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朝攻略手记[穿书]明朝攻略手记[穿书]_第13章

明朝攻略手记[穿书]_第13章(1/2)

作品:《明朝攻略手记[穿书]

    ,如果说三国时期,蜀地民风还未开化,诸葛亮的主要任务是教化民众,能识字通理也就罢了;到了盛唐,要将蜀地营造成文化中心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韦皋治蜀二十一年,除了击破吐蕃军队多次,安定边境之外,还将成都发展成为了文化中心。

    韦皋虽然功高至伟,各朝各代历任蜀地官员中很难有出其右者,但他文化治蜀的精髓之中却有一个搬不上台面的人物――入了乐籍的薛涛。文人大都附庸风雅,其实勾栏之地,除了做那见不得人之事外,更多的是文人墨客聚会、吟诗,以及博美人一笑。

    唐代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的文化鼎盛时期,与其开放的民风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彼时官府竟然公然开办妓|院。朱元璋禁止官员嫖|妓,从大方向来说是好的,可是却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人们的文化交流。试想一下酒楼嘈杂之地,吃饭喝酒还可,若是要吟诗作对、赏赏歌舞,再与美人调笑一二,却是不大有情调。

    当年薛涛红极一时,略带刚劲的美人长相,加上让名士蛰伏的才气,一时间全国的官员士子都以与其来往为荣,她的交往名单里,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元稹等诗坛领袖赫然列在其中。

    但是韦皋当年那以美人吸引才子的行径,放在大明朝却是行不通的。朱椿身为蜀王要是敢公然开办妓|院,朱元璋说不定一怒之下将他废为庶人也是有可能的。

    “这……开办妓院自然是不行的,”夏子凌嘿嘿笑了笑,“所以这一条,我也还没想好,不如王爷代劳好了。”

    朱椿薄唇微抿,忽然想到了那日去的岚月阁,不过……那种地方还是不要告诉夏子凌的好,免得他突发奇想,让自己开办一家象姑馆。

    于是,他索性不再纠结于这条,而是转了话题:“那么每月拨给博学之士一石粮食,这条又作何解释?”

    “这一条,自然是让王爷您能够吸引更多的名士,为您效力啊。”

    朱椿俊眉一挑,“本王也不过岁禄万石,如果有千人投靠本王,本王的俸禄岂不是要入不敷出了?”

    “呵呵,”夏子凌尴尬一笑,“那应该不至于吧,我朝现在正是百废待兴、人才紧缺之际,如果能有千余博学之士投靠,王爷您也和战国四公子差不多了。”

    “哼,”朱椿轻哼一声,“那战国四公子,诸如信陵君、孟尝君之类,我看也是被三千食客吃穷的。”

    “那么……王爷可定下一些规矩,毕竟是否判定为博士,还是由您自行把关的。”

    “嗯。”朱椿点了点头,合上了手上的纸卷。其实夏子凌所拟这十条,都是非常用心,并且针对蜀地实情建言。尤其是改革税赋,以及修路和疏通三峡到应天河道这几条,估计父皇看了也会欢喜。想来他也是费了一番力气才写出来的吧。

    这么想着,朱椿借着灯光,看着夏子凌神采奕奕的眼眸,突然心跳快了两拍。

    刚才在门口看到沐晟为他披上披风的一幕,沐晟眼中的柔情是他从来未见过的,不知为何他忽然生出几丝不爽快,心思就往那龌龊的地方去了。难道夏子凌与沐晟关系非比寻常?

    但他转念一想,沐晟与自己情同手足,是个正人君子,断然做不出亵|玩男子之事。而夏子凌,虽然身形单薄了些,无论军中还是官场之上,也是铁铮铮的汉子一条,岂能和象姑馆的小倌相提并论。

    这么一想,朱椿顿时觉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赶紧收回了野马脱缰般乱跑的思绪。

    可是这时看着夏子凌,再联想到他最近干劲十足张罗各种事宜的身影,朱椿内心忽然有些不安。倘若他就是一个藩王,那么文官王府长史、武官王府仪卫,都仅仅是正五品,已经是他能许诺的最高职位了。而夏子凌现下便已经是正五品,留在后军之中反而前途无量。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就藩,你会选择跟着我还是沐晟?”心中的所想不经意间就问出了口。

    夏子凌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跟着王爷。”

    如此笃定,倒更让朱椿心中不信,觉得夏子凌是在敷衍自己。

    “哦?为何?在后军之中,你可再立战功、平步青云,跟着我一个藩王又有何前途可言?”

    “王爷对臣有知遇之恩,”夏子凌垂下目光,掩饰着几许心虚,背地下的原因,暂时还不能让蜀王知晓,“再说根据星象所示,王爷命中注定不是一般藩王。”

    朱椿轻蔑一笑,忽然觉得有些心灰意冷。又是那该死的观星象,所以,夏子凌之所以对自己忠心耿耿,说白了还是觉得他不会止于藩王。可是……这又有什么错呢?入仕之人有几个不是贪图权贵的。

    “今日就这样吧,本王乏了,这《治蜀十策》,你我都再好好思索一番,呈给父皇阅览的,必须是无可挑剔的卓绝之策。”他们二人,还是老实做君臣的好。

    “是。”

    夏子凌恭送蜀王离去,忽然觉得他的背影似乎比来时更冷硬了些。

    ☆、第45章 火铳小成

    却说那改进火铳之事,夏子凌自知中都工部水平不济,原本也没抱有多大希望。没想到周庭这人不做则已,答应了帮忙还算尽心。他手下有一匠人,父亲曾是元朝皇宫专司兵器制作的御用匠人,周庭将那老先生请出了山,父子二人,加上夏子凌这个擅长使用火铳的家伙,把中都工部闹得乌烟瘴气,总算有些小成。

    今日一早,众人在周庭值房中研究火铳,老匠人蒋三兴奋地说到:“来来来,贤侄,你试试,我昨日给这火铳加了一个小小的弹簧门,火绳燃到膛管内触动这门阀,可形成巨大冲力,估摸着射程可以增加到两百米左右了。”

    夏子凌看着安静躺在桌上的火铳,发怵道:“蒋老伯,此次这火铳安全性可有改善?我可不想再被炸一次了。”

    蒋三摸了摸光秃秃的脑袋,哈哈笑道:“改善了改善了,应当安全无忧。”

    应当?夏子凌一个头两个大。上一次蒋三没弄好,他一发射,火药从后膛喷出,炸伤了他的右臂,幸好他躲得快,只受了点轻伤,要是反应慢的,恐怕一只右胳膊都要炸没了。

    不过自古发明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不管是我国古代发明火药的道士,还是西方爱迪生之类,都是被炸得差点没命才琢磨出道子。这改善火铳是自己提出来的事情,而蒋三也是个颇有两把刷子的匠人,从前在元廷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各种突发奇想,这便是发明家的潜质吧。因此,不冒点险试验,想来也是不会成功的。

    这么想着,夏子凌端起桌上的火铳,移步窗边,就要开射。

    “等等!”周庭的尖叫声瞬间响起,此刻他也顾不得读书人的风度了,“你们就不能出去外面倒弄吗?!”

    上一次夏子凌受了伤,而那火药四溢,也把他这值房弄得乱哄哄的。

    夏子凌颇为无辜地回头道:“你这里地方宽敞,方便置放工具,再者,如果受了伤,也方便救援。”

    “……”果然好有道理,周庭竟无言以对。

    夏子凌瞄准西边远处,“砰”的一枪射出,弹药没入远处树丛,竟是看不出射中了哪里,而且……最关键的是,夏子凌本人性命无忧。

    “蒋老伯!成了!”夏子凌兴奋得大喊出声。

    蒋三刚才也在一旁观看,此时也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射出去,目测有个二百米左右的距离,此次改善火铳,历经三月有余,总算初见成效。

    周庭看着兴奋大笑的三人,胸中百味陈杂。其实人年轻的时候总是有些梦想,他虽然坐在庙堂之上,心中却也艳羡那策马纵横之人。夏子凌此人,上了战场可纵马杀敌,退居朝堂可谈经论道,比自己终日坐于小小窗棂之内,纵然阅览群书,却也只是坐井观天,要好了不知多少。

    平心而论,有时候周庭对于夏子凌,是有些羡慕乃至嫉妒的。

    “怎的盯着我不放,莫非是爱上我了?”夏子凌过了兴奋劲,回头一看,却见周庭在盯着自己发呆。

    “完事了就快滚!别在这里碍我的眼!”自己明明是在发呆,哪里在看他了?夏子凌此人,怎么也和王寻那等纨绔子弟一般,说话没个分寸的。

    “梓昱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跟我相处久了,最近可是言语越来越粗俗了啊。”

    “……”

    夏子凌在周庭真正发火之前,换了表情正色道:“这改善火铳之法,现已小成,你可以以工部的名义上奏皇上。”

    “……你不是要为蜀王博宠吗?”周庭没想到,夏子凌会如此慷慨,把辛勤劳动的成果拱手送人。

    “你只要在奏折中提及,此法得蜀王提点便可。”

    周庭轻哼一声,道:“我与你无甚交情,为何要这等慷慨助我?”

    虽然他不懂军事,也深知夏子凌改进的这火绳枪,会给我朝军队战力带来大大的提高,这并不是一点小功。如果换成研发之人是自己,呈到圣前,洪武帝一看,或许会龙心大悦,把自己调回南京也说不定。这就不是一个小小的人情了。

    “你我怎会没有交情?若是没有交情,梓昱兄你又因何助我?”夏子凌笑了笑,继续说到,“你我虽然偶有分歧,但是交友之道,并非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

    他们是朋友?不不不……他周庭怎么会有如此奇葩的朋友。

    看着周庭纠结的神情,夏子凌又不禁有些好笑,转了话题道:“好了,这么个小事情,看你纠结得,既然火铳已经小成,我还有另一件事情想与梓昱你探讨探讨。”

    梓昱兄就这么快就变成梓昱了?对于夏子凌的套近乎,周庭有些无奈,却仍是道:“说罢。”

    “中都皇城东墙坍塌之事,你应当之前也有耳闻吧?”

    见周庭点头,夏子凌接着说到:“那城墙坍塌,源于选址时不慎,城墙之下正好是一地下水发源之地。现下每次修补城墙,都是把那地下水堵了砌上,可是常年腐蚀,却也坚持不了多久,反而耗资甚多,大好的水源却又白白浪费。这几年中都干旱,这水源之处,实在是不舍得填埋呀,不知梓昱你可有破解之法。”

    “竟是如此吗……”周庭闻言蹙眉沉吟,这件事倒是事关黎民生计的大事,想来夏子凌也是思索了良久,实在头疼才拿来与自己商量吧。

    周庭猜得没错,这件事情,夏子凌与朱椿反复讨论过多次,终是没有想出万全之策,现下突然灵光一闪,这里不是还摆着个脑子好用的家伙吗?不用白不用。

    周庭思索了一炷香的功夫,缓缓开口道:“前几日,我去了城东的皇觉寺,方丈正宁大师提及重修寺庙之事。前些年皇上到凤阳视察之时,也曾提过重修寺庙。”

    “你的意思是……”周庭不说,夏子凌都险些忘了自己还打着“濠州皇觉寺”(1)还俗弟子的名义。不过……周庭莫不是想让皇上拆了皇城城墙拿去修建皇觉寺吧?

    “这中都皇城白白放在这里太可惜了,不如奏请皇上拆了重修皇觉寺。”

    “……”他果真是这样想的,“此法也太大胆了点,行得通吗?”

    周庭摊了摊手,道:“这就要看皇上的心情了。但这法子是我能想到最妥帖的,修建寺庙是功德一桩,皇上兴许还有些兴趣,你若让皇上拆了皇城做别的用途,估计更没指望。”

    这倒是大实话。自古皇家多喜修建寺庙,朱元璋本着休养生息的理念,登基之后倒是不曾多做兴建寺庙这等没有实质意义的事情,但是这凤阳的皇觉寺不同,这是朱元璋早年出家的地方,他至今仍然感情深厚。

    夏子凌素来觉得兴修寺庙不是什么好事,但这次却不一样,只要能不再把城墙砌上,将那地下水用于缓解中都的干旱,石材挪去修建寺庙也不无不可。

    “这事待我禀明蜀王,或许四位皇子联名上书,再让皇觉寺正宁方丈敲敲边鼓,皇上能准了这事吧。”

    周庭的建议,虽然算不得多高明,但也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子。果然解决问题还是要多辟蹊径,今天来找周庭,一举两得,真是来对了。

    所以这便是他愿意跟周庭结交的原因。同样师承宋濂,同样才学傲人,但是这事情到了方孝孺那里,估计他的方法就是死谏到底,如果皇上最后不同意,他就一头撞在大殿上血溅三尺、以死相逼。

    但这种方法,最后只能落得史书上记载一笔“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死谏某事,皇上不允”,这还得死谏之人有足够的身份和地位,方能达成。古代文人的行事方法,固然是气节可嘉,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却有些顽固不化的味道。

    周庭却不是这样的人,他虽然有些封建学子的执着和迂腐,但并不是不懂变通之人,因此,夏子凌才生了与其结交之心。

    ☆、第46章

    心意已决

    此事说干就干,别了周庭,夏子凌就赶忙回去拟定建议兴修皇觉寺的奏折,末了又按照朱椿的意见修改了一下《治蜀十策》,直到戌时才抱着这两份成果匆匆去了蜀王府邸,却左等右等不见朱椿回来。

    临近亥时,朱椿才回到府邸。刚踏进院落,一眼便瞅见夏子凌坐在他房前门槛处,和那日一样……又睡着了。

    朱椿叹了口气,走了过去。现下已入了冬,中都夜里寒气侵人,这家伙就这么坐在这里睡着了,也太没点常识了吧。

    “夏子凌。”朱椿轻唤了一声,夏子凌没有丝毫动静,显然睡得还挺熟。

    朱椿无奈地走近端详着这个毫无自觉的家伙。这么一凑近,便看到散落在地上的两份纸卷,朱椿随手捡起来翻阅了下。月光昏暗,纸卷上的字迹不是很清晰,但他仍然看清楚了――

    “儿臣启:中都经年干旱,日前十三弟得一梦兆,东海龙王携东海之水亲临中都。次日,儿臣携三位皇弟至皇城东城墙,赫然见倒塌的城墙之下,水流泊泊涌出,此乃父皇励精图治、上天庇佑之果。儿臣为感念上天厚德,特携三位皇弟至城东皇觉寺拜谢,却见寺庙经久失修,故奏请父皇以东城墙之石,修葺皇觉寺……”

    这是代夏子凌草拟的奏折,看来他琢磨多日,已经想到了城墙坍塌的破解之法。不过……写成朱桂的梦兆又是何意?朱椿转念一想,笑了出来。夏子凌,你这家伙可真狡猾。既然梦是朱桂做的,那么皇上要觉得此梦好了,此法也可行,便没什么;要觉得此法不好,也怪不到朱椿的头上去,毕竟做梦的人是朱桂。可叹十三弟与夏子凌无冤无仇,却要被他拿来做枪使。

    将此份纸卷踹入怀中,朱椿又捡起另一份掉落的纸卷。摊开一看,是按照他上次所提修改过的《治蜀十策》。这应当是……第八稿还是第九稿了吧?

    这家伙睡倒在这里,或许……是累了?这么想着,朱椿看夏子凌的眼光带上了他自己未曾察觉的温柔。

    朱椿蹲下身,平视着夏子凌,只见后者头歪在门框上,险些有口水滴落的危险,简直毫无睡相可言!然而,从衣襟口露出来的脖颈,肌肤光泽白皙,这么看了一眼,朱椿忽然想到之前那个荒唐的梦境,忍不住心跳乱了两拍。

    深吸了一口气,稳住慌乱的情绪,朱椿抬手将夏子凌散在颈侧的发丝拨到脑后。第一次见到这家伙的时候,他那光着头的样


    明朝攻略手记[穿书]_第13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