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浮生小记浮生小记_第57章

浮生小记_第57章(1/2)

作品:《浮生小记

    司马十七郎大喜,尚颉前来投奔,不只是为淮北军增加一员虎将,更是促使尚家军投奔淮北王的前奏。因此他在营中为尚颉摆下酒宴,热情地欢迎他的到来。

    酒罢,他还将尚颉带到了卢八娘的面前,笑着说:“王妃,尚兄弟同我自己的亲兄弟都是一样的,我特别带他来给你行个礼。”

    尚颉赶紧给卢八娘行了大礼,卢八娘受了礼,细看一下这个传奇少年:身高九尺有余,魁梧健壮,只是毕竟才十五岁,一张脸却还稚嫩,剑眉下的一双眼睛,分外清澈。卢八娘笑道:“我早听王爷说过尚家的五郎,天生神力,两军阵前,胡人莫敢争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尚颉被引见给王妃,听到眼前这位仪态万方的贵妇赞扬自己,紧张得涨红了脸,赶紧又是一礼道:“我不过空有些力气,哪里有什么用?先前尚家每年都被胡人抢粮,我带兵出去也不能止住。只有淮北王带着我们将胡人打出青徐二州,才是真英雄!”

    司马十七郎自己坐了,又向尚颉摆手让他坐下,笑道:“你不知道,我的王妃虽然不会上阵杀敌,可功劳却也不逊于我们呢。你一向最羡慕淮北军的兵器,就都是王妃使人督造的。今日我们请王妃帮忙,专门给你铸一把合手的长刀,再加上一对重剑如何?”

    这类话卢八娘也算听惯了,司马十七郎自身强大,更不晦言王妃的能力。当然卢八娘确实成功地改造了冶铁工艺,提高了兵器的水平,加之她一向大力推广的标准化,淮北军普通军士所用兵器已经达到了本时代最高水平,这也是淮北军战斗力超强的一个加分项。

    嗜武的尚颉听到这话,赶紧起来又是一个大礼,“多谢王妃!”

    卢八娘一笑,“这算什么,你能深明大义,前来淮北军效力,我自然会让人给你铸一套最好的刀剑,助你将来在阵上斩杀胡人,复我中原。”

    尚颉之所以能离开自己的父亲来到淮北军,就是因为司马十七郎打败了胡人让他真心敬服,又被他的收复故国的大义感招。无怪司马十七郎特别重视尚颉,只看到这样的热血少年,只要是汉人都会凝起更强的信念去北上复国。

    尚颉毕竟是外男,也不好久坐,说了几句话,司马十七郎便带他出去了,卢八娘果然让打造兵器的老匠人专门为尚颉铸了加了重量的兵器不提。

    等司马十七郎回来时,她免不了要问:“将来你支持尚醋錾屑一抑鳎尚颉会不会有所不满呢?”

    “我给他讲过我的出身和出仕的过程,鼓励他不要拘泥于一个小小的尚家家主,天地如此广阔,我们又生逢乱世,男子汉就应该手提三尺之剑创立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功业。尚颉已经完全明白了。”

    尚颉虽然是嫡子,但却是继室所出,他的身份根本比不得他的嫡长兄尚矗就是有尚爽的支持,也很难争得尚家家主的位置。司马十七郎用自己的例子提醒他,男儿应该有鸿鹄之志。

    司马十七郎本就是尚颉的偶像,他的成功历程鼓舞着尚颉,让他的眼光跳出了尚爽尚吹木窒扌浴u獗久挥惺裁矗但卢八娘特别注意到了一点,那就是司马十七郎很平淡地说起了自己的出身,没有过去的回避,看来他的内心已经更强大成熟了。

    这一年的初秋,司马十七郎再次带着淮北军出征了。以往都是胡人在秋收时来抢粮,现在他不仅不会给胡人抢粮的机会,还会去抢胡人的粮食。

    在淮北王的邀请下,尚础13歆分别带兵跟从淮北军出征,而陶耀光也亲率陶家军北上。羯人虽然严阵以待,但淮北汉人的军队用了两个月还是合力攻下了两座城,依据地理位置,陶家得到一座,淮北军也得到一座,尚家得到了丰厚的战利品。

    就在这时,尚爽病重的消息传来了。

    司马十七郎便决定退兵,然后他直接去徐州看尚爽。

    尚爽最终在病榻前将手中的三郡献给了淮北王,又将尚家托付给他,并嘱咐尚家所有子弟皆尊淮北王之命。

    淮北王几番推辞后便答应下来,并向尚老将军保证,他一定会好好照应尚家,又为自己的弟弟和尚三娘子约定了婚姻,进一步加强了联姻。

    几天后尚爽病故,尚爽的嫡子,尚家的下任家主尚丛谥谌嗣媲霸俅涡布要率军军归于淮北王麾下。于是淮北王主持尚瓷任下一任尚家家主,带领尚家子弟为老将军守孝。而尚家所有田亩、坞堡等私产完全保留,就连州府库里历年积累的财物也全都留给了尚家。

    对于尚家原有的地盘,他重新划分成四郡,并从青州调集粮食绢帛,按户籍发放,解民之困顿。

    卢八娘接到消息后欣喜万分,积极配合调运各种物资送到徐州南,助司马十七郎得到徐州士民归心。青徐二州从此完全由司马十七郎掌控了,淮北军有了足够纵深的一块地盘,就比如那雏鹰羽翼已成。

    而且对于这一次得胜,司马十七郎虽然也写了奏报,向朝廷大致说明了情况,但却没有附请功的折子,只是单纯地写明淮北的战事及尚爽去世前的嘱托。诸将和官员们的功劳他自己封赏了。

    自从年初得胜后被朝廷打压后,司马十七对于朝廷的态度就变了,表面上还依旧尊崇,但其实颇有无所谓的意思。而以淮北才子邸荣为首的文人们更是到处宣传,“先皇以淮北授淮北王,就是让淮北王节制淮河以北,复我华夏衣冠。”

    “淮北王分茅裂土,出镇淮北,自当总领淮北一应事务。”

    “若淮北王政令不行,胡人很快就会再次南下,淮北危矣!”

    淮北王功勋卓著,声名显赫,士民拥戴,总之,在淮北,大家只知淮北王,不知皇上。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霸王票名单就打不开,今天还是打不开,,作者先向投票的朋友们表示感谢,待名单能打开后再一一致谢!

    今天天放假,作者打算宅在家里专心写文,提前预祝自己能写得顺手,天天加更!

    第164章 尚刺史临终托徐州 十七郎整

    在徐州,司马十七郎着手整编了尚家军,将一半的军士们散去,只留下有战斗力的精锐,整编成一队,命名为尚家军,任命尚颉为主将,在他守孝期间暂由蒋歆带领。

    虽然接手了尚家的地盘,但司马十七郎对于尚家却非常优待。大家共同的敌人是胡人,根本没有必要自相残杀。尚家一直在抵抗胡人的最前线,尚家军中亦有不少血性男儿,他相信尚颉带领他们会继续立下战功。

    至于尚矗司马十七郎为他安排的是走文臣的路。不同于作为武将的尚颉在胡汉相争的淮北可以孝中带兵出征,他必须守孝三年后才能出仕。但司马十七郎安抚了他和湖阳郡主,三年后,会为尚窗才乓桓隹な氐闹拔弧

    对于尚家的一些文臣武将,司马十七郎也尽可能地安排他们融入新的政治体系里。于是徐州上下非常平稳地渡过了这场政权变更。

    诸多事宜安排好后,司马十七郎急匆匆赶回淮北军大营过年。他进入大营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大营内一片节日的热闹气氛,这时各家各户迎回了出征的亲人们,大营内一片欢腾,到处都是喜悦的笑脸。

    司马十七郎一进王府,就跟过来一群人,原来是司马氏兄弟带着他们的娘子过来给他请安。

    在司马十郎和十夫人的努力下,年纪大些的司马二十三郎、二十五郎、二十七郎和二十八郎终于都娶了士族出身的娘子,他们是在腊月十八日一同成的亲。当然成亲所用的聘礼、用品等都是淮北王妃从王府的私库里出的,各种物件比当年她和司马十七郎成亲时还要好上一些,婚礼办得相当热闹,在淮北军大营里也算得上轰动一时。

    正在新婚里,司马氏几兄弟听到兄长回大营,他们便第一时间带着娘子来到了王府来见兄长。

    司马十七郎没有来得及与王妃说说话,只得先与卢八娘并排坐了受弟弟和弟妇们的礼,礼毕他便绷起脸道:“成了亲就是大人了,以后总要做什么之前总要想一想,别总是犯错,给皇家丢脸,还有就是每个人的公事,也都要更勤勉些。”

    并非司马十七郎硬要装严肃,而是司马氏几兄弟实在是不争气,到了淮北已经惹出不少的事情来:不守淮北大营规矩的,与人打架的,偷情的,无所不为,身为淮北王他哪里会不知道,觉得自己的脸都快让这些兄弟们丢光了。亏了司马十郎不停地跟在后面收拾才没有出大事,于是见了他们实在高兴不起来。

    毕竟到淮北也已经大半年了,几兄弟比起刚来时多懂了不少的道理,起码不敢再不分上下尊卑地胡乱说话了,举止看起来也稳重了不少,便一起应诺道:“是。”

    唯有司马二十三郎又低声嘀咕了一句,“十兄翻起脸来一点也不顾兄弟之情。”

    “你还好意思说话!”司马十七郎正端着一杯茶,顺手向他扔了过去,将二十三郎的前襟打湿了一大片,杯子落在地上的碎裂声将大家都吓了一跳,特别是二十三郎,腿一软坐到了地上。

    司马十七郎出征时,本想带着几个弟弟培养,结果除了原本跟着他上过前线的二十四郎,其余的几个人说什么都不肯从军。这也没什么,在淮北军大营里做事也很好,可是偏偏他们就是不争气。

    其中犯的错误最大的就是二十三郎,他与一位出征将领留守大营的小妾偷情,虽然事情被压了下去,但司马十七郎还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特别给司马十郎写信让他严惩,于是司马十郎就打了二十三郎十军棍。

    军棍可比过去的齐王府的板子打起来重得多,司马二十三郎差不多丢了半条命,将养了好久才能起身。有了这件事,他的亲事也大受挫折,先前订好的未婚妻退了亲,最后才勉强订了这些媳妇中家世最差的吴氏女。

    又因为二十三郎居长,几个弟弟的亲事总不好在他之前办,所以最后拖到了腊月才一同办了婚礼。

    现在二十三郎竟然还敢多嘴,司马十七郎怎么会不发怒呢!

    卢八娘倒是笑吟吟的,她成功地劝司马十七郎设了宗令,专门管司马氏的家事,把自己做为长嫂的责任摘了出去,所以只拿了些财帛便得了好名声,对于这几个跳梁小丑根本不放在心上。

    她从不劝司马十七郎不要管他的兄弟们,也不就如何管参与意见,这固然有她自私的一面,但也是因为卢八娘对世事的洞明。男人就是这样,且不说司马十七郎在宗法的社会长大,思想早已经成形了,就是现代社会,有多少夫妻因为婆家的事分道扬镳,她可不想因为这几个人与司马十七郎离心。

    正是卢八娘这种明智的疏离,加上自身的实力,她反倒受到了司马氏兄弟们的敬畏,这也是她

    的目的。

    这时她便出面做起了好人,“有话好好说嘛,怎么摔东西呢?”然后笑着指着几个弟妇说:“这个是二十三郎的娘子吴氏,二十五郎的娘子钱氏,二十七郎的娘子荆氏,二十八郎的娘子靳氏。”

    “明年给二十九弟娶陶家娘子,后年三十二弟娶尚家娘子,王爷的心事就全完了。”这两门亲

    事是司马十七郎在出征时为他们订下的,虽然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与陶尚两家的关系,但二十九郎和三十二郎自然从中得益。

    刚刚也跟着过来的二十九郎和三十二郎的脸上果然露出了笑容,他们年纪小一些,不用急着娶亲,于是十七兄就替他们订下了两门更好的亲事,比上面的四个兄长的亲事都要好。

    司马十七郎自然不能反驳,只在心里苦笑了一下,哪里能完了,且不说明年还会不会有人从齐王府过来,就是眼下的这几个,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全懂事了,还会不会给自己惹麻烦呢!真真愁死他了,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

    这时早有人将碎瓷片收了起来,二十三郎也定了定神爬了起来,他在齐王府也没少被打被骂,抗打击能力很强,闭了嘴灰溜溜地站到自己娘子身边。

    卢八娘又笑着把话岔了过去,“王爷出征得胜,一定带回不少战利品吧。赶紧让人拿上来,给弟妇们做见面礼。”

    司马十七郎爱慕卢八娘的心从来没有变过,听到她的温言细语,心中不由得欢喜起来,原本的一团恶气散得差不多了,皱着的眉头也松了,便缓和了神色回应王妃的话,“难道弟妹们来认亲时,你这个嫂子什么都没赏,专门等着我的东西呢?”

    “我赏的怎么比得了王爷赏的有体面?再者谁又看上你那一点子东西,不过是为了高兴罢了。”

    钱氏是个八面玲珑的人,见状抢上前施礼道:“王爷,王妃待我们非常亲厚,东西也早赏了,哪里能再领王爷的赏呢。”

    卢八娘又笑道:“那可不成,我赏的是我的,王爷可是受了你们的礼,必要拿出些好东西来!”

    司马十七郎也笑了,“王妃说得很是。”再看看几个弟妇,神色倒也平常,可是几个弟弟却个

    个急不可耐,就是刚刚没脸地二十三郎也探头探脑地向门外看去,心里当然明白,王妃当然不会在意什么东西,但他的兄弟们则不是。他们今天急着过来,一是想显出与自己的亲密,另外就是想得些好处了。

    这时平安早已经很有眼色地让人抬上两个捆得紧紧的大箱子,“王爷早就吩咐小的给大家备了赏赐之物。”说着让人将箱子拆开。

    准备的东西无非是些金银器皿、玩器珠宝。看着大家都围上去拿了东西细看,个个赞不绝口,司马十七郎便向十兄点点头道:“给大家分了,今天就散吧。这几天每天在马背上好几个时辰,实在太累了,我得先去躺一会儿。”

    说着向平安看了一眼,示意他回头给十兄单独再送一份,便拉了卢八娘的手回内院看儿子。旭儿和捷儿早已经在等着父王回来了,他们都穿着喜气洋洋的大红织锦衣服,衬着白白的小脸,

    乌黑的头发,就像画中的娃娃一样,司马十七郎进门便一步抢到了前面,一手一个抱了起来,“父王回来了!”

    “父王!”旭儿自然是认得父王的,大声喊了起来。

    “父王!”捷儿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父王,也不认识父王,但他也跟着哥哥大声喊着,虽然刚

    过一周岁没几天,可他说话早,已经会说两个字的词了,口齿也清晰。

    “才几个月,又都长了许多,捷儿也会说话了。”司马十七郎根本舍不得放开儿子,抱着他们坐在炕上,“想父王的了吗?”

    “想!”旭儿大声说。

    “想!”捷儿跟着学,连语气都一模一样。

    “父王也想你们啊!”司马十七郎见屋子里的下人一个个地都退了出去,便在两个儿子的小脸

    上一人亲了一下,又看了卢八娘一眼,“还想你们的母妃。”

    身着玄衣的父亲刚毅的脸上展现出英俊而从容的笑脸,两团红锦袍下的小儿笑得天真可爱,望着温馨的父子三人,卢八娘心里软得快化了,她拿了枕头摆好,“让你们父王躺一会儿歇歇。”司马十七郎确实是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回来,他虽然刮了胡子,换了干净衣服,但一双眼睛周围的青影却不可能掩盖住,想来疲乏已极,司马氏兄弟们不体贴他,她却心疼。

    至于十七郎回来后没有洗浴,卢八娘却一点也没有介意,哪怕他穿着脏衣服回来她也不会嫌弃的。

    司马十七郎确实累极了,在外面又一


    浮生小记_第57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