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朝攻略手记[穿书]明朝攻略手记[穿书]_第11章

明朝攻略手记[穿书]_第11章(1/2)

作品:《明朝攻略手记[穿书]

    朱椿正在房中看书,夏子凌就来访了――

    “王爷,此次阅武中都,您有何打算?”

    朱椿把书卷合上,抬起头来道:“打算什么?晨起练武、午后读书,父皇不是都给我们安排好了吗?”

    他明明知道自己话中的意思,却故意装傻。在京中的时候,洪武帝已经因为惠妃的事情对蜀王生了芥蒂,自己现在是后军武官,往蜀王府跑多了怕引起非议,是以无法在京中与蜀王商量对策,现下好不容易跟着沐晟过来了,可不是来陪着蜀王荒废日子的。

    “王爷,惠妃虽未被册立为后,并不代表您就没有希望了,还望您再接再厉,切勿不要荒废度日呀!”

    “荒废度日?你是不是又要跟本王念叨什么‘王爷不是池中之物、当图天下’的话,其实我现在想想,老老实实做个藩王,衣食无忧,有什么不好的?何必想些有的没的,搞不好还掉了脑袋。”

    “……”这话固然没错,但是他不做皇帝,自己怎么回现世?不过这点小心思却是不能让朱椿知道的,表面上他还是只有用哄骗的招数劝说蜀王夺嫡,“王爷,您乃帝王星转世,这件事情恐怕由不得您自身意愿。”

    看着再次化身为神棍的夏子凌,朱椿有些啼笑皆非,“哦?我既非长又非嫡,你是怎么看出我是帝王星转世的?”

    “自然是观天象,”这可真是个百试不爽的好理由啊,“王爷,其实臣已经为您谋划了一番,此次阅武中都,也不是无事可做。皇上命史官在中都文华殿修元史,您何不召集一些饱学之士,闲暇之余与史官一道商榷文史,如此《元史》大成之日,也有您的一份功劳;此外,中都近年以来连遭旱灾、蝗灾,您闲暇之余可赴附近农户,体察一下民情,将所见所感上奏皇上;另外,您还可以闲暇之余,研究研究治国之策,写上一两分策论上呈;再者,闲暇之余……”

    夏子凌吧啦吧啦讲了一堆建议,朱椿看着他一开一合的嘴唇,觉得很是无奈。看来这家伙这几日没闲着,这么快便把中都的情况摸清,提出了诸多可行之策,只不过……自己要真按他说的去做,哪里还有什么“闲暇”可谈?夏子凌也不知为何这么急于撺掇他当皇帝,要说图的是荣华富贵的话,自己安于蜀王也不会亏待了他吧?真是个奇怪的人。

    “好,就按你说的办。”

    “……至于邀请共商文史的名士,臣建议……”这一句“好”来得太突然,夏子凌还没刹住车,兀自讲了一句才反应过来朱椿说了什么。

    看到朱椿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夏子凌忽然有些澹这就是所谓的皇帝不急太监急吧?

    ☆、第36章 夜闯民宅(上)

    去了蜀王那里回来,夏子凌回到与沐晟同住的别院之中,直到用过晚膳后,才见到沐晟归来。

    其实这次洪武帝派沐晟到中都来,还有另外一个任务――日前收到奏报,中都皇城城墙有所损毁,洪武帝便让沐晟闲暇之余抽时间去看看。

    夏子凌原想新建的都城城墙损毁也不会多严重,找几个人修修补补也就罢了,不想今日一早,中都留守司留守亲自过来,禀报沐晟东侧城墙坍塌,压死了两个人。

    看来这个“损毁”,情况还挺严重的。朱元璋当年急着迁都,赶工期想尽快建成一座都城,不想居然弄了个豆腐渣工程出来。中都虽然闲置已久,但毕竟是洪武帝的老家,现下又死了人,沐晟不得不重视,当即便随留守去看了。

    现下看他归来之后脸色不似很好,夏子凌不禁关切问到:“怎么,城墙坍塌之事很严重?”

    沐晟点了点头,“死的人我与中都留守今日已去家里安抚过,并置了些抚恤,应无大碍,只是东侧城墙几乎倒了一半,据那留守所言,其实前几年城墙便有下陷之象,坍塌也是年初就开始了,但皇城城墙坍塌,多有不吉之兆,是以他不敢上报,此次的奏报中也写得含糊不明。”

    ……什么不吉之兆?古人就是如此迷信,让夏子凌很是无语。

    “那么,坍塌原因为何,查明了吗?”

    “没有,今日太晚,明日再去勘察,”沐晟顿了顿,道:“你吃过饭了吗?”

    “吃过了。景茂你还未用饭?我即刻让厨房去备。”

    “不用麻烦了,今日出去之时我见皇城西侧有一面摊,客人络绎不绝,想来味道不错,不如你陪我去吃碗面?”

    “好。”

    夏子凌陪沐晟来到城西面摊子。此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这面摊上依旧坐了不少人,看来应该是在这一带有些名气的。

    沐晟点了一碗最简单的阳春面,在对面吃得快活。夏子凌仔细观察了一番,面条看起来细滑劲道、汤色澄清,看沐晟那狼吞虎咽的样子,没什么哨子的面条也能那么好吃?

    “你没吃饭?”吃饭的时候,被人这么热切地注视着,实在不是什么妙事。

    “……吃了。”其实他今天晚饭吃的也不是很多。

    沐晟有些失笑,道:“我好像还不怎么饱,再点一碗你帮我吃一半怎么样?”

    “好的,”夏子凌旋即欢快地喊到,“老板,来一碗哨子面!”沐晟在“吃”上的体贴让夏子凌非常欣慰。

    看着夏子凌风卷残云般扫光了半碗面,沐晟再次感慨人的食量和身形真是不一定成正比呀。不过,看夏子凌吃东西,却是一件莫名让人愉悦的事情。

    “味道真不错!”回到大明朝,夏子凌才发现美食的真谛不在于调味料,而在于食材本身,现代那些味精酱油调出来的东西,哪里比得上老古人本本分分,取新鲜食材用心烹煮出来的东西吃着舒心。

    “对了,南京也有一家味道很不错的面摊,就在……”夏子凌被从不远处人群中一闪而过的身影震了一震,说了一半的话戛然而止。

    “怎么了?”

    “没什么……那面摊就在我家旁边的巷子拐角,改天我请你去吃。”肯定是自己看错了,蜀王怎么可能大晚上在外面闲逛呢?

    “好的。”沐晟笑着点了点头。

    “有好吃的怎的不叫我?”一个清冷的声音从自己头顶上传来,夏子凌吓了一跳,转头一看,背后站着的正是他刚才以为看走眼的蜀王。

    “王公子好兴致,大晚上的出来为何?”沐晟调侃地朝朱椿笑了笑。

    “王公子?”朱椿似笑非笑地品味了几秒这个称呼,而后答到:“赏月。”

    “……”夏子凌抬头看了看夜空,今天是个晴天,繁星闪烁,倒是挺漂亮,但此时是月初,哪里有月亮的影子?

    不过王爷说是来赏月的,那便是赏月,夏子凌还没傻到去戳破他。

    夏子凌摸了摸微胀的肚子,道:“那……王……公子,你赏着啊,我们吃完了,就先回去了。”

    “你吃那么多,就不怕不消化?那么巧遇到,不如一同赏月吧。”

    “……”

    于是,蜀王发话了,一行三人缓缓向西而行,不知不觉走到了郊外。

    今夜虽然没有月亮,然而繁星璀璨,郊外的小路在星光下倒也清晰可辨。晚风习习,带着几缕田间地头的青草泥土味道,入鼻很是清新,饭后这么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夏子凌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身边这两个人不是美女,不过……算了,有帅哥相陪也凑合了吧。夏子凌正享受着古朴的田间情趣,忽然晚风中传来阵阵悲戚的哭声,大概是从山脚村落的民房中传出的。

    朱椿皱了皱眉,道:“走,过去看看!”

    三人走到山脚下的村落,那哭声听起来更真切了,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小,貌似一家人抱头痛哭、悲戚不已。

    夏子凌走到哭声传出的那一处民居前,上前敲了敲门,过了好一会,才出来一个眼眶发红的中年汉子开了门。

    “大哥,我三人是四处游学的学子,近日来到中都,今晚散步之际,听闻此处有哭声,冒昧来访,不知发生何事?可有我等效劳之处?”

    “多谢公子关心,都是些家事,不劳费心。”中年汉子显然有些戒心,只开了一条门缝,敷衍了一句就想把门关上,但夏子凌凭借身形卡在门口,他也奈何不得。

    夏子凌身后的沐晟见状,左手抵在门上使了一把力,那中年汉子力气拼不过沐晟,被强行推到后面,踉跄了两步,房门已是顿开了。

    见房门一开,朱椿从夏子凌身侧堂而皇之走了进去,道:“这位兄台此言差矣,孟子云‘仁者爱人’,我们既然正好路过,便算是有缘,不管你家出了什么事,都须进些绵薄之力,袖手旁观岂不有负圣人所托。”

    夏子凌:“……”能把擅闯民宅说得这么冠冕堂皇,也就是蜀王这种厚脸皮做得出来的事情了。

    中年汉子无奈得紧,却见这三人中两人武孔有力,不敢强行驱赶,只有迎进了家中。索性今日朱椿没有穿他平日那些贵不可言的白衣锦袍,只穿了件很平凡的青衣直缀出来,虽然华贵的气质掩盖不住,从衣着上判断却也看不出来身份。

    进得门来,三人看到这一家人老老少少,一共七八口人,聚在正房中抱着几块灵位哭哭啼啼。其中一位约莫六七旬的白发老者见几个陌生人走了进来,便起身迎了上来。

    ☆、第37章 夜闯民宅(下)

    “耆老,”朱椿走上前去,搀住老者道:“冒昧来访,实在是听闻此处哭声哀切,我等读书人奉孔孟圣贤,实不能坐视不理。”

    “多谢公子关心,”老者上下打量了朱椿一番,道:“其实也没甚大事,今日是老妻的忌辰,恰逢小孙大病不起,眼看就要不行了,故全家人有些伤心罢了。”

    朱椿环视了一下屋内,此家摆设虽不似大户富丽堂皇,却也应有俱有,甚至还有青花瓷瓶等物,这样的家庭,小孙得病,难道倾全家之力,也治不了吗?

    朱椿道:“敢问你家小孙是得了何种不治之症?”

    老者叹了一声:“总之是治不了了,公子就莫要问了。”

    老者这么一说,三人疑心更甚。夏子凌上前一步问到:“老人家,我出身医药世家,懂些医理,可否让我看看你家小孙?”

    “多谢公子,小孙已是药石罔顾,不劳费心了。”

    “……”夏子凌很是无语,一般老人多疼爱孙子,只要有一线机会,也不应放弃,这个当爷爷的,怎么反而讳疾忌医呢?

    此时,一个年轻妇人犹豫地站起身来说到:“爹,要不……”老者顾忌良多,当妈的却不可能放着儿子去死,想来这妇人便是那小孩的娘吧。

    但妇人刚开口,就被刚才开门的中年男人打断了,“蕙娘,你不要再说了,谁也救不了我们!”

    “……”此事真有这么棘手?连看看都不行?

    众人僵持了几秒,朱椿开口道:“子凌,既然人家多有不便,这样吧,你把身上的银两给他们留下,我们告辞便是。”

    ……子凌?这是什么称呼?朱椿的叫法让夏子凌愣了一愣,现代人倒是经常这么去掉姓氏表示亲昵,但是古人貌似不时新这样叫吧?不过此时不是纠结称呼的时候,夏子凌闻言即刻从怀中摸出钱袋,就要递上前去。

    不想,老者却拒绝了。“多谢公子关心,我们家不缺钱。”

    这么一听,夏子凌更觉得蹊跷了,这户人家遮遮掩掩,明显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于是,他开口问到:“老人家可是有什么顾忌,我只看看你家孙儿便走,不过问别的事情。小孩病症,无非是风寒、出疹之类,并不难治,恐怕之前是庸医误诊,让我再看一看,又有何妨。”

    那中年男子还要制止,年轻妇人却冲上前来拉着夏子凌就要进屋。边走嘴里边说到:“我不管你这个狠心的爹怎么想,总之有一线希望我也不会放弃!”

    中年男子又急又怒,顿时红了眼要冲上来,老者却叹了口气,伸手附在儿子手上,道:“算了,由她去吧,蕙娘也不好受。”

    夏子凌进了里屋,只见床榻上躺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骨瘦如柴,果然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男孩面部和露在外面的手上都有不少红色的疮,有的已经破损流脓,看来是病了很久了。

    夏子凌把了把脉,这孩子其实只是得了病风,也就是现代的荨麻疹,虽然不好治,但是吃些药缓解缓解,也不至于要命。

    “夫人,令郎得的不过是病风瘙痒之症,《千金方》有记载,以枳实、菊花、蛇床子、防风等寻常药物治之,就算不能痊愈,也可以克制,不至于成了如今大风之兆,何以拖到如此?”

    中年男子一听,红着眼冲上来吼到:“和之前大夫说的一样,明知没救,你非要折腾,这回好了,你满意了吧?!”

    蕙娘一听,眼泪便下来了:“你狠心,好吧,反正青儿去了,我也不活了,我可不怕,今天我就要把一切说清楚了!”

    “蕙娘,你疯了?”中年男子和老者俱是惊恐之状,想要上来拉着蕙娘,沐晟和朱椿却知道这妇人怕是要道出个中原委了,一人一个牵制住这爷爷和父亲,他家里其他人再要进屋,也过不了这两尊门神。

    蕙娘扑通一声跪在夏子凌面前,哭诉道:“公子,非但是我们不愿医治小儿,实在是中都药材紧缺,我儿这病耗药甚多,先前买到些,后来用的多了,超了官府规定的限额,有钱也买不到药,只有生生拖到如今这地步。”

    “公子,我看您三人不似凡人,如有办法救救我儿,我就算拿命来换,也是愿意的。”

    “中都药材紧缺?”朱椿蹙眉问到。中都看起来繁华不已,城中药铺也不少,怎么会药材紧缺呢?

    蕙娘既然说了,显然也就破罐子破摔,继续到:“公子,非但是药材紧缺,普通民户其实连吃都吃不饱,饿死人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朱椿一听,脸色更加不好了。他生在天家,素来衣食无缺。现下已是洪武十九年,经历了洪武帝励精图治的十九年,本以为明朝已是繁荣昌盛,第一次微服私巡,到的地方还是中都这样的大都城,却听说还有饿死人的事情,简直是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

    老者见自家媳妇已经什么都说了,由着她乱说,反而坏事,只好叹了一声,道:“罢了,三位公子随我到堂屋来吧,你们是外来人,我且将中都之事向你们细细道来。”

    三人在堂屋坐定,老者便开始述说了。原来这户人家是洪武二年从江南移居到此的。洪武二年,洪武帝开始修建中都之时,为了将人口贫瘠的淮西之地变为繁华都市,便屯江南巨户到凤阳,并且禁止迁徙。

    这么一来,凤阳人口倒是殷实了,对得起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各种人与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却也随之而来。都市的形成需要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交通便利等条件,加上百年的积淀,自然而成。洪武帝想凭一己之力建成一座大都市,完全是超出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事情,中都现在天灾不断、土地颗粒无收便是来自大自然的惩罚。

    “几位公子,是以中都这几年流行一句顺口溜――‘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刚才我家媳妇所说的饿死人倒是极为罕见,但是百姓吃不饱,生活困苦却也是实情。”

    老者说完这句总结语,朱椿的脸色已是非常难看了。过了


    明朝攻略手记[穿书]_第11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