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楼之贾家大少红楼之贾家大少 第11节

红楼之贾家大少 第11节(5/6)

作品:《红楼之贾家大少

的长辈想要他成亲的念头。如果贾瑚是自己的儿子,司徒衍肯定恨不得把他塞回去重生一次,可他是为了自己儿子这么做的,司徒衍就不能不动容了,好歹贾瑚是有亲弟弟的,日后还能过继儿子,不然他那道不降等袭爵的旨意,就没什么意义了。

    从东瀛归来,贾瑚升了官,由詹事府从七品的主薄变成了从六品的赞善。别看赞善的品级不高,贾瑚的晋升速度却是很吓人的,旁人三年考评一次,合格了才能升半级,他考中进士才一年呢,好些同窗至今还在候官,他就一次升了两级,前途根本就是不可限量。更让贾瑚高兴的是,到了永和九年的年底,司徒衍竟然请他进宫赴了一次家宴,其中的含意,众人见仁见智。

    当然,这是小家宴,参加的人除了贾瑚就是司徒衍父子和龙凤胎兄妹,可就是这样,也能让贾瑚美得冒泡。司徒衍竟然承认他的地位了,真是不可思议,这是贾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席间,司徒涟漪语出惊人,她说司徒昱告诉她,在遥远的欧洲,公主也是可以当女王的。她开始还不信,可是司徒昱证据确凿,说是褚为在游历西洋某国的过程中跟一位公主好上了,原想把人娶回来的,但是那位公主不肯,因为她是国王的长女,以后是要继承王位的,还说要褚为留下,给她当王夫。最终,由于观念相差甚远,褚为和他的公主女朋友分手了,两人分道扬镳。

    司徒衍没有女儿,对孙女就更是疼爱,笑着问道:“涟漪怎么想起说这个话了,你也想当女王吗?”中原自古没有女儿继位的说法,小姑娘突发奇想,司徒衍只觉好玩,并不会多想。

    司徒涟漪点点头,认真道:“我可以吗?”说完眼睛眨了眨,直直盯着司徒衍看。

    司徒景感觉女儿这个话题有点越界,就瞪了她一眼,不想司徒衍却正色道:“涟漪是妹妹,不是姐姐呢,怎么能越过哥哥的位置呢。”就是在欧洲,公主想当女王也必须是长女才可以的。

    “是这样啊。”司徒涟漪想了想,又道:“涟漪不跟哥哥抢,可是涟漪长大以后,皇爷爷可以给我一块封地吗,我去那里当女王。”司徒涟漪跟着司徒景看过世界地图,晓得上面空地很多。

    “哈哈!”司徒衍闻言大笑起来,他的这个小孙女,还真是满有志气的,就允诺道:“涟漪,要是你的功课能赶上睿儿,等你满了十六岁,朕就给你一块地方,让你自己当家做主去。”

    “谢谢皇爷爷!”司徒涟漪欢呼雀跃,司徒景和贾瑚面面相觑,司徒衍这是在开玩笑吧。

    司徒衍的身体不好,没等到孙子孙女长大成人就驾崩了,因此贾瑚无法证实,他那天说的话是真的还是戏言。可司徒涟漪显然是当真了,她再不满足于当个养在深闺的小郡主,而是跟着司徒睿一起进了宫学,每天埋头苦读。若干年后,司徒涟漪成为大夏第一位有自己封地的女王,而在更遥远的未来,她的大侄女则成了大夏的第一位女皇,开创了新的历史,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永和十年,又到了乡试之年,贾琏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考上了举人。而在此时,林黛玉的三年孝期也满了,林如海没有再婚的打算,觉得身边有两位侍妾伺候即可,可女儿的教养却是问题,就委托贾琏回京的时候带上林黛玉,荣国府有两位超品的国公夫人,林黛玉得她们教养,日后的婚事再不用愁。

    贾敏去世后,林家父女相依为命,林黛玉自然是不肯别父而去的,还是林如海劝慰了好久,说自己来年要进京述职,说不定就留下不走了,才慢慢同意了。林如海担任的巡盐御史,本该是年年换人的,就是因为这个位置不好做,只要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问题。偏偏林如海做得很好,连任多年都是滴水不漏,司徒衍不是不知道他的辛苦,就是一时之间没有合适的代替人选。

    因是常年见着的,林黛玉跟着贾琏上路,倒不会太过伤感。千里之外的京城,张氏计算着儿子回家的日子,什么都收拾好了,贾琏和卓婉言的婚房不用说,那是早就准备好的。林黛玉住的院子也备好了,就在迎春的院子旁边,两个小姑娘年纪相当,以后读书下棋有伴,倒也不会寂寞。

    史太君曾经说过想把林黛玉养在自己身边的话,毕竟她就贾敏一个女儿,也只有林黛玉一个外孙女。但是张氏想起贾瑚的提醒,就委婉地劝道,史太君身边还有宝玉和探春呢,他们是亲兄妹,日常起居在一处没什么,林黛玉可是表妹,只有探春没什么,有宝玉就不妥当,还是跟迎春在一处更好。

    张氏言之有理,史太君不能不考虑,然后张氏就说了,迎春和黛玉就是养在她的身边,还不是每天要给老太太请安的,又不是见不着,让史太君尽管放心,几番劝说才让老太太改了主意。

    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主线,所以黛玉抵京那日,贾瑚特地告了假,早早在史太君的院子里等着。今天是林黛玉初来乍到,跟贾宝玉见面是肯定的,他要看着才放心。

    事后,贾瑚感觉很庆幸,虽然林妹妹被贾宝玉给惹哭了,可冲着贾宝玉给林黛玉留下的糟糕印象,他还是觉得,哭一场也值,一辈子的祸事啊,说不定从此就没有了,真是好事一桩。

    也许是故意的,王氏明知外甥女要来,竟把贾宝玉打发去拜菩萨了。不像贾瑚,明明要上班的,还专门请假在家,长房和二房给林黛玉的感觉,从一开始就完全不一样,可谓天壤之别。

    贾宝玉没回来之前,史太君屋里的气氛很正常。老太太和外孙女抱头痛哭,张氏、王氏带着迎春、探春在旁边陪哭,甭管心思真假,气氛是很悲切的,然后贾瑚、贾琏就开始劝。好容易劝好,就开始叙家常,因为黛玉进京只带了一个嬷嬷和两个丫鬟,张氏就把自己备的两个大丫鬟叫来给林姑娘磕头,还说院子里有小丫鬟和粗使丫鬟,那些回头再见就可以了。

    迎春也跟着搭腔,说应季的新衣裳都给黛玉准备好了,全是她选的花色和样式,也不知道她喜不喜欢,要是不喜欢,命人重做就是。迎春虽是庶出,可张氏没女儿,一直把她当亲生的养,而且又有贾瑚那样争气的哥哥,每每跟着张氏出门,在世家小姐里头都很有面子,x_i,ng子倒也大方。

    贾家众人,林黛玉最熟的是贾琏,听贾敏说起最多的是张氏,因而天然就对长房更有好感,兼之此时见了张氏慈爱,迎春可亲,就对她们更有好感了,想着以后跟迎春作伴也很开心。

    王氏不喜贾敏,对外甥女自然不热络,她又不管家,也没什么好拿出来的,探春虽说养在祖母身边,嫡母的眼色也不能不看,因此表现出来,就不如迎春那么亲近,稍微生疏一些。

    说到尽兴之处,有小丫鬟来报,说宝二爷回来了,史太君立即命他进来。

    在林黛玉看来,贾宝玉跟贾瑚、贾琏一样,都是舅家的表兄,以礼相待即可,不想贾宝玉开口没说两句话就把她给问住了,什么叫“她有玉没有”,林黛玉很是有点不解其意。

    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这个事情林黛玉知道,可这不是好事啊,就因为闹得太厉害,几位舅舅自污的法子都想出来了,也等于是绝了贾宝玉的仕途之路,他怎么还对此津津乐道呢。

    于是,林黛玉想了想,终是说了没有,她才不想要那么个劳民伤财的玩意儿。

    然后贾宝玉就闹上了,还把通灵宝玉给砸了,史太君和王氏劝了好久才劝下来,林黛玉完全搞不懂贾宝玉的思路,只是觉得委屈,就拿起帕子哭了一场,还是张氏抱着她慢慢哄好的。

    经过一通闹腾,两人都平静下来,贾瑚看戏也是看得目瞪口呆,没等他缓过劲儿,贾宝玉又问傻话了,他问林黛玉有字没有。听她说没有就说自己帮她取一个,不过没等贾宝玉把话说完,贾瑚就把他喝住了。搞错没有,字是能乱取的吗,男子的字由师长取,像他的永瑜,就是司徒衍取的。至于女子的,要么父亲取,父亲不在了夫婿也可以取,贾宝玉却是绝对没资格的。

    第070章 儿子

    宝黛初会,不欢而散,贾瑚神情严峻,一头呵斥堂弟,一头安慰表妹,脸色y-in沉地几乎没人敢接近,心里却是乐开了花。打从一开始,贾瑚打的主意就是从中c-h-a一脚,破坏贾宝玉留给林黛玉的第一印象,从而把他们的感情扼杀在摇篮之中,岂料贾宝玉被史太君宠过了头,说话做事根本不会看人眼色,见到林黛玉的第一面,就把人给惹哭了不说,还在心里留了个大疙瘩。

    张氏见贾宝玉又是砸玉又是要给林黛玉取字的,闹得实在不像,就跟史太君说,外甥女远道而来,路上辛苦了,还是早些回房歇着,有什么话明日再说,反正她是要在贾家常住的。

    王氏平时最爱跟张氏唱反调,就是后来底气不足了,遇事也是保持沉默,绝不会跟张氏站在同一立场。但是今天,看到儿子对贾敏的女儿大献殷勤,王氏心头很不爽,此刻见张氏要把人领走,更是求之不得,还跟着帮了几句腔。史太君最疼宝玉,然后才是黛玉,此时见他们一个被贾瑚骂得瑟瑟发抖,不敢开口,一个拿帕子抹着眼泪哭得两眼通红,也是心疼得紧,就挥了挥手。

    张氏领着黛玉去了早就给她备好的院子,迎春也跟了去,一边给她介绍哪些摆设是自己命人布置的,一边劝她不要把刚才的事放在心上,以后她们一处作伴,有空还能去东府找大妹妹玩。

    原本,迎春和探春都是西府的女孩儿,年纪也相当,应该能玩到一起才对,但是史太君养探春跟当年的元春并不是一回事,不过是多个逗趣的女孩子在身边,并没有用上太多的心思。她老人家年纪大了,平时就不爱出门,探春跟着她,自然没有机会。至于王氏,她一向看不惯贾政长期宠爱赵姨娘,不拿探春和贾环使阀子就是好的,哪里会带她出门,不是自讨苦吃是什么。

    张氏对迎春就不同了,迎春的生母佟姨娘,一向是亲近她多于贾赦,她人老实,在内院从不生事,张氏自己又没女儿,可不就把迎春当亲生的养了。虽说贾赦是个没有实职的侯爷,但张氏生了贾瑚这么个能干儿子,娘家子侄又多有出仕的,平时的交际应酬还是颇多的。王氏身份不够,两人关系也不睦,张氏但凡出门,最爱跟李氏和小张氏结伴,迎春和惜春的关系,因此很是亲密。

    黛玉生x_i,ng聪敏,她一走进院子,看到各处的摆设布置和井然有序的小丫鬟,就知道张氏和迎春是用了心的,不仅口头说着感激的话,心里的委屈之情也少了几分。二舅母不待见自己,宝二哥哥也对自己无礼,好在大舅母一家对自己很好,瑚大哥哥和琏二哥哥是早就见过的,自不用说,大舅母也跟母亲先前说过的完全一样,是个慈爱可亲的人,还有迎春姐姐,待她更像是亲姐姐。

    从此,林黛玉就在荣国府住了下来,每天跟迎春一起,上午学诗书文章,下午学针线女红。张氏还说了,她们这个年纪,管家理事也是该学了的,不过眼下她忙着贾琏的婚事,实在脱不开身,只得缓一缓,等卓婉言进了门,她跟儿媳妇交接中馈的时候,让她们两个也跟着,好生学一学。不是张氏故意漏掉探春,而是她祖母、嫡母都有,她们一言不发,她总不能自己上门去问。

    林黛玉在贾家的生活上了正轨,她跟贾宝玉的关系在贾瑚的严防死守之下也是不咸不淡,这让贾瑚放松不少,只要好生把林妹妹养大,再给她找户门当户对的人家嫁过去,红楼的主线他就算是破坏成功了。至于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因为贾瑚搞不清楚四大家族到底是指哪四家,就只能从自家做起,再多多关照亲戚。据贾瑚猜测,能称为世家的,应该都是勋贵,除了他们贾家,老太太的娘家史家,王氏的娘家王家都是有可能的,倒是他的外祖张家,因是清贵,很有可能不在其中。

    贾家不用多说,目前形势正好,东府的贾敬是礼部正三品的侍郎,贾珍谋了个六品的外放,也是混得有模有样。西府的贾赦和贾政在家歇着,虽然没出息,好歹不会闯祸,贾琏已经中了举人,不管明年春闱的结果如何,前途都是光明的。史家和王家别看出了史太君和王氏这样脑子不清醒的,男人却都还蛮厉害,史太君的两个侄儿史鼎和史鼐,已经是一门双侯,王氏的胞兄王子腾,更是升了九省统制。贾瑚历来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说话做事一点不累,比起拖后腿的猪队友,要强上无数倍。

    转眼就到了贾琏娶媳妇的日子,张氏在高兴之余不免有点心酸,要不是贾瑚婚姻不顺,她孙子孙女都不知道有几个了,何至于现在才喝上媳妇茶。贾瑚倒是无所谓,乐呵呵地上下忙碌着,亏得他有个亲弟弟,不然在这个重视香火传承的年代,他再想对司徒景忠贞不渝,可能都要娶房媳妇回家了。毕竟,过继贾琏的儿子贾瑚心甘情愿,可要是换成贾宝玉的儿子,他就不乐意了。

    司徒景深知贾瑚的心意,还是忍不住在贾琏婚后问他,看着弟弟娇妻在怀,有没有一点羡慕。

    贾瑚摇头笑道:“我有什么好羡慕的,别人只能抱老婆,我抱的可是未来的皇帝。”说着把司徒景往怀里一带,顺势在他脸上亲了口。贾琏成亲,张氏怕他触景伤怀,却不知贾瑚比谁都高兴,等卓婉言给贾琏生了儿子女儿,贾赦和张氏有了孙子孙女,他们对他的不婚,才不会那么介怀。

    司徒景没想到贾瑚会突然来这么一下,吓了一跳,他侧目睨了他一眼,唇角勾起一抹笑意。

    嫁入贾家的第二年,卓婉言生了个儿子,洗三那日贾瑚见到了孩子,长得白胖白胖的,看上去还满机灵的。卓婉言过门之前,张氏就跟卓云和卓夫人说过,白马寺的高僧说了,贾瑚命格奇特,不宜婚娶,所以卓婉言嫁给贾琏以后,生下的长子是要过继给贾瑚的,以便将来继承荣国公的位置。因为贾瑚不会娶妻,所以孩子就是过继了,也是卓婉言亲自抚养,只是称呼得改了。

    而且过继长子,不是说生下来就要过继,而是要等到贾琏和卓婉言有了次子以后,才能正式开宗祠、上族谱,若是他们只得一子,自然是不能过继的,只需成年后兼祧两房即可。

    到底是自家亲戚,又是知根知底的,卓云和卓夫人见张氏说得恳切,而且孩子无论过继与否,都是卓婉言抚养,就没怎么犹豫,便同意了这个请求,就是卓婉言本人,也没有意见。

    因为孩子将来是要过继给贾瑚的,贾琏和卓婉言就只给取了个小名,唤作招弟,家里的下人一律称呼大哥儿或者招哥儿。贾瑚第一次听说这个小名,嘴角不由抽了抽,他只知道有女孩子的小名叫做招娣的,却不知道男孩子也能这么叫。招弟的大名是要贾瑚取的,可把他给愁坏了,他们家姓什么不好,非要姓贾,再好的名字配上这个姓,好意境也没有了,真是让人发愁。

    于是,从招弟出生开始,贾瑚一直想到他满周岁,也没给他想出个合适的大名来。贾瑚终于明白,司徒景当年给双胞胎取名字有多痛苦了,但是他家的姓没有司徒家的好听,他更痛苦啊。

    司徒景见贾瑚纠结得很,曾经给过两个建议,堂堂太子殿下赐名,绝对是荣耀中的荣耀,可惜都被贾瑚给否决了。贾茂,这个名字看着不错吧,就是读音太糟糕,他儿子又不是假冒伪劣商品,还有贾芡,这个就更别扭了,不就是假钱吗,不行,这个名字绝对不行。然后司徒景就不管了,他死活想不通,为什么他给人取名字永远没人愿意要,龙凤胎如此,招弟又是如此。

    招弟满了周岁不久,卓婉言怀上了第二胎,


    红楼之贾家大少 第11节(5/6),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