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寡妇难贤寡妇难贤_第93章

寡妇难贤_第93章(2/2)

作品:《寡妇难贤

?”武王爷自己给自己斟了茶,端起茶盏,慢慢悠悠的喝着,却是不看王妃一眼。

    “爷英明,三姑娘却是个好的,只是被外头的谣言给误了!”武王妃硬着头皮,辩解道。

    “是吗?”

    “爷可去打听打听的……”

    “打听打听?如此甚好,我记得二儿也已经十五了,既然是个好的,就将谢家三姑娘留着给二儿吧!”二儿,是王妃的嫡子,武王府唯一的一个嫡子。

    “王爷!二儿可是您的嫡子!”武王妃惊恐地道,她从来不知道,向来温文尔雅的王爷,就为了那么点儿小事,却要毁了自己的嫡子。

    “怎么,现在三姑娘不好了?还是我这个王爷,在武王府说话也已经不管用了?”武王爷轻轻地将茶盏放好,这可是她娘最心爱的一套茶具,若是这样子砸了,可不可惜了?

    扑通――

    “王爷,还望王爷看着二儿向来孝顺的份上……”

    武王爷走了……

    武王府有意让嫡子娶谢三姑娘,传闻不胫而走。

    武王妃在佛堂前跪了一日,都不见老王妃出来。谢府的人,早就送了拜帖上门。

    武王府的长子,虽说是庶子,不过因着亲娘早逝,一向是由老王妃带大的,至于亲事,则是由太后娘娘指婚的。只是因为大儿的亲娘,原是太后娘娘宫里的老人。

    武王妃疲于应付谢家人,王府的一应大小事儿都交给长子媳妇做主。

    武王府的这些事儿,田慧却是半点儿不曾听闻。

    291 京城,亲事定

    杨立冬倒是早就听闻了武王府的事儿,却不会去告诉田慧。

    不过,待武王却是多了几分真心。

    有了此传言,谢府的主子施压武王妃,听说宫里的谢嫔娘娘,在太后处遇见了武王妃,也意味不明地说了几句话。

    杨府上下,倒是不曾想过,只是因着自家的事儿,闹得满京城的风雨。

    “我倒是没想着,咱家团子倒是头一个被人瞧上的。行啊,小子!”饭后,田慧调侃道。田慧也瞧了好几家的姑娘,尽是不大如意的,总觉得自家的儿子自然是怎样的都能配得上。

    大抵,为人爹娘的,都是如此的。

    养了半年,团子倒是不如此前那么黝黑了,穿戴富贵,倒也是翩翩佳公子一枚。

    田慧自觉地忽略了,团子此刻正露出大门牙,恶意地笑着。

    “娘,书房里的那个一千字呢?”原本团子是想偷偷地看看圆子和阿土的心中的媳妇的人选的,这几日,在这权贵之地,团子也跟着见识了不少,果真,南下镇,只是一个小地方。

    不过,那些人打量自己的眼神,团子仍是觉得十分地不舒服。倒是宁愿在南下镇待着,胜在自在。

    如今,圆子兄弟三人出门,好似明晃晃地打着标签,却媳妇一枚。

    “娘收着呢,每日都要看的,争取给你们娶个合心意的来。”田慧脸不红气不喘,十分淡定。

    天知道,早在搬家之初,她就再也没寻见过,就差翻个底朝天,只是这会儿。却是不能吃。

    纷纷作鸟兽散了。

    真是经不起折腾。

    杨府上下行色匆匆,只觉得每日都有忙不完的事儿。

    如此大的杨府,就是连个下人都不曾有一个。秦氏每日除了要照看小包子,还得防着丸子与半两到湖边玩水去。可是累坏了一家子老小。

    太后与康元帝一商量,赐下了一对宫人。据说巧了,跟兰姑姑原是一处儿的。兰姑姑特意还来了趟杨府,叙了好一会儿的旧。

    安姑姑和静姑姑,人如其名,果真是一双安静的人儿。

    杨立冬这一住,就是三个月。

    田慧现在也不急着寻儿媳妇了,夫妇俩人权衡了再三。一应断了三兄弟的外交,只打了声招呼,第二日,就包袱一整地送到了应天书院。

    不过,每日都是来回的,却也少不得带些东西。

    第一日下学归来,团子就瘫软了,应天书院的先生都是进士出身,本就是京城里数一数二的书院。因着书院里开学里已经过了好些日子了,才刚一进书院先生就要求补足了之前的功课。

    如此。直到曹御史上奏杨立冬身为一州要职,却在京城长期滞留。

    满朝文武皆知,杨家军这是奉着康元帝的旨意。才滞留京城。康元帝讨了个没趣,在御书房里痛斥御史,转个脸,又是一脸地无辜。

    “杨爱卿,可要朕做个媒人?”

    赵菜子低头,作壁花状。康元帝向来爱做媒,还抢着做媒,只是,做媒的水准却是真的不咋的。不过他只敢。默默地在心底里想着……

    不能大逆不道啊!

    “陛下,我家儿子的亲事向来是夫人做主的。我也只是帮着打听打听的……”

    这是被拒绝了?

    康元帝摸摸鼻子,“这事儿还由不得你拒绝了。许老夫人。你也识得的,跟你一道儿坐船进京的。许老将军,朕在西北的时候,就颇受许老将军的照顾,别说你俩不曾受过照应!”

    “不知许老夫人看上我家哪个儿子?”杨立冬也不废话,他们夫妇俩早就商量好了,若是亲事再寻不到合意的,杨立冬就得回康定城去了,不过儿子都在京城里念书,若是亲事成了,杨立冬就有借口哄着田慧回康定城了。

    杨立冬不止受过许老将军的照顾,若不是许老将军,杨立冬怕是早就落下了后遗症,一瘸一瘸的。如今他的右腿上,还有一条长长的伤疤。

    当时,杨立冬不过只是康王营下的一个小兵仔。也算是杨立冬该有这种福运。

    许家,如今虽说是挂着将军府的匾额,不过,宅子里,不过都是些寡-妇了。许老将军的儿子,早些年尽丧战场中,就是连许老将军,也去几年前仙逝了。

    许老夫人这回,是守完了三年孝,带着一家子大小回京的。

    如今,孙子辈中,只有一男一女,都是大房嫡出的,至于二房,却是连个庶子都不曾留下。偌大的将军府,只有许老夫人,两个儿媳妇,还有俩孙儿。

    杨立冬只稍一沉吟,心里也算是应下来了。

    “许老夫人只是对你府上夸赞有加,并不曾明说。不若,带母后去问问?”康元帝也知许将军府上人丁凋零,唯一的一个孙子也不过十五岁,能否建功立业也全看这孙子了。

    而杨府,一门三举人,杨立冬年纪轻轻已经手握一方重权,光是这几个月,就时常上门探探口风的,就是连赵府也热闹了不少。

    太平盛世,想要建功立业却是不容易的。

    “微臣自然是信许老夫人教导出来的孙儿的,两个嫡子,一个干儿子,若是许老夫人有意,由着老夫人挑吧。左右都还是没定亲的……”

    许家小姐守了三年孝,也已经十七了。

    过了几日,许家给了回话,说是二少爷。

    “啧啧啧,让哥哥瞧瞧,行啊,最小却是最有能耐了!”圆子笑着打趣道,入了书院,圆子的性子倒是开朗了不少,书院里的大多都是已经成了家的,不过,好些都是如圆子这般,虽说已经近二十了,家里却是在张罗着亲事的。

    团子羞红了脸,今日,杨立冬在饭桌上说了这事儿,说是明日就是吉日,寻了官媒上许家提亲去。“咱这是逮着了一个姑娘,就算是一个了!”

    “团子,你跟娘说实话,可是有见过了许家姑娘?没道理啊,圆子可是怎么说都比你招眼啊……”田慧也跟着打趣儿。

    团子羞得直摇头。“娘,都还不曾说亲,莫要污了女儿家的闺誉!”

    “哟哟哟,这还没成亲,就已经开始护上了。”秦氏也笑着道,果真如田慧说的,人不可貌相啊。

    安姑姑笑着给杨家人普及了下该如何对待待嫁的姑娘家的。

    树上的喜鹊叽叽喳喳,不过半个月,田慧以雷霆之势,将其余的二儿婚事给定了下来。

    圆子定下的是户部侍郎的嫡长女,因着吕侍郎一连生了六个闺女,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嫡子,如今嫡子也已经九岁了。吕侍郎虽说是做着三品的官儿,只是因为不大好生儿子,他家的闺女,行情溅低。

    就是嫁出去的两个庶女,只生下了闺女。

    吕家小姐虽说是嫡女,却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生生地急白了吕夫人的一头黑发。

    不知为何,只打了过眼,田慧却是早就认定了这吕家闺女,不过是不知该说给哪个儿子,待得暗地里看了两三个月,团子的亲事也敲定了,也就一道儿请了官媒上门去提亲了。

    至于阿土,田慧也是拿着选了又选的名单,不成想,阿土却是中意宋将军家的嫡长女,要说这宋将军,原是跟着赵菜子的,不过是因为宋将军早年丧妻,只留下了一个女儿。后来,续娶的却是康定城温府的姑娘,带着一个儿子。

    却是旧识,本就是书信不断,带田慧到了京,宋夫人也是时常上门来的。

    如此,婚事敲定,杨立冬便带着媳妇,并着三个小娃子回南下镇去了。临走前,田慧还恳求了安姑姑跟着一道儿去,说是教俩个小姑娘规矩去了。

    田慧留下了两万两银票,凡事都拜托静姑姑掌家。

    闹腾了一时的京城,总算是尘埃落定。

    秦氏几人原是想跟着一道儿回去的,不过是不放心圆子三人,生怕这三人被京城里的纨绔子弟给带坏了。转念一想,待得明年年初,田慧又得回京来置办聘礼的,不过是小半年的时间,也就索性留下不走了。

    这一来一回的,又得个把月,光是想着吐得不成人形,秦氏就有些退缩了。

    况且,京城里的杨府,府大院大的,福伯郑伯已经开辟出了一块大菜园子,可是比南下镇的宅子里好了许多。这几日,就在估摸着,池塘里的莲藕待得到了夏日,就能收了卖了,若是在池塘里养些鱼,说不得还能换银子呢。

    谁让京城物价极高,能不想着法子赚钱吗?

    ps:正文到这里,就算是全部完结了,接下来会有一些番外。么么哒,《寡妇难贤》一路磕磕碰碰地过来了,中间因为家里的事儿断更了好久,不过一直想谢谢妞们,不离不弃。么么哒、

    番外一

    两年后。

    一年前,圆子兄弟三人,在杨立冬和田慧的主持下,在京城低调地完了婚。田慧也不是个考究的婆婆,只是匆匆地操办完了婚事,小住了几日,就随着杨立冬回了南下镇。至于京城的杨府,自然是由圆子的媳妇,吕侍郎的嫡长女吕氏当家。

    虽说田慧夫妇俩都不在京城,但是三个儿媳妇却也是懂礼的,自是出嫁的女子,不可随意地回娘家。田慧在临走前,给了吕氏一万两银子的家用,又在京城的城郊,比着田福的庄子置办了田地,也算是吃穿不愁,好歹能过个日子。

    杨家的三个儿媳妇,嫁妆都不薄,虽说都是年轻的媳妇,不过京城里,却是谁都不敢小瞧了杨府。杨家三儿也不过堪堪为举人罢了,杨家的媳妇却是时常受邀。说来也是怪事,不知为何,三个儿媳妇俱是没有传出喜讯。

    年末,田慧早早地就捎来了家书,因为是在京城办的婚事,却是不曾拜过祠堂,就是村子里的亲戚也不曾见过。吕氏早早地吩咐下去,向圆子打听了不少南下镇的事儿,在京城置办了好些东西,只等着南下的那一日。

    南下镇前几日就已经下了一场大雪,雪初化。

    “娘,你说圆子他们是不是已经上了船了?不知道这路上可还好行?就是咱镇上都已经下了场大雪,这运河是不是也封了……”田慧虽说早在半个月前就得了回信,后来就是再也没有回信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那场大雪的缘故。

    离着过年,也不过是半个多月了。也难怪田慧等着有些心焦了,如今丸子也时常留在军营里,既然杨立冬这个做爹的不言语,田慧也实在是管不过来。至于小包子,大多时候都是由着静姑姑带着。静姑姑,虽说已经看不出当初初来杨府的那种冷清的性子,不过,却是待小包子极好的。

    如今的小包子,虽说仍是胖墩墩的,只是却是隐隐地有了静姑姑的模样,一板一眼的,极为讲究。田慧明里暗里地说了几回,不过,哪成想静姑姑也只是笑着应了。只是,回头,却是依然如故,小包子却是极为地信服静姑姑。

    田慧甚至是怂恿了丸子将小包子拐到了军营里,哪成想,小包子玩得极欢。田慧得了这信儿,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儿,不过待得几日后,回到了杨府,又变成了一眼一板的小包子。田慧可不被折磨地焦头烂额。

    杨立冬只是笑着看着这母女俩斗智斗法,也只有这小闺女才能将田慧折磨地精疲力尽,才能缓缓对京城里的思念。

    田慧的年纪也长了些,杨府也有买了两家子下人,日子也算是松快了不少。如果说这些年来,杨府最大的变化就是,院子扩大了不少。杨立冬将东首的那户宅


    寡妇难贤_第93章(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