手给崔六娘,以崔六娘所受的教育,就是对姬妾略有苛刻,也不会对杨柳等人赶尽杀绝,孟府内院反倒平静了。

    孟白显然想让他的每一个女人都过得更好,可美好的愿望往往不是只靠想法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手段。孟白缺乏的正是手段,他一直太单纯善良了。

    “坐了这么久,我也乏了,”两人说了许久,孟白看看时间告辞了,“故人见面还是很开心的,再说我现在回去,也算完成了崔氏的任务。”

    “你还是要想开一些,毕竟那么多孩子,也不可能个个都顺心如意。”

    “有时想到这么多的烦心事,我就恨不得出家。”

    虽然知道孟白可能就是发发劳骚,但是卢八娘在送他走出了殿门时,还是郑重地向他说:“我在一个海岛上建了一个欧式的城堡,那里安全而清静,你如果需要,任何时候都可以去。”

    早在与卢八娘结识的时候,孟白就隐隐觉出她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现在听了这样的话并不奇怪,也完全明白卢八娘的城堡能够开放容纳的人并不会多,自己虽然不需要,但还是非常领这个情的,“谢谢你,卢八娘,世间虽然有许多不如意,但我还是要留在其间。”

    “只这一句话就说明你比我勇敢多了。”卢八娘想到自己曾软弱到不敢面对现实,由衷地欣赏天性乐观的孟白,自己在这方面还真要向他学习,一时心情大好,笑着向他道别,“回府告诉崔六娘我不反对旭儿与慧娘成亲,这总能算上一个好消息吧。”

    隔天,卢八娘又在司马十七郎和儿子的陪伴下去了孟府,崔六娘以极大的热情招待了淮北王府一行。整个孟府布置得花团锦簇,宴席上珍馐玉浆,就连孟白的剧院也停业了一天,专门为淮北王府一行人表演。

    崔六娘带着女儿们殷勤地陪着淮北王妃在府里转了转,又特别将她带到了专门为娘子们所设的书房里看看,“右军与王妃一样,一向重视女孩子家的教养,也与外面的男孩子一样请了先生上课,孩子们不敢说琴棋书画皆通,但也都略知一二。”

    书房建得很正规,设了两三个教室,又有藏书楼,还有独立的琴室、画室、做针线的屋子等等。每间屋子的墙上都贴着一些规则、作息时间之类的,一看就是出于孟白之意。

    看来内崔六娘是把自己在淮北推行女子教育的事打听到了一些,所以向自己展示自家的女儿有学问呢。卢八娘含笑道:“孟表兄才高八斗,孩子们当然不会差,只看这墙上贴的字画,就知道孟家娘子们的学问都是极好的。”

    卢八娘原不过随口一说,但是她马上就被一幅挂在墙上的画吸引住了,这幅画上画的是几个仕女正在园中赏花,山水花木倒也罢了,只是几名仕女中最边上的一位神态闲适,衣袂飘飘,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相当不凡,一旁的题款正是孟慧娘,“此画不俗!”

    “王妃缪赞了。”崔六娘喜不自胜,不意慧娘竟能得到王妃的夸奖,“慧娘性子沉静,先生也时常称赞她。”说着向孟慧娘招了招手,“慧娘,你过来。”

    今天崔六娘接待淮北王妃时自然不会带着妾室姬人,但是她还是将府里年纪差不多的女孩都带在身边,不论嫡庶。做为一家主母,她总要表现应有的风度。

    而卢八娘也马上身临其境领教了孟白沉重的负担,三四个年纪相仿的小姑娘表面上看着团结又友好,其实一直在争夺自己的注意力。

    孟慧娘虽然是唯一的嫡女,但是并不处处争先,此时她站在几个姐妹的后面,见母亲招手,便上前先向卢八娘一礼,然后抬头陪着王妃一起看向画作,脸突然红了,就在卢八娘转身欲离开时说:“王妃,慧娘有罪,这幅画不全是慧娘所作。”

    其实卢八娘早就看了出来,最边上的那位仕女与画作的其它部分并不是一个人画的。传说王献之的母亲在几千个字里一眼看出有一点写得特别好,结果这一点正是王羲之在儿子的字上加的。字迹也好、画作也好,不同的人,不同的笔力,不同的风格,在高水平的人面前


    浮生小记_第83章(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