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_第4章

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_第4章(2/2)

作品:《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


    李世民当即便放下了手,按在身侧的床面上。他看着李建成微微前倾了身子,朝自己俯身过来。有些仓皇地闭了眼,隐约感到自己肩背上的绷带被人轻轻解开,一层一层的剥落。李建成的衣袖袍角在他周身轻轻划过,似有若无的触碰让他整身子蓦地收紧。

    很快,胸口的绷带尽数被取走,取而代之的,是胸口处微凉微痛的触感。他睁开眼,见李建成正俯着身子,在替自己上药。

    微微敞开的襟口正对着自己视线直视处,依稀可见肤色如玉。李世民五指一点一点扣紧了床单,却如何也挪不开视线。

    似是感到他的动静,李建成微微顿住了动作,看着李世民道:“世民,你怎么出汗了?”

    李世民摇摇头道:“我没事,大哥只管继续。”

    李建成放下手中药膏,转身取了新的绷带,再度走回床边。李世民下意识地闭了眼,只觉得这对自己而言,无疑又是一场煎熬。

    可是自己,却终究无法开口推拒。

    李世民想问李建成,为何不问自己为何那般冒失,带伤练武?迟疑片刻,终是没有开口。而李建成只是小心翼翼地替他缠着白纱,一语不发。由是二人之间,唯有沉默在缓缓流动。

    李世民极力克制着自己,不要在那似有若无的触碰间倾注太多思绪。他闭着眼,在李建成独有的气息之中,恍然地又想起许多画面来。

    他想起自己第一次梦见大哥,对方在自己身下隐忍的神情,也想起自己夜里无数次地,在满眼满心满脑的大哥的画面里,无奈睡去的情形;

    想起大哥隐痛晕倒时,面上的那一缕让人心悸的脆弱,也想起自己替大哥档下一剑时,对方眼里一闪而过的仓皇;

    想起大哥白衣时的温润,黑衣时的肃穆,也想起他银甲白袍,坐于马上,身后披风如火的英武与惊艳;

    想起大哥看自己始终平静疏离的眼神,却也想起他同那突厥柱国对视时,锐利直接的目光;

    ……

    便如同中了魔障一般,李建成早已深藏在他身心之中,挥之不去,弃之不能。分明便近在眼前,然而伸出手,却如何也无法触及。

    那日见他同那突厥柱国分外亲密的情状时,李世民深知自己是嫉妒了。他在大哥身边朝夕相处数十年,尚不能得到那样一个眼神,为何区区一个初来乍到的突厥柱国,便能如此?

    而后,李建成每日同那人同饮同乐的传闻,也零星飘入他耳中。他知道自己或许思虑过多,然而不知为何,心内只觉那柱国看大哥的眼神,直教人心恼。

    李世民若是文人墨客,或许会有万语千言付诸笔端,然而于他而言,最好的方式无疑是一杆枪。唯有银枪在手中挥舞的时候,那人的身影,或许才能消散几分。

    沉吟之际,李建成忽然地靠近,让李世民突然睁开眼。然而紧接着腰间一阵紧缚的触感,让他的思绪回到了现在。

    李建成正在微微用力,替他绑紧白纱。每一次捆绑,有如一个拥抱的姿势;每一分触碰,都让李世民气息急促几分。

    终于,待到李建成再一次将手伸到李世民的背后时,腰间蓦地一紧,却是李世民伸出手,环住了他的腰。紧接着,腰上的手一个用力,身子便向前方迎来的胸口上靠去。

    “世民……”李建成一惊,却感到李世民低下头,将脸埋进了自己的颈窝。

    “大哥,别动。”李世民声音有些含糊,“便这般待片刻罢……”

    李建成迟疑了一下,终是放下了停在半空的手,道:“世民,且让我先替你扎好伤口罢。”

    李世民埋在他胸口,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摇头。

    李建成沉默地看着他,许久后道:“世民,你已远非不谙世事之人,明知有伤,今日为何还独自武枪弄棒?”

    李世民沉默许久,才将人放开。实则方才一出手,他便知道自己冒失了,费尽了心力平复下来,他却不愿再看李建成,只是背过身去,对着里墙而坐。顿了顿,低低问道:“大哥,我已没事了。此事……日后不会再有了。”

    李建成微微一愣,并不知他所谓的“此事”,指的究竟是带伤练武,还是方才那般,突然的拥抱。然而他已隐约感到些异样,只是又无法说清道明,便只上前一步,将李世民垂下的绷带一侧扎好,道:“那世民且好生休息罢,我日后再来看你。”

    李建成推门离开之后,李世民抬起头望向帐顶,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

    这种心思,纵然在大哥面前压得住一时,可日后却还能再压抑多久?自嘲地笑了一声,他着实不知。

    *****

    由于李世民极力瞒下了伤口复发之事,李渊在霍邑城待了数日,便决心拔军出城。大军陈兵黄河东岸时,李渊将李建成李世民二人叫道帐中,道:“这几日为父收到两封书信,关中孙华、萧造二人率部愿意归顺于我,你们看此事如何?”

    李建成沉吟道:“那萧造身为冯翊太守,孙华又是关中起义军中势力甚大的一支,二人对关中情形必然知之甚笃。适逢我军霍邑一战方折损了部分人马,若他们是真心归降,接纳为我军中一员,自是益事。”

    见长子表了态,李渊转向李世民道:“世民的伤可好些?”

    李世民收回望向李建成的目光,对李渊拜道:“承蒙父亲挂念,世民早已无碍。”幸得这几日不过行军,并无战事,李世民安心调养了一阵子,倒也恢复了几分。

    李渊点点头道:“世民,你以为如何?”

    “前几日商议军情时,父亲已定下绕开河东,先渡黄河,夺取永丰仓,进驻关中之策。然而此策较之直接攻取河东虽省去些周折,然而屈突通奉代王之命阻我大军,自然不会坐视。如若我军渡河时机寻得隐蔽,让他不及出兵却也尚好,可倘若渡河之际,被他出兵截杀,却无疑落得溃败。”李世民顿了顿,道,“然如若收了此二人,便可遣他们率一部分人马,于蒲津桥先行渡河,替我等开路。届时若屈突通守城不出,我军则速速渡河,让其断后;而屈突通若是追击,便命他们斩断桥索,再偕同我大军一同攻去河东,使其腹背受敌。”

    “好!”李渊闻言当即笑道,“世民此言,当真是一条良策!”

    正此时,李建成上前一步道:“父亲,建成以为,此计虽好,却有个纰漏。”

    李世民闻言当即望向李建成,却听闻李源道:“有何纰漏?”

    “孙华、萧造在关中掌有自己一派势力,却为何突然有意转投父亲麾下?”李建成正色道,“父亲如何确定,此二人是真心来降?”

    李世民闻言沉吟不语,李渊道:“他二人必是见我军势如破竹,迟早便入长安,与其到时损兵折将,岂不如此时便早早投降了?”

    李建成摇首道:“父亲此言终归猜测,若非亲自查看,又如何能确定?”

    李世民按捺不住道:“大哥话中之意,莫非……?”

    “不瞒世民,我以为,若当真采纳你方才的建议,孙华、萧造这支人马便是成败关键,又岂能不确认他二人虚实,便委以重任?”顿了顿,转向李渊,一抱拳道,“父亲,建成愿去往关中冯翊,一探虚实。”

    作者有话要说:勤奋的人求花花啊"o((>w< ))o"

    9

    9、第九章 ...

    【第九章】

    霍邑城内,李渊召李世民并裴寂刘文静等一干谋臣于议政厅议事。

    李世民思绪飘忽,对耳边的议论恍若未闻,直到李渊唤他的名字,才回过神来。

    李渊见状,皱眉责备道:“世民,军情大事,如何也能走神?”

    李世民重重地“哎”了一声,起身对李渊抱拳道:“父亲,大哥离去已有数十日,如今音信全无,是否该派人前去探查一番?”

    李渊闻言怔了怔,摇头叹道:“世民,建成此去不仅关乎身家性命,更是事关全军前途,为父如何能不在意?只是以建成之性,既然主动请任,便定是成竹在胸,在消息回来之前,我大军需得做好两手准备,却也不可有半分轻怠。”

    “可是父亲,”李世民追道,“大哥出城后便遣回了跟从的千余人马,只带了数十随从,倘若有个万一,却……如何是好?”

    “你大哥此举也是自有考量,”李渊道,“人多容易为人所觉察,只带数十人,尚可扮作平明入关,不教他人生疑。”

    “父亲,”李世民按捺不住上前那一步道,“请父亲允我二百人马去往冯翊,一探情形罢!”

    “胡闹!”李渊闻言大怒,“为父此时的左膀右臂,也不过你二人而已。你大哥有去往关中联通冯翊之任,你也有军中带兵之责,岂可这般胡闹!”

    李世民默然,只得退身坐下,但面上神情分明是不甘。犹豫了片刻似是还要开口,而一旁的裴寂见状,当即站起身劝道:“二公子勿要太过忧心,世子殿下此行隐蔽,想来路途遇阻的可能极小,而纵然孙华、萧造扣了世子,也不过为了做人质胁迫我大军。如此,必会第一时间让我等知晓。如今没有音信,在下以为正说明世子一切顺利,应在隐秘部署中,若安排妥当,定会告知于我们。”顿了顿,抬眼看看李世民,察言观色道,“况且当年世子殿下独自扮作使者去往突厥大帐,如此先要之地尚能全身而返,此行不远,何况身边带了些人马,必然平安无事。”

    李世民听闻他一席话,面色缓和了许多,只道:“多谢裴大人开解。”

    然而心内却终究忐忑。实则他不明白,为何大哥总是这般,频频将自己置于险境,频频让自己在军中心忧不已。

    却也只能心忧而已,手中空握着一杆长枪,却什么也不能替大哥做。这种无力而渺小的感觉,逼得他几近疯狂。

    可他总是会想起大哥面对着自己时,平静而疏离的眼神。苦涩地笑了笑,也许自己这份忧心,大哥并不曾在意,也并不需要罢。

    *****

    与此同时,冯翊城中,李建成同太守萧造一道,迎来了孙华――关中另一起义军首领――并他带来的千余人马。

    “建成盼了多日,终是将孙将军盼来了!”李建成见了孙华,立即大步走上前去。

    孙华同萧造商议时,原是带部分人马于他城中汇合,在一同投奔李渊,不料迎接的人马之中,当首的竟是一白衣银甲的青年之人。

    观那青年人周身气度,又听闻他口中自称建成,孙华稍一思量,便明了了此人身份。当即大惊失色,从马下马拜道:“不想世子殿下竟已在城中,在下未能早日前来,倒有劳殿下久候了!”

    “哪里哪里,孙将军不弃我军肯真心来投,于建成便是莫大的福祉了。”李建成笑道,“孙将军鞍马劳顿,这便速速进城罢。”说罢引孙华,并一旁的萧造等人,一并回了萧造府中。

    三人于房中方坐定,孙华便取出怀中一封书信,递给李建成道:“此信乃是我手书的降书,原本意欲等到见到唐国公本人时再亲手奉上,如今既然世子殿下在此,便请殿下过目。我等久闻唐国公仁义之名,早有心投奔,从此刻起,定当为世子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说罢连同那萧造一同跪了下来。

    “二位将军快快请起。”李建成扶起二人,道,“不瞒二位,建成此时来,便是奉唐国公之命,想请二位为大军入关,做个接应。”

    那二人当即道:“世子尽管吩咐!我等定当竭尽全力相助!”

    李建成微微一笑,便低声将原本的计划吩咐了下


    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_第4章(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