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户部郎户部郎 第57节

户部郎 第57节(2/3)

作品:《户部郎

在那些书架上,好奇地问道:“这么多书,你都是从哪里弄来的?”

    屠浩也没当一回事情,目光就像是看一团空气一样扫过,半点停留都没有。听到郑蕴的话,他就说道:“自己家的,亲朋好友家的,先生们的。”他歪了歪头,“大概就这些吧,都是七郎出面去借的书。放在图书馆里的都是重新排版后印刷的,不是原本。”

    为了这个图书馆,国子监和江丹书塾的所有师生几乎全体出动。图书馆造了多久,他们就做了多久的校对排版的工作。

    白云大师所在的协会,也出了很大的力气。因为以前大部分书籍都是没有封面的,这一次重新刊印后,需要的封面有着大量的缺口。白云大师不仅发动自己的弟子们设计制作封面,还邀请了许多书画界人士共同参与。

    此外,还有大量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

    自从鹏程印社开了之后,印书并不再是多么兴师动众的事情。虽然出版发行的事情,很多人都觉得不好意思不会去做,但是暗搓搓的自己印上一两本书,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的。

    自己的书都舍得印,那自家的藏书就更加舍得印了。要知道保存书籍的问题,不仅仅是天家有,这是存在于所有有藏书的家族中。

    书籍保存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紧要的就是防火,此外还有防霉防蛀。哪怕有条件的家族一直在对书籍字画方面的保存做着诸多努力,但依旧不能改变许多古籍散失的问题。

    印刷术的普及和推广虽然不能有助于原本的保存,但是对于书籍内容的保存是有着很重大的意义的。很多家族就把家族的藏书都印上几本。现在有了图书馆,有些家族就把多出来的印刷本捐赠出来。

    表面上,屠家出钱出力良多,实际上这是文坛共襄盛举的结果。

    那青年不知道是什么人,但他这么一句话下来,纯粹是在作死。这在骂的不是屠家,而是整个京城文坛!甚至还包括了老章家。

    要知道屠浩口中的亲朋好友,被他从小叫做师叔的当今陛下,自然也是算在内的。皇家藏书量非常丰富,能够撑起图书馆的半壁江山。

    不过今天是图书馆开张的好日子,大家都不会在这个场合计较,弄得多难看。至于他们心里面究竟怎么想,就不得而知了。

    郑蕴跟着一起到了贵宾休息室里,一眼扫去就是京城的几位德高望重的书画名家,以及青峰先生、揽月先生、屠夫子之类在文人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官员。没一会儿,章师叔也带着全家出席。

    他赶紧过去给诸多长辈们行礼,心里面知道自己能够出现在这里,肯定是托了自家表弟的福。

    这间贵宾室是从阅览室改造来的。中间的大桌子直接是几张书桌拼成,只是上面铺了一张桌布,摆满了j-i,ng致的茶水点心。

    在这种场合,屠浩也没有说话的份,跟郑蕴两人敬陪末座,许明旭也是坐在他们身边。

    郑蕴看着坐在章师叔身边的自家爷爷,看了一眼自家表弟:“我爷爷怎么也来了?”

    他今天出门的时候,还特意和爷爷说过的,本来想着要不要带老爷子出来踏青,结果老爷子还窝在被窝里睡懒觉,一点都没有出门的意思,怎么这会儿就来了?

    “姑爷爷捐了好多书的,请帖要给的。”屠浩奇怪地看了一眼表哥,“就是姑爷爷不捐书,请帖也还是要给的。”

    做事情,远近亲疏是一定要分的。最起码屠浩自己没什么大公无私的觉悟,首先得保证自家人的优先级别。郑家做事也是如此。

    人际关系怎么来的?无非就是这么一来一往。各家之间当然有着各自的小算盘,但是该抱团的时候就得抱团,还得先团紧。

    从头到尾,什么事情都不知道的郑蕴有些不高兴。

    屠浩看出来,拿了一块小蛋糕,往他面前递了递:“你不是忙吗?这种小事,姑爷爷知道就好啦。我今天也带你来了的。”

    书籍的排版刊印,能够做的人一抓一大把。

    但是水力纺织机和纺纱机的研发,缺了郑蕴就不行。

    郑蕴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伸手要去接屠浩手上的小蛋糕,结果看着那只耗子爪拐了个弯,把蛋糕往自己嘴巴里一塞……

    郑表哥突然想打人。

    开张的吉时在正午,现在距离剪彩的时间还有一些距离。外面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屠浩坐了一会儿,就被许明旭拉了出去,顺手把郑蕴也带了出去。

    贵宾室的门一关,许明旭就拿了手帕出来给屠浩擦嘴:“今天吃了两块小蛋糕,下午的点心没了。”

    被捉贼捉赃的屠耗子无话可说。

    许明旭把人带出来,当然不是为了阻止屠耗子吃点心,带着人到了隔壁的休息室。

    郑蕴这才发现,这里都聚集着一些年轻的世家子弟。

    许明旭招呼了一遍后,大家纷纷行动起来。

    “测算的吉时快到了,一会儿让诸位师长剪彩之后,就可以开始用饭。”许明旭随手搬了一个茶桶到一辆推车上,“外面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今天有些热,先发一点茶水。”

    郑蕴跟着出去,才发现人比他们刚才进来的时候,多了不知道多少。外面的那些休息用的长凳上全都坐满了人不说,就是旁边的草地上,也坐了不少人。

    广场边上有几名身着制服的男女,正在分发供人坐等的草席。

    郑蕴和许明旭一起,把一些茶水和茶盏摆到这些男女的身边,一眼就认出几张熟面孔,竟然都是一些世家或者官宦子弟,并不是他先前所以为的只是一些小厮和侍女。

    许明旭回转之后,对着郑蕴小声解释:“都是江丹书塾和女校的学子。他们将来会在图书馆当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记、调取等工作。”

    在图书馆工作的薪资算得上微薄。在整个江丹社区的同等水平的读书人中,这收入属于中等偏下水准。对于这些出身良好的青年男女来说,这点薪资恐怕还及不上他们月例的十分之一。

    但是,许多人还是对在图书馆工作趋之若鹜。

    对于读书人来说,能够被那么多书籍包围,简直就是一种无上的幸福。要知道就连当今帝后,都在图书馆办理了读书卡。能够和帝后同框,那多厉害啊!

    天青图书馆开张半个月后,戚七又来给屠浩送新一期的谱牒/八卦杂志:“大郎还记得图书馆开张的那天,大放厥词的那个人不?”

    屠浩认真想了想:“啊,说咱们家豪奢的那个?”

    作为一个土豪,他是不介意别人说自己豪奢的。他凭本事赚的钱,花在自己身上怎么了?难道他自己赚的钱,非得要花在别人身上,才算是知道百姓疾苦吗?

    再说天青图书馆又不是他自己用的,能维持收支平衡就算是了不起了,他豪奢什么了?

    整个图书馆能称得上开销最大的地方,就是那些玻璃窗。讲道理,玻璃窗对别人来说是很贵,但是对于有着自己玻璃作坊的屠浩来说,也就是凑齐那么多同样颜色的玻璃有些费时间,成本并不高的。

    “是。”之所以隔了半个月,那是戚七在做针对x_i,ng的深入调查,“这人的姐姐嫁给了吏部汤侍郎做继室,这一次是跟着汤少爷一起来的。他来京城之后,一个月的花销有两百两……”

    两百两,哪怕在京城也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许多世家子弟一个月的月例也不会超过五十两。这还是这几年涨价了之后,换做以前,郑蕴一个月的月例才多少?能有二十两吗?

    戚七的调查很细致,两百两的去处一清二楚,几乎都用在了交际应酬和置办行头上面。

    屠浩听着点了点头,突然说道:“他们想买琉璃窗?”

    戚七呲牙一笑:“是。”

    自从天青图书馆开张之后,就有不少达官贵人想换琉璃窗的。江丹匠作向来是大汉黑科技的发源地,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只琉璃盏都稀罕到不行的宝物的时候,江丹匠作能够大规模使用琉璃来作为窗子,是能够接受的。

    他们在心里面都有预期,琉璃窗不会便宜到哪里去,但是绝对不至于再像以前那样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宝物。

    屠浩当然是想做这项生意的。只是早前因为金箍木奉……呸,因为望远镜的事情,他琉璃作坊里的匠人们,全都被章师叔给拉走去做技术援助了,后来还回来没多久,又参与到图书馆的建造中。生产规模没法扩大,在技术上也还需要沉淀,就一直没吭声。

    他现在就是让琉璃作坊慢慢生产,把自家的所有房子都先换好了窗子再说。自家换好了,还有亲戚家,慢慢来,不着急。

    “告诉他们琉璃作坊还在建呢,让他们慢慢等着。对了,让他们换个知道百姓疾苦的人,来谈这个豪奢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

    真晕(>▽<):爷爷,出来玩啊?

    郑姑爷爷(-w- ):不去,我要睡觉!

    小耗子(>▽<):姑爷爷,出去吃好吃哒~

    郑姑爷爷(+w+):哦,那我起来辣。

    (完)

    第250章 雅言

    相比较天青图书馆的高调, 江丹图书馆的开馆就显得低调了很多。

    毕竟前者面向公众开放,后者只接受书塾内的先生学子。

    江丹图书馆设在江丹书塾内, 都是一些正经的教辅类书籍,并没有天青图书馆那样庞杂的种类。

    阅览室倒是不少。同样是采用了浅色琉璃窗的阅览室,深受书塾内师生们的喜欢。先生们喜欢在这里备课, 学子们喜欢在这里念书。

    作为友校, 青峰先生这位国子监祭酒,感觉压力有点大。

    以前大家都没觉得窗户纸有什么不好的, 但是见过了天青图书馆之后,他们都觉得那才叫明亮啊。

    没人当面和青峰先生提过这要求, 大家伙儿都知道这琉璃窗价格不菲。除开没有琉璃窗之外,国子监的其它硬件设施都是顶好的。

    “但是吧, 您看人家江丹书塾都有……”学子们砸吧着嘴, 满心不是滋味。

    两校关系那么好, 有些话不能明着说。可他们国子监确实是比江丹书塾要高一等吧?凭什么人家江丹书塾有的东西,他们国子监就没呢?

    江丹书塾的伙食比他们好,他们都已经不去计较了,毕竟江丹书塾的学子们还要喂猪, 还要种地, 他们可不需要。

    可是这图书馆,这琉璃窗!

    贼想要!

    学子们在背地里议论纷纷, 先生们这里也不是没听到风声, 自己心里面也嘀咕。但是他们比学子们要懂事的多,好歹也都是有品级的朝廷官员, 知道他们国子监的用款是朝廷划拨的。哪怕他们国子监有一点自己的校办产业,但平时用来改善伙食,增添教学设备什么的,都得花钱。

    总的来说,国子监现在单纯造一栋小楼的钱是有的,图书馆最重要的图书也好说,他们国子监内本身就有不少藏书。

    但是国子监里有什么空地能盖一栋楼?在国子监边上购置一块土地,那代价要多少?琉璃窗什么的,还是做梦更快一点。

    人家江丹书塾在这方面就好多了。想要用钱,做祭酒的许明旭自己点个头就行了。

    屠家根本就不差钱。

    江丹书塾这些年的各种杂学,赚到的钱也不少。

    琉璃窗都是他们自家生产的,这条件国子监根本就没法比啊。

    天气逐渐热了起来,青峰先生被国子监内的氛围搞得很是焦躁,一大巴掌拍下去,从天青图书馆内借阅来的新版书籍在桌上抖了两抖:“有空想些有的没的,还不如想想这标点符号!”

    一位夫子捻了捻自己的胡须,不是很j-i,ng神:“标点符号有什么好想的?”

    另一位夫子跟着打了个哈欠:“用着挺好的,今后在孩童启蒙书籍方面,应该着重运用。”

    识文断字是每一个读书人的必修课。

    但是伴随着识字人数的增多,书籍种类的增加,现在会看书的人,已经不再局限于读书人了。比方说《农经》这样的专业书籍,反倒是农民更需要看懂。标点符号的运用,也在印刷的时候就加入了进去。

    这一次的大规模印刷,只不过是多了一些标点符号而已。

    标点符号是刚出现的吗?

    不是。鹏程印社刚出来的时候,标点符号就加入了进去,虽然当时只有一个句号。

    现在只不过是多几个标点符号而已,这能有什么大不了的?说起来现在印刷书籍,早就已经普遍了断句。现在比起以前的区别就是在断句的空白处,补上几个标点而已。

    这种行为对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没什么影响,对一般人来说,却大大方便了他们的阅读。这些普通人能够从一些杂学的书上,更容易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反过来也能够更好地给他们这些当权者服务。

    青峰先生被下属们这云淡风轻的表现,弄得自己都有些懵。难道真的是他大惊小怪吗?

    会议室里,国子监的先生们全都是一副百无聊赖的神态,一个跟着一个打哈欠。

    前一阵子为了校检刊印各种书籍累得很了,加上暖洋洋的春风加持,一副随时都会睡过去的状态。

    许明旭带着人进来的时候,小半天都没人注意到他。

    他不由得有些想笑,轻声招呼:“先生,我来了。”又对其余人说道,“让诸位久等了。”

    其实距离约定的开会时间还有一刻钟,但是没人会计较这些。许明旭是从国子监里出去的,大家都是自己人。这些先生们虽然也是朝廷命官,但他们的工作x_i,ng质就决定了他们远离权利斗争,心思都相对单纯。

    青峰先生说是桃李满天下,但是能够收入门墙的弟子根本就没几个。许明旭无疑是他非常满意的一个。

    他一看到许明旭,就露出一张笑脸:“来了就进来,站在门口干什么?”

    “是。”许明旭现在是江丹书塾的祭酒,官职比起一干国子监的先生们要略高一些,所以就坐在了青峰先生的下首。

    他手上拿了一本一尺宽二尺长,厚度也不低的大本子,另一只手上拿着一个纸箱子。

    他把这两样东西往会议桌上一放,发出的闷响,显示出两样东西都分量不轻。

    一位先生说了一句:“这么沉的东西,怎么不让人帮着搬?”

    日常把百来斤石锁抛着玩的“文弱书生”笑了笑:“没事儿,也没多重。”说着他就先把大本子往会议桌的中间推了推,然后翻开说道,“我们家大郎让我来问问,先生们想要哪种颜色的琉璃窗?今天咱们先选定颜色,回头就能让作坊那边开始做。

    只是现在作坊做起来慢,恐怕得一间间屋子换。全部换完,总得要一个月。我已经让人去量窗户的尺寸了。

    昨天我们家大郎去和工部尚书大人商量了一下,把隔壁的一块空地给咱们国子监。我打算在那儿修个图书馆,只是要穿过一条街。或者咱们在两遍院墙内架一座桥?”

    他三句话不离“咱们家大郎”,先生们却没空取笑他,纷纷被他手上的大本子吸引住了


    户部郎 第57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