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_第13章

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_第13章(1/2)

作品:《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

    已是如此,底下人当即乱了套。不少士兵仰头看着逐渐逼近的“鬼火”,已是哭爹喊娘地直往后爬。

    而待到那火光飘至大营正上方时,周遭出其不意地,忽然响起大片箭簇之声。只见箭簇声方起,头顶的火光倏然而落,如火雨一般打落在营地之上。

    营帐之上,瞬间便腾起了扑天的火光。底下士兵见状,生怕“鬼火”追赶自己,愈发骇得落荒而逃。

    顷刻间,营中大乱。那薛仁果自己,亦是吓得手忙脚乱。

    而与此同时,躲在暗处的李世民见了这情状,不由徐徐挑起嘴角。朝身后看了一眼,随即抽出佩剑来,扬声道:“出击!”

    与此同时,天空应声腾起一支号火。顷刻间,伏于周遭的人马如潮水一般倾泻而下,顷刻将薛仁果大营围在其中。

    李世民横剑冲在最前,实则发出号令的那一刻,他心下已知:此战必胜。

    *****

    一战过后,薛仁果率众溃逃,李世民也不再追击,只带着纳降的三千人,班师回朝。此间算来,一共也不过十余日的功夫。而如此速战速决的大胜,却教朝中上下无不是一片赞叹之声。

    而李世民回府之后,匆匆换了身衣服,便去往李建成处。然而李建成并不在府邸,据下人说乃是身在相府。李世民只得依言前往,果然见府中李建成正同李渊商讨政务。

    见了李世民,李渊笑道:“世民回来了。”

    李世民拱手拜道:“方一回朝,不敢耽搁,便来拜见父亲。”顿了顿,望向李建成,有意做出惊讶之态,“不想大哥竟也在此。”

    李建成对他微微颔首,眼底藏笑。

    李渊示意他坐下,笑道:“为父已听闻你一战打败薛仁果之事,方才还同建成说起你用的那‘鬼火之策’。”

    “以孔明灯火烧大营……”李建成笑得温润,接口道,“世民此策,当真是事半功倍。”

    李世民看着他,顿了顿才回过神来,谦道:“不过是用了染色的纸,做了百盏孔明灯。若非薛仁果手下尽是无知的流寇之辈,只怕也不能蒙混过关。当真……瞒不过大哥。”

    李建成笑道:“行军用计,便好比对症下药。世民能用此奇策,在你父亲和大哥面前,又何必太过谦虚。”

    李世民闻言亦是笑了笑,见二人几句之后,仍继续商讨治国之策。也不便打扰,便寻了个由头,退了出去,心道稍后再寻大哥不迟。

    *****

    回到府中一觉睡到黄昏,用过晚膳,方步入院中散心,便听闻下人道李靖将军求见。

    李靖乃是李世民帐下一员猛将,攻取长安之战中功不可没,故素来可称李世民心腹。见他求见,李世民点点头,示意让人进来,然而及至李靖步入后院中,却见他身边竟还带着一人。

    “大将军,”李靖对他一拱手,看了身旁小兵模样的人一眼,神色里难得有些犹疑,“有一事……末将难辨虚实,便不敢声张,特地先来告知将军。”

    “何事?”李世民一挑眉道,“罗将军但讲无妨。”

    “此人乃是薛仁果营中降兵一名,”李靖示意身旁那小兵站起身来,道,“你将今日对我说过的话,再同大将军说一遍,不必有顾虑。”

    “是,是。”那小兵哆哆嗦嗦,迟疑了许久,终是开口道,“小的今日在营中看见、看见突厥的王爷了。”

    “你说什么?!”李世民大惊,一拍案站了起来。

    那小兵吓得坐倒在地,又很快爬起来跪下,口中颤声道:“小、小的岂敢有所欺瞒?”

    李世民略略平复了神色,再度坐回身后石凳上,道:“你且细细讲来。”

    那小兵道:“小的乃是马邑人氏,十几岁时在刘武周帐下从军,后几经辗转,才跟了薛仁果。刘武周同突厥人多有往来,故突厥王爷的长相如何,小人记得可是一清二楚。今日小人在营中所见的,便是那始毕可汗的三弟……王爷咄。”

    李世民听闻此言不由沉吟,实则见这小兵生性胆小,谅也不敢撒下弥天大谎,由是心中很快已有了计较。暗惊之下,他面上却神色不改,仍是平静问道:“你所指何人?”

    那小兵不敢回答。李靖看了他一眼,叹气道:“回大将军,他话中所指……乃是那柱国,康鞘利。今日柱国路过营中,必是一时为他所见,故而才有此一说。”

    及至听闻这个答案时,李世民已然不再惊讶,他默然片刻,只对那小兵平静道:“此事不得声张,若再有人第四人知晓,定教你人头落地。”

    最后四个字说的轻描淡写,却分明是容不得半分忤逆。那小兵闻言抖了抖,连忙伏倒在地,叩首称是。

    遣走小兵之后,李世民以手支着下颚倚靠在石桌边,双目定定地看着桌上茶杯,神情异常严肃。李靖立在一旁,留也不是,退也不是,过了许久,终是按捺不住试探着问道:“依大将军看,此事却要如何是好?”

    李世民收回定在石桌上的目光,转向他道:“此事事关重大,区区一个小兵之言,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此事你且暗中替我查一查,若有结果,速速来报。”

    “是。”李靖领命,当即退了下去。

    李靖离去之后,李世民独坐在院中,伸手徐徐握住桌上的茶杯。抬眼望着枝头零落的枯叶,脑中诸多回忆纷至沓来。

    柱国初来乍到,便同大哥走得颇近;

    大哥为屈突通算计,重伤退于山中之时,是柱国抢先自己一步,将人救了出来;

    自己心思难抑,去寻大哥的那个夜里,曾亲眼目睹二人相拥之景;

    攻取长安之前,大哥设计引诱卫玄出城时,是柱国带兵前去接应;

    自己于火海之中救大哥脱困之时,是柱国拼着性命,替他们挡下了追兵;

    大哥带自己前去探望他时,更是曾将自己支开,只同柱国单独说话;

    ……

    如此回忆起来,有李建成的地方,这柱国竟是无处不在。忽然间,李世民想起刘文静曾经说过的话。

    “当年世子单枪匹马入突厥说和,如今便得突厥柱国来援……”

    “突厥本派大军进犯太原,却世子一人之力答应结盟,你以为是为何?”

    一霎那,许多琐碎的细节顷刻间连成一线,答案便已然浮现在心中,澄澈如镜。

    与此同时,只听手中一声清脆声响,那瓷杯已被自己生生捏碎。

    茶水已凉,淋在掌心之间,突兀地洗去那被瓷片划出的血迹,凉风吹拂之下,寒凉刺骨。李世民松开手,任手中带血的破碎瓷片散落在地。

    然后,他慢慢握紧了拳,冷笑出声。

    ――若你不是突厥王爷,那还有谁在结盟之事上,以一人之言,举足轻重?

    ――若你当真是突厥王爷,你既胆敢隐瞒身份藏在军中这么许久,那我也定能教你有去无回。

    *****

    夜里,李靖再度前来。李世民听罢他所言,点点头,平静道:“我知道了,你且去罢。”

    李靖告退之后,李世民在院中又坐了片刻。忽地一撩衣摆起身,独自出了府。

    李建成府中每到夜晚,便是格外的清冷。屏退了下人之后,整个府中便显得格外空荡静谧,唯有风吹动枝叶沙沙作响的声音,伴着窗口暖黄色的灯光,在夜里各自分明。

    李世民在门边顿了顿,终是推门而入。

    门内李建成依旧倚在桌边翻看着书卷,神色闲静,听闻响动循声望去,见是李世民,倒也不以为怪,只淡淡笑道:“世民来了。”

    李世民定定地看着他,没有说话,只是几步走到对方面前,垂眼看着他。

    感觉到对面的人似是有话要说,李建成徐徐收了笑容,静静地同他对视着,等他开口。

    李世民的目光徐徐划过自己大哥的面容,从眉间到眼角,到鼻梁,到面颊……末了,在唇上停住。

    然后他忽然俯下-身子,狠狠地咬了上去。

    突如其来的亲吻让李建成一怔,然而,却到底没有将人推开。他只是徐徐闭了眼,任由对方扣着自己双肩,唇舌在齿关内肆意往来。霸道地汲取着,掠夺着,搅得彼此间的气息,一齐变得紊乱。

    不迎合,亦不推拒。

    李世民忘情地吻着怀中人,吻到近乎窒息,才极力克制住冲动,勉强将二人分开些许距离。

    作者有话要说:二呆的第二步蜕变开始啦~大哥你要肿莫办捏~o( ̄e ̄*)

    26

    26、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六章】

    李建成微闭着眼,长睫低垂,伴着喘息微微颤动着。李世民看着他,强迫自己收回了目光。他今日来此却是有别的缘由,若再这般下去,只怕……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世民,你有话要说。”片刻之后,李建成平复了气息,抬眼看着他,神情再度变得平静。

    李世民悄然深吸一口气,走到另一侧,坐下时已然换做一副云淡风轻之态。他抬眼望向李建成,慢慢道:“世民听闻柱国康鞘利不日便要离开,返还突厥,可有此事?”

    “攻取长安之前,他便有此打算。”李建成眼波不动,闻言道,“然而为伤势所碍,不得不一再推迟。”

    李世民点点头,目光仍是死死地锁在他面上,不愿放过一丝一毫的神色变化。然而烛影跳跃之下,李建成神色如常地带着几分笑意,分明是一副太过完美的面具,却偏生教人挑不出破绽来。

    垂眼无奈地笑了笑,许久,李世民终是开了口,问道:“大哥,告诉我,你同那柱国康鞘利可有旧交?”他看着对方,眼中是毫不掩饰的真挚和期盼。

    实则他番前来,所为到底也不过李建成一句实话而已。他知道自己如此一问,对方定会有所觉察,却也知道,如若对方对自己坦诚相告,那么他也许会停下原本的打算。

    至少,那样足够说明,大哥是信任自己,愿意告诉自己心中所想的。

    可是李建成闻言只是轻轻一笑,反问道:“世民何来此问?”

    李世民顿了顿,终是再问道:“若非如此,大哥有难,为何那康鞘利竟是三番两次相救?”

    此话,隔在二人之间的那层纱,眼看就要被掀开。然而李建成反而笑得明显了几分,淡淡道:“世民何时却竟计较这些起来了?突厥与我仍有盟约,一方遇险,另一方又如何能袖手旁观?”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便又将那层纱合了上去。偏生这话,还是同柱国那日所言如出一辙。

    李世民闻言,胸中一愠,却也强忍住,勉强笑道:“既然大哥做此言,想必同他交好,亦不过尽地主之谊罢了,倒是世民多虑了。”说罢站起身来,道,“时候不早了,世民便不打扰大哥歇息了。”

    话音落下,走出几步却又回过身来,定定地看着他,慢慢道:“大哥,其实世民所愿,也并不多。”

    李建成同他对视着,面上的笑容一点一点地淡去。他一字一句道:“世民,莫要因私坏了大局。”

    然而李世民闻言只是笑了笑,没有应答,只是转身离去。

    李建成看着他阖门而出,心知对方今日这番试探绝非空穴来风,十有八九……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念及此,他当即起身,拿了狐裘披在身上,往门边走去。

    然而及至行到门边,却忽然顿住。默然片刻,终是走回书案边,提笔在纸上匆匆写了几句话。随后他唤来一个下人道:“立刻将此信送予柱国,不得有片刻耽搁。”

    *****

    其时,咄正在屋内整理了一阵行装。乍一抬眼,忽见窗外明月正好,不由得放下手中什物,披了外袍,推门而出。

    院内空无一人,分外的静谧,咄走到院内的石凳边坐下,仰起脸,只觉月色太过明亮,把夜色照的竟有如白昼。

    犹记身在塞外时,千里荒漠杳无人烟,只觉得这月色之中总是透着无限苍凉。然而及至来到中原,才发现这明月,在繁枝的掩映之下,竟也能有如此柔和,如此令人心醉的一面。

    同是一轮明月,阴晴圆缺间,却竟是这般变幻莫测,叫人无法残破。

    月如此,人亦然。

    念及此,咄不由得垂下眼,轻轻笑了笑。

    ――建成,不知这一别,你我可还后会有期?

    正此时,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咄循声望去,但见一个下人模样的人匆匆行至面前,一礼道:“世子遣小的前来送书信一封。”

    分明便相隔不远,却用此等方式。咄心中略一生疑,伸手接过那张薄薄的信纸。打开一看,其上字迹写得潦草,平添了几分飘逸之感。

    却不过四个字。

    “今夜速走。”

    咄心头一紧,当即对那下人道:“回去转告世子,便说此事我已知晓。”

    待到那下人匆匆离去,咄当即起身,回到房内。草草收拾了几件衣物,便提了长刀,往门外去。

    翻身上了马,一路狂奔至城门。

    由于柱国之身,他向来能在城中自由出入。由是此番深夜出城,守卫也未敢多做阻拦。

    出了城,便慢慢放慢了马速。

    城郊荒野中万籁无声,唯有当头明月,却还同自己紧紧随行。

    再一次仰起头,这一次,他笑得自嘲。

    只叹,来不及作别了。

    然而待到他收回目光,重新望向前路的时候,却意外地看到一个身影。

    那个身影高坐于马上,手执一把长剑,不需看清面容,便可知是何人。

    咄低低地叹息一声,提缰顿在原处,静静地看着那个身影慢慢走近,月色之中显露出几分面容来。

    实则即便李建成信中不过四个字而已,然而看到信的那一刻,咄心中却已然明白:如此急切,只怕自己的身份已然暴露。

    “二公子。”咄摇摇头,声音很平静,“没想到,不愿让我离去的,竟会是二公子。”

    李世民打马徐徐走至近前,五官在夜色里显出轮廓,然而神情却有些模糊。他冷冷笑了一声,道:“柱国康鞘利要走,世民又怎会阻拦。只是……倘若要走的是王爷咄,世民只怕便无法袖手旁观了。”

    咄苦笑,叹道:“这有何分别?”

    “自然有。”李世民此时和他不过一臂之隔,他提了提马缰,停下马蹄,道,“柱国康鞘利留在我军中,是为盟约而来;却不知,王爷咄假借其身份留于此处,却又是为何?”

    咄叹道:“二公子心中已有计较,又何必再问?”

    李世民冷笑道:“世民心中计较,王爷如何能知?何不如实相告?”

    见他这般逼迫,咄沉吟片刻,终归是看着他,一字一句道:“我若说,‘是为建成’呢?”

    听他话语之中不呼“世子”,竟而只以“建成”相称,李世民当即大怒,扬手对着他便是一剑。

    咄提缰侧身,堪堪避过,然而腰间旧伤经不住拉扯,当即掀起一阵剧痛。

    “我此刻赢不了你。”微微弓了身子,他看着李


    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_第13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