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凰涅天下凰涅天下_第253章

凰涅天下_第253章(2/2)

作品:《凰涅天下

试试,我看你俩性情挺不像的,互补嘛。”

    叶清鸿:“……”

    傲胜衣眼一翻,“要说性情不似,小忆你和小叶子才是南辕北辙吧,要不你俩试试?”

    叶清鸿:“……”

    她可不可以拔剑砍了这两人?

    与卫师相比,这两个师叔才是更不着调的吧!

    叶清鸿果断转身,走人。

    傲忆看着那一袭淡漠的青衣背影,和傲胜衣对了一眼,慢悠悠说道:“其实,我觉得,最合适的人是……”

    “打住!”傲胜衣斜眉睨她,“希颜的徒弟,让她自个管去,咱们别掺合。”

    傲忆耸耸肩,她想说是想看希颜的热闹么?

    傲胜衣瞪她一眼,真是搭戏不怕台高。

    ……

    数年后,叶清鸿在天涯阁见到卫希颜,名可秀已逝。

    “伤心吗?”她问卫希颜。

    “伤心。”卫希颜道。

    “伤心,但不痛苦。”卫希颜的目光望着潮起潮落的海水,“因为,这一世的人生已经圆满没有遗憾。我爱的人,实现了她的圆满。生,是始。死,不是生的尽头。这个世界会铭记着她,可秀以她的道,实现了永恒。”

    “清鸿,无情与有情,并不重要。”卫希颜清缓的声音道,“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的道――你心底想要的是什么。”

    叶清鸿沉默:她想要的是什么呢?

    父亲一生执于“武道”,每战必败,仍执而求之。小的时候,她想要父亲开心,于是拼命习武。父亲怀着一生武道无成的遗憾病逝,她想要完成父亲武道扬名的遗愿,于是与雷动交易,以换取雷动的授艺,代价是从此行走于黑暗。至后,离开惊雷堂,仍然是为了父亲的遗愿,因为她要光明地行走在武道上,杀手是杀人,不是武道。在成为卫希颜的徒弟后,她终于做到了父亲的遗愿。

    那么,继续追求武道是为了什么呢?

    是因为从小的执念,已经成为了习惯?

    还是因为她是卫希颜的徒弟,天涯阁的传人,追求武道是必须?

    这些是她想要的吗?

    她在武道上一心一意,心志坚定,但究竟是因为自己想要,还是因为父亲、师父?

    叶清鸿迷惘了。

    她终于知道,为何进境停止不前,因为她的道心不明――她自以为坚定的道心,并不是明白的道心。

    “清鸿,你想要长生吗?”

    叶清鸿摇头,她不在意生死。

    卫希颜笑起来,“那你要想明白,为什么要执着武道。如果不是为了长生,那是为了什么?――这就是你的道心。”

    她立在海边的崖石上,雪白的衣袂飘然,仿佛下一刻,就会乘风而去。

    叶清鸿心口忽然一痛,好像有莫名的空虚即将袭卷她,“师父……”

    这是她第一次叫卫希颜“师父”。

    卫希颜回头,目光温和,“我将探索者公会第一长老的位置留给你了。你离任前,选择下一个继任者。探索者队伍会越来越庞大,这个势力必将脱离国家政权,成为独立的存在。――武者和普通人是两个世界,追求自由是武道的意志,只有武者的组织才能约束武者。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在你之后,下任,下下任……或许七八代之后,公会才会发展到这个程度。你们嘛,就是奠定传统,制定规则。”

    她看着天空笑起来。

    叶清鸿凝望着她,深雪似的眸中仿佛涌起雪浪,“您是要离开了?”

    她没有听到卫希颜的回答,只余清风,白云,海浪。

    卫希颜已飘然而去。

    此世,她再也没见到卫希颜。

    清风不再有她,白云不再有她,江海不再有她……叶清鸿知道,她的师父已经永远消失在这个世间了!

    叶清鸿深切的难过。

    她又成了被遗弃的。

    这个世上,又只剩下她一人。

    在卫希颜离去后的思念和痛苦中,叶清鸿终于看明白自己的心。

    她不惧寂寞,但她害怕孤单,害怕天地间只有一只孤鸿。

    “……清鸿,我会死在你后面。”她想起那人在花谷中对她的承诺。

    卫希颜没有失诺。她只是,没有活在这个世间。

    叶清鸿仰望天光云影,清淡的声音道:“在你活着的地方,死在你的前面。”

    这就是她想要的。

    这一年,叶清鸿破碎虚空。

    距离卫希颜破碎虚空,正是三十年。

    作者有话要说:叶清鸿想要的,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第478章 番外二百年

    八月二十,下午三点十五分。

    京城鼓楼的钟声响起。

    一声,一声,又一声,响在长杭京城内。

    人们的心霎然揪了起来。

    之前,已有传闻……难道……?

    钟声中,国会广场中央飘扬的赤色国旗徐徐降下,落在旗杆中间,身穿黑色军礼服的士兵擎枪敬礼。

    钟声一直响了九九八十一声,很多人已经潸然泪下。

    是八十一响钟声,帝国凶丧礼仪中仅次于帝王驾崩鸣音的最高规制,只有对国家做出了极其重大杰出贡献的臣民才有资格,当今之世,唯有一人。

    无数的学子,无数的儒者,或痛哭或悲泣或无声的哀痛……他们的宗师,已经去了!

    渐渐地,广场上汇起了从各处走来的人流,有白发的宿儒,有黑须的文士,有年轻的学生,有紫绯绿袍的官员,有神容哀戚的商人,有闻知消息的平民百姓……

    最先来的人,默默坐在国旗下,后来的人,一圈接一圈坐下……渐渐地,国会广场上坐满了人。

    不知是谁起头,有人朗朗吟诵。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是《中庸》的开篇。

    跟着,便有无数的声音一同响起,高声吟诵。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越来越多的从外面加入,数千人的声音从广场上空蔓延开去,浩荡,庄严,宏大。

    公历□□一九年,大宋帝国立宪第十二年,一代儒宗名可秀逝世,终年百岁。

    次日清晨,《大宋官报》和各大报纸发讣闻,皇帝陛下签署内阁决议:海内外各地路州、军营同降半旗致哀,臣民齐哀三日。

    同日下午,大周皇帝下诏,大周举国鸣钟降旗致哀,臣民同哀三日。

    《大宋官报》和《大周官报》发表了名可秀的遗言。

    她题了十六字作为遗言――生命有限,精神不朽,中和之道,生生不息。

    名可秀逝世后的第二年,这十六字镌刻在国会广场立起的人类思想文明纪念碑上。在纪念碑的后面,从上到下刻着从伏羲起、对人类思想作出贡献的圣哲贤人,有华夏的,也有非华夏的,包括亚里士多德、耶和华、穆罕默德、释迦牟尼等都列入其中――这个纪念碑,后面被称为世界文明纪念碑,所有国家的学者都以名字刻入碑上为荣。

    名可秀逝世后的第三年,集合中西大匠创作的名可秀塑像立在国家议会的入口,雕像底座刻着名可秀曾经题写的四个字――天下为公。每一位议员进入国会时都必须向这位国家议会的开创立致敬行礼,扪心自问,是否持着公心进入里面,听政议政。

    名可秀逝世后的第八年,第二任内阁首相连任两届期满,按制不再连任,经国会议员选举,前任内阁文化教育大臣、大公党党首名令夏当选为第五届内阁首相,组建内阁。新上任的文化教育大臣提议,将名可秀的逝世日定为教师节,以纪念这位在思想上引导了全民的师哲。

    名令夏却提出了异议。

    作为名可秀和卫希颜的长女,名令夏继承了“名”这个姓氏,即意味着是名可秀思想的主要继承人,她说,以母亲的意思,必定不会注重个人,而是期望天下师者都能担负起“师者,立德,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责任。

    于是,内阁决议,定每年正月十六开学后的第十日为“教师节”,并制定节日的纪念仪式,有师者的仪式,提醒为师者担负着立德和立教的责任,也有学子的仪式,提醒学生必须尊敬师长,秉持为学者的谦、恭、敬。

    内阁官书递到大周,大周同意。于是,两国颁告,使教师节成为华夏之制。其后,南洋诸国也先后颁令以正月二十六为教师节,行师者仪,学子仪。

    名可秀逝世的第二十四年,大周皇帝柴s下诏,撤三省六部,组建内阁,建参政院和众议院,参政院职责同大宋国会,拥有立法、选举内阁首相、决定帝国重大议案的权利;众议院则是拥有议政权而无决议权。

    次年,柴s驾崩,皇长孙柴z继位。

    柴s在位七十六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大周国力强盛,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商贸、农业均得到全面发展,国土也在不断扩张:

    ――光昭二十八年,辽国因争皇位内乱,大周趁机出兵,攻破上京,辽皇北迁,大周疆域北部扩至斡朗改(今贝加尔湖以北),东北至蒲与路(今外兴安岭)。

    ――光昭三十四年,高丽文武矛盾激化,李绍膺、李义方、李高、郑仲夫等武臣发动兵变,杀尽重要文臣,废黜国主王,迎翼阳公王即位,武臣大多兼任文臣在朝廷中的官职,建立武臣当政的傀儡政权。高丽文臣逃至宋、周,请求宗主国平叛。宋周两国会盟出兵,迅速平定叛乱。根据平叛协议,高丽将攻打金国时占领的所有土地作为出兵军费补偿金转给大周,大宋没有要军费,取得了在高丽兴办学校和报纸的权利――五十年后,高丽的思想文化已经全面大宋化了。

    ――除了中洲的领土外,大周在北阳洲、南阳洲、非洲、大西洋岛屿上先后开拓建立行政路州,至光昭七十年,大周海内外领土总计三千一百四十七万平方公里,比大宋还多出几百万平方公里,就疆域来讲,是世界第一大的帝国。

    就帝王功绩来讲,柴s做到了帝王的极致,文成武功,超越前人,而后人无可超越。

    在位六十二年的大宪皇帝赵y,则以帝王仁德列入帝王之最。

    这是同时代两位同样光辉璀璨的帝王,后世再也没有哪位帝王可以与他们比肩。

    而秦始皇创制的“皇帝”的意义,事实上已经被他们结束。

    ――“帝王拥有天下”已经被“帝王与士大夫共有天下”取代。

    名可秀逝世的五十周年,大宋帝国国家议会更名为“国民议会”,这标志着“帝王与士大夫共有天下”开始走向“与士民共有天下”。

    名可秀逝世后的七十六年,国民议会庄严通过决议,取消帝制,成立民主国家,皇帝赵昀宣布退位,大宋帝国更名为华夏共和国――设国家主席为国家军政首脑,国家总理为国家政务首脑,组建内阁治政,国民议会为最高立法和最高决策机关,拥有选举和罢免国家主席、国家总理的权利。

    同年,大周帝国下诏,国号更为“中华”,全称中华帝国。

    在名可秀逝世的一百周年,华夏两国南北会议决议,成立“华夏共和同盟”――“共和”者,共致中和。以三年为期,轮流担任主席国。

    这是一个比以前的南北约定更加稳固的同盟,它详细规定了在哪些重大事务上两国拥有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也标志着华夏两国的合作进入了更全面、更紧密的时代――这个时代,被史家称为“同盟时代”。

    在同盟时代的第五十年,以华夏共和同盟为核心,成立了“五洲共致中和联盟”,包括中洲、金洲(澳洲)、北阳洲(北美)、南阳洲(南美)、大洋洲五洲大陆和海洋岛屿的所有国家,简称五洲联盟。

    因为华夏两国在非洲也有领土,而认为自己是中洲国家的大金帝国事实上是地跨中、欧两洲的帝国,其西部领土在华夏共和同盟制定的世界地图上属于欧洲,所以,“五洲联盟”可以称为是七洲联盟,又因为北冰洲和南极洲这两大洲目前只被标记为“地理洲”,七洲联合国实际上就是世界联盟了。

    “五洲联盟”的总部设立在中华帝国甘肃行省的羲州(今天水市),改名为易京,这里是伏羲氏和易经的诞生地――华夏两国在一百多年前的南北天文会议上确立的世界本初子午线的0度经线就在这里。

    在“五洲联盟”成立的第三年,欧洲的希腊罗马帝国――前拜占庭帝国,一百六十年前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面临崩溃危机,在华夏两国帮助下免于分裂,签署同盟互助协议,同意实施内政和经济改革,改国名为希腊罗马帝国――宣布接受《五洲中和宪章》,加入五洲联盟,并且提议,“五洲”改为“七洲”,大会审议后,决议改名为“联合国”,《五洲中和宪章》改名为《世界中和宪章》,俗称《联合国宪章》。

    自此,开启联合国时代。

    名可秀逝世的第二个百年,即华夏


    凰涅天下_第253章(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