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轮回 第21节(2/3)
作品:《不入轮回》
中转了几百个圈,面前的白纸上已经写满了汉字。
抛弃情节,针对男同性恋,身为男同性恋却仇恨男同性恋,移情,功能不全,虐待。主从犯之间有心理趋同性,因此两个人都是仇恨男同性恋的,主犯是抛弃情节,从犯是什么呢?大部分双人共同犯罪,主犯的年纪比从犯的年纪大,两个人除了合作关系以外还有什么其他关系?
一般共同犯罪的心理基础特点是,两个人都有犯罪意向,两个人之间存在信任为基础的情感关系,两个人是“臭味相投”或者“同病相怜”,那么从犯也是有抛弃情节的吗?还有就是,两个人对目标非常明确,一个是随机目标即发色随机的男性,一个是固定的目标即固定黑色发色的男性,他们也很确定自己的犯罪目的,因此他们能够在犯罪中获得满足感。
为什么从犯对主犯的依赖性这么大?是不是有什么把柄在他手里?从犯是个胆怯的人,第一次动手后很可能就会停手不干,可是他并没有。
现有的资料太少,他没有办法继续思考。
一个探员冲进了办公厅:“我从走访的警官口中获得了一些消息,今天的两名死者,有人看到死者的其中一个人跟一个人走了,他说是个年轻的白种黑发男子,但是外貌他没办法描述。”
这个消息真是让人喜出望外,因为前面的死者们被诱拐的地方都是在gay?bar的监控死角,或者有些地方干脆就没有监控,只能依靠目击者。可是在那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有些人嗑high了,有些人喝醉了,自顾不暇,更不会在意别人。
女探员刚要跟郑江说让他去休息,就看到郑江眼睛一亮:“我知道为什么从犯那么听主犯的命令了!”
高顿组长闻讯而来,办公厅里的探员们个个精神抖擞。
“我和我的爱人在华国曾经经历过几次青少年犯罪案件,后来我们特地学习了一下。”郑江强压自己的激动,“h.c.奎伊教授曾经将青少年犯罪人分为五类,我觉得我们的从犯是亚文化——不成熟型。”
戴眼镜的探员想了想,恍然大悟:“这种类型的青少年往往通过加入帮派、团队或者集体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不适应社会要求而且缺乏能力。”
“这种能力是社交能力,也许这个人的学习能力非常好。”郑江补充说,“他将主犯当做一个教师、前辈和领路人,他盲目崇拜主犯,认为主犯是他的精神导师。即使主犯让他做很过分的事情,只要主犯能够安抚他的心灵,那么就值得他去付出。”
高顿组长眉头紧锁:“往往这种缺乏自信的青少年有一个相当糟糕的家庭,家庭暴力。鉴于这个从犯将同性恋者主犯当做精神导师,那么他很可能也是一个同性恋者。一些宗教狂热的家庭将同性恋者视为异类,结合从犯的怯懦性格,他是个相对被动型犯罪的犯人。”
相对被动型犯罪是指原本没有犯罪意向,特殊的情境状况促使行为人产生犯罪行为选择,最终导致犯罪。
“主犯怂恿从犯杀人,从犯在杀人的过程中感到了解脱。”郑江说,“因为这种感觉很短暂,他还在不停地杀人,可以看出他还没有脱离他的家庭,家庭给予他的压力依旧存在。”
说完,他好像想起了什么,问道:“他进入gay?bar需要身份证吗?”
“需要,但是不用登记。”一个警探说。
“那么他就是成年人。”高顿组长说,“没有脱离家庭,成绩优异,不擅长社交。让几个探员去查找加州范围内所有宗教狂热区域的高等学府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没有脱离家庭,所以还是走读;以及地区内的家庭暴力案件,我们先从从犯这边入手,他给我们的信息最多。”
女探员不太同意:“这个范围非常大,能不能再缩小一些?”
“目前知道的只有这些。”高顿组长说。
郑江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凶手将死者们放在什么地方?”
“废弃仓库、废弃建筑物、废弃……”戴眼镜的探员说道,“所有偏僻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
“那你们怎么知道死者在那里?”郑江问道,“他通知了你们吗?”
“凶手让人带信来。”高顿组长拿出了证物袋,“这些都是信件。”
“有告知……”郑江沉思了一会儿。
高顿组长催促他的部下们:“动作快一点,我们知道的是凶手在带走受害人后在24小时内就会灭口,救人迫在眉睫。”
郑江心慌意乱,24小时……他得快一点,不然就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
第84章 「25」故人(伍)
早上,第一个探员从休息室里出来,进入了办公厅,看到郑江还在看着被害人的资料。
凶手在第一次、第二次作案的时候是传信,接下来的时候他没有使用信件,而是用被害人的手机发送定位信息的短信到求助热线上,总之他会想方设法暴露出抛尸地点。凶手发布了犯罪声明,他是要享受获得关注的快乐,他不甘心自己做的事不为人所知,他要尽可能的公开。这种人存在一种“担心被社会遗忘”的情绪,也符合他的抛弃情节,他被人抛弃,也担心被所有人、社会抛弃,所以他要站出来展示自己的存在感。
这种人是个loser,他只能通过杀人并且曝光自己的罪行,从而享受万众瞩目的感觉,在背后他是一个担心自己被遗忘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小小的蝼蚁,极度的不自信。而犯罪能让他获得自信。扭曲的自我表现欲望,不安的内心,这就是主犯。
被害人们基本上都是在gaybar里被人带走,然后一去不回,郑江奇怪的是为什么那些人之中有些人明明已经有了伴侣,却依然跟着凶手离开呢?他想了想,第一次对这个圈子感到悲哀,因为圈子的特殊性,有些人即使有了伴侣也是不安分的,而没有伴侣的人也会想要找到一个伴侣。凶手果然都是“同道中人”,这么清楚这些事情。
“你一晚上没有睡觉吗?”高顿组长为他端来了一杯咖啡,郑江礼貌地谢过就开始喝。
“在我睡觉的时间,我还能用来想一些事情,我的丈夫没有我那么好运待在这里那么安全,他现在发生了什么,我一无所知。”郑江的眼睛通红,也不知道是他熬夜的原因还是他哭过了。
高顿组长欲言又止,其他探员和警探、县警都到了办公厅,开始工作。
“目前还没有接到失踪报告。”女探员挂断了911接线员的电话,“也没有定位信息。”
“那说明lynn现在还是安全的。”高顿组长说,“麻烦的是我们现在没有任何进展,而且凶手貌似和lynn有私人恩怨。”
郑江耸耸肩:“我不是很清楚他的过去,对我来说活在当下是最重要的。”
“有没有可能是你的私人恩怨,凶手迁怒于他?”高顿组长问道。
郑江愣了愣,说:“高顿先生,我是今年才移民到这里的,我的交际圈比lynn更狭窄吧。”
高顿组长狐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去找案件记录调查员:“有没有什么发现?”
案件调查员敲打着键盘,展示出了自己的调查结果:“sir,我调查到加州地区三年来的家庭暴力事件,一共有五千多起,其中有未成年孩子的家庭有四千多个,虐待孩子的大概有两千多,身下的是父亲或者母亲遭受虐待。”
“两千多个简直是大海捞针。”众人议论纷纷。
“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失落的是,孩子遭受虐待后,很多孩子辍学、离家出走或者被福利院、寄养家庭领养,经过我的筛选后只有五百个名字。”调查员说。
高顿组长想了想,说:“昨天的描述还可以缩小范围,你过滤掉了已成年的孩子吗?”
“过滤掉三年的名单,到现在为止的成年孩子还剩下一百多名,我实在难以想象有人会对孩子做出这样的事。”调查员叹息道。
“这些孩子都在读书吗?”高顿组长问。
调查员又开始敲打着键盘,说:“这就是我现在要搜索的,过滤掉‘工作单位’选项,还剩下七十名。”
“从犯没有不良记录,这是他第一次杀人,之前他一直扮演着一种好学生的形象。”郑江感觉希望越来越大。
“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居然有这么多不良记录,不过也帮助了我们的筛选。”调查员嘟嘟囔囔着,“还剩下十名。”
高顿组长放下了幕布,打开了投影仪:“给出他们的照片。”
十张照片投影在幕布上。
高顿组长指着上面的照片:“去掉女性。”
还剩下七名。
“成绩优秀。”郑江补充说。
“如果我能用这些系统查到我的孩子的成绩单的话,我也不怕他们在成绩上造假了。”调查员嘀咕着,“我没办法做到,只能让各位去每个学校要资料了,这样才能过滤一下。”
高顿组长看了一眼那个女探员,女探员点点头,叫几个警探去找到这七个学校联系人的电话。
通过了半个小时的分工合作的电话联系,又过滤掉了四个人。“难以置信,几千人缩水成了三个人。”乔治警探目瞪口呆地看着屏幕上仅剩的三张照片。
“前面的筛选过滤了相当大的数量。”高顿组长摸了摸下巴,“这里面有谁是出柜的同性恋吗?”
负责联系这三人的学校联系的警探们都摇摇头。
“威尔·辛普森,成绩优秀,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他的老师说他的人缘很好,人气很高。”警探说,“不符合之前的侧写,从犯是个内向的人。”
郑江定定地看着威尔·辛普森的照片,说:“被家人虐待还能这么乐观,看来他在学校花费的时间会更多一些,可以把他排除掉。”
威尔·辛普森的照片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第二个警探汇报道:“斯基·弗兰克,我觉得他是我们要找的人,他成绩优秀,但是为人非常低调,老师说他总是独自一人。要不是论文作业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他会一个人完成‘大工程’。”
郑江突然问道:“他是走读生还是住校生?”
警探愣了一下:“住校生……”
“不符合,从犯没有脱离家庭的控制。”郑江刚说完,就看到伊凡警探变了脸色,“伊凡警探,你怎么了?”
“走读生,成绩优异,没有朋友……”他举起了手臂,食指指着屏幕上的照片,“保罗·哈维,他符合侧写,而且他的老师跟我说,这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频繁逃课,她已经接到不少讲师的投诉了。”
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不会有这么突然的转变。“查看一下保罗·哈维的家庭信息。”高顿组长命令调查员,“他下决心杀人肯定有什么契机。”
“是!”调查员很快调出了哈维家的信息,他的眼镜镜片上反射着屏幕的光,“他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母亲和他都受到父亲的暴力影响,母亲没有工作所以没有能力负担他的生活费,于是她从来没有提过离婚——这是家访的回馈。母亲对保罗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带她逃离苦海。”
郑江冷冷地说:“对孩子的期望度很高会造成孩子的压力过重,一旦孩子崩溃就会走上不可挽回的道路。”
“他们家的信仰的宗教无法容忍同性恋。”调查员说,“而且那个教区甚至有人袭击同性恋的记录,进行过反同游行。”
郑江暗暗地握紧了拳头:“这种环境下,保罗发现了自己是同性恋,他肯定不能告诉父母,否则他们会打死他们的亲生儿子,而且保罗还会让自己的母亲失望。”
戴眼镜的探员接着说:“他想要一个导师来帮助他摆脱这种苦恼,于是主犯盯上了他。因为保罗负责的主动方显示出随机性的特点,说明他还在对自己的选择犹豫不决,也没有抛弃情节。”
“可是承担暴露行踪这么大的风险去绑架lynn,这应该是主犯的决策。”女探员着急地说,“主犯的控制欲越来越强了,他是针对lynn,这一点和他负责承受方的选择不符合。”
高顿组长沉思片刻,说:“有什么信息能够支持我们确定保罗就是嫌疑人之一?”
伊凡警探又给那个老师打了电话,说:“保罗逃课的日期和受害人们失踪的日期一致,而且保罗今天也没有去上课。”
“我们先去保罗家看看,即使没有逮捕令,我们也可以拘留他一些时间。”高顿组长拍了一下桌子,“如果主犯的目的是lynn,得到他之后,从犯的地位就会变得很危险!”
办公厅沸腾了,探员们和警探们都纷纷出动,郑江盯着电脑显示屏上的保罗家住址陷入了沉思。
昨晚的绑架和他们以往的行为模式不同,从犯会因为主犯带“错了”人而对主犯产生不满,而且就从犯那种聪明的头脑,很快就会察觉自己被利用。如果保罗像往常一样忍气吞声还好,可是他杀了这么多人,难免会让他的情绪变得焦躁和暴动,他可能会反抗主犯。
保罗肯定不在家里,他这个时候应该和主犯待在一起。
郑江抬头看着屏幕上仅剩的保罗的照片,金发的青年眼神淡漠,甚至有些飘忽,他甚至没有足够的自信来直视摄像头。
粗暴型的教育方法会让子女产生敌视他人和社会的心理,让他们变得偏激、固执和自卑,缺乏家庭的温暖,他们就更容易在其他地方寻找“温暖”,就更容易被有邪念的人利用。而且保罗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后,在“歧视、反对同性恋”的大环境下,他就会产生屈辱的感觉,骨子里厌恶同性恋、同时也厌恶身为同性恋的自己,即使没有人发现他是同性恋,他也会生活得提心吊胆。
郑江碰了碰调查员的肩膀:“你能告诉我哈维家最近的情况吗?他作案的话肯定有什么契机。”
调查员一脸茫然:“我不太懂你的意思。”
郑江想了想,既然保罗·哈维的父亲对母子都进行了暴力,那么母亲应该就是保护他的一方,于是他问:“保罗的母亲最近情况怎么样?”
调查员回头看向电脑,敲击了一串字母,看了一下上面的文字,脸色变得很差:“我的天,保罗的母亲一个月前住进了医院,是多处骨折。”
“是她的丈夫打的吗?”郑江问道。
“她声称是她从楼上摔下去的。”调查员愤怒地捶了一下桌子,“谁会相信!”
“失去了母亲的保护,这就是保罗开始杀戮的原因,父亲把所有暴力都施加在他身上。”郑江说完,想到虽然保罗的母亲对保罗的期待很高,但是她保护了保罗,所以保罗对她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保罗势必要经常过去看自己的母亲。
“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查找一下保罗母亲所在的医院附近的废弃建筑?”郑江问道,“保罗要在解决事情后回去看他的母亲,虽然在五个地区作案,但是这个地区是最频繁的,说明她在这里的医院。”
“b-1区的斯特朗医院。”调查员说,“周围有一个废旧工厂在离医院一公里的地方,b-1区的21号大街。”
郑江知道那个地方。
调查员回过头问他:“你要自己去吗?我要不要调动
不入轮回 第21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