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无追无/铁冷铁]春秋江湖[无追无/铁冷铁]春秋江湖 第96节

[无追无/铁冷铁]春秋江湖 第96节(1/2)

作品:《[无追无/铁冷铁]春秋江湖

    无情道:“我相信那些孩子在穹空帮会过得很好。”

    追命道:“我替那些孩子谢谢姑娘了。以后姑娘若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给我们四师兄弟来个信,我们一定尽力。”

    薛霜行再一次地笑了起来,道:“大捕头、三爷,我真的很高兴能遇见你们。”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写到这章了,我特别想写的一段剧情。

    萧愁和常锋常绿的故事是我个人很满意的创造,当初设计萧愁这个人物,考虑他的结局时,为他想过两个结局,一个结局是他因为帮助四大而战死在反派手里,一个结局就是他被判死刑。

    总之他肯定是要死的。

    最终我选择了第二个结局,因为他之所以肯定要死,是因为他犯下了无可挽回的罪,纵使他本身是个好人,纵使他有他不得已的理由,但被他所杀的那些人是无辜的,那些人的生命无法挽回了。

    四大名捕是捕快,这是四大不同于其他江湖人士的一点,所以即使他们心里把萧愁当朋友,他们也会送萧愁伏法。

    这是我想表达的……情,理,法。

    至于常锋常绿究竟会不会原谅萧愁……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不是他们,当我创造出他们两个人物的身世经历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第243章 尾声

    汴京,马行街,山水李家医馆重新开张了。

    这是汴京城最有名的一家医馆,不仅医馆里的老板李大夫医术高超,更难得的是普通老百姓来此看病,李大夫收取得诊金从来很少很少。然而,就是如此宅心仁厚的一名大夫,却不知因何缘故在前些日子被官府通缉,医馆也被查封,怎能不令人气愤?

    如今,李大夫终于平安归来,那些曾经受过李大夫恩惠的老百姓自然都是喜不自胜,陆陆续续皆前来医馆探望问候。

    小小的一家医馆,挤满了人,以至于让四大名捕以及杨齐、杨柳等人都有些无从下脚之处。

    四捕干脆约了日落以后众人在神侯府相聚。

    而此时,还只是一天当中的未时。

    四捕看着与无数老百姓相谈正欢的李潜飞,也不禁相视一笑,随即离开医馆,同行漫步了大街上。

    才从许州归来,他们终于又能过上几天难得的清闲无事的日子,可以一起悠闲地散着步,一起悠闲地聊着天。而汴京城里认识四大名捕的老百姓,并不比认识李潜飞的老百姓少,甚至更多,因此这一路上与四捕打招呼的老百姓抑或捕役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忽然,又有人招呼了一声:“大捕头,铁二爷,崔三爷,冷四爷。”

    这个声音是十分的熟悉。

    四捕转过身,发现前方之人,亦是不由笑了一笑,齐声问候道:“张道长。”

    来人身着一身道袍,年纪似乎不轻,但鬓发乌黑,一缕长须直飘到胸前。

    来人是张虚白。

    既然碰巧遇上了,四捕与张虚白找寒暄一番,旋即便找了一家临街的茶铺坐下。茶博士给他们送来了五杯清茶与几样点心,他们边喝茶边谈起了起来。

    张虚白笑道:“听说四位是刚回来?”

    铁手颌首道:“昨天刚回京。其实就算没有和张道长遇上,我们也想找个时间,去拜访张道长的。任别空一案,我们还要多谢张道长在官家面前的进言,才能让官家下定处置任别空的决心。”

    张虚白摆摆手,道:“不敢居功。如果不是林灵素和王老志他们和我一样的说法,官家没那么容易相信。”

    追命喝了口酒,笑道:“但我们知道,张道长帮我们的原因,与他们帮我们的原因可不一样。”

    世人皆知,在赵佶所宠信的那一群金羽门客当中,唯有张虚白一人不仅有真才实学,且人品十分端正。他当初帮助四大名捕对付任别空,自然为的不是自己是否能够继续得宠。

    张虚白闻言却又笑了,道:“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我也有私心。任别空借着我道门名头,做出那么多令人不齿之事,我也有心给他一个教训。”

    冷血听他这样说,心思一动,问起了他藏在心中许久的一个疑问:“张道长,我有一事请教,道家所谓的神通究竟是真是假?”

    张虚白道:“四爷信吗?”

    冷血直截了当道:“我不信,从来都不信。”他说完顿了顿,又道,“但我想知道,张道长说过的预言是真是假。”

    张虚白不解道:“我说过的预言?是什么?”

    无情道:“我四师弟是说,上一次张道长在官家面前所言辽天祚帝之事。”

    张虚白瞬间明了。

    那是在前不久,金朝俘虏了辽朝天祚帝耶律延禧,遣使来告,赵佶心中喜悦,当即设宴招待使者。宴席既罢,赵佶召张虚白入宫告知此事,谁料到当时的张虚白竟说了一句话让左右诸人皆大吃一惊的话:“天祚在海上筑宫以待陛下久矣。”

    这言下之意,分明是说赵佶迟早亦会与耶律延禧一样,被金俘虏。

    在场闻言之人都以为如此大逆不道的张虚白怕是免不了一死,谁料到赵佶听罢沉默许久,也不发怒,只是徐徐道了一句:“张胡,你又醉了。”

    事后,这桩大新闻很快传到了大宋无数士大夫与江湖人士、甚至许多老百姓的耳朵里,四大名捕自然也有所耳闻。

    张虚白此时笑道:“这件事啊……在四位面前,我不妄言,这不是我有什么神通算出来的,只是通过常理推断出来的。”

    这最后一句话,更令人好奇。

    张虚白继续道:“四位觉得,耶律延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不待四大名捕说话,便自己说出了答案,“穷奢极欲,贪图享乐,沉迷于酒音游畋,逐贤良,用宵小,这样的一个人会被金朝俘虏,也不让人意外啊。”

    这是完全真实的评价,四捕点点头。

    他们甚至已经预感到张虚白接下来要说什么。

    张虚白果然叹道:“那四位觉得,官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捕听到这里,沉着脸色,都没有再言语,他们都已相信了张虚白的那句预言。

    天祚确实已在海上筑宫以待赵佶久矣。

    张虚白道:“说起来,我很佩服四位,在这样的时局当中,还能够如此坚守。所以,四位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地方,我都会尽力而为,四位也就不必对我说谢了。”

    这也是大宋朝许多江湖人士对四大名捕的想法。

    也有不少江湖人士疑惑过:可是在这样的时局中,如四大名捕这样的人,真的不会累,不会失望,不会想过放弃吗?

    这时候,四捕相视一眼,却是极其轻松地一笑。

    “正是因为时局如此,所以我们才更要坚守。”

    其实,四大名捕四人在心里都有一个同样的梦。

    家国太平,海清河晏。

    纵然,他们都知道,如今的大宋朝,上有昏君,下有佞臣,朝政局势一片黑暗混乱——在他们有生之年,这个梦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黄粱美梦。

    但,他们仍然永不放弃,愿为这个梦而付出一切。

    春秋几度,江湖路遥,他们永远是彼此生命与理想中的一道光。

    光不朽,梦不朽。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写完了!

    关于张虚白,前文出现过,不知道姑娘们还有没有印象,他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宋徽宗所宠信的那么多道士里唯一一个真正人品十分不错的。

    天祚这个典故,出自《曲洧旧闻》。

    【政和以后,黄冠寝盛,眷待隆渥,出入禁掖,无敢谁何,号金门羽客。恩数视两府者,凡数人。而张侍臣虚白在其流辈中独不同,上每以“张胡”呼之而不名焉。x_i,ng喜多学,而于术数靡不通悟,尤善以太一言休咎。然多发于酒,曰:“某事后当然。”已而果然。尝醉枕上,膝而卧。每酒后尽言,无所讳,上亦优容之,曰:“张胡,汝醉也。”宣和间,大金始得天祚,遣使来告。上喜,宴其使。既罢,召虚白入语其事,虚白曰:“天祚在海上筑宫以待陛下久矣。”左右皆惊,上亦不怒,徐曰:“张胡,汝又醉也。”至靖康中,都城失守,上出青城,见虚白,抚其背曰:“汝平日所言皆应,于今日吾恨不听汝言也。”虚白流涕曰:“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愿陛下爱护圣躬,既往不足咎也。”】

    春秋这个结局,真的是我很早很早以前就想到的,但刚刚写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典故的时间,也是就耶律延禧被金朝俘虏的时间,离靖康很近了啊……我当时就懵了,因为我的设定四大这时候离靖康还有很久很久的,但因为这个结局我想了那么久,现在也不好改……姑娘们就开启温书混乱时间大法吧!

    反正这时候离靖康还有很久很久!

    嗯,正文写完了,大概还有几个番外。

    第244章 后记

    春秋江湖写完了,终于可以发后记了,一直想写后记,然而到了可以写的时候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爱四大已有很多很多年。

    我小时候很喜欢看武侠,直到现在武侠也是我心底最美的梦。

    我的武侠入门是金庸,从金庸开始看起走,我在上学的少年时代把金古梁温基本看了一个遍。而从那时起,我还不懂什么叫做本命的时候,四大名捕就已经成为了我的本命。

    嗯,他们四个都是我本命,我对他们四个是完全一样的喜欢,不存在更爱哪位多一点。

    而且,就算没有铁手追命冷血,无情也会是我本命;就算没有无情追命冷血,铁手也会是我本命;就算没有无情铁手冷血,追命也会是我本命;就算没有无情铁手追命,冷血也会是我本命。

    我对他们,绝没有什么爱屋及乌。

    非常幸运的是,这四个人竟然是同一部作品里的人物,竟然还是师兄弟,竟然感情好到不能够再好,竟然官方盖章四人一体。

    这对于我而言,其实是意外之喜。

    因此对我而言四大的兄弟情真的是太重要,因为即使四个人只有其中一个人是我的本命,师兄弟都是我本命最最重要的存在,何况他们四个都是我本命,师兄弟就是我四个本命共同的最最重要的存在。

    他们四个,是可以明确地说,如果无视或淡化了师徒情和师兄弟情就是最严重的ooc的角色。

    真的很奇妙啊,怎么会有这样四个x_i,ng格完全不同但一样直戳我心底成为我本命的人物,是关系如此之好的师兄弟呢。

    想一想吧,如果你有两个很喜欢的角色,某天官方说他们关系挺不错,你都会很开心对不对?何况我对四大的感情,四大之间的感情。

    爱上他们,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爱上13和24,其实是爱上他们四个之后挺久后的事了。

    因为看四大时还不懂西皮的含义,不过那时候本命西皮的种子已经在我心底种下,毕竟人的萌点没意外的话基本上是不会变的。

    一直想为两个本命西皮写一个故事。

    长篇的,完结的。

    在写春秋之前,我写过文,但从来没有写过长篇,所以春秋一开始动笔挺艰难的。

    当时我还在想,是写一个长篇呢,还是分别给13和24写两个长篇?

    后来又想写说英雄。

    说英雄四大戏份不多,但很多小细节很喜欢,就想把那些小细节写出来,然而只写小细节肯定不行,也要写单独的案子,于是有了单元剧的构思。

    第一卷是一怒拔剑与惊艳一枪的相关,根本不能算长篇,不过三万多字。因为原著背景那就是冬天,于是本文开头就是冬天,随即转念一想,不如搞个冬去春来四季流转的梗。

    第二卷春天,第三卷夏天,第五卷秋天,第六卷冬天。

    开头是冬天,结尾是春天。

    然后这就有了春秋江湖的文名。

    个人还挺满意这个文名的。

    想好这个以后,又在想哪一卷写13,哪一卷写24?

    后来忽然想到,二爷的名字里就有个夏字吧,三爷名字的商字代表秋,四爷名字的冷字也算跟冬天有了点关系,就连大爷的名字我都能硬扯出些关系因为盛是百花盛开的盛。还有,原著点明了二爷的旧楼在南面,而南也是夏的象征,春夏秋冬,正好也符合他们四个的排行。于是决定,春天秋天写13,夏天冬天写24。

    这是最初的脑洞,之后后面几卷压根没想好写怎样的故事,就这样写呗。

    卷一和卷四是说英雄相关就不说它们了。

    卷二和卷三我很不满意,毕竟在那之前我没写过长篇,当然那两卷也不算长篇,每卷都只有五万字而已,真是黑历史啊。

    不说黑历史了。

    说说我还算勉强看得过去的卷五与卷六吧。

    总算找到了写长篇的手感。我想了想,每篇十三万字应该算长篇了吧。

    写正文之前先构思大纲,其实我的大纲根本不算大纲,只是一个故事的非常粗略的框架构思,那种正经的大纲我根本不会写。而构思大纲之前我其实是先有了一个场景,再根据这个场景来想故事梗概。

    比如说某天突然想到了一个个人觉得很萌的情节,反派说大爷的暗器有毒,大爷还没说话的时候三爷先说我大师兄的暗器从不淬毒,这就是卷五的开头了——卷五就是根据这个场景,然后来编故事。

    再比如说,某天突然想到了一个特别苏的场景,一文钱抛到了天上,二爷在铜钱落下来之前解决了坏人,然后接住铜钱说我接了受害人的镖,最后四爷用剑切了铜钱一半,说这个镖我也接了——当时灵光一现冒出这段的时候就决定了一文镖的文名,卷六也是完全根据这个场景来编故事梗概。

    之后就一边写,一边往框架里添东西啊。其实好多时候越写就越偏,最后写完离最初构思的框架有好多地方都不一样。

    卷七倒不是先出现场景画面,而是先出现的一个想法,然后根据这个想法来编故事。

    这个想法就是,有一个反派,善于控制人心,让很多人心甘情愿为了他做事,可到最后,这些人都站到了四大一边。

    四大不是控制人心,而是赢得了人心。

    就这么一个想法我编出这么一个胡扯的故事出来,而且卷七字数太多了,最长的一篇,如今看来我的文笔还不足以支撑如此宏大的结构故事。

    尤其在后期,我断更了很长时间……这其实不好。

    长篇是不应该断更的。

    所以卷七的收尾部分我其实非常非常不满意。

    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写完了。

    了结一个心愿。

    其实春秋开坑之前,我绝没有想到我能写这么长。我当时就打算每卷写一点,写完之后我对本命和本命西皮就有了个交代,从今以后就不再写了,躺平看原著就成。

    谁知道码字有瘾。

    现在已经写上瘾,还有好多长篇中篇脑洞等我慢慢写。

   


    [无追无/铁冷铁]春秋江湖 第96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