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重生]_第58章(1/2)
作品:《太子妃[重生]》
又是如何泄漏的?
况且,冯棋山既然发现左侍郎有问题,何不在他还没将消息泄漏给胡人之前,便将对方给拿下,事后放马后炮有何用?他们的突袭计划都被毁了。林尚书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冯棋山的行事真是矛盾得很,且隐隐有一丝古怪。
可还没等他想明白便又出事了,几日后徐少卿竟趁夜刺杀冯棋山,将冯棋山杀重伤之后,随即便逃逸无踪。……
******
林尚书等人领兵出征之后,朝廷上消停了好一阵子,因着冯棋山拦截了云城传回来的消息,所以满朝文武还不晓得昨夜云城打了大胜仗,不只是将北方胡军打退几十里,就是西北胡军都没讨得了什么好。
窦淳自是对云城的消息了如指掌,同时他也收到了左侍郎自尽、冯棋山重伤的消息。他将密报递给卓惊凡,淡淡地说道:“冯棋山没死。”
“只剩一口气,离死也差不多了。”卓惊凡翻阅着密报,不以为意的说道。窦淳抿了抿唇,皱眉说道:“那个左侍郎是怎么一回事?”
“不晓得,我总觉着还有一方人潜伏在暗处,你瞧瞧这里,傅i说北方胡军的粮草被烧毁了,可不是我们的人做的。”卓惊凡顿了顿,又拿起另一份密报,“你再看这里,左侍郎偷了许多冯棋山的机密,这左侍郎也不是我们的人,看起来似乎有人想要将这池水搅得更浑。”
“徐少卿怕是发现了什么,才会对冯棋山下手,只是他为何失踪了?”窦淳敲着书案皱眉说道,徐少卿便是他和卓惊凡挑出来的密探,原本徐少卿该潜伏在冯棋山身边的,可他竟然刺杀了冯棋山,刺杀后却没有消息传回来,这让窦淳不解的同时也很是不满。
“怕是遇上了麻烦。”卓惊凡眯了眯眼,就是徐少卿想要弄鬼,还有一个林尚书呢,当初在早朝上林尚书之所以举荐鄂国公府的虞三郎,这都是和窦淳事先套好的,林尚书这一个吏部尚书的位置是窦淳一手提拔上来的,当初因着吏部侍郎胡家牵扯进禁军统领逆谋一案,连吏部尚书也受了连累,事后窦淳清洗朝堂,一连撸了好几个重臣,然后将他的人手安插进去,其中林尚书便是窦淳的人。
林尚书接替了吏部尚书之位后,为人低调且保持中立,使得朝中大臣竟是没看出来,这吏部尚书其实是圣人一派的。而此次领兵出征,徐少卿是明面上的密探,而林尚书便是隐藏起来的棋子,还有一个左侍郎,本来只是凑数的,没承想竟刚好拉到一个有鬼的。
这左侍郎也是在胡家被撸了之后,才接替吏部侍郎一位的。
思及此,卓惊凡突然开口问道:“当初这左侍郎是谁荐举的?”窦淳愣了愣,回想了一番之后,淡淡地说道:“太师和太保联名荐举的。”卓惊凡皱眉沉吟道:“太保?太保不是早就致仕了么?”
“年初时我召了太师进宫说话,随后太师便递了奏章,我看了其中几个安排不错,便也就顺着他们的意。”窦淳说道。
卓惊凡想了想,将这近一年来官员的调动列了出来,看着看着面色便有些不对,窦淳见状探过身子扫了一眼那张名单,随即也愣住了,只见名单上太师和太保举荐的官员这半年多来都陆续出过不少事。
其中有大有小,有的是犯了些小错被他贬谪,有的是犯了大错直接被撸了官帽,最为严重的便是这左侍郎,直接就畏罪自尽了,他瞪着这张名单,脸色实在难看不已。三公因是先皇时候的老人,窦淳登基后并没有马上就动他们,且太保识趣得很,用遗诏保住窦和窦芷容的命之后,便致仕了,后来太傅又病逝了,为此他也就没有刁难唯一剩下来的太师。
且太师一直都是忠于圣人的纯臣,又是历经三代的老臣,因此对于太师的奏章,窦淳都会慎重几分,对于太师提出来的建议,他也听得进耳,没承想他的信任竟换来被人愚弄!
窦淳心里瞬间升起一股火气,“啪!”的一声怒拍书案,脸色都狰狞了,他气呼呼的说道:“好一个太师!好一个太保!”
“先别急着下定论,将太师召进宫来问问罢。”卓惊凡放下那张名单,脸色也是凝重得很,他虽没有和太师接触过,可以往几次窦淳和太师说话时,他都在书房的里间听着,他实是很难相信那一位光风霁月的老人家竟是心存不轨。只这一张名单上出事的官员,又确实都是太师和太保荐举的,既然不解,那便将人召进宫问个清楚便是。
窦淳憋着一股气,随后便下旨召太师即刻进宫面圣。
太师接到圣旨时,还有些茫然,他瞅瞅外边的天色,实不知圣人为何会突然召自己进宫,因此他塞了一个份量十足的荷包给传旨的内监,好声好气的打听着圣人的用意。
前来太师府传旨的便是吕福,吕福接过太师的荷包,面不改色的说道:“小的也是不知,太师还是赶紧随着小的入宫罢。”太师微愣,望着眼前这一个在先皇时候便极受重用的大内总管,如今又是圣人跟前得用的第一人,一个内监能够历经两朝不衰,也是本事了,所以尽管他心里有些不悦,却也不会得罪对方。
虽说塞了钱没得到消息有些心塞,可眼下最重要的是赶紧入宫面圣,因此太师理理衣裳,便跟着吕福走了。
太师来到两仪殿的书房求见,这次卓惊凡并没有避到后面,而是坐在窦淳的身边,一同接见了太师。太师一踏入书房,便见到了坐在一旁的卓惊凡,他微微皱了皱眉,先向窦淳行礼问安之后,又向卓惊凡问安。
窦淳二人没有为难他,很快的就叫了起并且赐坐,太师正襟危坐,挺着背脊一脸严肃。窦淳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将卓惊凡罗列的名单让内监拿给太师看,太师恭敬地接了过来,仔细地将名单看了一遍,看毕后已是满头的冷汗。
“太师,朕有些不解,所以才将你召进宫来问问,本来依着朕的脾气,是想让大理寺卿过问的,只是皇后说了,太师为人坦荡磊落,且一直以来鞠躬尽瘁,此事怕是有内情,所以才将你召进宫来。”窦淳淡淡地说道,太师却是再也坐不住,起身跪在了窦淳的面前。
“圣人仁慈,老臣惶恐,老臣实在无颜面对圣人,还请圣人降罪。”太师佝偻着身子,语毕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
“太师先别忙着请罪,今日圣人召太师入宫,便是为了弄清楚太师为何荐举这些人,本宫素来敬佩太师的为人,难道今日太师为了保住某人,宁愿一生的清誉受损,且日后背负着蒙蔽圣人的恶名么?”卓惊凡见太师二话不说认了罪名,皱眉说道。
“多谢皇后娘娘错爱,老臣实在惭愧,老臣识人不清理应受罚,老臣不是想保住谁,只是当初荐举奏章是老臣所拟,老臣自是脱不去干系的。”太师恭敬地说道。
“起来回话。”窦淳听罢沉默一会儿后,这才又开口说道,一旁的内监极有眼力见儿,赶忙上前搀扶着太师,太师颤巍巍地站起身,面上满脸的愧色。待到太师再度坐下,窦淳这才继续说道:“你的罪稍后再定,朕问你,这些人是你看好的还是太保看好的?”
“回圣人,其中大半是太保提起,老臣暗中观察之后才荐举的。”太师颓然的说道,窦淳和卓惊凡俱是挑了挑眉,意思是这些人当初也是太师看好的喽?没想到老太师竟也会看走了眼。
105第一百零五章 内应
窦淳将太师召进宫深谈过后没多久,羽林军便往着太保府去,只是来到太保府后才发现,太保一家早就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府的奴仆守着宅邸。奉旨前来“护送”太保进宫的大将军见状,自是赶忙回宫向窦淳禀报,窦淳听了大将军的回报,气得脸色都变了。
事已至此,窦淳和卓惊凡哪里还看不出这个太保大有问题。
可人却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跑了,这让窦淳和卓惊凡怎么不气闷?只是气归气,人还是得追回来,毕竟这事儿牵扯太多,且太保如此作为有何用意?难道单单就是为了搅乱大周的朝堂?又或者有更深一层的阴谋打算?
这些,都得撬开了太保的口才能知道。
卓惊凡想得更多,他将北方胡军自乱阵脚,还有左侍郎自尽想在一起,再加上太保荐举的名单,一瞬间便有了猜测,他对着窦淳轻声说道:“我总觉得太保是想隔山观虎斗,若是烧毁胡军粮草的人是太保的人,那么这整件事儿便串起来了,太保就是想让大周和胡国斗个你死我活。”
卓惊凡觉着,太保故意荐举有问题的人才是为了将朝堂搞得乌烟瘴气,虽说一时间无法直接撼动大周的根基,可若是长此以往,待到太保的人彻底潜伏进朝堂,那么这个朝堂是圣人的还是太保的?坐在龙椅上的人是窦淳还是太保?太保先是想要搞垮大周,接着又故意引了胡军入关,可他也没让胡军好过,反过来将胡军的粮草都烧了,这不是摆明了要看大周和胡军两败俱伤么?
此刻卓惊凡已经将贺家的内贼也算在太保的头上,起初没想过这个可能,只以为胡人有能耐,竟能够将内贼安插进贺家;可若是将内贼的身份调转过来,一切变得更为合理,以往有些想不通的地方便有了解释。
例如,胡人既然有了内应,早几年怎么不动作?永安之乱时可是个大好的机会,若是胡人在秦楚二王领兵造反时进犯中原,可比现在的时机好太多了。可当时胡人并没有动作,那么许是间接证明了,贺家的内贼不是胡人安排的。想想也是,倘若胡人当真能够将奸细安插进贺家,西北早没了,不会撑到现在才失守。
卓惊凡将猜测一点一滴说给窦淳听,窦淳听得很仔细,且连连点头,待到卓惊凡说完,他轻叹一口气,“我方才也想到了,太保着实可恨,竟是有着如此骇人的狼子野心,我窦氏待他不薄,就连他手握遗诏父皇都没有对他动手,谁知他竟如此忘恩负义!”……
窦淳和卓惊凡在宫里声讨着太保,却不知太保着实冤啊!
那些官员虽是他推荐给太师的,可一开始却是旁人将这些官员送到他面前,否则他一个致仕的老臣,又哪里会结识、关心这许许多多的文人举子。虽说他还挂着太保的虚衔,但是在朝为官的人哪个不是人精,太保自打被圣人允了荣养的奏章那一日起,便远离了朝政中心。
不过太保虽没有了实权,但是还是能在太师面前说得上话,提一提看好的后辈也是行的,那些个被太师荐举的官员,便是走了太保的路子。太保推荐那些人是真的好心,而真正包藏祸心的,便是将那些官员送到太保面前的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太保的嫡亲女婿。……
此时被卓惊凡二人念叨的太保正懵着,他一觉醒来,竟是已经离开了京都,他错愕万分,打量着四周,发现自己似乎正身处在一间客栈的上房里。
他心下大震,细细回想着昏迷前的事儿,可脑子有些疼痛,竟是怎么都想不起,先前自己正在做什么。正当他皱眉沉思时,房门打开了,他寻声望了过去,他的女儿如娘领着丫鬟走了进来。
“如娘,这里是哪里?”太保眯了眯眼,淡淡地问道。
“阿耶,再有三日我们便会抵达漳州。”太保的女儿如娘柔声说道,她的丫鬟端着一盘子饭菜,将饭菜和碗筷摆放好后,如娘便让她们退下。太保一听他们竟已靠近东南沿海县城,心里大惊,一脸错愕的神情瞪着如娘。
“漳州?”太保失声说道,如娘点点头,笑着回答,“阿耶您昏睡多日,应该已经饿了罢,女儿让人熬煮了些容易入口的燕窝粥,您快趁热喝了。”语毕亲自端起案上的一个小碗,拿着汤匙细细吹凉了,便要亲自喂食。
“不忙着吃,我问你,我们为何要离开京都?我睡了几日?你阿娘呢?府上其他人呢?”太保皱眉推开如娘的手,冷声问道。
“阿娘在隔壁房里休息,我们为何离开京都这得让律郎向您解释,女儿怕是说不清楚,府上一切安好,阿耶您不用担心。”如娘三言两语将事情带过,显然便是敷衍太保。
“律郎?”太保虎眼一瞪,听见一个陌生的称呼从女儿口中蹦出来。
“律郎便是许郎。”如娘并没有说太多,可光是这一句就足够太保想通许多事,许郎是女儿的夫君,女儿的这一位夫君是她自己相看来的,当初寻死觅活的硬要下嫁,他和妻子不忍女儿伤心,便遂了女儿的心意。
太保的这一个么女因是老来女,所以太保夫妻极为宠爱,可说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因此养成了如娘娇纵的性子,凡是看上了、中意的便一定要抢到手,及笄之后太保夫人还来不及帮如娘相看人家,如娘自个儿已经选好了夫婿。许冲之便是如娘选中的良人。
当初许冲之上京都赶考,身上的银两却在半途被人给骗光了,一路流浪到京都,幸而在路上偶遇好心的如娘,不仅赏了他一口饭吃,更是寻了个小院子收留他,让他在京都时能有个栖身之地。许冲之收拾之后,还挺象样的,人长得俊又会说话,如娘觉得自己和许冲之就像话本中那些才子佳人,相配得很,且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如娘年纪轻轻,自是被勾得春心萌动,。
待到许冲之考中了进士,如娘自觉有了底气,便向父母表示要下嫁给许冲之。
起初太保夫妻自是不允,太保夫人哪里舍得女儿吃苦,她本来都在替女儿相看人家了,凭着太保的身份,如娘就是不能嫁入侯府门第,其余的高门大户也是配得上的。只是她没想到,女儿竟是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吓。
哪里有小娘子替自己相看夫婿的,传出去没得让人笑话,因此就算太保夫人很疼如娘,为了这事儿第一次对如娘发了脾气,且第一次罚了如娘禁足。只如娘的性子已经养成了,又岂是一次禁足便可以扳得回来的,最后如娘一哭二闹三上吊都用上了,可怜太保夫妻人老了自是折腾不过捧在手心里疼宠长大的么女,最后便是如了她的意。
所幸许冲之其人太保觉得还不错,虽说出身差了一点,可他的么女也不用担负什么家族的责任,就是嫁得差了些也无妨。
就这样,太保家娇养的小娘子如娘下嫁给一无所有的新科进士许冲之。这一则消息当年还曾经轰动一时,在坊间流传了不少时日。有不少认为小娘子太傻了,嫁人可好比第二次投胎,若是没选好,下半辈子就毁了,因此他们心里都不看好这一段姻缘。
谁知如娘这么些年都撑过来了,众人没有等到她的和离,反倒是许冲之靠着太保这一棵大树,开始一路往上爬。不过许冲之也是倒霉,眼见着就要随着太保进入朝政中心了,可太保却突然致仕了,太保一致仕,许冲之的路便难走了许多,毕竟前头没有领路的,一切得靠他自个儿摸索了。
太保退下来之后,许冲之在朝中变得非常辛苦,不过他咬牙撑了下来,他都已经潜入了大周这么多年,人脉也建立起来了,就算没了太保,也不会影响到他的计划,顶多要做些更动罢了。
他忍了这么多年,凭着自己不显年龄的外貌,谎报年龄接近如娘,如今好容易才走到这一步,说什么都不能放弃了。……
既是知晓太保有问题,窦淳和卓惊凡自然赶忙使人调查太保,不多时太保一家子的身世和详细记载就摆在了窦淳的案上。彼时窦淳正在上朝,卓惊凡便拿起太保的记载开始翻阅,他细细的看了一遍,沉吟一会儿后,便将有福唤了进来。
“许冲之的老家在衡阳,本宫觉着衡阳这地儿有些耳熟,宫里是否也有衡阳人士?”
太子妃[重生]_第58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