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再醮记_第80章(1/2)
作品:《世家再醮记》
景色宜人。这些胜景寻常百姓无福消受,只能远远地隔着墙观看。而新进士们也唯独此时此刻才能入内一观。
崔渊与几个交好的进士一边说着摹本之事,一边循着小径前行,不多时便到了宴饮的小楼前。这座楼台别名“进士楼”,许多意图入仕的文人士子都常以“进士楼、芙蓉宴”来吟诗作赋激励自己。此时踏进这座小楼,新进士们多少面带些激动之色,崔渊却仍是平常模样。于他而言,这芙蓉宴也不过是一次地点有些特别的文会而已。
“咱们的甲第状头来了!”
“崔大状头可教我们好等!!”
楼上早已经安排好了席位,崔渊坐在左首第一的尊位,崔泳因是少年进士也让众人按着坐在了右首第一。其余人彼此推辞着坐下,互相敬酒,倒也十分和乐。崔渊这个状头也少不得被他们灌了几盏酒。他的酒量一向很好,挑眉与人斗起酒来,面前醉倒了两三人,自己却依旧眼神清明。
崔泳犹豫片刻,红着脸举杯来敬他:“子竟阿兄这甲第状头当之无愧,我……甚为佩服。”
崔渊喝下酒,淡淡地道:“你这少年进士也十分难得。崔相地下有灵,必会欣慰之极。”
崔泳并未想过他的反应竟会如此平和,更觉得他品行出众,越发心悦诚服:“我已经去祖父灵前告慰过了,必不会堕咱们博陵崔氏的名声。只是……日后我若有不懂之处请教,子竟阿兄可愿替我解惑?我本以为自己学识足够,但见过子竟阿兄的答卷之后方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好处。生在长安,长在长安,已经如同井底之蛙,却仍不自知,实在羞愧得很。”
“若我身在长安,你尽可来寻我。”崔渊回道,“你尚且年少,也很该四处走一走才是。”
听了此话,崔泳若有所思,低声道:“我也不想只能去当个校书郎……”
他们二人只顾着交谈并未喝酒,其他已经生了几分醉意的人便哄闹道:“你们族兄弟两个在说什么呢!我们也一起听听!”“说起来,咱们不是还须得找两人充作探花郎么?眼下长安城的小娘子们都在街边等着罢!”“就让他们族兄弟两个去!给咱们寻些好花来簪戴!”
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癸卯年的十几个进士里,数崔泳最为年少,崔渊其次。其余人都至少三四十岁了,便是想当探花郎恐怕也是不成的。崔泳与崔渊自是领了差使,出了芙蓉园,“探花”去了。
他们二人催马而出时,曲江池畔已经汇聚了一群群前来围观探花郎的妇人、小娘子们。眼见着两位探花郎都年轻俊美,她们顿时都喜坏了。娇笑的,评头论足的,掷花果的,投香帕的,险些将两人都围堵住了。
还有胆子更大些的,喊道:“探花郎可曾婚配?奴愿为探花郎红袖添香!!”
“奴家中养了名品牡丹,探花郎可欲一探?若是瞧中了,牡丹尽管摘去便是!!”
崔渊只面无表情地策马前行,花果香帕砸在身上视如不见;崔泳却面皮薄,听了这些直白的话脸都红透了。终于出了曲江,路边的围观群众却仍旧不少,两人分道扬镳,总算减少了些许压力。
且不说崔泳只敢去寺观中探花,崔渊却拨马进了青龙坊。他身后那群围观者知道他就是传闻中的甲第状头,更是紧跟着不放。他只得将马交给部曲,自己悄悄去了青光观。王玫与崔简今日拜访青光观,欲请观主诊脉。他挂念着爱妻的身子,便忍不住过来问一问。至于探花的差使,他本便没放在心上。青光观里也有牡丹芍药之类的时令花,虽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但摘几朵也足够应付了。
“阿爷?!”正在碑亭前看碑文的崔简发现了他,自是惊讶之极,“阿爷不是刚去了芙蓉园?才刚过午时不久呢,进士宴已经结束了么?”
“我得了探花的差使,正好来瞧一瞧。”崔渊道,“九娘的身子如何?可换了药方?”
崔简眨了眨眼:“姑曾祖母正在问诊。丹娘、青娘说我不适合听,便让我待会儿再过去。”
崔渊牵着他往里头走:“不过是问一问病状,眼下大概已经结束了。走罢,咱们去瞧瞧。”
此时,第三进的静室当中,丹娘与青娘都忍不住喜极而泣。在她们的呜咽声里,王玫难以置信地捂着自己的小腹,双目微红:“……真的么?儿真的已经……已经……”她自从来到这个世上之后,便接二连三地听到噩耗,早便对拥有自己的孩子失去了希望。却原来,他竟然悄无声息地来了?她竟然还能拥有血脉?拥有流着崔渊与她的血液的孩子?
“傻孩子。”观主微微一笑,握住她的手腕,“脉如浮珠,我怎么可能诊错?已经快两个月了,你这做阿娘的居然浑然不觉?若不是子竟劝你过来诊脉,换一个药方,恐怕你还当自己最近只是春困罢。”
王玫拭去眼泪:“儿的月事一向不准,所以真没想到……”自从伤了身子之后,她的月事就从未准过。虽说已经调养了将近两年,但腹痛宫寒的症状减轻了,月事的日子却仍然不定。因而,两个月不曾来月事,她与丹娘、青娘也没有放在心上。
“呜呜,娘子总算是苦尽甘来了!”青娘抹着眼泪哭道。
“可不是么?这些年娘子真是受尽了苦……”丹娘也忍不住流泪,“幸而有道祖保佑。”
崔渊父子俩正好来到门外,听得里头的哭声,神色都猛然大变。
崔渊心神不定,一时间浮想联翩,脸色铁青:若是连姑祖母都治不好的病,只能去请药王出山了。幸而曾与药王结了善缘,应该很容易便能找着他。都是他的错,只顾着那些个阳谋阴谋,竟然没有早些催着九娘看诊!!什么事能比九娘更重要?!哪怕是太子或魏王登位,与他也没有任何干系!
崔简更是难掩焦急之色,猛地推开门,看准了王玫便扑过去,大哭道:“母亲!母亲!别离开我!别生病!别丢下我!!”
他的动作虽然突然,但用的气力并不大,像是唯恐扑坏了她一般。王玫将他揽入怀里,轻轻拍着他的背以示安抚,青娘和丹娘则倒吸了一口冷气。待听清楚小家伙哭着说什么,两人又不禁啼笑皆非。
崔渊也走近前,凝着脸对观主道:“姑祖母,九娘到底得了什么病?若是连姑祖母都没有法子,我便带着九娘去请药王出手……”
王玫哭笑不得,唤道:“四郎,我并未生病……”
崔渊瞧了她一眼,视线在她仍然微红的双眼处略停了停:“九娘,莫要担心。不管你生了什么病,我都会陪着你去寻医问诊。其他事,放下也罢――早就该放下了。任何事都不如你和阿实重要。”
他自顾自地说完话,又追问观主。许是从未见过他如此大失冷静的模样,观主勾起嘴角:“九娘的病,我确实治不了。便是药王,或许也未必能治得了。”
崔渊拧起眉:“姑祖母……”他刚想再问大唐上下还有什么名医,崔简哭得更厉害了。王玫也顾不得小家伙还在怀里,喊道:“我真的没有生病!是有孕了!”
崔渊和崔简浑身一僵――父子俩顿时都傻愣在当场。
在两双近乎呆滞的眼睛的注视下,王玫不得不再度强调:“已经快两个月了……”
“有孕?”崔渊本能地重复着,好半晌才反应过来。他的目光猛地亮了起来,喜得有些手足无措:“我……我又要做阿爷了?”
“我有妹妹了!!”崔简立刻从王玫怀里蹿了出来,蹲在她身边,小心翼翼地看向她的腹部:“母亲,我方才没有吓住妹妹吧?”
“放心罢,妹妹好着呢。”王玫笑起来。
观主、青娘、丹娘也忍俊不禁,皆笑出了声。青娘更是笑得前俯后仰,显然从未见过郎君和小郎君这般呆傻的模样。王玫听她们笑得畅快,再看崔渊一付不知该如何是好的神态,不由得弯起了眉眼:“四郎,快过来。”
崔渊有些迟疑地走到她身边,大手忽然被她拉着贴向她的腹部:“咱们家的小娘子,再过些日子,就要出世了。”手下一片温暖,仿佛隔着衣衫与肚腹,温柔地触到了里头的小家伙。崔渊的心里突然一片柔软:是的,这一定就是他们家的小娘子。
父子俩咧嘴笑得格外傻,王玫忍不住又问:“姑祖母,儿一直饮药,于孩子可有什么妨碍?可需饮些保胎之药?或者,近期饮食需要注意些什么?”毕竟她的身子尚未调养到最佳的状态,她希望能够做些什么,让孩子健康地出世。
“你和孩子如今都很不错,脉息十分有力,不需饮药,吃食上注意些就是了。”观主道,“你对养生也颇有心得,开个食单与我瞧瞧。每个月都过来一回,我再替你诊脉。而且,这个孩子生下来后,你好好地坐月子,身子骨便能彻底调养过来了。”
“多谢姑祖母。”
“我也不留你了,赶紧些家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阿郑、贵主,让她们也高兴高兴。”
一家三口遂起身告辞。出了青光观,临上马车时,王玫又吩咐青娘去宣平坊一趟,将这个好消息告知爷娘与阿嫂。青娘欢欢喜喜地领命去了,丹娘过来扶她,崔渊与崔简却一左一右围过来,抢了她的差使。
待马车驶出青龙坊,王玫透过车帘望见曲江池附近拥挤的人潮,这才想了起来――“芙蓉园进士宴尚未结束罢?你怎么出来了?”
崔简赶紧答道:“阿爷得了探花的差使呢!”
“原来是探花郎。”王玫似笑非笑地瞥了崔渊一眼,“既然接了差使,还不赶紧去寻几朵花?可别教旁人空等了。”
崔渊早已经将探花之事忘得一干二净,抬首看了看天色:“时候还早着呢。到时候去你养花的宅子里,摘一篮牡丹、芍药与他们就是了。”眼下最重要的是他们一家四口团聚,旁的什么事暂且放一边罢!
于是乎,芙蓉园进士楼上的新进士们等到几乎夕阳西下,才将姗姗来迟的另一位探花郎等了回来。虽说他摘了一篮子新鲜芍药、牡丹,但众人已经没有时间对着花吟诗作赋了,只能各挑了一朵簪在幞头边,便依依不舍地散去――不,或许依依不舍的只有他们,崔大状头向他们告辞之后,就很干脆利落地御马家去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喜气盈门
却说崔渊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中,便匆匆去内堂向郑夫人、真定长公主问安。两位长辈正命侍婢将压箱底的头面取出来,挑挑拣拣。见他来了,郑夫人难掩喜色:“你过来瞧瞧九娘会喜欢什么样的头面,也好给她挑几套插戴。”
崔渊只瞥了一眼,便道:“只要是阿娘和叔母给的,九娘都喜欢。”他此话并不假,王玫素来对精致的头面首饰不感兴趣,恐怕得了什么都觉得欢喜。更何况,这些都是两位长辈压箱底的好物件,且不说用料极为上乘,便是精致生动也胜过寻常饰物几分,随便拿一件都是极好的东西。
真定长公主笑嗔道:“这可是你说的,我便随意给了。”
“叔母、阿娘尽管给得随意些。”崔渊笑道,“也教九娘沾一沾两位的喜气。”他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几个月之后的生产之事。卢氏当初生崔简时便是难产,这才伤了身子病痛缠身,早早地去了。他不希望王玫生产得艰难,对于往日从未在意过的习俗寓意也敏感许多。在他看来,两位长辈福禄寿三星皆兴旺,多给些物件儿也能镇上一镇,让他心里安心些。
经他一说,郑夫人也想了起来:“你倒是提醒我了。九娘这是头一胎,很该寻个全福人的物件给她贴身带着才是。爷娘翁姑兄弟子女四角俱全者,一时间也想不起来。对了,她的娘家嫂子崔氏便是个全福人罢!”
真定长公主也道:“那孩子是个有福气的,又能生又贤惠,每个儿女都站住了也不容易。”崔氏生了三子二女,确实是个多子多福的,她越想越觉得合适:“让那孩子也给十三娘一件,眼看着要生产了,借一借福运也好呢。”
遣了仆婢去王家后,两位长辈终于挑好了头面。
崔渊刚想暂时告退,回首便见正院里已经聚齐了一群仆从。老管事崔顺脚下生风地走过来,让人抬出来一篓篓的钱,一千钱、五百钱地赏下去。乌压压的人都跪拜谢赏,眉飞色舞地说了好些吉祥话,喜庆得像是过除夕似的。院子里洋溢着的热闹劲儿更是比省试张榜那日有过之而无不及。
崔渊听得心里高兴,郑夫人、真定长公主也笑眯了眼。他转身便要去点睛堂探望妻女,崔顺却道:“四郎,阿郎和二郎君刚家来,正在外院等着你呢。”得知王玫有孕的喜讯后,郑夫人与真定长公主便完全不记得询问他芙蓉宴之事,崔敦、崔敛等人却是不会忘的。当然,除了芙蓉宴之外,还有好些事也需坐在一起商量商量。
崔渊此时根本没有心思想这些,但也不得不去。见他颇为不情愿,郑夫人道:“你阿嫂们都在点睛堂陪着九娘,我与贵主也要过去看她,你就安心罢。”听了此话,崔渊只能跟着崔顺去了外院。
点睛堂的正房里,王玫倚在隐囊上,正与小郑氏、清平郡主、李十三娘笑言笑语,向她们请教孕事以及生产之事。三位嫂嫂都是儿女双全,生产经验丰富,但描绘起来重点也各不相同,她听得格外仔细。毕竟,眼下的许多事与她以往所知都并不相同,生产时通常得不到什么及时的救治。对于女子而言,怀孕生子便是自鬼门关走了一遭,须得格外小心谨慎些才是。想来,娘家阿嫂也很有些经验能够传授呢。
崔蕙娘、崔芝娘、崔英娘也坐在旁边听。两个年纪大些的小娘子已经都能听懂,脸颊微红。崔英娘却是半懂不懂,忽然道:“阿娘,我也想要个小妹妹。”
清平郡主将她揽入怀里,戳了戳她如今已经养得肉嘟嘟的脸颊:“阿娘有你和你阿兄便很满足了。至于弟弟妹妹,都是缘分。”她口中虽如此说,心中到底仍有些遗憾。一双子女毕竟有些单薄,往后只能靠着堂兄弟扶持。幸而崔家家风纯正,说是堂兄弟,与亲兄弟却也相差无几。
王玫便笑道:“英娘,叔母腹中的小妹妹不仅是阿实的妹妹,也是你的妹妹。她出世后,你便抽空陪她顽耍可好?”
“好!”崔英娘眉开眼笑地答应下来。
在房外与崔韧、崔希顽耍的崔简听了,心里当然有些不高兴,总觉得未出世的妹妹也被人抢走了。不过,仔细想想,母亲说得也没有错。他嫡亲的妹妹,便是英娘的堂妹,可不就是姊妹么?察觉他因什么而怫然不乐,崔希忍俊不禁,逗弄道:“我们也都是堂兄呢。”
崔简望了他一眼,低低哼了一声,不再理会他,难得与他赌起气来。
不多时,郑夫人与真定长公主便到了。两人轮流将王玫揽到怀里,皆是满面喜色。郑夫人亲自给她插戴上一根雕琢成石榴花的玉钗朵,火红的玉石花朵竟仿佛真的石榴花般栩栩如生。除了这件寓意不错的饰物,两位长辈都各送了两套玉石头面。
虽不太在意首饰之物,但王玫一瞧便知这些头面绝非凡品,都晃得她一时有些睁不开眼了。她立即笑着谢过她们的赐物,想起身行礼却被她们按了下来。
“不足三个月,正是该小心的时候。咱们家可不兴什么晨昏定省地立规矩,只管好好歇息就是了。”
“可不是么?上巳节的时候你还跟着骑马出门,如今想起来真是后怕得紧。”
长辈们
世家再醮记_第80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